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讀心術」,當腦電波掃描圖遇到人工智慧

2020-07-06 科學吱吱吱

下圖為德國波恩大學一名女子正在進行腦電波掃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只要掃描人們的腦電波,就能知道每個人的喜好等信息。

科學「讀心術」,當腦電波掃描圖遇到人工智慧

在某部推理小說中,有以計算機讀取人腦的意識來查案的情節。來自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的研究團隊就研發出一種被稱為「大腦外判」(Brainsourcing)的新技術,讓腦電波圖掃描與人工智慧合而為一,務求直接從人們腦袋中抽取影像和喜好。

要訓練準確的人工智慧系統,必先建立可信的資料庫,而根據目前技術,建立的過程需要人工輸入,難以自動化。在網絡上有不少「群眾外判」(Crowdsourcing)的例子,把繁複程序拆開為簡單小任務,外判予群眾執行。例如,在網頁上用以杜絕機械人的 reCAPTCHA 認證,就請大眾幫忙識別物件和文字,用以建立圖像和文字識別系統。研究團隊希望直接以腦電波的反應,以取代鍵盤、滑鼠輸入,「大腦外判」亦因而得名。

團隊決定以簡單而明確的面孔識別任務開始相關研究。在實驗中,30 名志願者獲邀觀看計算機屏幕上的人臉,然後團隊指引他們在腦海中為其加上簡單標記,例如:眼前的人金髮還是深色頭髮?正在微笑還是面無表情?根據實驗結果,把腦電圖中的相關變化交予人工智慧系統後,只需要 12 名參加者的數據,就足以製作準確度極高的簡易識別系統。

可是,掃描腦電圖需要特製儀器,需要受專業訓練的人員在場,故目前只能在實驗場所進行,難以在家用場景普及。要把腦電波操控融入一般使用者界面,就需要研發輕便易用的可攜式腦電圖掃描儀。

參與實驗的研究員 Keith Davis 表示,雖然團隊是次的做法受現有技術限制,但長遠而言仍對技術發展有信心:「目前的研究都在實驗室裡發生,亦只觸及腦部運作的一小部分。待技術成熟,就有望直接從大家腦中存取喜好。屆時,用戶不再需要贊好或評分;就這樣聽一首歌、看一部劇集,腦電波就會直接傳達你的反應。」

看科學吱吱吱,漲知識吧?

如果吱吱哥的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就點讚、分享、關注!


相關焦點

  • AI學會讀心術?分析腦電波就能猜出你正在觀看的視頻
    但是,俄羅斯機器人研究公司Neurobotics Lab的工程師表明,確實可以訓練AI學會「讀心術」,並且僅憑腦電波就能以猜測出用戶正在觀看的視頻。「我們已經證明,觀察不同內容的視覺場景會影響人的腦電波,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相應的EEG(腦電圖)信號來區分不同場景類別。」
  • 腦電波翻譯成文字,正確率達97%,會「讀心術」的機器人多可怕
    在不少科幻作品中,最少不了的一項超能力就是讀心術,擁有此項超能力的人可以輕鬆看破別人的謊言以及對方內心的真實感受,甚至可以讀取記憶。而更厲害的讀心術者還能將自己的腦電波傳播給他人,做到即使不用開口說話,也能將自己的心聲直接傳遞到對方的大腦裡。
  • 驚呆 傳說中的「讀心術」真的來了:接上電腦後神奇發生
    △視頻:解碼腦電波 電腦可「讀心」解碼腦電波,實現「讀心術」,美國陸軍位於馬裡蘭州阿伯丁的一個實驗室正在研究這一項目
  • 腦波直接轉語音,最強讀心術!
    最近,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報導了一項新技術進展:監測一下腦電波,AI就能還原你聽到的聲音。來,我們聽聽這段效果展示:腦電波還原你聽到的語音你一定聽出來了。沒錯,音頻內容就是用英語從0念到9。
  • 人人都有讀心術
    吉普賽讀心術有一個流傳已久的「吉普賽讀心術」,它能夠窺視你頭腦深處的思考,你如果不信,可以小試一下:首先用心地思考一個10~99的兩位數,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並且一旦想好了,就不能再更改,想好了嗎?當然,這只是類似魔術的障眼法,真正的讀心術並不是這樣的,而是真正的人類敏銳的心理活動。日常生活的讀心術心理學將「讀心術」定義為理解他人思想感情,並能站在他人主觀立場思考的能力。我們天天都在使用它。
  • 俄羅斯最強讀心術,通過腦波知道你在看什麼
    【導讀】長久以來,「讀心術長久以來,「讀心術」這種特異功能只在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中出現,比如說《X戰警》中的X教授就具有這種超感知能力。EEG是一種通過放置在頭皮上的電極記錄腦電波的技術。該系統通過分析大腦活動,實時重建正在接受腦電圖檢查的人所看到的圖像。
  • 什麼是腦電波?意念控制,離我們還有多遠?
    該遊戲方式是:通過佩戴在頭上的傳感器,採集比試者的腦電波信號加以放大(據說是要放大10000倍以上),以此來控制小球的運動,腦電波信號的強弱,作用在小球上的力也就不同,於是球就會向弱者的方向滾動。其實這個遊戲主要靠集中注意力來增加腦電波的強度,算是【意念控制】最初級的應用了。
  • 「讀心術」時代來臨 人類準備好面對這把雙刃劍了嗎?
    在經典科幻巨著《銀河系漫遊指南》中,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幻想出了許多有趣的生物,其中之一就是會讀心術的「寶貝魚」。英國《經濟學家》雜誌10月31日報導稱,過去,讀心術或許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但在不久之後,這種情況就可能被打破。
  • 既是讀心術又是心理學還是魔法
    我的魔術生涯一開始就遇到了挫折——作為第一個觀眾,我那經常因為考試不及格挨訓的同桌一眼看出了破綻——為此我耿耿於懷,一星期沒讓他抄我的作業。這次挫折讓我很快放棄當魔術師的夢想。事實上,等我長大到需要想方設法吸引姑娘的年紀時,我已經把這些魔術的小把戲都忘光了。為了學習一些新的小把戲,我學了心理學,並一路讀到了博士。當不了魔術師,當心理學家也不錯。
  • 科學家解碼腦電波 人類離讀心機再近一步(圖)
    人腦如何對視覺信息進行編碼以識別面部和感覺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有科學家破解了與視覺相關的大腦信號,這意味著人類距研製能夠展現心智圖像的「讀心機器」更近了一步。
  • 神秘的超低頻腦電波
    每隔幾秒,大腦會發出一個腦電波,就像海面上升起一個巨大的波浪。幾十年前,科學家在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掃描人和動物的大腦時,首次發現了這種超低頻腦電波,不過,當時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只是一種電子噪音,或是幾種較快腦電波的集合,沒有重視。
  • 殺破天系列之讀心術
    第三章:讀心術雷飛的本尊緩緩甦醒,他是被他老媽喚醒的,他老媽來叫他起床吃飯了!剛剛甦醒的雷飛意識還有些不清楚,過了一會兒才想起來所有事情,知道自己的地魂離開了身體,他沒有任何驚慌失措的感覺。雷飛消化完這段信息後,發現這是地變根據他現在的情況,為他選擇的一個技能,技能名字叫做讀心術,在仙俠位面可能不入流,但是在地球上絕對是神技了。
  • 日本科學家訓練AI讀懂人類想法,「讀心術」不再是痴人說夢!
    據外媒報導,一支日本科研隊日前進行了一套訓練AI進行「讀心」的實驗。科學家們進行了一系列制定用於訓練fMRI神經網絡掃描的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實驗。將掃描出來的圖像,用一套AI系統解讀,然後以視覺的形式表現出來。
  • 幾個好玩的讀心術遊戲
    今天的語音今天我們來玩幾個讀心小遊戲。1:從1-100中選擇一個數。
  • 「狗子讀心術」上線吸睛各類機器人CES大放異彩
    「狗子讀心術韓國本土的寵物科技公司「RWAVE」1月13日宣布,公司在本屆CES上展出了可以分析寵物叫聲並對其做出解讀的人工智慧產品「Petpuls」,榮獲了CES創新獎。Petpuls被做成可以戴在寵物脖子上的項圈,可以對寵物的聲音、呼吸量、脈搏等數據進行測量,對寵物狀態做出開心、難過、不安、生氣、平和等五種不同的解讀並反饋給主人。
  • 《中國達人秀》再遭打臉,胡凱倫讀心術被吹爆,但網友一秒鐘揭秘
    「讀心術」魔術師胡凱倫最終憑藉一套「讀心術」表演,獲得第二個晉級名額,殺入這一季達人秀的總決賽。然而,被導師們吹爆的「讀心術」,卻也遭遇網友一秒揭秘,可謂是打臉非常。原來,在這一次的表演當中,胡凱倫在觀眾已經投票之後,讓現場的觀眾們加自己的即時社交帳號,並且在朋友圈內,已經提前一天預測了觀眾的支持率是66%。這個支持率的預測,正好和當時現場觀眾的數據相同。
  • 識破「通靈」的讀心術
    (Getty Images供圖)「通靈」現場。很多人本來對靈媒、命理大師、算命術士之流半信半疑,直到親身在通靈中聽到自己的私隱或者先人的秘史,才佩服得五體投地,終於相信冥冥中有神靈、鬼魂、特異功能等超自然力量,以為「科學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其實,所謂通靈只不過是希望與無知相結合的產物,靈媒巧妙地利用了讀心術和人性的弱點,就將客人玩弄於股掌之中。
  • 華裔科學家成功解碼腦電波什麼情況 什麼是腦電波有什麼用
    通過解碼與人類下頜、喉頭、嘴唇和舌頭動作,相關的腦電波信號,合成想表達的語言。這項腦機接口技術有望讓喪失語言能力的人每分鐘輸出150單詞,接近正常人水平。類似「讀心術成」或「讀腦術」成為可能!什麼是腦電波腦電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種使用電生理指標記錄大腦活動得方法,大腦在活動時,
  • 讀心術真的存在嗎:1分鐘學會看透人心小技巧!
    讀心術真的存在嗎?相信很多人都會這麼去認為。為什麼有的人能夠通過別人的反應來判斷一個人的心理?一個簡單的測試讓我們來揭秘神秘的讀心術。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而不是迷信。是總結人類行為反應,做出了一個心理判斷。靈活掌握行為,心理學能夠讓我們在為人處世中知進退明得失。社會三觀做一個有思想,有態度的百家號。
  • 科學家研發出「讀心術」,直接將腦電波翻譯成文本,錯誤率低至 3%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已經訓練出一種算法,可以直接將受試者的腦電波實時翻譯成句子,錯誤率僅為 3%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他們招募了 4 位志願者,這些志願者被要求多次朗讀 30-50 個固定句子,而電極記錄下他們的大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