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河南科研人員在新冠病毒研究中再獲重大進展!

2020-11-27 河南大學招生辦公室

近日,河南大學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馬遠方教授團隊發表研究成果:基於納米硒法聯合檢測人體抗新冠病毒IgM和IgG抗體。以王志增博士、碩士研究生鄭植和胡航展為共同第一作者,王耀輝副教授和馬遠方教授為通訊作者,河南大學作為第一作者單位和通訊單位的論文"A point-of-care selenium nanoparticle-based test for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anti-SARS-CoV-2 IgM and IgG in human serum and blood"在Lab on a chip上在線發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一種在人群中廣泛傳播的高傳染性疾病,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SARS-CoV-2核蛋白修飾的硒納米顆粒快速免疫層析試劑盒,它可以在人血清中檢測抗SARS-CoV-2 IgM抗體和抗SARS-CoV-2 IgG抗體,結果可用肉眼在10分鐘內讀取。該研究使用抗壞血酸在室溫下還原亞硒酸製備出性能穩定的納米硒粒子,納米硒作為標記探針具有性能穩定,價格經濟,環境友好度高等優勢,與核蛋白結合後製備成快速免疫層析試劑盒。使用該試劑盒在人血清中IgM和IgG的檢出限分別達到20ng/ml和5ng/ml。根據90名COVID-19確診患者和263名非感染對照者的RT-PCR和臨床結果對比分析顯示,試劑盒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3.33%和97.34%。該試劑盒能夠方便、快速、靈敏的檢測人血清中抗SARS-CoV-2的 IgM抗體和IgG抗體。

今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河南大學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作為河南省唯一接受表彰的高校單位,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於2016年9月經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批准建設。沈倍奮院士、閻錫蘊院士分別擔任實驗室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委員,馬遠方、胡延忠任名譽主任,李霞任實驗室主任,張軍、王耀輝、崔秀坤任實驗室副主任。實驗室主要從事原創性抗體藥物及診斷抗體研發,並聚焦心血管疾病、分子伴侶與眼相關疾病、腫瘤及炎性疾病、病毒及病毒性疾病領域。

病毒診斷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河南大學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迅速反應,組建以班子成員、支部委員及骨幹黨員為主的新冠病毒診斷應急攻關團隊。從大年初三起,團隊成員利用實驗室成熟的設備平臺和技術優勢,夜以繼日、連續奮戰、爭分奪秒、調配資源、克服困難、努力攻關。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研發出兩代基於納米硒法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陰性標本符合率達97.6%,陽性標本符合率達94.7%,達到臨床應用標準。目前,試劑盒獲歐盟CE認證,不僅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而且成功轉讓企業,為新冠病毒防控做出積極的貢獻。

2020年4月22日,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心血管疾病課題組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表重要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先提出TRAIL作為心梗藥物研發的新靶點,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目前,研究成果國際原創藥物--迪爾辛正在進行轉化研究,如果轉化成功,將會把心梗"黃金救治期"從現在的120分鐘延長至300分鐘,將會有許多猝死風險的病人獲得新生。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科研工作帶來挑戰,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卻逆風而行,碩果纍纍。這些成果均出自這支平均年齡不足38歲的年輕團隊,他們朝氣蓬勃、熱情四射,他們關鍵時刻迎難而上、捨身忘我,他們投身科研、勇於探索,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青年,他們都有一顆火熱的赤子之心:學以致用,服務社會。

《Lab on a chip》學術期刊由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是行業內權威雜誌,目前為一區TOP(影響因子6.774)。此次河南大學馬遠方教授團隊的研究在河南省科技廳(批准號:182102310154)、開封市科技局新冠肺炎專項(批准號:20FK003)和河南大學科研基金的支持下完成。

延伸閱讀

馬遠方,博士、博導、教授;中國免疫學會理事、中國免疫學會基礎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副理事長、河南省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學會副主任委員;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創始人及首任主任;曾任基礎醫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和院長(2001.03-2018.06);國家自然科學獎、863計劃、國家重大新藥重大專項等會評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函評專家;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主要從事抗體藥物研發;馬遠方在國際上首先提出TRAIL心梗治療新靶點。

歡迎關注"河南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百年學府、"雙一流"建設高校——河南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原圖文素材來源:河南大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官網、河南大學學院官網

相關焦點

  • 81歲農村教授:放棄國外高薪,研發救命藥物,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
    這位老人已投身於藥物研究近六十年,從小小的實驗室一步步走向真正的臨床應用,為新世紀放射性藥物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這六十年的奮鬥之路,無不體現著一名化學者的艱苦奮鬥精神,為年輕一輩做出了榜樣。本期推送,就讓我們走近原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王學斌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生。
  • 國家表彰!諾貝爾獎獲獎者、院士紛紛受聘河南大學!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河南大學來自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52名醫務人員集結,馳援武漢。河大師生創作《暖城》《脈搏》《長江,長江,我是黃河》《鳳兮》等抗疫歌曲,用動人旋律訴說真情厚意。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河南大學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習近平向國家勳章和...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領導同志在這裡集體迎接他們到來。人民大會堂大禮堂,氣氛莊嚴熱烈。主席臺上方懸掛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會標,後幕正中是熠熠生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10面紅旗分列兩側。
  • 眼淚中首次發現新冠病毒!科研人員:警惕傳播新方式
    眼淚中首次發現新冠病毒!研究樣本「這位患者眼部的差異性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徵得同意後,我們就研究結膜炎症是否與病毒具有聯繫。」通過核酸檢測,浙大研究人員發現患有結膜炎的左眼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而右眼則是陰性。為確保研究準確性,對兩隻眼睛的結膜分泌物做了三次核酸檢查,結果均一致。
  • 中國科研人員提出新冠病毒治療新切入點,被國際公開發表!
    新冠病毒除了累及呼吸系統,還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非常大的危害,因此深入探索SARS-CoV-2感染後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的影響極為重要。正常情況下中樞神經系統受高度複雜的腦屏障系統保護,病毒很難進入,該論文認真分析探討了新冠病毒入侵中樞神經系統的幾種不同途徑,例如①SARS-CoV-2藉助ACE2的刺突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域並通過宿主細胞的絲氨酸蛋白酶TMPRSS2激活病毒的S2亞基,直接感染血管內皮細胞,從而直接穿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②藉助嗅神經通過突觸連接入侵中樞;③通過直接誘導免疫細胞釋放炎症因子
  • 美科研人員在湖水中發現新冠病毒痕跡
    據美國《明星論壇報》9月28日消息,科研人員在美國蘇必利爾湖湖濱城市德盧斯的沙灘地區檢測出新冠病毒,儘管這種病毒不大可能在水中傳播。《明星論壇報》說,研究人員在「公園角」、利夫·埃裡克松公園、第42大道沙灘和布賴頓沙灘發現了這種病毒的痕跡,取樣時間為9月11日和9月18日開始的兩個周末。病毒來源不明。
  • 學術頭條:國務院辦公廳調查合肥科研人員離職事件,陳薇團隊新冠...
    陳薇團隊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完成7 月 20 日,《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 II 期臨床試驗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該疫苗是安全的研究發現,注射了一劑疫苗的被試產生的抗體,並不比痊癒的新冠肺炎患者多。因此,將來的研究會測試注射兩劑疫苗的效果。AZD1222 使用經過基因工程修飾的不致病黑猩猩腺病毒作為載體,攜帶一種可以表達新冠病毒特定蛋白質的基因。該蛋白質會被免疫系統識別為異物,從而誘發免疫反應抗擊新冠病毒。
  • 遼寧"女神"教授:研發新冠病毒科研成果,轟動社會各界!
    疫情期間,大連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曹際娟研究團隊研發的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新型檢測方法——恆溫螢光快速檢測法,能夠實現新冠病毒的快速檢測,應用於廣州、昆明、大連等地海關新冠病毒比對測試,取得了良好的檢測效果。此項科研成果不僅在大連民族大學引起了轟動,社會媒體也對其進行了廣泛報導。當時,曹際娟教授來到生命科學學院工作還不到半年。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重大發現!新冠病毒已突變!
    重大發現!新冠病毒已突變!出!現!變!異!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突變,有兩個亞型傳染力有差異新冠病毒是否已經發生突變?如何突變?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焦點之一。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顯示: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研究發現,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了很大測差異。
  • 武漢大學科研人員在《自然》發表新冠病毒氣溶膠研究成果!
    4月2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Aerodynamic Analysis of SARS-CoV-2 in two Wuhan Hospitals」(武漢兩所醫院的新冠病毒氣溶膠動力學分析)的研究論文。
  • 美媒:美科研人員在湖水中發現新冠病毒痕跡
    據美國《明星論壇報》9月28日消息,科研人員在美國蘇必利爾湖湖濱城市德盧斯的沙灘地區檢測出新冠病毒,儘管這種病毒不大可能在水中傳播。《明星論壇報》說,研究人員在「公園角」、利夫·埃裡克松公園、第42大道沙灘和布賴頓沙灘發現了這種病毒的痕跡,取樣時間為9月11日和9月18日開始的兩個周末。病毒來源不明。
  • 全國勞動模範——上海儀電魏樂樵受到黨中央 、國務院表彰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於11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受表彰的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致以誠摯的慰問。
  • 最新研究:病毒變異後,mRNA新冠核酸疫苗有效!
    該研究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醫學分部等聯合完成,其準備工作分成兩步。第一,製造變異株。在用於開發BNT162b2的病毒株(N501)基礎上,引入N501Y基因突變,生成變異株(Y501)。第二,採樣。在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臨床試驗中,抽取20位志願者血液樣本。這些志願者都來自疫苗組,已完成間隔21天的兩劑接種。血清採樣發生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的2-4周。
  • 2001年10月12日 水稻基因組研究獲重大進展 「工作框架圖」和數據...
    2001年10月12日 水稻基因組研究獲重大進展  「工作框架圖」和資料庫完成 2014-03-14 15:51 來源:人民網 作者:
  • 向病毒發出挑戰,向科學探尋答案——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攻關紀實
    其實,命令在兩天前已經下達——「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7月22日,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和國家藥監局等機構的嚴格評審,中國生物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正式納入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緊急使用(試用)範圍。我國《疫苗管理法》規定,當出現特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緊急使用疫苗的申請,由國家藥監局組織專家論證並同意,由國家衛健委在一定範圍、一定時限內緊急使用疫苗。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全球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據國內媒體報導,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研究人員: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
  • 新冠病毒溯源,有重大發現!
    義大利媒體近日又報導稱,米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提取的4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檢測出了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去年11月,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目前,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