1952年,研究人員用各種從腮腺炎、麻疹到皰疹疾病組織分離來的病毒感染Hela細胞,由此現代病毒學產生。這一學科的產生對疫苗研製、抗病毒療法及生物武器研究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同年研究人員發現海拉對脊髓灰質炎易感,開啟了它在迄今為止用量最大的疫苗領域實驗中的應用。
1953年,一位用Hela細胞進行實驗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蘇木蘇的著色劑能夠讓細胞核的染色體清晰可見。利用這一發現,科學家成功找出了唐氏綜合症等疾病的遺傳聯繫,並逐漸掌握遺傳性疾病的的診斷方法。
1954年,Hela細胞幫助科學家實現了細胞克隆。科學家利用其具有頑強生命力的特徵,發明了一種分離單一細胞的方法,並讓其存活足夠長的時間來複製和創造一個自身的完美拷貝。這一重大突破為動物克隆、基因療法、試管受精和幹細胞分離等尖端生物醫學奠定了基礎。
1960年,Hela細胞先於人類,隨一顆蘇聯衛星進入太空,開始被用於太空生物學研究。美國宇航局後來還在首次載人太空梭中攜帶了Hela細胞,並發現癌細胞在太空中繁殖更快。
1965年,Hela細胞幫助實現了基因混合。通過將海拉和小鼠細胞融合,人類首次創造了跨物種混合體。基因混合技術不僅讓人們成功繪製人類基因圖譜、進行血型鑑定,也帶動了抗癌藥物赫塞汀的發明。而且已經證明小鼠和人的Hela細胞中的氯黴素抗性的遺傳屬於染色體外遺傳,其抗性和線粒體有關。
1973年,科學家利用Hela模型沙門氏菌的擴散,測定其傳染性,並研究其在人體細胞中的活動。
1984年,一名德國病毒學家利用Hela細胞證明了人乳頭狀病毒(HPV)會導致癌症,這項發現後來讓這名德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也向HPV疫苗的成功研製邁出了第一步。
1986年,科學家發現了如何讓Hela細胞感染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通過它找到了一個關鍵受體,揭示了這種病毒的感染機制。
1989年,一位Yale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科學發現,Hela細胞含有一種叫做端粒酶的物質,能使細胞不死。這讓控制生物衰老的神秘物質——端粒酶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1993年,研究人員讓Hela細胞感染結核桿菌DNA,明白了細菌如何侵襲人類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