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旅行者1號
旅行者1號,是由美國宇航局研製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1]重815千克,於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2020年6月仍然正常運作。它曾到訪過木星及土星,是提供了其衛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艘太空飛行器。它的主要任務在1979年經過木星系統、1980年經過土星系統之後,結束於1980年11月20日。它也是第一個提供了木星、土星以及其衛星詳細照片的探測器。距今離地球最遠的人造衛星。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號」成為第一個穿越太陽圈並進入星際介質的宇宙飛船。截至2019年10月23日止,旅行者1號正處於離太陽211億公裡的距離。
圖片:旅行者1號軌道圖
旅行者1號與地球的聯繫
旅行者1號使用三塊鈽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機作為動力來源,可為旅行者1號提供功率420瓦。其中通信設備的功率為20瓦,現在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大約217億公裡,相當於0.00229光年,通訊時差20.06小時,這就表示從旅行者1號發出的無線電信號需要20.06小時才能到達地球,被地面的衛星天線接收到。
圖片:旅行者1號金唱片
旅行者1號和地球之間傳輸數據還是存在著一定難度的,但也沒有像人們想像中的那麼複雜,其使用的只是無線電通信技術,將需要傳送的聲音、圖像、數據等調製成無線電信號,經空間傳至地面。
圖片:旅行者1號拍攝的地球
無線電信號的強度會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不斷衰減,當旅行者1號發射的信號傳到地面時,功率衰減為起初的一百萬億億分之一,僅有10ˇ-22瓦,不僅傳輸功率的極低,傳輸速度也非常慢,只有約1.4kb/s 。為了偵測接收到如此微乎其微的信號,美國宇航局建造了深空網絡,建了三處深空通信接收站,分別位於美國加州、西班牙馬德裡和澳大利亞坎培拉,專門用來與旅行者1號的信號傳輸,而且不受地球自轉的影響。
圖片:旅行者1號
使用高增益天線,使無線電信號集中在某個方向上,增大傳輸距離,旅行者1號上的高增益天線直徑達3.7米,原來DSN使用的天線直徑達70米,由於已經使用超過40年,美國宇航局從2010年開始部署34米天線,以替換陳舊的天線,滿足信號接收需求。這些地面接收天線可將接收到的信號放大數億倍。旅行者1號的通訊頻率高達8GHz,在這個頻段上,幾乎沒有任何幹擾,信噪比非常高。它還安裝有高精度的陀螺儀,確保其在深空也能時刻讓天線對準地球的方向。
圖片:旅行者1號
科學家們也想到多種辦法,但由於距離實在太遠,加上太空中存在許多高能輻射,且無線電信號受自然因素影響,都會對無線電信號產生幹擾。為了提高信息傳輸的正確率,在將聲音、圖像等信息調製成無線電信號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糾錯碼,這也使得有效傳輸效率降低,只有不到1kb/s。
圖片:旅行者1號
旅行者1號飛向未來
科學家預測,到2020年為止,旅行者1號仍有足夠的能源使它繼續飛行,並且可以和地球保持聯絡,但在2025年之後,旅行者1號就會徹底和地球失去聯繫,帶著人類的夢想,飛向更遙遠深空,也將成為漂浮在宇宙中的「流浪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