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確診數字有下降趨勢,昨日(3日)通報新增80例確診病例,是12日以來首次回落至100例以下。
近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來到深圳作主題講座,對新冠肺炎防疫作了有關闡述。他在講座中提到對香港疫情判斷,認為香港目前的疫情還是在可接受範圍內,但也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
疫情已到關鍵節點
要把檢測放在第一位
張文宏表示香港目前的疫情還是在可接受範圍內,但現在也是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一旦疫情蔓延,會造成對醫療資源的擠兌,會發生醫療資源吃緊的現象,而這個現象會造成死亡率明顯地增高。
「要把檢測放在第一位,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檢測的能力提升到最大,盡一切可能最快最精準地發現並找到病人。」張文宏認為,香港專家的防控水平在國際上領先,會密切關注香港疫情防控,希望疫情能夠儘快得到控制。
張文宏表示,對這次疫情,內地最主要的經驗和科學決策就是檢測:擴大檢測,實施管控。通過充分的檢測發現病人,是進行傳染病防治的第一步。「精準防控,擴大監測,然後有效追蹤,找到病人和密接者後進行隔離。這個經驗我認為是很重要的,對其他城市也會產生示範效應。」
升級對跨境者的防疫措施
三類人應優先接種疫苗
香港疫情引發關注,深圳更在短期內連續升級對跨境者的防疫措施。對此,張文宏表示,深圳對從口岸入境的旅客採取了非常到位的檢測和隔離措施,而且有非常好的預警機制,一旦觸發,可立即啟動精準防控。目前深圳已經設置非常多的隔離點,也擴大了檢測能力,也有很好的社區管理經驗,深圳下一步的疫情走向應該沒有大的風險。
此外,張文宏還提到,如果有了新冠疫苗,有三類人應優先注射。第一是患病率、病死率最高的高危人群,即65歲以上的人應該全面注射。第二是醫務人員等易感人群接種。第三是學生等聚集人群優先接種。這三類人群接種以後,應該鼓勵大家接種。
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
將助檢測提升至每日20萬
8月1日,國家衛健委成立的首支「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的其中7名成員,赴港協助開展實驗室工作。支援隊有60名臨床檢驗技術人員,成員由廣東省衛健委從省內20多間公立醫院選出。
「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隊長餘德文昨日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目前每天只能做約一萬個核酸檢測,極不足以應對目前嚴峻的疫情。香港特區政府已批准華大、凱普、金域3家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它們的檢測量約為每天2萬至3萬,支援隊將與這3家機構合作,爭取將每日檢測量增加至10萬到20萬,甚至更多。
據港媒今日消息,七名先遣隊成員4日早上約9時乘車,離開入住的九龍維景酒店,抵達位於大埔工業邨的華大基因公司。據了解,他們到華大主要是了解病毒檢測的運作和流程,以便日後制定加大檢測量和檢測範圍方案。兩地相關部門早前曾探討在香港作大規模檢測所需工作,包括能否擴大或增加檢測實驗室、針對高危群組擴大檢測範圍等。
圖源:香港橙新聞
來源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報導
參考資料:香港文匯網、橙新聞等
監製:張力
編輯:初心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