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奇特的一座陵墓,一千多年來墓地寸草不生,鳥都不敢落一隻

2021-01-11 指點江山

西夏,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文明。歷史上,關於西夏文明的記載少之又少,這大概是因為這個文明存在時間過於短吧。據推測考察而言,西夏文明從興起到滅亡,前後不過兩百年左右的時間。

西夏作為一個封建體制的國家,是有党項一族為首領建立的,這個文明第一次出現在歷史長流中大約是在公元十一世紀前後,這個時候正處於宋朝時期,也許正是因為宋朝內憂外患之下,這個小小的國度才可以在亂世中生根發芽吧。

歷史上對於西夏文明的記載極少,即使是那些刻印在史書裡的文字,對於這個文明的介紹也是迷迷糊糊若隱若現,讓人只覺得這個短暫的文明神秘莫測。

西夏建立於公元十一世紀,結束於十三世紀,具體來說,西夏是在公元1227年被蒙古人的鐵騎壓境下滅亡的。這個前後不過190多年的封建政體就這樣在短暫的曇花一現中從興盛走向滅亡,成為了歷史中的一朵浪花。

而就是這樣一個在歷史中若隱若現,模模糊糊的國度在沉沒在沙河中千年之後,重新在這個世界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西夏文明的重現於1972年。這一年,在寧夏的銀川,一個被安排在此修建軍用飛機場的工程隊在施工之時偶然之間發現了這個沉默已久的文明遺蹟。最初的時候,他們只是在土地中挖掘出了一些破碎的陶瓷碎片,事實上,陶瓷碎片並不是十分稀罕的東西,讓他們真正震驚的是,這些陶瓷碎片上居然刻寫著神秘的文字,顯然這些文字並不屬於已知的中國古代任何文體。

這該如何是好呢?

工程隊馬上通知了寧夏地區的博物館,讓他們派些專家來看一看。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考古學家的再三探測之下,他們才發現這塊施工用地之下竟然埋藏著一座古墓,伴隨著這一座古墓的重見天日,專家們欣喜若狂。他們立即對這周圍一塊沙漠地區都進行了挖掘,皇天不負有心人,果然讓他們在這大約30公裡的地區裡發現了九座金字塔形狀黃土堆的陵墓。

伴隨著對陶瓷碎片上的文字的深入研究和對這些陵墓的考察,專家確認這些陵墓屬於西夏皇室的王陵。而伴隨著這西夏文明的一步一步重見天日,關於這幾座王陵的神秘問題也接踵而來,故而西夏王陵又被人們稱之為「中國金字塔群」。

第一,這幾座陵墓不僅是如歷代王朝的陵寢那般按照從南往北的帝王輩分順序的先後排列的,更加讓人奇怪的是這幾座出土的王陵竟然與天空中的北鬥七星的順序排列相似,這難道是偶然嗎?若說這真的是一個巧合,那麼,更加奇怪的是這裡的每一座陵墓單獨看起來竟然與中國自古便有的道家八卦圖案不謀而合?

這不禁讓人驚訝,要知道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研究西夏的歷史,都無法探查到這個短暫的文明與這八卦風水有任何關係,所以至今沒有任何人能夠解釋這是為什麼?

這裡很可能的解釋是,隨著西夏王朝的建立,他們急需在中原文化中吸取「養分」以鞏固自己的政權,當然墓葬方式也是其中之一。其實,西夏王陵主在為自己修建陵墓的時候,選賀蘭山作為王陵的一道天然屏障。在中國早有三大龍脈之說,夏國主選在賀蘭山麓,肯定寄寓了對西夏王國輝煌的美好宏願。再有賀蘭山可以阻擋部分西北風的侵入,這也正是與國文化常常講「天時、地利」的含義如出一轍。這種「北鬥七星」「八卦圖」自然就是中原文化的一部分,他們就照單全收了。

第二,西夏建立者党項一族原本世代都是遊牧民族,而王陵建造的地方也是遊牧的好地方,那為什麼這陵墓四周竟然寸草不生呢?難道這陵墓是夯土建造的嗎?這個解釋顯然是不成立的。

要知道即使這王陵是夯土建造的,但凡土中有縫隙就一定會有草生長的,而且再堅硬的泥土都不可能比石頭更加堅硬,顯然,這些夯土不可能在這數千年裡沒有任何縫隙。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這裡寸草不生呢?是因為當時人們建立陵墓時經過特殊的處理嗎?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處理能在數千年的風吹雨打中保持依舊運作呢?顯然也是不成立的,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元代有一個《趙禮讓肥》的折子戲裡有一句:「某今在這宜秋山虎頭寨,落草為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落草為寇的典故就是這樣來的。把賊寇當作草一般比較,說明草籽落地即可生根,不管環境多麼賤惡,都能以頑強生命力存活。

後來經過推測,這裡的土在沒有作為夯土之前就被蒸過,也就是說,這些土就是所謂的「熟」土,裡面的養分跟種子已經沒有發芽再生的能力了,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在西夏王陵周圍千不長一根草的緣故了。但又一個令人懊惱的問題油然而生,燻蒸的作用真能持續近千年,即使真是這樣,陵墓難免有隨風颳來帶有草籽的泥土,這些浮土不是經過燻蒸的,草籽難道不能在此生根發芽嗎?當然,西夏人也可能用一種別的什麼不為人知的辦法也說不定。

第三,在這烏雀橫飛的西北荒漠地區,在這王陵之上竟然沒有一隻烏雀在此逗留。要知道這些地方素來都是烏雀們的最愛,而這烏雀素來都是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前行的,那麼,王陵這樣一塊寬闊的地方為什麼沒有鳥雀的逗留呢?難道是因為這裡寸草不生導致鳥雀沒有不在此逗留嗎?顯然不是。要知道鳥雀之所以在西北逗留,不過是尋求一個棲息地而已。那麼這樣鳥雀橫飛卻不逗留的原因是因為封建王權的威懾嗎?讓人匪夷所思,不禁驚愕。

這裡也有一種解釋,那就是跟第二個解釋聯繫起來的說法,在泥土被「蒸」過之後,經過數年,泥土裡已經沒有鳥兒們需要的「食物」了,這樣的話,鳥自然不會落在上面。可是,光禿禿的石頭和虯枝也不見得會有許多食物,那為什麼鴉雀總是把石頭和樹枝作為「集散地」,而從不在王陵上造次,莫非鴉雀也知道封建帝王的權威不容冒犯。

猛吸一口北方的冷空氣,想到西夏王國前期與北宋遼國平分秋色,中後期與宋金鼎足相持,雄踞西北200年,無不使人頓生敬佩之情。

陳列在博物館的雕龍石柱、石馬、琉璃鴟吻和石雕人物像,依舊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收藏的西夏碑文、佛經、佛畫和瓷器依然清晰明辨,給人驚嘆。特別是188公斤的鎏金銅牛,更是西夏文物瑰寶。西夏王朝給後人留下的謎底,幾乎無法從《党項傳》和《西夏傳》等一些典籍資料中獲得一點蛛絲馬跡。不管這些奇怪事件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讓人無法理解的秘密,都不可以否認西夏文明在歷史中的神秘地位和存在。

相關焦點

  • 這座陵墓被稱:中國的金字塔,千年來不長一根草,鳥都不敢落一隻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考古學家的再三探測之下,他們才發現這塊施工用地之下竟然埋藏著一座古墓,伴隨著這一座古墓的重見天日,專家們欣喜若狂。他們立即對這周圍一塊沙漠地區都進行了挖掘,皇天不負有心人,果然讓他們在這大約30公裡的地區裡發現了九座金字塔形狀黃土堆的陵墓。伴隨著對陶瓷碎片上的文字的深入研究和對這些陵墓的考察,專家確認這些陵墓屬於西夏皇室的王陵。
  • 中國龍脈上有2座陵墓,其中一個不敢挖,另一個挖不開
    文/玉濁清中國龍脈上有2座陵墓,其中一個不敢挖,另一個挖不開龍脈是比較神聖的東西,也是千百年來沒有人敢動的神物,更是國之根本,也有人覺得只要龍脈存在,國家就不會滅亡,反而會蒸蒸日上。而在龍脈之上的一些建築也幾乎沒有人敢去碰,甚至連盜墓賊都望而卻步。
  • 日本為什麼不敢公開天皇陵墓,也不敢去考古?原因很簡單
    天皇的存在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不過天皇的真正威嚴還是在明治維新前後,為了確定日本的一個精神領袖,方便進行日本的改革,各藩都推舉了天皇作為領袖,此後天皇才開始有著實質上的權力。雖然被日本人稱為神明,但是天皇並不是什麼不死之軀,在他們死後,按照日本的習俗是要將天皇下葬的,但是日本天皇的陵墓卻從來不對外公開,這是為什麼呢?
  • 秦始皇陵墓十大詭異事件:水銀女屍暗藏九層妖塔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同時專家透露,如果拯救措施得當,兵馬俑「衰老」進程肯定會被延遲,但兵馬俑到底還能保持多少年,目前還不清楚。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三,秦陵地宮果真有飛雁嗎?
  • 八卦布局的牆,700年來沒有生物敢接近
    比如,偉大的成吉思汗,將中國的版圖擴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他的陵墓卻至今沒有絲毫線索。還有著名的西夏王陵,經歷了700年的時光,至今屹立不倒,留下了四個巨大的謎團,被人們稱之為「東方金字塔」。其一,西夏王陵屹立不倒之謎。
  • 崑崙山下的「惡魔之眼」,流經之處寸草不生,連鳥獸都不敢靠近
    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封神演義》和金庸的《天龍八部》等多部通俗小說都提到崑崙山。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崑崙山下的「惡魔之眼」,流經之處寸草不生,連鳥獸都不敢靠近。《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艾肯泉位於阿拉爾草原之上,阿拉爾草原綠草成蔭,牛羊成群,草原上生機勃勃,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在這片繁茂的草原中間,有一片荒涼的戈壁灘,連生命裡堪稱「小強」的芨芨草也無法生存,當地人告訴我們,只要是艾肯泉泉水流經的地方都寸草不生。
  • 中國龍脈「埋著」3個人,1個挖不開,1個不敢挖,1個異獸守護著!
    中國龍脈「埋著」3個人,1個挖不開,1個不敢挖,1個異獸守護著! 所謂的龍脈指的就是像龍一般盤旋飛翔,飄忽隘顯的地脈,由於這些地脈都是以山川走向為標誌,因此很多風水專家把這種地脈稱之為「龍脈」,也就是說隨山川行走的氣脈。中國的「風水學」有地理五訣,分別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
  • 為什麼袁天罡的墓地,1000多年來不僅無人敢盜,而且還有專人看
    在中國歷史上有個強盛的王朝——唐朝,它最強盛的時期當屬「貞觀之治」和 「開元盛世」了,而這一切的奠基者,便是著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然而,雖然李世民的文韜武略不可小看,但是此人選了一個懦弱的後代——李治繼承了皇位,最終導致唐朝落入了外姓之人——武則天的手中。但是其實這一切的事情,有一個人在很早之前便預言了,此人便是袁天罡。
  • 全世界最大的古墓,不是秦始皇陵墓,不是金字塔,而是日本天皇陵墓
    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雅各布 提起世界上最大的墓,立即會想起秦始皇陵或金字塔,但在日本有一座比前兩者還要大的古墓,它他就是仁德天皇陵,位於日本大仙町。
  • 為何至今不敢挖秦始皇陵?拿衛星地圖一看,就知道難度有多大
    秦始皇的陵墓了,歷朝歷代都對他的陵墓非常好奇,但是真正能夠進去挖到的卻沒有,雖然現在的科技水平發展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是還是沒有那個人敢進去,科學家想進去那是想去考證歷史,等到以後還可以向大眾開放,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親眼看看秦始皇陵墓,去推測他那個時代的特點。
  • 中國三大最著名魔鬼城,一處被評為中國最美雅丹地貌,敢去看麼?
    我是溜達君,今天來跟大家聊聊我國最著名的三個「魔鬼城」,不過,它們雖有「魔鬼城」之名,卻仍然具備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有一處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一名,一起來看看它們的風採吧。
  • 盜墓賊欲進入古墓,一隻鳥飛過上空頓時墜亡,個個嚇得心驚膽戰
    在中國古代的墓葬中,最讓盜墓賊棘手的便是墓毒和屍毒了。很多古墓中由於年代久遠,這些毒都無色無味,盜墓賊進入這樣的墓穴,一旦中招,輕的便會成為廢人,而重的則當場斃命。在唐朝人段成式的《西陽雜俎》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 中國一偏遠村莊,人數不過百,卻守護一座孤墓600年,墓主是誰?
    中國有上千年的歷史,也歷經了兩百多個朝代,在歷史上一些君王和宗室乃至民間的大家族,都會修建陵墓,因為人們相信在死後陵墓中的東西也都會和自己一起,這也是千百年來的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到現代時,許多古時的陵墓被考古學家挖掘,但也有一些被盜墓賊盜取,當然更多的是隱藏在中國土地下,我們未曾找到的陵墓。南京市的江寧區有一個小山村,又名鄭家村,這個小山村很普通,村裡的人也都很淳樸,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小山村,卻守護了一座墓地600年,而這個墓地的主人還是專家們尋找已久的航海家鄭和的墓地。
  • 兩古墓相隔不遠,為何李淳風之墓慘遭破壞,袁天罡的墓穴卻無人敢動?
    袁天罡可算是為許多名人算過命了,他預言了武則天將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他言中了唐太宗時期的龍脈所在,差點斷掉了武則天的龍氣。 可以說袁天罡生前各種神奇的預測無不準確,其死後他也為自己選擇了一座神秘的陵墓,千年來無一人敢盜,新中國之後還有駐軍保護!而李淳風的墓穴卻被人給盜了個乾淨。
  • 孫殿英暴屍慈禧,皇陵裡發現另一具不腐女屍,他卻不敢動了
    但是這次孫殿英卻沒有對她慘下毒手,並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他們駐紮在薊縣,這裡和皇家陵墓十分的近,可以說就隔了一座山,當時他們一群人商討來幾個晚上,經過了很精細的籌劃,於是最終決定把他們的雙手伸向了皇家陵墓。 我們都比較了解的是孫當時派了一堆人去把慈禧的墓給盜了。那個時候慈禧剛剛下去不久,而且這位老太后生前那麼鋪張奢靡,死去的時候更是不容小覷,陪葬的金銀財寶多到數不清。
  • 疑似成吉思汗陵墓被曝光 考古學者發現地底人造物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族曾經盛行「密葬」,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  八百年來,儘管不留歷史痕跡的成吉思汗陵墓讓無數考古學家和探險隊吃盡了苦頭,但後人對於陵墓的痴迷熱情仍舊不減。
  • 阿拉伯的陵墓建築別具一格,這個陵墓耗資巨大,成為世界奇蹟
    大家都知道阿拉伯的寺廟和宮殿十分的漂亮美麗,那是阿拉伯人在長期的擴張當中,從各個民族的建築商學習到的精華,然後運用到自己的建築身上,從而形成了自己最具特色的風格。其實除了寺廟和宮殿,陵墓建築也是阿拉伯建築的一個重要內容。
  • 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藏著數不清的山水美景,兩個月都遊不完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為廬山瘋狂打過call的詩仙李白,一首詩就炒紅了一座山一千多年,再加上緊跟大神步伐的粉頭蘇軾,也留下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是南昌的標誌性築,滕王閣始建於唐,其後1300多年中,屢毀屢建29次。
  • 探訪拉薩北郊藏熱村「漢族」墓地
    日前,在拉薩市城關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記者前往拉薩市區北郊,探訪這一距今兩百多年的「漢族」墓地。  看守人打開了外面的大門,沿著園內的石子小徑,我們來到了一座藏式三合院的祠堂門前。  根據《拉薩文物志》、碑記、木匾等記載,這片墓地原有60萬平方米,最東邊靠近山麓。因造田、修水渠和建造房屋,很多墳冢早已夷為平地,現在的墓地範圍只是當初的一小部分。  這片墓地埋葬的是清乾隆時期清軍與西藏各族人民一起抵禦廓爾喀軍隊入侵西藏時戰死疆場的將士,以及後來堅守、奉獻在西藏的漢族和其他民族人士。
  • 個子小,膽子不小,小小伯勞鳥敢襲大海雕
    然而,一種個頭僅比麻雀大點兒的伯勞鳥,卻顛覆了人們對這句話的認識,這種小個子鳥,不僅時常把小型鳥類和動物當作自己的「盤中餐」,還敢主動出擊比自己大數倍的鷹、雕等大型猛禽。11月30日,新疆鳥友劉忠德在瑪納斯溼地目擊並拍攝到的灰伯勞襲擊白尾海雕圖片,就向人們展現了大自然中這一另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