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催化劑的催化反應

2021-01-15 X-MOL資訊

反應容器大家都不陌生,大到各級別反應釜,小到微流控晶片。今天介紹的反應容器叫納米結構光學微腔,指尺寸上至少有一個維度在光波長量級的諧振腔。其中法布裡-玻羅微腔(Fabry-Perot cavity,F-P微腔)是利用兩塊平行放置的反射鏡構成的平板光學諧振腔。它只是在一個維度上對光場進行限制,又被稱為平板微腔。Thomas等人曾發現F-P微腔與液體存在振動強耦合(vibrational strong coupling,VSC)作用,通過改變微腔結構能夠實現液態分子官能團一種或者多種振動模式的耦合,這意味著可以改變化學鍵的振動頻率。他們還證明了VSC對C-Si鍵斷裂過程的影響,並且發現在製備矽烷衍生物時會改變產物的分支比(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1462; Science, 2019, 363, 615)。另外,Hiura等人發現微腔與水分子的VSC能夠促進水解反應的進行(ChemRxiv, 2018, DOI: 10.26434/chemrxiv.7234721.v3)。微腔與液體物質的VSC在分子和材料科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潛在意義。


最近,印度科學教育研究所Jino George博士和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Thomas W. Ebbesen教授等人研究了在紅外光條件下F-P微腔中溶劑的VSC對4-硝基苯酚乙酸酯(PNPA)在乙酸乙酯(EtOAc)中溶劑分解反應的催化作用,結果證明VSC能夠改變PNPA和EtOAc中C=O的伸縮振動過程,促進反應的進行。VSC催化反應速率的變化與溶劑耦合強度呈指數關係。相關工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 上。

圖1. (a)振動極化態(Vibro-Polariton states)和(b)PNPA 在EtOAc 中的溶劑分解反應機理。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為了驗證VSC對PNPA溶劑分解反應的影響,作者先製造了F-P微腔。利用BaF2製備鏡子,並在其表面噴一層金,接著在金表面噴一層100 nm的SiO2以保護金層,這可以透過紅外光。將鏡子之間的距離定為18 μm,這可以實現微腔與PNPA中C=O鍵伸縮振動的耦合(圖2)。

圖2. 微腔反應器。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在PNPA的溶劑分解反應中EtOAc為溶劑,四丁基氟化銨(TBAF)提供鹼性條件,反應產物為對硝基苯氧負離子(PNP-)(圖1b),其在407 nm處有吸收峰,通過檢測PNP-的吸收峰可表徵VSC對反應的影響(圖3a)。當PNPA的濃度超過TBAF的10倍時(0.1 M vs. 0.01 M),該反應符合準一級反應,通過線性回歸分析可以得到表觀速率常數(圖3b)。在正常反應中,該反應表觀速率常數為0.2×10-2 s-1,而當對微腔進行調諧與12EtOAc 中12C=O伸縮振動共振時,反應表觀速率常數增加了一個數量級(2.5 ×10-2 s-1);當兩者偏離共振時,表觀速率常數又恢復正常,並且當EtOAc中C=O用13C標記時,卻觀察不到反應過程有被促進的跡象(圖3d)。這證明了12C=O的VSC能夠改變PNPA的鍵離解能。

圖3. PNP-的吸收光譜以及VSC對PNPA溶劑反應影響的動力學研究。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隨後,作者又利用動力學同位素效應(kinetic isotope effect,KIE)進一步研究該過程。在微腔外,當溶劑為13EtOAc時表觀速率常數比12EtOAc小一個數量級,這可能是因為次級同位素效應,12EtOAc與PNPA中羰基發生振動耦合促進系統中外部振動能的傳遞。此外,溶劑動力學同位素效應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反應物的C=O振動帶與強耦合的溶劑分子振動帶重疊是催化該反應的關鍵。


為了進一步研究該催化過程,作者研究了反應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結果證明當存在VSC時反應活化能下降,但是活化熵同樣也極大下降,這抵消了一部分下降的活化能。活化熵的下降表明VSC能使反應中的中間體極性更大,這使溶劑與溶質的作用力更強,增加了中間體的穩定性,這也使溶劑籠發生改變以降低活化能。隨後作者固定PNPA的濃度(0.1 M),通過改變溶劑中苯甲醚與12EtOAc的比例研究了VSC強度與反應速率的關係。其中苯甲醚與EtOAc的極性相近,並且不會對該研究有影響,結果證明反應速率與溶劑的VSC強度成指數關係。這與VSC對脫甲矽基反應和水解反應的作用類似,也說明了該作用的普遍性。

圖4. 在微腔中VSC對PNPA溶劑反應影響的熱力學研究。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該工作研究了在紅外光下F-P微腔中VSC其可以促進PNPA的溶劑分解反應,並且反應速率的變化與溶劑的耦合強度成指數關係。對於分子和材料科學來說,該方法可以通過外部條件的改變影響反應分子和溶劑的振動狀態以促進反應的進行,這為選擇性活化化學鍵以改變反應位點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新方法。


Cavity Catalysis by Cooperative Vibrational Strong Coupling of Reactant and Solvent Molecules Jyoti Lather, Pooja Bhatt, Anoop Thomas, Thomas W. Ebbesen, Jino George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0635-10638, DOI: 10.1002/anie.201905407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超臨界二氧化碳下Pd/C催化劑催化松香加氫反應的研究
    超臨界流體技術在萃取、材料合成、化學反應上都有廣泛應用,特別是在超臨界CO2流體中進行多相催化氫化,由於H2能與超臨界CO2流體混溶,消除了從氣相到超臨界相的傳質阻力,使反應速度迅速提高。Harrod M等在解決多相催化氫化中H 2的溶解性和傳質阻力方面獲得成功,他們研究了不飽和脂肪酸甲酯用鈀作催化劑在超臨界丙烷介質中的催化氫化反應,結果表明:其反應速率是通常條件下的400倍,這歸因於超臨界條件下氣液傳質阻力的消除,從而增加了催化劑表面上氫的濃度。由此可見,與常規條件相比超臨界條件下進行催化加氫反應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 催化裂化催化劑詳解
    由於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度,並且有選擇性地促進某些反應。 (2)作用:人工合成的分子篩是含鈉離子的分子篩,這種分子篩沒有催化活性。分子篩中的鈉離子可以被氫離子、稀土金屬離子(如鈰、鑭、鐠等)等取代,經過離子交換的分子篩的活性比矽酸鋁的高出上百倍。近年來,研究發現,當用某些單體烴的裂化速度來比較時,某些分子篩的催化活性比矽酸鋁竟高出萬倍。這樣過高活性不宜直接用作裂化催化劑。
  • 將催化反應做到極致,連催化劑都不要了?
    這次,利用3 D金屬列印,一體化設計、一次成型,製造催化反應的容器和催化劑。此項設計打破了常規,不需要在催化器管內壁單獨充填催化劑,反應管內壁自帶催化功能,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催化反應方式。這裡,我們為大家展示了一種採用金屬3D技術製造催化反應容器,該反應的催化容器和催化功能的化學催化劑在列印的時候進行一體化設計、一體化列印,使得該反應容器不在需要單獨填充化學催化劑(我們稱之為自催化反應器 ,self-catalytic reactor or SCR)。
  • 催化燃燒設備之催化燃燒實質及催化劑要求
    催化燃燒的本質和優點催化燃燒是一個典型的氣-固相催化反應,它藉助催化劑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在低點火溫度200 ~ 300℃下無焰燃燒,發生在固體催化劑表面氧化有機物,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大量的熱量,由於其氧化反應溫度較低,因此極大地抑制了N2氮氧化物的形成高溫空氣中。
  • 科學網—催化劑的「催化」之路
    圖片來源:Jasiek Krzysztofiak 在1794年撰寫的《一篇關於燃燒的文章》中,蘇格蘭化學家Elizabeth Fulhame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煤炭和木炭等物質潮溼時會燃燒得更好。經過很多實驗了解其背後的原因之後,她總結稱水會分解成氫和氧,它們可以與其他化合物產生相互作用從而使燃燒更加猛烈。在
  • 揮發性有機物催化氧化技術及催化劑研究進展
    對於中低濃度( 一般為5 000 mg /m3 以下)和氣氛複雜、沒有利用價值的VOCs,可採用破壞技術進行消除,主要包括催化燃燒技術( 催化氧化技術) 、熱力焚燒技術、生物技術和等離子體技術等。2 催化氧化介紹和機理介紹催化氧化技術是近年來工程應用越來越廣泛的VOCs 處理技術,為典型的氣-固催化反應,其本質為VOCs 分子深度催化氧化反應,催化劑在反應中起到的作用是吸附反應物分子和降低反應活化能,從而在降低反應溫度的同時加快反應速率,生成對環境友好的水和二氧化碳,無二次汙染。
  • 細說催化劑背後的故事,催化劑是如何參與反應的?
    那麼王洪成是不是水平不行,他選錯了催化劑呢?其實不是。事實上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催化水變成油,這是因為催化劑只能催化實際能夠發生的反應,而對於本來就不能發生的反應,催化劑是無能為力的。比如合成氨反應、二氧化硫的氧化反應等,都是實際能夠發生的反應,只不過在通常的情況下這些反應進行得較為緩慢,所以需要催化劑的幫助。
  • VOCs催化氧化原理及催化劑失活分析
    北極星VOCs在線訊:催化燃燒是典型的氣-固相催化反應,其實質是活性氧參與深度氧化作用。在催化燃燒過程中,催化劑的作用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同時使反應物分子富集於催化劑表面,以提高反應速率。藉助催化劑可使有機廢氣在較低的起燃溫度條件下發生無焰燃燒,並氧化分解為CO2和H2O,同時放出大量熱。
  • 水處理催化臭氧技術 常用的3種催化劑總結
    臭氧催化氧化過程的效率主要取決於催化劑及其表面性質、溶液的pH值,這些因素能影響催化劑表面活性位的性質和溶液中臭氧分解反應。1(負載)金屬催化劑通過一定方式製備的金屬催化劑能夠促使水中臭氧分解,產生具有極強氧化性的自由基,從而顯著提高其對水中高穩定性有機物的分解效果。許多金屬可用於催化臭氧氧化過程中,如鈦、銅、鋅、鐵、鎳、錳等。
  • 2019中考化學知識點歸納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催化劑是指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 ①催化劑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這裡的「改變」包括加快或減慢的含義 ②催化劑的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沒有改變,但物理性質可能改變 ③催化劑是針對具體的反應而言的,如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製取氧氣時,能夠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劑;但二氧化錳不是所有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④在某個化學反應中,可以選擇不同的物質作為催化劑,如雙氧水分解製取氧氣時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成果 | 中科院力學所魏小林研究員:Cu-Ce催化劑上CO催化燃燒反應機理研究進展
    綜述近年來Cu-Ce體系催化劑上CO催化燃燒反應的研究進展,列舉了不同的催化劑製備方法,概括了Cu-Ce催化劑的結構形貌-性能關係與載體-活性組分的強相互作用規律(尺寸效應、界面效應),分析了基於表徵技術、原位試驗與反應動力學等方法得到的不同反應路徑之間的差異,總結出CO催化燃燒微觀反應機理。
  • 打開催化過程「黑匣子」顯催化劑的真實活性表面—新聞—科學網
    ,揭示了該催化劑在二氧化碳加氫反應中的真實表面,並提出了新的催化機理,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催化》。 在沒有原位方法之前,催化過程如同一個「黑匣子」,研究人員只能監測投入了多少原料,得到了多少產物;只能觀察催化劑反應前是什麼狀態,反應後又是什麼狀態。催化劑在反應中是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和方式催化了反應從原料變成產物,只能依靠邏輯推理和想像。 多相催化過程中,催化劑表面原子可能會發生遷移重構,不能保持其反應前的狀態。
  • 催化反應中神奇的H2O分子
    但是往往活性越高的催化劑對環境中的溫度、溼度、氣氛等都越敏感,導致難以長時間穩定反應和儲存,限制了其進一步的工業化應用。其中,水是自然界最普遍存在的物質,在大部分生物和化學反應中都有水廣泛參與。在部分催化反應中(2. Saavedra J, Pursell C J, Chandler B D.
  • 15個問題解答VOCs催化燃燒的催化劑原理、應用及常見問題
    北極星VOCs在線訊:催化燃燒技術作為VOCs廢氣處理工藝之一,因為其淨化率高,燃燒溫度低(一般低於350℃),燃燒沒有明火,不會有NOx等二次汙染物的生成,安全節能環保等特點,在環保市場應用有了很好的發展前景。催化劑作為催化燃燒系統的關鍵技術環節,催化劑的合成技術及應用規則就顯得尤為重要。
  • 環己醇脫氫催化劑及催化機理研究進展
    環己醇脫氫制環己酮在熱力學上是一個可逆的吸熱反應, 因此, 升高溫度有利於環己醇的轉化, 但在工業生產上, 考慮到節約能耗以及安全等問題, 若能在轉化率較高的情況下降低反應溫度, 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環己醇脫氫的過程伴有很多副反應,例如環己醇脫水生成環己烯、芳構化生成苯酚以及環己酮二聚脫水反應。
  • 棉織物多元羧酸免燙整理催化反應機理
    本文不再贅述.僅對多元羧酸免熨整理的催化反應機理進行探討。一、磷酸鹽類作為催化劑的催化機理 對催化劑較為深入的認識.是隨著多元酸與纖維酯化交聯的機理不斷深入而發展的.目前效果最好的催化劑是無機磷酸鹽類,尤其是鹼金屬類。
  • 銅基催化劑界面結構調控及其催化碳氧鍵高效加氫
    ,而且其協同催化作用在許多非均相催化反應(例如:加氫、氧化和氫解等)顯示出了優異性能。在這些能源催化反應中,碳氧鍵選擇性加氫反應是至關重要的催化轉化過程之一,其主要包括酯類、酸類、酮類、醛類、CO2以及CO分子等化合物的催化加氫,涉及了C−O鍵和C=O鍵的選擇性斷裂,並保持C−C鍵穩定存在。這就產生了催化反應產物的多樣性和反應路徑的複雜性等系列問題,極大增加了高選擇性合成目標產物的難度。
  • 貴金屬催化劑催化燃燒揮發性有機物(VOCs):活性組分、載體性質等的...
    最近,Manzoli等觀察到Au與CoCe氧化物載體的協同作用,提升了活性氧的數量和催化反應能力。Yang等將納米Au浸漬到三維結構的MnOx/SiO2載體上,通過優化納米Au的負載比例,該催化劑對甲苯的起燃溫度T90可至255 ℃,提出了Au和MnOx納米顆粒間的相互作用是該催化劑高活性的原因之一。
  • 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獲悉,該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科研人員合成了鉀離子和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催化劑,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
  • [分會場集錦19] 催化反應工程論壇
    10月19-20日,由中國化工學會主辦,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共同承辦的2019年中國化工年會第19分會場「催化反應工程論壇」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華東理工大學分室主任周興貴教授和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長楊為民教授共同擔任分會場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