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8月27日訊(記者 楊朝文 楊楊)今天,湖南省影像統籌及衛星應用系統(以下簡稱「衛星雲遙」系統)正式上線,6項功能全國首創,4項功能全國領先,將實現數據需求網上申報、數據自動傳輸、自動化快速生產和服務、遙感影像統籌全生命周期管理、多時相遙感在線雲服務、自動變化檢測和要素提取、衛星軌道預測和應急調度。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文物局等部門擬接入「衛星雲遙」系統。該系統上線後將全面支撐自然資源各項工作,並為社會各行各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數據保障和技術服務。
2018年,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財政廳印發《湖南省遙感影像數據統籌共享管理辦法》,啟動遙感影像統籌工作,到2020年實現全省2米解析度影像季度覆蓋、重點區域兩個月覆蓋、全省0.5米影像年度覆蓋。通過創新工作模式,有效地解決了衛星遙感影像重複採購、重複生產、覆蓋不全等問題。自遙感影像統籌實施以來,省自然資源廳向自然資源系統及其他22家廳局級單位累積推送正射影像產品、快速動態產品成果數據以及航空航天服務數據產品,累積價值量近6.1億元,為財政節省5億元以上資金投入。
特別是在處置今年3月30日T179次列車脫軌側翻事故和7月6日石門縣南北鎮雷家山大型山體滑坡災情過程中,省自然資源廳快速響應,利用多源、多時段的多光譜衛星影像、航空影像、雷達數據等成果和相關技術手段,開展應急測繪工作,及時獲取現場影像及三維模型數據,製作事故地質調查平面圖、剖面分析圖、鐵路安全保護區範圍示意圖、地質滑坡土方量示意圖、災前災後對比圖等專題圖件,為事故調查、應急處置和災後治理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數據服務和技術支撐。
今年汛期,省自然資源廳通過衛星採集的兩期雷達影像數據與2米級一季度影像進行對比,向省水利廳提交汛情監測成果;通過「天地圖湖南」對湖南省已有的水利普查數據進行整理、配圖、發布;對接省水利廳實時資料庫,提供了全省幾千個監測站的水量雨情實時數據;利用全省高程數字模型(DEM)數據,實現山洪降雨三維實情模擬等,為協助省水利廳積極做好防汛救災工作提供了高質量應急測繪保障服務。
「衛星雲遙」系統正式上線後,每年將基於全省影像統籌上報遙感影像需求的各廳局政務用戶,還能夠通過平臺直接獲取報送需求範圍內的原始衛片數據、粗糾正正射遙感影像成果數據以及每年度、每季度更新的若干不同版本的正射影像成果。同時,這一系統還全免費向公眾用戶開放,公眾用戶可以隨時註冊成為衛星雲遙的用戶,登錄後基本享受衛星雲遙提供的大部分遙感影像服務,可以隨時查詢瀏覽衛星雲遙平臺海量遙感數據,對全時間序列的遙感影像進行可追溯式瀏覽與錄製,並且可以發布到社交平臺(微信、抖音等)。此外可以無門檻進行地物AI識別、自動變化監測,體驗3D模式下的軌道仿真、預測軌道過境情況等,如果公眾需要下載原始影像或正射影像產品進行公益性服務,系統還提供了數據申請通道,審核後即可通過雲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