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終於出現一個新變化,張文宏:已到關鍵節點

2021-01-11 北京日報客戶端

近來,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確診數字有下降趨勢,昨日(3日)通報新增80例確診病例,是12日以來首次回落至100例以下。

近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來到深圳作主題講座,對新冠肺炎防疫作了有關闡述。他在講座中提到對香港疫情判斷,認為香港目前的疫情還是在可接受範圍內,但也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

疫情已到關鍵節點

要把檢測放在第一位

張文宏表示香港目前的疫情還是在可接受範圍內,但現在也是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一旦疫情蔓延,會造成對醫療資源的擠兌,會發生醫療資源吃緊的現象,而這個現象會造成死亡率明顯地增高。

「要把檢測放在第一位,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檢測的能力提升到最大,盡一切可能最快最精準地發現並找到病人。」張文宏認為,香港專家的防控水平在國際上領先,會密切關注香港疫情防控,希望疫情能夠儘快得到控制。

張文宏表示,對這次疫情,內地最主要的經驗和科學決策就是檢測:擴大檢測,實施管控。通過充分的檢測發現病人,是進行傳染病防治的第一步。「精準防控,擴大監測,然後有效追蹤,找到病人和密接者後進行隔離。這個經驗我認為是很重要的,對其他城市也會產生示範效應。」

升級對跨境者的防疫措施

三類人應優先接種疫苗

香港疫情引發關注,深圳更在短期內連續升級對跨境者的防疫措施。對此,張文宏表示,深圳對從口岸入境的旅客採取了非常到位的檢測和隔離措施,而且有非常好的預警機制,一旦觸發,可立即啟動精準防控。目前深圳已經設置非常多的隔離點,也擴大了檢測能力,也有很好的社區管理經驗,深圳下一步的疫情走向應該沒有大的風險。

此外,張文宏還提到,如果有了新冠疫苗,有三類人應優先注射。第一是患病率、病死率最高的高危人群,即65歲以上的人應該全面注射。第二是醫務人員等易感人群接種。第三是學生等聚集人群優先接種。這三類人群接種以後,應該鼓勵大家接種。

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

將助檢測提升至每日20萬

8月1日,國家衛健委成立的首支「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的其中7名成員,赴港協助開展實驗室工作。支援隊有60名臨床檢驗技術人員,成員由廣東省衛健委從省內20多間公立醫院選出。

「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隊長餘德文昨日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目前每天只能做約一萬個核酸檢測,極不足以應對目前嚴峻的疫情。香港特區政府已批准華大、凱普、金域3家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它們的檢測量約為每天2萬至3萬,支援隊將與這3家機構合作,爭取將每日檢測量增加至10萬到20萬,甚至更多。

據港媒今日消息,七名先遣隊成員4日早上約9時乘車,離開入住的九龍維景酒店,抵達位於大埔工業邨的華大基因公司。據了解,他們到華大主要是了解病毒檢測的運作和流程,以便日後制定加大檢測量和檢測範圍方案。兩地相關部門早前曾探討在香港作大規模檢測所需工作,包括能否擴大或增加檢測實驗室、針對高危群組擴大檢測範圍等。

圖源:香港橙新聞

來源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報導

參考資料:香港文匯網、橙新聞等

監製:張力

編輯:初心

流程編輯 吳越

相關焦點

  • 新冠和流感出現合併感染,已發現4例!鍾南山、張文宏給出建議
    阻斷新冠傳播關鍵做好兩點新冠病毒在短期內並不會被徹底消滅,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上,鍾南山指出,關鍵要做好兩點:一是一旦出現本土病例,局部地區的全民核酸檢測十分必要(預防社區傳播);二是佩戴口罩能有效預防傳播,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可減少飛沫和氣溶膠傳播。
  • 張文宏:疫情控制的時間節點比疾病治療本身更重要
    近期,孟加拉國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目前防控形勢嚴峻。4月8日下午,我駐孟加拉大使館與上海市外辦聯合組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視頻連線會議,經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協調,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出席會議。在視頻會議上,張文宏表示,疫情控制的時間節點比疾病治療本身更為重要。
  • 為何國內多地出現本土病例?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終止?張文宏給出最新判斷
    梁栩豪 圖/ 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國內多地出現本地確診病例令人心憂,新冠肺炎疫情到底有沒有終止的可能性?如果沒有採取進一步措施,蔓延難以解決張文宏表示,現在關於疫情常態化防控變得越來越重要。大家都注意到,全球範圍內第二波疫情已經愈演愈烈,在可預期的未來一兩個星期裡,會有累計超出6000萬的感染範疇。在這之前,可能很多人都沒有預料到,一個傳染病有這麼大的發病力度。事實上,每年流感在全球的發病數都超過這個數。
  • 新冠病毒已成常駐病毒?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回應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進行線上主旨演講時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經過全國上下努力,疫情防控取得第一階段的初步勝利。  李蘭娟說,目前國內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關鍵是境外輸入病例要及時發現、隔離,不造成蔓延。我們不用過度害怕,主要是不能疏忽大意。
  • 疫情到底何時能結束?張文宏最新分析衝上熱搜
    張文宏:今年最美好的季節可能出現在金秋,10月後或有疫情高峰張文宏分析表示,金秋10月可能會是疫情低谷,之後可能還有高峰。再聰明的敵人有自己的弱點,疫情結束的時間不是任何人決定的,是病毒決定的,要向病毒學習,要看到病毒給我們的漏洞和機會。盧山認為,關鍵是將80%輕症的人集中起來。最終社會的轉機,是病例數和醫療體系的平衡。不要讓重病人大幅度出現,為何有些年輕人會成為重症新冠肺炎,因為體內病毒載量過高。現在總人數不重要,要看重症的數量。
  • 張文宏接種新冠疫苗,面對鏡頭還「皮」了一下!他預測疫情拐點了
    2021年疫情如何發展?滅活疫苗安全嗎?如何開啟中國的過年節奏?近日,張文宏給出自己的判斷,張文宏判斷疫情拐點2021年六七月份目前,被視為「解決之道」的疫苗已出現。縱觀世界疫情發展,我們的防控常態化還要堅持多久?
  • 張文宏:新冠病毒已是常駐病毒,不大可能在全世界範圍消除
    以色列生物學家、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嘉賓,聚焦今年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科技戰「疫」、未來醫學人才培養等話題展開討論。
  • 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最新判斷!
    如果在4000萬左右的病例當中,只出現了9到10例的二次感染病例,那麼在整個疫情過程當中就不是非常重要的現象。「將來如果有越來越多這樣的病例出現,我們會重新評估感染以後的免疫會持續多久這個問題。目前,考慮因為病毒的變異或者免疫力的缺失導致的二次感染為時過早。」
  • 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最新判斷
    張文宏稱,最近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證明新冠病毒獲得了非常強的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能力。很多流行病學專家一致同意,它已經成為一個常駐病毒,就像大家熟知的流感病毒一樣。「最早大家希望在夏季時新冠病毒能離我們而去,現在看起來,我們得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人類要增強對疫情控制的智慧,最終真正控制住疫情,讓生活回歸正常。」關注2:荷蘭出現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死亡病例,新冠病毒是否在不斷變異?
  • 新冠肺炎疫情大事記:100+個關鍵節點回顧這場全民戰「疫」史
    從12月初首位患者發病至今,這場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已持續數月,近三個月來,究竟發生了什麼?回首新冠肺炎疫情100+個關鍵節點:12月的節點信息多根據後續報導推測、1月初國家開始行動,下旬疫情蔓延、2月底日韓疫情爆發……在患者從一到百到千再上萬的過程中,湖北省、其他省市和國家,不同階段是如何應對疫情的?國際上又做出了怎樣的舉措?
  • 張文宏稱疫情可能持續一到兩年 明年春天疫情可能有一個小高峰
    > | 字號:A+ | A- 【張文宏稱疫情可能持續一到兩年】近期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國呈現多點暴發和擴散態勢。張文宏表示:過了夏天以後病人會減少,但是一直會有散發的零星病人出現,延續到今年冬天,然後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個小的高峰,然後慢慢再下來。這當中還不排除和對面的南半球進行交流,因為北半球夏天病例變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會相互輸送病例。來來回回,就算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
  • 新冠疫苗怎麼打?病毒是否在變異?張文宏回應八大關注
    張文宏稱,最近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證明新冠病毒獲得了非常強的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能力。很多流行病學專家一致同意,它已經成為一個常駐病毒,就像大家熟知的流感病毒一樣。「最早大家希望在夏季時新冠病毒能離我們而去,現在看起來,我們得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人類要增強對疫情控制的智慧,最終真正控制住疫情,讓生活回歸正常。」關注2:荷蘭出現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死亡病例,新冠病毒是否在不斷變異?
  • 2020冬天是否會出現第二次疫情?張文宏給出最新判斷
    北京時間4月22日14時(印度德裡時間11點30分),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邀請張文宏教授做客央視新聞,為華僑留學生答疑解惑。  今年冬天是否會出現第二次疫情?張文宏分析,全球採取的防控措施都與大流感時期策略比較接近,目前全球抗疫策略不是徹底的策略,未來歐洲、美國、印度的疫情都將在低水平波動。
  • 直播:張文宏談新冠疫情科普是一套組合拳 科普持續跟進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科普作家協會2020年會現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作了一場題為《從新冠疫情應對看科普》的視頻報告。報告中,他復盤了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他的團隊做科普的過程,並分享了自己由科普實踐引發的思考。以下為報告內容。
  • 張文宏、曾光、鍾南山……走出疫情至暗時刻,大咖怎麼說?
    論壇集結了鍾南山、張文宏、曾光等一線抗疫權威專家,就國內外疫情形勢、疾病診斷治療、復工復產、何時摘口罩等問題展開了熱烈探討。 快來看看大咖們都說了啥? ● 張文宏(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
  • 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 發熱即去門診救人救己
    張文宏介紹,如果非典患者年輕且沒用過大劑量激素,恢復起來會比較良好,而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和新冠有特異性的不良反應。張文宏說,目前新冠的一些後遺症還是病毒性疾病常見的後遺症。「很多病毒性疾病都是全身感染,很長一段時間裡會對神經系統有一些損害,肺的纖維化恢復需要一段時間。同時新冠病毒到現在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沒辦法說幾年後的事情。」
  • 關於第二波疫情,鍾南山、張文宏作出最新判斷
    張文宏29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按照中國當前的抗疫策略,新疆喀什這次疫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鍾南山:中國暴發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很低 鍾南山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的一場醫藥健康峰會上以視頻連線的方式作出上述判斷。鍾南山表示,從全球視角而言,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實際上已經開始,一些國家已再度強制封城。
  • 關於近期疫情,鍾南山和張文宏最新研判來了
    鍾南山表示,從全球視角而言,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實際上已經開始,一些國家已再度強制封城。隨著天氣的變冷,除了南非、澳大利亞等南半球國家外,大部分北半球國家的疫情情況都會加重。對此,鍾南山表示,今年的疫情中已發現一些新冠與流感共同感染的案例,不過,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預防新冠病毒最有效的辦法,對於防控流感也同樣有效。
  • 新冠病毒已變異毒性更強?張文宏發博了
    今天中午,張文宏發微博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特別是2020年7月3日,國際著名雜誌「細胞」上發表,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D164G的變異,特別是北京這次疫情反彈中發現的病毒株也有這個突變,後續對我國疫情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華山感染公眾號上的這篇文章會回答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 張文宏主任:世界疫情可能要連續一到兩年!這次疫情高危人群有哪些?
    張文宏主任:建設好公共衛生體系,沒必要恐慌性反應。 美國新冠病毒肺炎死亡逼近10萬!《紐約時報》頭版列千名死者生前信息:他們曾經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