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準確的地震預報

2020-12-05 水晶球精靈

史上唯一準確的地震預報

1975年2月4日19點36分,7.3級的強烈地震在我遼寧省海城地區發生,發生之前,遼寧省政府做出了準確的地震預報,提前進行了大規模人員疏散工作。這是截至到目前為止的世界歷史上唯一一次準確地震預報。

海城地震是怎樣成功預報出來的呢?

1,邢臺1966年發生了大地震,我國群眾生命財產損失極為慘重,中央之後決定了開始組織專家隊伍研究地震預報的工作。但是限於當時各種條件,研究方法比較初級,只能以地震研究隊員到各個鄉村,廣泛地搜集地震前兆,從動物異常、怪聲、光、電、磁、直到井水,河水變化尋找"預報跡象"。

2,經過多年的搜集分析資料,地震工作者歸納了許多預報地震的方法。地震專家從地質學上分析地震的成因和規律,從古籍記載上分析上地震前兆的記載,用數學統計方法研究地震概率,多管齊下,當然地殼運動和天體運行的關係也是研究的重點。

3,根據研究成果,地震專家判斷遼寧南部可能會發生大地震,1973年下半年開始,遼寧南部縣市陸續發現和報告了一些新的異常現象。水文,潮汐,地磁場都發生了超過正常值很多的變化。

4,1975年2月4日,遼寧省政府果斷髮布海城營口地區即將發生大地震的預報,遼寧省南部的一百多萬人撤離了住宅房屋,工廠廠房,學校等建築物,疏散到空曠地帶,僅僅在兩個半小時之後,"科學的奇蹟"發生了,海城地區遭受了7.3級強烈地震。在六個市、十個縣的範圍內,城鎮房屋毀壞508萬平方米,農村民房毀壞八16.7萬間,卻僅有1328死亡,佔全地區人口萬分之1.6。

海城地震成功預報,地震研究專家當然有不可磨滅的功勞,但是也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和偶然性,當時生產力落後,政府沒有太多顧慮,果斷髮布地震預報及時挽救了數十萬百姓的生命,但是放在現在,在沒有100%的確定性,恐怕哪級政府都不敢輕易發布地震預報,畢竟這個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運行。

地震防震減災,一是寄希望於地震預報科技的進步,二是要提高房屋建設的抗震等級,三是要提高人民群眾避災,減災,救災的意識,四是要依靠政府強大迅速的救援能力。

我是【水晶球精靈】,關注我,解讀您關心的話題。

相關焦點

  • 22.地震可以準確預報嗎
    22.地震可以準確預報嗎 人類記載地震現象已經好幾千年了,但直至20世紀初才對地震了比較深入的了解。科學家開始組建全球地震臺網,經過多年研究終於發現,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三大區城,即環太平洋地區、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山以及大洋中脊。也就是說,地震大多發生在地球相鄰板塊的交界處。
  • 唐山大地震曾被準確預報 兩年調查披露真相
    張慶洲開始了他的調查工作  1998年10月1日,張慶洲開始了他長達兩年的採訪調查,調查中所有的採訪對象都承認,地震預報尤其是臨震預報是人類尚難攻克的難題。但地震並非毫無預兆,即便被認為震前「高度平靜」的唐山大地震,唐山不少地震監測站、臺、點也發現了各種異常,並發出了較為準確的中長期甚至短期震前預報。
  • 中國新監測儀有望準確預報地震 一月後誕生(圖)
    他說,「如果最終地震預報系統研製成功,一定是在中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何滿潮現場演示了汶川地震物理模擬動態實驗,認為通過模擬實驗可以分析出地震前板塊運動曲線有一定不尋常的規律,相信之後通過地震預測、監測系統的研製及完善,在相應的斷層安放監測儀器,可以成功在地震前實施較為準確的預報。
  • 關於地震監測預報
    實際上在海城地震的時候我國就已經做出了比較準確的預報,建國以來也已經成功地對多次地震進行預測、預報,而且比較準確,不能說因為某一次測不出來,就說地震總是測不出來,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法律草案在防震減災的規劃裡,沒有把群測群防納入規劃,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不足,反映出在指導思想上,近些年來存在的重專業預測、輕群測群防的傾向。
  • 地震預警準確嗎能搶先多少時間?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
    這套由汶川縣地震部門在當地實施的技術系統為老百姓贏得了數秒的避險時間,這種技術,就是地震預警。  在地震發生前幾秒甚至幾十秒通過公共傳播平臺向民眾發布預警信息,是我國科技工作者近年來積極探索地震預警技術的一個縮影。地震前的「讀秒」警報,或將成為未來大災之前的「救命神器」。
  • 人類史上唯一一次精準預測的地震來自45年前的中國。過程驚心動魄
    地震預測作為一個世界性科學難題,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究地震預測,探索地震預測的有效途徑,但就現在來說,不管國內還是國際上,還很難完全準確地預報地震。人類歷史上僅有唯一的一次精準的地震預測,發生於45年前的中國,這場被成功預測的地震就是1975年的海城地震。
  • 【地理概念】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
    1.地震預報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並及時公布於眾
  • 科普一下|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區別
    「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通過研究分析,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並及時公布於眾,讓預測的受災區人們及時做好預防工作,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告知人們採取應急措施,以減小當地的損失。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有什麼不同?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雖然它倆只是一字之差,但兩個概念不能再混淆了! 「地震預警」是指在破壞性地震發生以後,在某些區域可以利用「電磁波」搶在「地震波」之前發出避險警報信息,以減小相關預警區域的災害損失。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的地震事件進行科學預測,根據相關法規發布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等信息。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我國的地震預報
    地震預報是向社會公告可能發生的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範圍等信息的政府行為,是防震減災工作的基礎。我國的地震預報研究和實踐以邢臺地震現場工作為起點,經過幾代地震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既有預報成功的喜悅,也有預報失敗的陣痛。
  • (唐山大地震·反思)慘痛教訓:地震預測沒有預報
    慘痛教訓:地震預測沒有預報  十幾秒的地動山搖,唐山24萬生靈塗炭,16萬人滴血負傷。人類雖然無法制止大地震,但預報預防減少人員傷亡是可行的,因為之前已經準確地預測出了這場地震,只是有了「預測」之後沒有能夠「預報」。
  • 遼寧海城地震預報始末:根據異常和臨震發出預警
    美國學者雷利震後不久來到現場,他對遼寧省地震辦公室工作人員說:「通過地震前後的衛星照片對比,確實是作了預報,所以我才來到海城考察!」  三十年後,2005年5月20日,海城地震紀念碑落成。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在揭幕儀式上說:「海城營口地震的預報成功,是地震預報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是人類探索預報地震,抗禦地震災害進程中的一個成功範例。」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什麼是地震預警
    例如,古川第三小學就因為安裝了速報預報裝置,在地震前10秒鐘,校內就響起了地震預報廣播,正在上課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馬上跑到了附近的安全地帶。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在地震預報不過關的情況下,面對地震災害不斷發生,一些多地震的國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為人類減輕地震災害帶來了一縷曙光。那麼什麼是地震預警?
  • 「地震奇人」可憑藉特殊感應 準確預測地震
    雖然各國專家為地震預測(Earthquake prediction)盡了最大的努力,但至今仍不能準確預測地震,只能做出粗略的估計。然而,民間卻有不少奇人能夠預知地震的發生。921大地震發生後,他每次的預測都很準確。例如:2004年10月,他預測臺北信義地區會發生地震,結果23日該地區果然發生規模4.1級的地震。李振吉把自己的所有感應都記錄在網絡上,網站設立不到一年,已吸引了大批會員加入。
  • 1975年遼寧海城地震——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預報
    震區90%以上的房屋倒塌,按通常估計死亡人數會有10萬人,由於成功的地震預報,數百萬受災人口中僅歿1328人。 海城地震成功預報30周年紀念碑 1975年中國海城7.3級地震四階段預報(長期、中期、短期和臨震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
    "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兩者不屬同一概念。"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事先發出通告;而"地震預警"是指突發性大震已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尚未形成之前發出警告並採取措施的行動,減少損失。"地震預警"的原理是在地震發生後,專業部門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
  • 山西規定公民個人不可發布地震預報
    東方網6月2日消息:從今天起,《山西省地震震情會商和預測預報管理制度》以及《山西地震前兆異常落實工作制度》正式施行。這是山西省首次用文件形式,對地震異常和地震預測的上報作出規定,其核心內容是:地震預報只能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布,公民個人可以測地震但不能發預報。
  • 地震預警系統基本原理:和地震預報有什麼區別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不少四川網友表示,有關部門成功預警本次地震,並通過戶外廣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預警提示。  什麼叫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問:什麼是地震預警?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根據觀測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數據,對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測,由政府統一向社會發布的地震預測意見。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地震預報可分為5個階段: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和主震後餘震預報。
  • 地震是怎麼測的?--侯風地動儀能預報地震是真的嗎
    經常有人在網上說,現在還不如古代人,你看候風地動儀就能預報地震,這是真的嗎? 公元132年,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器——侯風地動儀,並在實際中得到了驗證。遺憾的是,地動儀實物和圖樣失傳,只留下了文字記載,實物逐漸成為了千古之謎。關於張衡地動儀的記載,見於《續漢書》(司馬彪)、《後漢紀》(袁宏)、《後漢書》(範曄)三部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