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將紅肉列為二級致癌物,科學家揪出了罪魁禍首

2020-10-30 世界科學

眾所周知,多吃紅肉的人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較高,但這種現象沒有在其他食肉動物中發現。2014年,這一現象引起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的好奇。研究人員通過小鼠實驗,發現一種叫做Neu5Gc的糖分子在起關鍵作用,研究結果刊載在PNAS雜誌上。但一直未在人體中明確這種關聯。

近期,這項研究有了突破:紅肉中Neu5Gc分子會導致人類患癌風險提升,為WHO將紅肉列為二級致癌物提供了確鑿證據。研究結果於2020年9月23日刊載在《BMC醫藥》(BMC Medicine)雜誌上。

2014年12月2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載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將Neu5Gc餵給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的Neu5Gc糖缺失小鼠(模擬人類)會明顯提高自發性癌症的發生概率。該研究並未涉及暴露於致癌物或人為誘發的癌症,這暗示了Neu5Gc是紅肉攝入與癌症之間的關鍵聯繫。

「在此之前,將Neu5Gc與癌症聯繫的所有證據都是間接的,或是通過某種人工實驗裝置間接預測的,」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摩爾斯癌症中心的首席醫學研究員、細胞與分子醫學教授,醫學博士艾基•瓦爾基(Ajit Varki)說, 「此項研究首次直接證明模擬人類的確切情況。」

瓦爾基團隊首先對普通食品進行了系統的調查。他們發現,紅肉(牛肉,豬肉和羊肉)中富含Neu5Gc,從而證實諸如哺乳動物等肉類食物是人類飲食中Neu5Gc的主要來源。

此前有研究已經證實動物Neu5Gc可以被人體組織吸收,這意味著它可以通過血液流到全身的組織中。

在這項研究中,瓦爾基團隊假設,如果人體的免疫系統不斷產生針對攝入的動物源Neu5Gc(一種外來分子)的抗體,那麼吃紅肉會導致炎症。眾所周知,慢性炎症會促進腫瘤形成。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該團隊設計了缺乏Neu5Gc轉基因小鼠來模擬人類。當給這些小鼠餵食Neu5Gc時,它們會發生全身性炎症;自發性腫瘤的形成增加了5倍,Neu5Gc累積在腫瘤中。

瓦爾基說:「這項工作也可能有助於解釋紅肉的攝入與其他慢性炎症加劇的疾病的潛在聯繫。想要獲得該分子對人類的影響,是一件困難的事。」

6年後,被瓦爾基認為困難的人類研究證據也得到證實:食用肉類與乳製品會增加人類患癌風險,關鍵在於血液中Neu5Gc抗體增加。

這項研究由特拉維夫大學喬治·懷斯生命科學部的維爾德·帕德勒-卡拉瓦尼博士(Vered Padler-Karavani)領導,他任職於Shmunis生物醫學和癌症研究學院的細胞研究和免疫學系。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在法國進行的全國營養調查NutriNet-Santé的樣本。帕德勒-卡拉瓦尼實驗室的薩拉姆•巴希爾(Salam Bashir)博士與其他小組成員一起測量了法國飲食中常見的各種乳製品和肉類食品中Neu5Gc糖的含量,並計算了19621名18歲以上成年人的每日Neu5Gc攝入量(這些參與者通過網絡報告他們特定階段內的飲食攝入情況)。

隨後,研究團隊抽取了120名參與者的代表性樣本,並測試了他們血液中Neu5Gc抗體的水平。

基於這些發現以及法國各種食品中Neu5Gc糖的定量分析,帕德勒-卡拉瓦尼博士及其團隊創建了Gcemic指數,以評估過量攝入某些食品導致Neu5Gc抗體增加進而提升患癌的風險。

帕德勒-卡拉瓦尼博士說:「我們發現從紅肉和奶酪大量攝入Neu5Gc與抗體的增加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也就是說,這些抗體過多會增加患癌風險。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努力尋找這種聯接,但一直沒有進展。我們第一次發現了分子水平的直接聯繫,這要歸功於用於測量血液和血液中抗體的方法的準確性,以及從法國飲食調查表中得到的詳細數據。」

總之,大量攝入紅肉和奶酪的人會產生高水平的Neu5Gc抗體,因此他們患癌症(尤其是大腸癌)的風險可能更高。

END

資料來源:

Researchers discover molecular link between diet and risk of cancer

Sugar molecule Neu5Gc links red meat consumption and elevated cancer risk in mice

一鍵三連關注

相關焦點

  • 紅肉可能致癌 紅肉真的不能吃了嗎?
    原標題:紅肉可能致癌 紅肉真的不能吃了嗎?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機構「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在裡昂的一次大會中,把加工肉類列為致癌物,把紅肉列為可能致癌物質(IARC分類為2A)。
  • IARC將加工肉列為「人類致癌物」的專業解讀
    本期專家:  楊明亮: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博士  2015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新聞稿(PRESS RELEASEN°240),將加工肉列為"人類致癌物(carcinogenic to humans,Group1)",將紅肉列為
  • 數據一周 | WHO讓你少吃點紅肉、中國失衡的男女性別比
    數據一周 | WHO讓你少吃點紅肉、中國失衡的男女性別比 澎湃新聞 蘇顥雲 蔡琳 2015-11-02 19:42 來源
  • 韓國KFDA向公眾發布《WHO/IARC相關問答」》
    WHO下屬國際癌研究所(IARC)發表,加工肉為1類(Group 1) 致癌物,紅肉為2A類(Group 2A) 致癌物,這意味著什麼?   IARC為50年前設立的WHO下屬機構,由全世界科學家組成的評估組,主要職責是把致癌因素或致癌物質分類成體系。
  • 世衛組織警告:這5種食物是致癌物的「溫床」,儘早撤下飯桌!
    三、除了鹹魚,這些食物也被列為致癌物 除了上面的鹹魚外,很多日常食用的食物也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了致癌物名單。 2.發黴的食物 發黴的食物中可能會有黃麴黴毒素,而黃麴黴毒素早在1993年就被列為1類致癌物,其毒性極強,是氯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致癌能力是二甲基亞硝胺的
  • 二氧化鈦被列為2B級致癌物,手裡的防曬霜還能用麼?
    二氧化鈦被列為2B級致癌物,手裡的防曬霜還能用麼? 好端端的一個防曬成分怎麼就成了致癌物了呢?手裡的防曬霜到底還能不能用?什麼是2B級致癌物?按照對人的致癌危險性,IARC將對人體有致癌風險的化學物分為4類。1類:對人致癌,有明確致癌性。
  • 歐盟擬將二氧化鈦列為可疑致癌物 國內企業亟待關注
    (原標題:歐盟擬將二氧化鈦列為可疑致癌物 國內企業亟待關注)
  • 火腿培根為致癌物真相揭秘 10大致癌食物排行榜
    網絡圖火腿培根為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預計26日將宣布火腿、培根等加工肉製品為「致癌物」,即致癌程度最高的物質。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物質的致癌程度分為五級,依次為:致癌、較可能致癌、可能致癌、致癌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英國《每日郵報》從「消息靈通人士」處獲悉,來自10個國家的科學家評估各種已有證據後同意將加工肉製品歸入「致癌物」,使其與石棉、香菸、砒霜「為伍」。加工肉製品指使用煙燻、醃漬、添加化學物等方式處理過的食物,除火腿和培根,還包括一些燻肉和香腸。
  • 30年隊列研究:紅肉有死亡風險,替代品有哪些?
    BMJ 2020.http://dx.doi.org/10.1136/bmj.m4141在這項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研究人員研究了紅肉總量,加工紅肉和未加工紅肉與冠心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並估計了用其他蛋白質來源替代紅肉對冠心病發病風險的影響。紅肉總量包括加工和未加工的紅肉。
  • 歐盟正式將鈦白粉列為2類疑似致癌物,複合粉體的機會來了?
    2020年2月18日,歐盟發布了一項官方授權法規,根據關於物質和混合物的分類,標籤和包裝(CLP)的歐盟法規(EC)第1272/2008號,將二氧化鈦歸為通過吸入可能引起癌症的2類疑似致癌物。
  • 經常吃紅肉,容易致癌?有科學支撐嗎?一份研究結果告訴你答案
    關於紅肉致癌,雖然說世衛組織已經把它列入了2A類的致癌物,不過生活中我們大家往往抱有懷疑的態度,畢竟吃了這麼多年的肉,說它致癌,誰願意信呢?不過近日的科學研究發現,生活中常吃紅肉等食物,確實會讓患有腸癌等癌症的機率上升。
  • 歐盟將鈦白粉列為疑似致癌物
    作者:姜小毛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03月03日 收藏   業內人士建議要積極應對  中化新網訊 歐盟近日發布一項官方授權法規,將二氧化鈦歸為
  • 被列為可疑致癌物,明星成分二氧化鈦前路坎坷?
    2月18日,經過將近十年的討論,歐盟委員會最終通過決議將二氧化鈦列為二類可疑致癌物。2010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報告,認為二氧化鈦對動物可能有潛在致癌性,當時讓很多國家的食品管理機構感到困惑和緊張。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於2017年宣布,建議將二氧化鈦列入懷疑通過吸入可能引起癌症的物質類別(II類),但是一度遭到多個國家的機構和組織的反對。
  • 為什麼把紅肉列入致癌清單?還能吃嗎?膳食指南給出了中肯意見
    很多人為了預防自己患上癌症,在平時作出了很多的預防措施,例如有些人不敢吃紅肉,因為聽說紅肉屬於一種致癌的食物,那麼為什麼把紅肉列入致癌清單呢?因為目前很多的紅肉中含有較高的脂肪成分,脂肪成分甚至可能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大量脂肪的攝入,不僅可能會導致自身的體型出現增胖的現象,還會損傷心血管等系統,並且導致自身的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可能會導致自己患上癌症的機率上升。
  • 這植物,是我國傳統中藥材,如今卻被列為一級致癌物,您了解嗎?
    今天咱們來說一種植物,它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如今卻被列為一級致癌物,您了解嗎? 不過,進入到21世紀,隨著人們對於各種數據的不斷匯總研究發現,馬兜鈴裡面含有一種致癌物質馬兜鈴酸,在2009年被列為一級致癌物
  • 一等致癌物就藏在家裡!開水也殺不死,尤其這3個地方,你天天摸
    我們平時天天在家做清潔,看起來屋子收拾得乾乾淨淨,但您可能想不到,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等致癌物的毒素很可能就藏在我們身邊。那就是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家裡的牆壁,洗手池,浴室,洗衣機等,經常會出現一些黴斑,而這些無處不見的黴斑很可能給我們健康埋下了定時炸彈。
  • 網傳三大「致癌物」,千滾水、隔夜茶、隔夜菜真的致癌嗎?
    相信很多人對某些致癌物品有所了解,例如抽菸被歸咎為肺癌的罪魁禍首,紅肉容易引起直腸癌跟胃癌。而這些之所以會致癌,是因為裡面含有致癌成分,如尼古丁、黃麴黴以及亞硝酸鹽等。除了發黴花生、醃製食品之外,網上很多人也把千滾水、隔夜茶和隔夜菜列為了致癌食品,這到底是真相還是謠言?
  • 「蜂蜜、紅肉、牛奶」……乳腺癌患者要不要忌口?
    Q:「據說乳腺癌患者最好吃素,那種紅肉致癌最好滴點兒都不要沾哇?」A:葷素要搭配,儘量吃新鮮首先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致癌物只是可能會提高致癌風險,不代表「吃了就一定會致癌」。的確,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在官網發表了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將紅肉和加工肉歸為致癌級別食物的研究報告,讓很多朋友就此對「紅肉致癌」擔心不已。
  • 致癌的罪魁禍首是化肥嗎?
    一、真正的致癌物質是亞硝銨,亞硝胺是強致癌物,是最重要的化學致癌物之一,是四大食品汙染物之一。食物、化妝品、啤酒、香菸中都含有亞硝胺。在燻臘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胺類物質,某些消化系統腫瘤,如食管癌的發病率與膳食中攝入的亞硝胺數量相關。當燻臘食品與酒共同攝入時,亞硝胺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就會成倍增加。
  • 美洲花蜱正在移民加拿大,被咬以後再也不能吃紅肉
    CBC記者Marcy Cuttler報導說,造成沃特斯對紅肉過敏的罪魁禍首是美洲花蜱(Amblyomma americanum,亦稱美洲鈍眼蜱和孤星蜱)。這種蜱蟲原本生活在美國東南部,但是隨著氣候變暖,近年來它們也開始附在動物和鳥類身上偷越國境,北上加拿大。美洲花蜱在叮咬時釋放出一種名叫alpha gal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