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5月27日訊(記者 蔣松群 見習記者 闞秋晨 寇曉晨)「娶新娘、嫁姑娘,就到莫氏繡花房,繡花房裡品種多,繡花鞋、合頁枕還有繡花的花衣裳,穿上花衣見新郎,保準明年報上大兒郎」,一首民謠將莫氏絨繡精湛的刺繡工藝原汁原味地呈現了出來。5月26日14時許,由大眾網·海報新聞與遠通集團臨沂國華、寶華一汽奔騰4S店主辦、臨沂市體育攝影協會協辦的「追臨沂『沂起』奔騰·尋找臨沂文化符號」活動走進臨沭縣玉山鎮李莊村,領略針尖上「油畫」的獨特魅力。
莫氏絨繡,俗稱「毛線繡」,是指在特製的網眼麻布上,用彩色絨線進行繡制的一種手工藝品,繡品色彩豐富、層次鮮明、形象生動、針法獨特,在民間已有200餘年的歷史。2016年,莫氏絨繡被正式列入山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走進宗榮絨繡廠,46歲的莫氏絨繡第五代傳承人莫宗榮正聚精會神地用紅色絨線在特製的網眼麻布上繡制著一幅《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作品。只見莫宗榮左手置於繃布下,右手置於繃布上,一手將針自上而下刺入麻布,另一隻手接住再將針從下往上穿出,此起彼落,循環往復。不一會,一幅色彩鮮豔、寓意十足、立體生動的絨繡作品便新鮮「出爐」。
忙完手中的針線活,莫宗榮邊帶領記者走進莫氏絨繡博物館,邊講述她的絨繡緣,「我們家就是專門做這些手工藝品的,打小也喜歡這些東西,加之受到老一輩藝人的耳濡目染,13歲的我就可以獨自繡製鞋墊、桌幃等。」話音未落,一幅繡制著美猴王孫悟空的絨繡作品映入眼帘,惟妙惟肖,靈氣十足。「這幅作品從顏色的搭配、毛根到毛尖都是十分講究的,為了呈現出毛髮感,臉上的毛都是我們用手一根根立起來的。」莫宗榮邊講邊引導記者走向前去,去感受美猴王栩栩如生的根根毛髮。
莫宗榮能把人物、動物、風景等繡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不僅得益於精湛的手藝,也在於選線的精巧。走進配線室,兩千多種不同顏色的羊絨線、毛線、棉線等相聚一堂,靜待繡工們依據繡稿色彩進行挑選。為了巧妙將光影變幻、色彩過渡、顏色深淺等呈現於絨繡之上,一種色彩往往要選擇若干個色級。在特殊情況下,還要根據繡稿色彩自己進行染線,或者一絨劈成四絲,將多種顏色結合在一起進行繡制,才能使絨繡作品達到理想效果,忠實原作,卻又勝於原作。莫氏絨繡另一個奧妙在於「針法」,一線一針一氣呵成,僅針法就有上百種,包含了蘇繡、湘繡、魯繡、凹繡等傳統技藝。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莫氏絨繡手工藝品品種繁多,由過去的生活中來,不斷滿足到各種生活中去。主要涉及抱枕套、沙發套、手提包、汽車座套、掛件、鑰匙扣、腰帶等日用品,以及肖像畫、風景畫、名人筆墨、卡通畫等藝術品和高爾夫球套、聖誕襪、聖誕小掛件等,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還遠銷德國、美國等40多個國家。
近年來,莫宗榮帶領周邊居家婦女、殘疾人居家做工,通過加工絨繡實現就業的同時,更好地傳承與發揚這門古老而又獨特的民間技藝。一汽奔騰T33、T77、T99等多款車型將為「追臨沂」提供充足動力,助力非遺傳承與保護,彰顯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