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學教授回應遭女子掌摑:國內99%成年人是性盲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人物簡介

  彭曉輝 57歲,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性學家。

  對話動機

  11月7日,第十二屆廣州市性文化節,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彭曉輝在做性科學的演講時,被一名女子掌摑、「潑汙物」。女子雖然事後被警方拘留,但有關「性」的話題卻在網上持續發酵。

  「性」到底能不能擺在公開場合討論?社會應該如何看待性文化的傳播?16日,彭曉輝接受採訪時說,拂去塵埃見本心,對於性,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淫者見淫。性的外延很廣,但太多人把它理解得太狹隘。

  「潑糞」事件

  我將保留起訴的權利

  新京報:「潑糞」事件已經過去快一周了,這一周你是怎麼過的?

  彭曉輝:狀態逐漸在調整,現在好些了,剛開始那幾天飯吃不下,覺也睡不著,相對於生理,心理上受到的傷害還是有持續性的。

  新京報:這是一個什麼性質的性文化節?

  彭曉輝:這是第十二屆廣州市性文化節,主辦單位是廣州性用品批發市場。是政府部門批准的合法商業活動。進活動現場需要買票,還請嘉賓開展普及教育活動,未成年人是禁止入場的。

  新京報:當時現場是什麼情況?

  彭曉輝:那場論壇是在7日下午,我第一個發言,臺下的人都很專注。

  剛講了1分多鐘,有名女子就從右後方衝上來打我,我一扭頭她又打到我臉上,罵的什麼我沒聽清,然後把塑膠袋摳破,往我身上撒汙物,不是糞便,但氣味很難聞。她追著我打,我一直躲,最後從舞臺正面跳下去,保安這時也把她制服了。

  新京報:以前參加這樣的活動有沒有類似的遭遇?

  彭曉輝:我參加太多這樣的活動和講座了,還是第一次被攻擊。

  新京報:你怎麼看待外界質疑自己的聲音?

  彭曉輝:最早發出現場圖片的是中國反色情網,把我被攻擊當成他們的一種「戰果」,我和他們以前一起錄製節目,現場就罵我「流氓」,我想說反色情沒有錯,但應該分清楚什麼是色情什麼不是。

  也有人攻擊我,還是一個大學老師,我看了特別生氣,你可以反對性學,也可以公開發表言論,但不能剝奪我傳播性學的權利,我們可以交流,也可以辯論,但你不能這樣謾罵和侮辱。

  新京報:身邊的人都是什麼反應?

  彭曉輝:我女兒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她安慰我,我的學生和朋友也在網上關心我。13日是我這學期最後一天課,從早到晚一共三堂,每堂課都有學生給我獻花,學生們用卡片寫他們想說的話,「彭老師我們挺你」、「性學不等於色情」,然後拍照支持我,這給了我很大的安慰。

  新京報:經過這件事,你是什麼感受?

  彭曉輝:最開始那兩天,網上罵聲一片,當時覺得特別孤獨。我同情這名女子的無知,前兩天聽說她已經放出來了,但反對性學的人叫好,還讓我小心,下次就是硫酸,我現在保留起訴這名女子的權利,因為我覺得這股反對性學的力量不僅僅是無知。

  選擇性學

  「那種事還要你教啊?」

  新京報:你是醫學出身,什麼原因讓你和性這門學科聯繫上了?

  彭曉輝:主要是個人的興趣點,學醫時我就接觸了很多與性有關的書。另外1990年,國家教委、衛生部等六部委出了規定,普通高校要在健康教育選修課裡加上性健康教育的內容,1992年我就申報了《性生物學》,因為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切入比較好被通過。

  新京報:對於性,你的態度始終是一致的嗎?有沒有「脫敏」的過程?

  彭曉輝:一直是這個態度。初中時有件事很觸動我,我當時跟著下放的母親在農村讀書,是班裡的勞動委員,第一次安排任務對一名女同學說「你去搞什麼什麼事」,人家不幹了,罵我流氓扭頭跑了。班主任問我說過什麼話沒,看我沒反應她也不好開口,就在黑板上寫了個「搞」字,告訴我在當地這是髒話,讓我和女生道歉、在全班面前檢討。

  我拒絕檢討,結果校長火了,讓我在全校做檢查,否則開除學籍。我拿出毛主席的原話「搞學習」、「搞勞動」問他,毛主席也說髒話?校長才沒讓我檢討。

  後來我一直想,這個字怎麼成了流氓話了?當我知道當地農民講葷段子,用這個字形容家畜交配我才明白,這才開始對與性有關的知識很敏感。

  新京報:家人朋友最初對你從事這個領域的研究,是什麼態度?

  彭曉輝:我妻子不管,她也受過高等教育,知道科學研究是怎麼回事,倒是家裡有個長輩知道後跟我打趣,搞什麼專業不好,搞這個專業?我也沒多解釋。

  當時生科院有長我一輩的教師和我打趣,那種事還要你教啊?長大了就知道了,我也打趣,哪種事啊?他說就那種事,我說不知道你說的「那種事」是哪種事。玩笑歸玩笑,學院還是很支持的。

  新京報:開《性生物學》這門課,最初有什麼顧慮嗎?

  彭曉輝:學醫出身,談性學沒什麼顧慮。反倒是擔心學生們羞澀,不好意思來聽,我當時給學生幹部做工作,動員同學報我的選修課,結果第一次選就有40多人報名,這個數量不算多也不算少了,第二個學期我就沒再動員過。

  新京報:還記得第一堂課是什麼樣嗎?

  彭曉輝:記不得了。不過這次被攻擊後,有名學生在我微博裡說,他支持我,他是我《性科學概論》的第一屆學生,那都快20年了。1995年,我加進了性心理學和性社會學內容,擴展成《性科學概論》,面向全校開課,堂堂爆滿,現在改成了《性學概論》,因為性學知識不僅僅涉及自然科學,也包括人文、社會學科知識。

  性學課堂

  2萬多學生是我最大的成就

  新京報:很多學生說,沒聽過性科學概論,相當於沒到華師讀過書。這是一門什麼樣的課?

  彭曉輝:這是學生們誇張了。其實性科學概論,就是講人性的問題,講性的自然科學知識、性的人文社會學科知識,告訴人們如何處理好涉性的人際關係。我講課也要做大綱,講課時除了按照大綱也會結合社會熱點。當然,我的課堂不是講狹義的性,也不僅僅講生理衛生常識,性學的外延是很寬的,也包括男權女權、同性戀等……

  新京報:在課堂之外,生活中學生們會和你請教有關性方面的問題嗎?

  彭曉輝:會,基本上通過郵件,偶爾有緊急情況也會發簡訊。比如周末約會,兩個學生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發生了性行為,男生慌了,就要到我電話發簡訊,問我怎麼辦?那我必須得告訴他,得72小時內服用緊急避孕藥,以免意外懷孕。

  新京報:聽你選修課的學生大多是男生?

  彭曉輝:是女生。我們畢竟是師範院校,女生男生的比例在7比3,另外男生接觸性信息的渠道更多,女生相對匱乏一些。

  新京報:你的課對學生的改變體現在什麼地方?有沒有具體效果?

  彭曉輝:有個英語專業的女生,畢業後去上海一所中學做老師,剛開始做初一的班主任,有一天好幾名女學生收到了同一筆跡的紙條,都是類似於「你好胖」「你好白」「我喜歡你」的惡作劇的話語,其他老師知道了都說那還了得,一定要查出來找家長、寫檢查,但我這名學生沒這麼處理。

  她開了個主題班會,說最近班裡發生了件「有趣」的事,念了幾個紙條後,她說通過筆跡知道是哪個同學寫的,但會為他保密,希望他會後能到老師的辦公室,她告訴那名男孩,希望和女同學交往是對的,但這種方式錯了。她通過我的課知道,初一的孩子正處於異性疏遠期,但又渴望和異性交往,正是迷茫的時候,所以把這件事引到了異性交往方式的討論上。

  新京報:這樣的事情會帶給你成就感。

  彭曉輝:對,這些年上過我這門課的2萬多名學生,沒人說我的課沒有用,和我出過的書、寫過的論文比,這2萬多名學生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社會觀念

  對性的理解太狹隘

  新京報:據你了解,性作為一門學科,全國或湖北開設類似研究方向的高校有多少?

  彭曉輝:人類性學研究方向只有我這裡有。性社會學研究方向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潘綏銘教授,還有中國社科院的李銀河教授。在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心理教研室也有性心理學研究方向。

  新京報:性學領域的科學研究,現在國內發展的程度是什麼樣的?

  彭曉輝:自生自滅。完全是靠當事教授們在專業領域的研究水平和興趣來決定,少有高校有關當局主動有意識地組織老師來研究和開設性學課程。

  新京報:國外呢?

  彭曉輝:瑞典1933年就在小學開了性教育課,上世紀60年代就入法了,幼兒園都要開性教育課,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新京報:國內的瓶頸是什麼?

  彭曉輝:性教育難,難在「老大攔」。國家有法規,要在中小學開展性教育課程,但國內各個中小學校長沒這個意願,因為應試教育升學不考這門課,另外就是社會的反對聲音,學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光有法規不夠,還得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出臺,比如落實督導,甚至一票否決,你學校不開這門課或者開得不好,就不合格。

  新京報:你如何評價現在社會對「性」的認知水平?

  彭曉輝:我曾說中國99%的成年人是性盲,我界定性盲的標準是沒有接受過系統、規範和科學的性教育。性的外延很廣,但社會對性的理解太狹隘,這與我們固有的觀念和主管部門的態度分不開。因為政策上的不鼓勵,小巷子裡的成人用品店大多是在夾縫裡生存,起的名字也很隱晦,但實際上全世界70%的性用品是在中國生產的;法律上禁止做保險套避孕藥的廣告,但卻不禁止流產廣告,這種本末倒置的規定,本身就制約著社會對性的認知水平。

  新京報:性教育的發展程度與社會對「性」的認知程度應該是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怎麼來解決這個矛盾?

  彭曉輝:性教育的程度低,認知程度就不會高,反過來也是一樣,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好在經過這些年,這些問題可以拿到檯面上來探討了。在性教育上,我們有和性學有關的課程與研究方向,在知識普及上有性文化節和相關的講座,只有從這兩個渠道同時進行,矛盾才能解決。

  文化普及

  平常對待「性」才是最好的狀態

  新京報:除了在課堂上,你還開微博講「微性學」,也參加講座和性文化節,這其中是被迫為性正名更多,還是主動普及性文化更多?

  彭曉輝:都有。這次廣州性文化節是邀請我去的,我也很願意借這個平臺表達我的聲音,我不要報酬,29日我在武大還有一場講座,也是義務的;也有被動的,比如開微博,2011年我在南京師範大學講座,觀點被媒體誤讀成「遭遇性侵犯女性應主動遞上保險套」,被扣上了「遞套教授」的帽子,沒辦法才開微博澄清我的原話。

  新京報:你怎麼看待自己20多年研究性學的經歷?

  彭曉輝:研究性學的過程很艱辛,不像其他領域那麼通順,性學研究和性教育會受到這麼多質疑,但這些質疑和攻擊也磨練了我,讓我更清楚地看到了這門學科的價值。人都說50歲知天命,我今年虛歲58,還有兩年多就退休了,起碼回頭看看覺得值了,沒白過。

  新京報:因為努力起到了一些效果?

  彭曉輝:中國的性文化這些年還是在進步的,性文化節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當然這不是我們從事性學研究的直接影響,應該是一種間接的,我們從事科學研究,出版學術著作,參加講座,這些應該間接推動了很多人對性的認知。

  新京報:你期望實現的改變是到什麼程度?

  彭曉輝:什麼時候記者們不再圍著我轉,那就正常了。如果人們對待性更加平常,那才是最好的狀態,才是一種進步。

  新京報:作為性學專家,你眼中的性是什麼樣的?

  彭曉輝:性本身是自然存在,是中性的,不取決於人對它做出的主觀判斷,但對於性的認知,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淫者見淫。

  我曾說中國99%的成年人是性盲,我界定性盲的標準是沒有接受過系統、規範和科學的性教育。性的外延很廣,但社會對性的理解太狹隘,這與我們固有的觀念和主管部門的態度分不開。 ——彭曉輝評價現在社會對性的認識

  新京報記者 賈鵬 湖北武漢報導

相關焦點

  • 被潑糞的性學教授
    11月7日,第十二屆廣州市性文化節,彭曉輝在做性科學演講時,被一名女子衝上講臺掌摑、「潑汙物」。潑糞女子隨後被警方拘留5日後獲釋,13日早晨,走出海珠區拘留所大門,等候她的是歡呼與鮮花。「正宗儒者譚」自稱他和彭曉輝一樣同為教育工作者,之所以產生「性學教授遭大媽潑糞」這樣的極端事件,是由於持有不同意見的雙方沒有對等的話語權,主流媒體大篇幅刊登彭曉輝教授的言論,卻鮮有媒體報導「潑糞大媽」們的觀點:「長期只有一種觀點,老百姓就很容易受到蒙蔽。」事實上,騰訊新聞多次通過中間人聯繫「潑糞大媽」,她均以「不想出名」為由婉拒了採訪。
  • 如何正確閱讀性學書籍
    大部分國人沒有受過系統的性教育,對科學的性知識掌握不夠,這方面需求旺盛,但由於國內對這方面傳播管控較嚴,所以不易獲取。隨著經濟生活的好轉,人們在吃飽吃好的同時,有更多的閒情逸緻去享受生活。性是美好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並沒有因為經濟生活的好轉變得和諧,反而讓人們更困惑。過去物質貧乏,人們幸福感十足,但現在因為性,好多人是有吃有喝,心情煩悶。
  • 導師回應性學女碩士出家:佛學跟性學不相悖—新聞—科學網
    彭曉輝 資料照片 12月19日下午5時許,性學女碩士彭露露宣布「出家恆為僧」。彭露露曾師從華中師範大學性學教授彭曉輝,並稱其為「學術爸爸」。 華商報記者曾在微博私信彭露露,但未獲得回應。 「佛學跟性學不是相悖的」 華商報:性學和佛學似乎是截然相反的兩條路,你怎麼看她的「背叛」? 彭曉輝:露露說她「背叛」了性學,實際上是指一個認識的層面問題。
  • 性學科學家們如何定義無性戀
    2013年,赫芬頓郵報對無性戀進行了一系列的報導,討論「無性意味著什麼」、「無性組織,比如AVEN,如何為無性戀者服務」以及「無性戀者會如何看待情愛和如何在這個有性的世界裡定位」。人們對無性戀的興趣已經滲透到了學術領域,尤其是性學、性別、性傾向的研究領域。
  • 瘋狂勃起的盲蜘蛛遭琥珀封印
    當這隻古老的盲蜘蛛被封印在琥珀中時,它正經歷著一次瘋狂的勃起,結果這一勃起就是9900萬年之久。  這隻盲蜘蛛的生殖器結構十分特殊,完全勃起時,長度可達自身體長的一半。根據這一點,研究人員認為這塊琥珀中的盲蜘蛛屬於一類新發現的、目前已經滅絕的盲蜘蛛品種。該研究結果於上周四發表在期刊《The Science of Nature》上。研究人員表示,這次奇怪的發現是該品種中的首例。
  • 教授被曝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校方回應「正在鑑定」
    作者 | 陳彬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不但抄本科論文,還抄到了國外。時隔4年多,期刊終於發聲明撤稿。事情發生在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身上。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
  • 性調查發現之最 人類"性生活"吉尼斯記錄(圖)
    9 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  當亞當與夏娃在創世紀之初開始了男歡女愛時,性萌芽了。於是,一個又一個的第一產生了。  一、最早的人類性交行為考察  從遠古時期開始,人們便開始了各種各樣性交姿勢的嘗試。
  • 瘋狂勃起的盲蜘蛛遭琥珀封印:生殖器結構特殊
    本次發現的蜘蛛是一種名為Halitherses grimaldii的盲蜘蛛(如圖所示)的近親。它被封在緬甸的一塊琥珀中。事發時,粘稠的樹膠先是讓它動彈不得,然後逐漸變硬,使它永遠處於「性衝動」的狀態中。
  • 丁真吸電子菸動作熟練,公司回應太牽強,遭央視官媒犀利批評
    對於丁真抽菸,網友們的看法是不同的,有的認為丁真已經是成年人了,吸菸沒有什麼大不了。而有部分網友認為丁真形象崩塌。對於丁真抽菸的視頻,其公司給出回應是「小孩子對電子菸好奇,試了一下,電子菸不是煙。公司的這個解釋讓眾多網友有些不接受,其回應有些蒼白無力了。
  • 中國首次"性文明"調查:7成夫妻性生活不幸福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的金賽教授曾用了10年的時間,完成了17000例性調查,報告發表之後,立即轟動了全世界,這就是人類性學史上著名的《金賽報告》。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為什麼要在中國大陸進行這一項史無前例的調查?對此,作為調查執行的主導者,時任上海大學文學院社會學系教授的劉達臨認為,這和當時中國社會「大氣候」的變化是分不開的。
  • 性向測試題:這道性取向綜合評估,可以告訴你性傾向可以轉變嗎
    以及男生為什麼喜歡女人學貓叫、心理變態的人有多可怕、性傾是什麼意思、傾向性意見什麼意思、什麼叫生理性改變、什麼叫傾向性問題、什麼叫做傾向性問題、音的傾向性是什麼意思、性傾什麼意思等。 性傾向是否是天生的?可能很多人並不理解一個同性戀的性傾向。甚至也對自己的性傾向有所懷疑,也試圖用一些性傾向測試題,測出自己的性取向真相。
  • 五位重度角膜盲患者成功復明!
    該手術在全國設有六個臨床試驗點,以往需要遠渡重洋才能移植人工角膜的重度角膜盲患者,今後可在國內獲得復明希望。五名復明者 此前人體角膜移植失敗五名患者都是30-60歲的男士。術前,他們的眼睛都只剩餘光感,眼前的世界變成混沌一片。他們或是因角膜潰瘍反覆手術,或是由於石灰入眼、炸藥爆炸致盲。
  • 英媒:廣州地鐵男子被黑人掌摑因稱對方「黑鬼」
    ­  據英國每日郵報24日報導,日前,一名中國男子在廣州地鐵上稱呼一名黑人為「黑鬼」,遭到對方掌摑。­  這段用手機拍攝的視頻開始於中國男子被黑人掌摑的一刻,據每日郵報報導,在此之前,這名中國男子曾以「黑鬼」(Nigger/Black devil)稱呼這名黑人,引起了黑人的不滿。
  • 健康課堂丨無小刺的盲曹魚
    你聽說過盲曹魚嗎?它是澳大利亞眾多魚中的一種,它除了擁有澳洲魚類鮮美細嫩的特點外,最大的特點就是無!小!刺!可以清蒸,可以紅燒,還可以烤,更可以把魚肉片下來在鍋裡煎,隆冬季節,品嘗著來自澳洲國度最鮮美的盲曹魚,無拘無束無小刺,是何等的享受。
  • 英媒:廣州地鐵男子被黑人掌摑 因稱對方「黑鬼」
    據英國每日郵報24日報導,日前,一名中國男子在廣州地鐵上稱呼一名黑人為「黑鬼」,遭到對方掌摑。 部分設備無法播放視頻請點擊這裡觀看 這段用手機拍攝的視頻開始於中國男子被黑人掌摑的一刻 每日郵報標題:一名講英文的黑人兩次掌摑中國男子,因為對方曾叫他「黑鬼」
  • 河北某校發生校園欺凌,女生被舍友接連掌摑,強行逼迫抽電子菸
    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有一段三名女學生在宿舍欺凌同學的視頻在網上爆出,事情發生在河北張家口蔚縣的某家中學,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到有女生接連受到三人的掌摑,並且還被逼抽電子菸。也有相關媒體聯繫到了受害人的哥哥,經受害人哥哥了解到,其妹妹並不是第一次被打了,此類事件經常發生,且通常都是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這次只是因為她們管妹妹要衛生紙,只是因為沒有把衛生紙全給她們就被拖到宿舍裡,接連掌摑,最多的時候接連打了三十幾下,並且還被強迫抽電子菸。但是其妹妹也是說什麼都不抽,結果那三名女生打的更狠了,嘴裡還說著不堪入耳的辱罵聲。
  • 女子遭"鬼面人"騷擾 43歲男子遭拘留20日(圖)
    女子遭"鬼面人"騷擾 43歲男子遭拘留20日(圖)  【摘要 】 視頻畫面嫌疑人被抓獲近日,一則女子被「鬼面人」騷擾的新聞引起網友關注。視頻畫面嫌疑人被抓獲 原標題:大理騷擾女子
  • 【法治熱點早知道】網傳飛行員威脅散發女子不雅照片,航空公司回應:涉事飛行員已被停飛!
    ◇封 面 網傳飛行員威脅散發女子不雅照片,航空公司回應:涉事飛行員已被停飛!此前有報導,該疫苗在國內和國際分別率先進入I期、Ⅱ期臨床試驗,驗證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Ⅲ期國際臨床試驗正在有序推進。(北京青年報) 5.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孫贇接受審查調查:據云南省紀委監委消息,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成員孫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同性戀緣何不敢見光 性取向研討會記者遭驅逐
    一個很有意義的性取向研討會原本「正大光明」,但卻拒各路媒體記者於門外,倒是顯出幾分神秘。同性戀無疑是這次研討會的主要話題之一。同性戀,這種未能被絕大多數人接受的社會現象,在社會走向多元化、人們越來越包容的今天,本不應再成為禁忌的話題。但會務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你們進去了,他們可能就走了。他們對人們有戒備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