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正在研製「人造重力」!未來在太空猶如在地球!

2021-01-19 科學解碼

這是科幻大片《星際穿越》中「永恆號」飛船上的人造重力原理。


在大多數科幻小說中都有人造重力概念的存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希望將這個科幻夢想變為現實。創造人造重力最方便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離心機中旋轉志願者進行測試,例如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一直在進行的項目。然而暈動病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科羅拉多團隊設想未來的太空人會進入人造重力室,花時間在一個小型旋轉系統上,以抵消失重的負面影響。


但他們不希望太空旅行者在這個過程中生病。科學家們正在開發一種方法來處理一種叫做「交叉耦合幻覺」的症狀,會引發嘔吐和噁心等。


該團隊將一組直立坐姿的志願者安置在一個離心機上旋轉,但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開始,每分鐘只旋轉一圈。

一旦這個人適應了,研究人員就可以逐漸增加速度,直到他們讓志願者以平均每分鐘17轉的速度舒適地旋轉,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


「我們的工作重點是讓更多的人認為人造重力可能並不那麼瘋狂,」研究生Kathrine Bretl周二在CU Boulder上說。「也許它在科幻小說之外有一席之地。」


該大學發布了一個視頻,展示了一臺研究型離心機。它被稱為人體偏心旋轉裝置(HERD)。該設備非常緊湊,可以放入一個小房間,而不是科幻小說中設想的巨大的空間站大小的旋轉圈。


「據我們所知,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適應這種刺激,」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航空工程師Torin Clark說道。


志願者適應離心機的能力很有希望,並導致一些額外的問題,包括需要多少人造重力才能抵消生活在太空中的負面影響。該研究暗示了太空人定期進行旋轉休息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未來人類有望實現太空行走,人造重力讓人類克服重力,猶如科幻片
    對於太空漫步大家應該都知道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吧,太空漫步其實就是在失重的條件下進行行走,因為沒有了重力的原因,導致太空漫步非常的困難,顯得很笨拙,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已經適應了地球的重力,在外天空沒有重力,使得人類的行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 未來的太空之旅,人造重力也許是必不可少的!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設想一種巨型旋轉空間站,能夠產生人造重力。不過,這一夢想一直未能實現。由於零重力狀態會對太空人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而且未來將要實施的探索火星、小行星的任務需要持續時間更長的深空作業,打造可產生人造重力的太空飛行器成為一種必然。此外,隨著商業太空旅行業的快速發展,未來可能出現的巨大充氣式輪形空間站能夠產生人造重力,讓遊客享受更為舒適的太空之旅。
  • 俄研製離心機 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人造重力(圖)
    ·奧爾洛夫10日表示,俄羅斯正在研製的國際空間站太空艙中,將安裝用於產生人造重力的離心機。  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10日報導,奧爾洛夫稱:「我們製造出小型離心機,展示了用這一方式模擬人造重力的潛力。小型離心機將在能量火箭太空公司目前正在研製的國際空間站太空艙中,用於產生人造重力。」  今年5月,有消息稱,俄羅斯在根據美國「比奇洛可擴展活動艙」(BEAM)研製充氣艙。
  • 科學家研究在太空中製造「人造重力!」
    科學家認為太空生活會對人類身體機能產生不利影響,雖然返回地球的太空人竭盡全力對著攝像機微笑,但是他們一般都不能自主站立起來。
  • 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人造重力 將不會使人產生嘔吐感
    在大多數科幻小說中都有人造重力概念的存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希望將這個科幻夢想變為現實。創造人造重力最方便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離心機中旋轉志願者進行測試,例如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一直在進行的項目。然而暈動病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 外媒:國際空間站或首次出現人造重力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外媒稱,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所長奧列格·奧爾洛夫10日表示,俄羅斯正在研製的國際空間站太空艙中,將安裝用於產生人造重力的離心機。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10日報導,奧爾洛夫稱:「我們製造出小型離心機,展示了用這一方式模擬人造重力的潛力。小型離心機將在能量火箭太空公司目前正在研製的國際空間站太空艙中,用於產生人造重力。」今年5月,有消息稱,俄羅斯在根據美國「比奇洛可擴展活動艙」(BEAM)研製充氣艙。
  • 人造重力版「星際飛船」設想:通過旋轉的部分產生重力
    重力問題仍舊是太空探索任務的一個絆腳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YouTube用戶smallstars提出了「重力鏈星際飛船」(GLS)設想。GLS是SpaceX「星際飛船」的變種,能夠提供人造重力。SpaceX是否對這一設想感興趣,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也許,埃隆 馬斯克和他的團隊早已提出了他們自己的人造重力設想。
  • 人造重力版「星際飛船」的設想,通過旋轉產生重力是否可行?
    藝術概念圖,SpaceX的「星際飛船」進入地球軌道儘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但這仍舊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代。現在,太空探索任務的規劃人員和工程師正在研究各種設想。在不久的將來,這些設想將成為現實,讓太空人近50年來第一次飛出低地球軌道。
  • 探索未來空間站雛形:巨型旋轉環造重力場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認為太空生活會對人類身體機能產生不利影響,雖然返回地球的太空人竭盡全力對著攝像機微笑,但是他們一般都不能自主站立起來。可以想像一下,未來前往火星的太空人將會受到何種挑戰。前往火星之旅需要數個月時間,在此期間太空人需要經受住空間飛行對身體機能產生的影響,當他們降落火星表面時也將面臨無法正常行走的風險。
  • 為什麼太空中沒有人造重力?那要如何才能產生人造重力?
    【博科園-科學科普】如果把一個人放在太空中,遠離地球表面的重力束縛,那麼他將體驗失重的狀態。儘管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在引力作用下「拉」著它們,同樣也會拉著飛船,所以人會漂浮著。在外層空間,即使宇宙中的所有質量都像正常一樣被吸引,在地球上沒有「向上」或「向下」,因為宇宙飛船和船上的每個人都以同樣的速度加速。
  • 平躺60天,酬勞13萬,NASA科學家邀人體驗「人造重力」
    要克服失重,從技術上來講並不難,可以利用「人造重力」。來自DLR航空醫學研究所(DLR Institute of Aerospace Medicine)的首席科學家埃德溫·穆德(Edwin Mulder)博士認為,在長時間的深空任務中,使用「人造重力」是保護人類健康的最佳方案。
  • 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了,人造重力或將實現!
    長期以來,人造引力一直是科幻小說的內容,想像一下《2001太空漫遊》和《火星人》等影片中出現的輪狀飛船,它們在太空中旋轉,產生自身的重力。現在,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個團隊正在努力使這些技術成為現實。
  • 人造重力不只存在於科幻片中,或許我們已經找到最佳方法
    自20世紀中期以來,科幻作品中一直在向我們展示,人造重力是可行的。雖然這些作品常常會藉助遙遠未來的某種技術,但其實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實現一些人造重力的方法。下面是理論上有可能可以實現的三種方法!因此,一艘逐漸加速駛向目的地的飛船可以維持重力。這或許不像地球重力那樣,但仍足以減輕失重對人體的影響,使船上的生命更容易適應。當到達旅程的最後一段時,飛船可以逐漸減速,同時也可以提供人造重力。這種方法的一個關鍵障礙是推進技術的現狀。我們需要既強大又持久的推進器。
  • 中國自主研製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 閆曉虹)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中核集團12日披露,由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重力支撐批量產品11日在貴州遵義正式啟運。
  • 太空失重給太空人帶來不好的影響,人造重力飛船可以實現嗎?
    人類步入太空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的第一個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開始,美國與蘇聯展開了長達幾十年的太空競爭,爭相探索月球以及其它行星。冷戰過後,太空探索放緩,最近些年,似乎又重拾了之前的熱情,當然也是源於競爭,美國打算重新登月,並首次登陸火星。我們可以設想,未來人類會駕駛著飛船途徑比鄰星,看看距離地球4光年的比鄰星b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就像現在看到的電影《星際迷航》一樣,駕駛那樣的星艦。
  • 為什麼我們需要人工重力來執行長期的太空任務?
    離心機測試也稱為抗「G」測試,這裡的G就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1G就是飛機平飛時,飛行器加上載重和駕駛員的重量,而當飛行器改變速度或姿態時,就會產生正或負的G力。當高性能飛機高速轉彎,或者乘坐火箭發射到太空,以及乘坐太空飛行器返回地球大氣層時迅速減速等情況下,飛行員或太空人們就會體驗到這種G力。  什麼是人工重力?
  • 從電影淺談人造重力!
    在安德的世界中,人類已經可以在太空中產生人造重力,安德在到達ISL(Inter Stellar Launch,內恆星空間站)之後,他們已經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地進行日常生活,而不用像「天宮」中的太空人一樣,漂浮在艙內。在小說中,傳奇指揮官馬澤·雷漢(Mazer Rackham)曾經告訴安德,重力的操控是從蟲族學來的某種重力增強技術。
  • 反重力飛行器如何反重力?配備離子體循環結構,抵消89%地球引力
    在該鐘周圍一定距離的範圍內,引力場會受到強烈的幹擾從而使重力失效。「納粹鍾」是最早的一種反重力設備,為以後美國TR-3B反重力飛行器的問世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借鑑。與其他飛機不同的是,反重力飛行器在運行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能量,因此TR-3B使用的是核反應堆作為能量來源。從相關資料獲悉,TR-3B的阿斯特拉推進系統配備三個核反應堆,最大能提供600兆瓦的電力。作為一款使用核動力的平臺,TR-3B的航程幾乎是無限的,意味著想飛多久就能飛多久。
  • 西媒:科學家研製出仿造重力裝置 向人工重力邁進一步
    參考消息網7月4日報導西媒稱,科學家研製出一個將能在宇宙飛船和空間站中仿造重力的樣品裝置,這將幫助太空人保持健康。據埃菲社7月2日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實驗室向著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的人工重力又邁進了一步。這裡的研究人員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使在宇宙飛船和空間站中製造人工重力成為現實。該校2日發表聲明表示,由研究員託林·克拉克領導的研究團隊研製出一個將能在宇宙飛船和空間站中仿造重力的樣品裝置,這將幫助太空人保持健康。
  • 反重力飛行器如何反重力?配備離子體循環結構,可抵消89%地球引力
    在該鐘周圍一定距離的範圍內,引力場會受到強烈的幹擾從而使重力失效。「納粹鍾」是最早的一種反重力設備,為以後美國TR-3B反重力飛行器的問世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借鑑。與其他飛機不同的是,反重力飛行器在運行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能量,因此TR-3B使用的是核反應堆作為能量來源。從相關資料獲悉,TR-3B的阿斯特拉推進系統配備三個核反應堆,最大能提供600兆瓦的電力。作為一款使用核動力的平臺,TR-3B的航程幾乎是無限的,意味著想飛多久就能飛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