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在茫茫大海中有一種長相奇葩的魚類,它們的腦袋就像被人狠狠地「踩」了一腳,這種魚就是大名鼎鼎的吸盤魚。
吸盤魚是世界上最懶的魚類,多得腦門上那個寬又扁的吸盤,吸盤魚的吸力已經超過了任何人類的精工製品。
利用吸盤魚的特性人們可以輕鬆地從海裡捕抓起一條50斤重的金槍魚,有時候甚至能釣上來一隻海龜甚至是鯊魚。
而自人類認識到吸盤魚的便利之處後,不少漁民出海捕魚時都捨棄的魚竿,而是選擇將一根繩子系在吸盤魚的身上,讓其自動尋找目標。
科學家對於吸盤魚的稱號有很多,比如說「旅行家」、「懶漢魚」等等,因為吸盤魚從來不會費勁自己去尋找食物,而是選擇吸附在其它魚類的身上。
在魚類遊動的途中,吸盤魚享受到食物殘渣,而一旦一條魚的利用價值被耗盡,「負心漢」吸盤魚就會馬上轉移目標,吸附到其它魚類的身上。
並且,吸盤魚對於吸附的對象還很隨意,有時它們貼附在船隻上,有時則是在海龜或者鯊魚的腹部,日子過得無憂無慮的吸盤魚,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魚。
吸盤魚雖然不懂得物理知識,但它們卻懂得使用自己吸附的技巧,就好像蛇是不知道自己是有毒的,它們只知道,只要有獵物被自己咬到,那麼獵物就在劫難逃了。
而吸盤魚的吸附原理主要和氣壓有關,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塑料吸盤,只要將其按壓在光滑的牆壁上,擠出多餘的空氣,那麼塑料吸盤就會穩穩地吸附住牆壁。
但吸盤魚的優點在於,它的腦門不僅可以吸附住光滑的物體,它們就像膠水一般纏在各類魚的身上,並且,除非吸盤魚主動放棄,不然就算是鯊魚也拿它們沒轍。
科學家在研究吸盤魚的秘密時,發現吸盤魚的腦門上多了一層特殊的垂直纖維結構,正是因為這層特殊的結構,讓吸盤魚在垂直方向上的拉伸彈性比水平方向的彈性要大3倍以上。
人們必須花費大力氣才能讓吸盤魚和獵物分開,但也多得了吸盤魚讓科學家發明了一種人工吸盤,這種吸盤相比起普通吸盤,吸力增加了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