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在世界文壇具有極高的地位。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流傳下來的重要作品中,有37部劇作、兩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他在文學藝術和英國語言文字的發展方面都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英語發展經歷了古英語、中古英語和現代英語三個時期。莎士比亞生活的年代正是由中古英語向現代英語演變的階段,也是英國封建制度解體、歐洲文藝復興方興未艾之時。莎士比亞的作品,展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廣闊的時代場景,反映了中世紀新舊制度交替過程中複雜的社會矛盾,不僅情節感人,富有戲劇性,而且充滿哲理思考、倫理探索和心理分析,內容豐富深刻。同時,作為傑出的語言大師,莎士比亞善於汲取古代及他所處年代的文學語言,尤其是民間語言的精華,其作品中有許多精闢的詞句廣為傳播,為人們所熟知和引用,對英語語彙的發展和現代英語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據統計,莎士比亞作品中使用的英語詞彙多達1.6萬個,有學者甚至認為超過了2萬個。如今英語的日常詞彙中,有不少都是這位語言大師首創的;還有一些則是因為莎士比亞個人的「活用」,使原來的詞義發生變化而成為另一新詞。莎士比亞到底給英語「造」了多少個詞?有人說至少幾百個,有人說上萬個,學術界公認的大約有1500個。作為個人,能給英語增添如此多的詞彙,莎士比亞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莎士比亞的語言豐富廣博、生動優美,遣詞造句準確鮮活,他的劇作中有許多經典佳句,已成為今天英語的格言,為人們所喜聞樂用。比如「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What’s done is done」,這些句式,對於今天學英語的人來說都是十分熟悉的。
總之,莎士比亞是古今最偉大的劇作家,也是對英語發展影響最大的語言學家之一。整整四個世紀以來,他的劇作在世界各地的舞臺上盛演不衰;他對現代英語發展所作的貢獻,將和他的不朽作品一樣,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