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了,中國北鬥自信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今天起正式開通了。
此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於 6 月 23 日成功發射,並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 61 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
據介紹,它還「身兼數職」,建設成功後可以被用在非常廣泛的領域上。
大家比較熟悉的實時導航、快速定位是衛星導航系統最基本的功能,除此之外,北鬥還具有精確授時、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三大特色功能。
位置報告功能,與北鬥「有源定位」的特性息息相關,兩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聯手,不僅能回答用戶「我在哪」,還能告訴關注用戶行蹤的相關方「你在哪」,廣泛用於搜救、漁業等領域。
短報文通信功能是北鬥特有的「絕技」,北鬥導航衛星附加了通信功能,北鬥用戶利用終端,不僅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還可以通過短報文將自己的情況告訴他人。這個功能在沙漠、遠洋、深山、森林等沒有網絡覆蓋的地區,或者是災害發生、通信受阻時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北鬥的作用也不小。
據了解,交通運輸行業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大的用戶之一。截至 2019 年底,國內超過 650 萬輛運營車輛、4 萬輛快遞和郵政車輛、36 個城市的約 8 萬臺公交車、3200 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 餘座海上導航設施都已應用北鬥系統,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
去年夏天,300 輛搭載裝有北鬥高精度導航定位晶片的共享單車,在武漢投入場景應用測試,接入北鬥地基增強網後,這些共享單車實現釐米級定位。
這一技術很快在不同品牌的共享單車上實現應用,並迅速推廣至深圳、北京等城市。通過高精度導航定位、位置報告、北鬥地基增強系統等功能,人、車、後臺信息達到了有效互通,不僅能夠更準確追蹤車輛和運維位置,還可以結合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智能調度運營,優化車輛調派。
此外,據了解,北鬥導航系統已經與 137 個國家籤下合作協議,市面上 70% 智慧型手機也都支持北鬥導航系統。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北鬥的貢獻有目共睹。北京、湖北的北鬥植保無人機被廣泛用於區域內消毒防疫,一架無人機單次噴灑面積可覆蓋5000平方米,並且能深入防疫車無法抵達的死角。在全國各地,數十萬臺北鬥終端進入物流行業,通過北鬥精準定位,位置信息一目了然,一些物流企業還通過機器人向部分隔離小區提供物資運輸配送。北鬥與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結合形成的「北鬥 」信息產品,可以對感染者的行動軌跡進行精確定位並向社會公開發布,為大城市特別是基層社區做好防控提供關鍵數據支撐。
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十萬火急、分秒必爭。「萬丈高樓平地起」,高精度定點定位是基準,快速精確測量是基礎。大年三十晚上,工作人員聞令而動,奔赴火神山醫院工地,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為醫院迅速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
「北鬥應用只受想像力限制。」面向未來,這句話精闢地勾勒出了北鬥應用發展的無限可能和廣闊前景。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騰訊新聞,新京報,天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