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偏遠村莊,人數不過百,卻守護一座孤墓600年,墓主是誰?

2020-12-05 歷史觀天下L

中國有上千年的歷史,也歷經了兩百多個朝代,在歷史上一些君王和宗室乃至民間的大家族,都會修建陵墓,因為人們相信在死後陵墓中的東西也都會和自己一起,這也是千百年來的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到現代時,許多古時的陵墓被考古學家挖掘,但也有一些被盜墓賊盜取,當然更多的是隱藏在中國土地下,我們未曾找到的陵墓。

南京市的江寧區有一個小山村,又名鄭家村,這個小山村很普通,村裡的人也都很淳樸,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小山村,卻守護了一座墓地600年,而這個墓地的主人還是專家們尋找已久的航海家鄭和的墓地。

關於鄭和的陵墓所在地,社會上眾說紛紜,有人說在國外,也有人說被葬在了海裡,但這些都沒有依據。在大家各執一詞的時候,鄭家村的村民說鄭和就葬在他們村子裡,這話讓專家們為之一震,紛紛前往村子進行考察。而據村裡的老人說,他們村子裡的人世世代代都在守護這座古墓,到如今已經600年了,而這座墓的主人就是馬三寶。

馬三寶出生於1371年,世稱「三寶太監」,他還有一個名字叫鄭和,他就是我國著名的航海家,曾經七次下西洋的明朝太監鄭和。鄭和原本出生於一個大家族,但卻在戰亂中被人擄去,在被擄走的這些年有輾轉來到了宮廷,1384年,鄭和成為了宮裡的一名太監,也正是因為這個身份,哪怕後來的鄭和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也依舊被別人看不起。

雖然如此,但鄭和的一生卻是偉大的,1405年至1424年,在這十九年間,鄭和六下西洋,為我國與周邊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他自己也因為出色的外交水平和軍事才能而青史留名。也是因為鄭和,我國的航海事業才有了長足的進步,真可謂是一代民族英雄。

但就是這樣一位英雄般的人物,卻沒有得到善終,鄭和晚年時,油於皇帝迷戀丹藥導致服用丹藥過量而死,大臣們和太后把這一罪責強加在鄭和身上,讓鄭和忍受了諸多的謾罵和唾棄。1430年,鄭和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但此時的鄭和身體狀況早已大不如前,但是面對君王的命令,他也只能選擇遵從。1433年,在回國的路上,鄭和因病去世了,這位為國家奉獻了一生的英雄就此結束了他的生命。

而鄭和的屍體葬在哪兒至今也還是一個謎團,雖然說鄭家村守護了600年的墓地很有可能是鄭和的陵墓,但1433年鄭和去世時,正值夏天,所以鄭和的屍體是無法運送至鄭家村的,如此說來,鄭家村埋葬的更有可能是鄭和的衣物。

而據村裡老人所說,鄭和的後裔也在明清時期陸陸續續的來過這裡祭掃,而守護鄭和墓地的鄭家村人,應該就是鄭和隨從的後代,他們的祖先以鄭和的姓氏為姓氏,世世代代守護在這裡,為了讓後代好好守護此墓,祖先們才把鄭和的衣冠冢說成是鄭和本人的墓地。但不管怎樣,鄭家村的村民們在此守護600年,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相關焦點

  • 盜墓界的「勞動模範」,一座墓挖了20年,專家:你挖錯了!
    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山北麓,有一座「土山漢墓」。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猜測墓主人究竟是誰,卻始終沒有一個正確答案。曾有人翻閱史料,在酈道元的《水經注》中發現過一段話:「今彭城南項羽戲馬臺之西南山麓上,即亞父冢也。」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土山漢墓」就是亞父範增之墓。但是,酈道元是北魏時代的人,距離範增那個時代好幾百年,他記錄的是否準確,讓很多人保持懷疑。
  • 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去世,生前曾為保護袁崇煥墓奔走
    2020年8月12日,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袁崇煥墓位於東城區東花市斜街一座四合院內,如今這裡是修葺一新,包括墓、祠堂等一系列紀念建築。
  • 考古發現的四大「神仙」墓,呂洞賓墓在山西,孫悟空墓在福建
    考古發現的四大「神仙」墓,呂洞賓墓在山西,孫悟空墓在福建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上古神話是杜撰出來的,神話中的人物也是虛構的,並不存在。然而,隨著近年來考古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幾位神話中「神仙」墓葬的出土,卻讓很多人開始疑惑起來,神話究竟是否存在?
  • 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金銀器,墓主究竟是誰?
    來源標題: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金銀器,墓主身份難以確定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九層妖塔原型古墓有新的發現。考古人員稱甬道出現大量隨葬品,可以顯示墓主人身份的高貴,但具體身份還是無法確定。
  • 墓葬、墓室、墓主:上坊孫吳大墓探幽記
    碎石鋪就的小徑蜿蜒百數米至園區的第二道鐵門,門側佇立著政府於2013年所立的文保碑,定此墓為「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為複雜、出土瓷器最多的大型東吳磚式墓葬」。園牆掩映在齊人高的葦草之中,青磚鐵欄相接,牆上開有方孔,內置一白色石牛首,造型奇特,一雙吊尾三角眼甚為矚目。童嶺老師指出,這是墓室內所出牛首形燈臺的形象,極富標誌性,生動有趣,將用作此後遺址公園的宣傳logo。
  • 南京帝陵規制的墓為何葬在王侯墓區(圖)
    《棲霞區志》如是記載,神道前兩獸都為瑞獸,雙角為天祿,獨角為麒麟,它們在守護一座南朝帝陵——永寧陵。然而諸多事實已經推翻了這一帝陵定論。探訪麒麟四蹄有凌空欲飛之勢南京東北角、棲霞山西南方千米之外,有兩座名為北象山、南象山的小山。
  • 備受爭議達7年之久的曹操墓,或因洛陽曹魏大墓的發掘而正名
    2008年,在古鄴城的附近河南安陽發現了一座曹魏時期的大墓,並出土一方「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碑,後來經國家文物局認定,該曹魏大墓就是一代梟雄曹操的高陵。該結論一出,在國內曾引起過軒然大波,各方「倒曹派」紛紛登場,質疑之聲不斷。
  • 關廂出土小墓,專家在無名墓主胸口發現國寶玉杯,說:這怎麼可能
    「曹操墓文物將首次全面亮相」,官方發出消息後,該話題立即登上熱搜。在封建社會時期,古人事死如事生,他們認為在陰間也會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正因如此,他們會在陵墓內放入大量的陪葬品。考古工作者曾在關廂發現一座小墓,並在墓主的胸口發現玉杯,考古專家,都說不可能。更讓大家感到奇怪的是,工作人員竟要徹查墓主的身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墓王之王》看攻守墓派之爭,引發武林的爭鬥,看究竟誰能勝出
    大家好,我是文化的說唱,今日為大家推薦一部墓派武俠漫畫《墓王之王》,講述了墓派的攻守方,為爭奪墓王城的城主志偉,引發攻守墓之戰,而這個時候朝廷也插手進來,看墓派之爭引發江湖混亂,誰能獲得勝利呢!3D動畫《墓王之王》簡介:這部動畫標題中的「墓王」二字是指幫助李斯修建秦始皇陵的駱武子,後來弟子繼續為皇族修建墓碑,並派弟子保護。這中間出現了九大墓碑,號稱「墓王之王」,幾千年來都沒有被人盜取過,江湖人把這些守墓一族稱為墓王派。
  • 成都挖出一座合葬墓,墓主竟是兩個太監,專家揭開一段辛酸往事
    事情發生在2014年的四川成都,當時成都這邊也是在修地鐵,我發現修地鐵真的是挖出了不少的古墓了,當時一些工人們在這裡進行作業,可是卻不小心挖出了墓葬,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一座墓葬群,雖然比不上一些大型的遠古遺址,但是這座古墓群佔地面積也有2300多平方米。
  • 怒海潛沙海底墓是誰的墓真相揭秘?海底墓與汪藏海有什麼關係
    那麼這個海底墓到底是誰的墓呢?讓鹹魚八卦來告訴你們吧。《怒海潛沙》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明代沉船葬海底墓,吳邪等人意外進入海底墓,展開一段驚心動魄的探海之旅,這座海底墓猶如迷宮,機關重重,險象環生,吳邪、張起靈和王胖子破險前行,尋找三叔失蹤之謎和海底墓的真相。
  • 廣平縣平固店鎮轄內一座2000年古墓——王鳳墓?王莽墓?
    王莽墓?導讀在廣平縣平固店鎮轄內有一座古墓。據傳,轄內的東王封村、西王封村、南王封村三個村的村名與一座古墓有關。這是一座漢朝的古墓。2000多年來,它一直矗立在漳河之畔,慣看漳水北流,閱盡無數人事。官方史料裡的歷史片段,坊間交相風傳的掌故逸事,構築了這座古墓的深厚底蘊。
  • 河北宣化發現遼代大墓,墓中驚現十二星座,還出土千年飯局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發現於河北宣化的一座遼代大墓。上世紀70年代,考古專家在河北宣化河子鄉下八裡村發現了一座遼代墓葬,專家經過研究和史料記載發現墓主人名叫張世卿。遼代大安年間宣化遭災,餓死者無數。他拿出穀物2500擔,以解災民之難。為此,皇帝特授其創業右班殿直,之後又累升到銀青崇祿大夫、監察御史、支騎尉等官職,死後葬於宣化城西下八裡遼墓群中。
  • 中國新聞周刊:南昌海昏侯墓發掘全記錄
    意外41歲的觀西村村民裘以龍,從來不曾想到,他以打零工、種棉花稻穀為生的前半輩子,會在某一天裡突然轉向,與一座聲名遠揚的西漢大墓聯繫在一起。海昏侯墓所在的墎墩山,距離他家老宅不過數百米,位於江西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老裘村民小組東南處。村民們叫這座山「角角(guo guo)」、「角裡」,在方言裡是小山包的意思。
  • 神秘的流沙兇墓,近100名摸金校尉命喪黃泉,考古學家:這墓很簡單
    五代時期有一座貴族墓葬,一千多年來,吸引著近百名摸金校尉前赴後繼,啥寶貝沒撈著,倒成了墓主人的陪葬。什麼樣的墓,竟有如此兇猛強悍的防盜措施呢?不著急,且聽我一一道來。1. 發現古墓很多古墓被發現,都離不開一個高效的組織——工程隊。
  • 怒海潛沙海底墓是誰的墓? 汪藏海將是《怒海潛沙》的關鍵人物
    怒海潛沙海底墓是誰的墓? 汪藏海將是《怒海潛沙》的關鍵人物時間:2019-06-08 13:04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怒海潛沙海底墓是誰的墓?汪藏海將是《怒海潛沙》的關鍵人物 怒海潛沙這部根據盜墓筆記改編的系列電視劇已經和大家見面了,現在看來是小編最滿意的一部盜墓筆記,還原度很高,鐵三角互動特別有趣,胖子臺詞太還原了,吳邪真的又嫩又帥,小哥好酷,而且居然還   原標題:怒海潛沙海底墓是誰的墓?
  • 齊國大將匡章墓防盜:墓室內積石積砂充填鵝卵石
    蒲松齡詩中「小墳雜沓亂雲間」,在 2009年濟南市考古研究所進行的一次考古發掘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考古人員發掘、清理了417座兩漢、隋唐、宋元及明清墓葬。而在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的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不僅發掘了100多座戰國、兩漢至明清的墓葬,還發現了一座規格很高的戰國大墓。雖然墓中並未發現直接能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材料,但發掘者認為,它就是戰國時期齊國將領匡章的墓葬。
  • 南越王墓發掘往事:考古隊員被壯觀墓室震驚忘記回話
    此前三個多月,現場附近曾發現一座東漢磚墓,古墓的模樣讓他記憶猶新。1983年6月9日上午9時許,從象崗山頂向下挖掘到17.7米深時,突然碰到很多堅硬的石板,石縫底下卻是空的。工人開始以為是抗戰時期日本人留下的炸藥庫,而鄧欽友到場一看,懷疑這是一座古墓。「我和冼錦祥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陳偉漢說,「紅砂巖石室墓!一看就像一座明墓。用電筒一照就更奇怪了,裡面的東西竟然是漢代的!
  • 為避免被盜墓,墓主主動哭窮卻沒用,裡面的障眼法難以解釋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文明的傳播,人們對於禮教越來越看重,尤其是對於生老病死等重大事情更是注重,特地為此設定了許多的條條框框,按照規矩辦事才顯得更隆重。就是因為這種原因,中國的墓葬文化也是十分的發達,但是世間萬物都是相互關聯的,因為在古代,埋葬的時候有很多的陪葬品,所以也由此產生了盜墓這一行業,為了就是走偏門發大財,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不怎麼道德的,但是奈何盜墓的人太多,誰又能徹底斷絕呢?
  • 西安出土一座波斯國王墓,碑文譯成中文後,專家的臉色頓時大變
    所以不管是古遺蹟還是古墓的開掘,專家們首先要找的也是書籍或碑文,以確定墓主或寶物的真正主人,若非如此,專家們是都不敢妄下定論的。陝西西安就曾開發出一座古墓,經過確認是古波斯國王的墓地,但是上面的碑文卻讓專家們臉色古怪。說到波斯,很多人都知道波斯國是伊朗國家於1935年建國前曾使用的國名,「波斯」這個名字是公元前600年左右時,希臘人為其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