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不可預測的,最起碼人類現在的技術是肯定無法預測的。但是,歷史上總有奇蹟的發生,包括預測地震。
這就是1975年,發生在我國遼寧海城的大地震。因為被提前預測,作了相對充分的準備,組織民眾撤離。在地震來臨時,大大降低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因而載入史冊,震驚了全世界。
為何不能預測的地震,被成功預測,而且還能避免傷亡?
這主要得益於提前猜想,大膽行動,用「人為」戰勝「自然天災」。
1975年新年剛過,遼寧海城人就感覺到地面經常有細小的震動,於是多人向當地的地震部門反應。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個月,直到2月3日凌晨和2月4日早上,發生了兩次感覺很明顯的地震,很多人因此從睡夢中驚醒。
因為這兩次地震較大,縣地震辦經過土儀器勘測後,為保險起見,決定讓老百姓早做準備,以防萬一。
於是在2月4日上午11點,發布了緊急防震的通知。通知中說到,海城的震級正在不斷加大,很可能後面有較大地震。
東北的冬天,天寒地凍,不過,大多數人們還是帶上生活必需品,趕緊撤離房屋,逃到安全的地方。
2月4日19時36分,7.3級大地震如期而至!
在震耳欲聾的隆鳴聲中,房屋猛烈晃動,高山落碎石,地面出裂口。90%的建築被毀。
這場地震,實際死亡人數約為2000人多一點。但是,如果沒有事先一系列準備的話,預計地震造成的傷亡人數至少在10萬人以上。
所以,這次地震也震驚了全世界,科學家們以為海城地震辦找到了破解地震的密碼。不過,經過深入的調查,結果有點令人沮喪,這次,並不算是準確的提前預測,只是巧合而已,沒有太多經驗可以推廣。
2月3日傍晚至2月4日早上(大地震當天),發生了不僅僅是人們感覺到的兩次地震。
在地震臺的值班記錄裡,2月3日傍晚至午夜,一共記錄了33個小震;等到了大地震當日的清晨8點,已經記錄了200多個地震。
而且,在海城2月4日早晨的「小地震」中,個別居民的屋頂和煙囪已經倒塌。所以,很多百姓在收到地震通知前,已經自發地先行撤離房屋,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因為上世紀70年代的幾次大地震,促成了我國防震減災部門的批量建設,各地的觀測局也紛紛效仿海城,對地震進行預測。
不過,遺憾的是,之後從來沒有成功預測出一起地震。包括後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的汶川大地震,均沒有預測成功。
其實,在海城之前,遼東半島就多次檢測出地震,遼寧地震局曾發布了丹東、盤錦-營口-熊嶽、大連三個短期地震預報。不過,事實證明都是誤報。
▲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度,東經103.0度)發生7.0級地震
至於說地震之前會出現地震雲,各種動物會有異常反應,目前還沒有被證實與地震有必然的聯繫。
而且,很多動物,即使可以比人類更敏感地感知地面震動,也不能完全作為依據。
一是很多地震在發生之前,動物沒有任何徵兆,不是百分百管用。
二是動物對外界的反應相對「過激」,比如可能旁邊有人經過,都能引起它們類似的反應。不可能每次都因為動物的特殊反應,我們都需要進入防震模式。
因此,目前並沒有太大的突破。
相對靠譜的方式,還是減少樓高和密集程度,加大建築物的抗震強度。人們多進行地震演習,學會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