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怎麼測的?--侯風地動儀能預報地震是真的嗎

2021-02-13 上天入地

汶川地震12周年地震科普專輯(四)


地震是自然形象,自古就有觀天測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測地的國家。東漢時期我國古代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候風地動儀(簡稱地動儀)。經常有人在網上說,現在還不如古代人,你看候風地動儀就能預報地震,這是真的嗎?

 

公元132年,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器——侯風地動儀,並在實際中得到了驗證。遺憾的是,地動儀實物和圖樣失傳,只留下了文字記載,實物逐漸成為了千古之謎。關於張衡地動儀的記載,見於《續漢書》(司馬彪)、《後漢紀》(袁宏)、《後漢書》(範曄)三部史書。這些史料記述了地動儀的外觀,內部結構,工作過程,以及驗震情況。

 

候風地動儀從原理上來說只是個驗震器,也就是說它只能檢驗地動了沒有,就像你把酒瓶子倒立起來或者像屋子裡的吊燈,如果地動了瓶子就倒了或者燈就晃起來了。圖1中左邊的模型內部就是像倒立瓶子,右邊的內部就像吊燈。它們只能檢驗地動了沒有。不能像現代地震儀那樣測量地震,它和現代地震儀有很大的差別。當然更談不上預報地震了!

 

圖1 候風地動儀

 

現代地震儀原理如圖2。圖2的上圖左邊是振動擺,下圖是正在工作的地震記錄器,它可以把地震動記錄在紙上。通過測量地震動的大小可計算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

圖2 地震儀原理

 

當然現在的地震記錄都已經是採用計算機了。為了更準確測量地震,要在全國建立很多地震臺,組成地震監測網。目前我國地震監測正在向著密集地震臺網方面發展。經過「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我國已經建立了世界上先進的數字地震監測體系。

圖3 中國地震監測臺網

圖4是坐落於北京的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全國1200多個地震臺實時的地動觀測信號24小時不間斷地傳輸到北京,全國微小的地震都在它的監視之下。目前我國地震速報走在世界前列,全國任何地方發生3級以上地震通過計算機自動處理都可以在2分鐘內給出它的時間、位置和震級等參數。

 

圖4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

 

你在電視和網絡上看到的地震新聞都是來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在那裡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每時每刻在為人們站崗放哨。當有地震發生時,他們快速測出地震參數,發出警報。應急救援人員則立刻投入抗震救災,減少地震災害的損失。

 

CGI-KP2020029

相關焦點

  • 古代地動儀可以預測地震,但是仿造品卻不起作用,張衡說謊了?
    中國擁有非常漫長的歷史,要知道中國古代科技非常的發達,幾乎所有的領域都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就比如說中國在預測地震方面,就有非常著名的張衡地動儀,也被稱為侯風地動儀,根據歷史記載侯風地動儀曾經成功預測出地震,書中記載侯風地動儀放至於古代洛陽,有一次侯風地動儀發出來警報,但是洛陽並沒有地震
  • 地動儀背後的故事,引以為豪的千年發明,它真的存在嗎?
    地動儀背後的故事,引以為豪的千年發明,它真的存在嗎?首先得將歷史的時刻調回到東漢,公元134年,東漢皇帝漢順帝劉保陽嘉三年,農曆的11月11日,這個雙11沒馬雲啥事,本來這是平淡無奇的一天,但是這一天,位於都城洛陽的那件模樣奇特的儀器突然動了。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勘測地震嗎?事實證明,真的能
    在中國古代,科技也是相當重視的,這就是格物,也就是做研究,其實呢,還是思想的問題,想想古代,誰不想安逸的生活,可是呢,生活是殘酷的,大家都要讀書,只有讀書才有出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嗎,做些發明什麼的,都會被人叫做玩物喪志,一般是不會提倡的,對於發明東西的偉人來說他們還是值得讚揚的
  • 張衡1800年前就發明地動儀,真能測地震嗎?為何被教科書刪了?
    特別是他的地動儀,能夠在那個時代準確的測出地震的方位,而且皇帝派人去查看驗明也是準確無比,這也是他之所以流傳後世的原因。教科書中地動儀但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在2010年的時候,一位網友卻用自己的實驗證明說地動儀是假的,根本不能測出來
  • 古時候得地動儀真的能檢測地震嗎?
    舉個例子就是說要你在某一天之內預測,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科學家一個叫張橫的,他就研製出了一個可以預測地震發生的一個機器,那個機器的名字叫做地動儀,基於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講,地震的預測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那麼在中國古代的科學家們就了解它的原理嗎?用其它意思表達來講,就是說那個地動儀能否真正的預測地震呢?
  • 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知地震嗎?
    除此之外張衡還是一位發明家,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盛傳為他所發明的地動儀,相傳此儀器能夠檢測地震。根據傳說,地動儀主體為筒狀物,有八條龍接於其身,分別在八個方向,龍嘴中含有金屬球。每張龍嘴下方為一張口蟾蜍。但凡任何方位發生地震,則金屬球便會從龍嘴中落入蟾蜍口中,以此來監測到地震。《後漢書》中記載,地動儀曾經多次準確預知當時各地的地震情況。
  • 張衡發明地動儀,是因為河南曾經是歷史上最早發生地震的地區
    這說明在古代時,河南這個地方就和地震有著很大的關係。張衡是東漢人,出生在河南南陽,公元132年,54歲的張衡根據物體慣性作用,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方位的侯風地動儀,開創了我國地震監測的先河,被譽為我國地震學的鼻祖。張衡為什麼要造地動儀?
  • 科技丨候風地動儀首次「顯靈驗」開創世界地震勘測先河
    1880年前的今天(公元138年3月1日,漢永和三年二月初三日),擺放在洛陽城內久無問津的侯風地動儀突然有了動靜,西北朝向的龍口銜著的銅珠落了下來
  • 古人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被教科書刪了?真的能測出地震嗎?
    就想當時汶川地震,那可真是震驚了全國,引來了世界的關注。而在我國古代也同樣會有地震,最讓我們驕傲的是,古人張衡在1800年前就發明出了地動儀,據說可以檢測到地震,從而被寫進了教科書。,張衡的地動儀真的能夠測出地震嗎?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最近,「地震」一詞又頻頻登上熱搜。翻開我們五千年的地震歷史,站在C位的那個人,叫「張衡」。他與他發明的「地動儀」,似乎是許多孩子對於地震知識的啟蒙。可是疑問也隨之而來:既然「地動儀」對於監測地震非常靈敏,為何如今沒有被普及?反倒是這段關於地動儀的內容,被悄然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疑問: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測地震嗎?張衡與地動儀:教科書中的地動儀裝置,外表像個酒罈。
  • 吉林松原地震:在古代,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
    談及地震,無不令人色變。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三次比較大的地震,給國人造成了重大心理創傷。今天的松原地震,震級僅有3.4級,雖不會給社會生活造成影響。但是一有地震,總讓人心裡緊張、不舒服。張衡的地動儀有多厲害?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能預測地震嗎?為何它被移出教科書?
    地動儀模型提到中國歷史中的地震,一定會提到張衡這個人物,張衡在千餘年前,發明了地動儀,準確預料了地震的發生,是中國地震史中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漢順帝非常讚賞張衡的科研態度,給他的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最終張衡研究出地動儀。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曾經預料成功過一次地震。公元134年12月13日,當時地動儀一條龍口中的機關被觸動,但是大家都沒有感覺到地震,有人認為地動儀沒用。幾天後,隴西一帶傳來地震消息,隴西距離洛陽一千公裡,地動儀都準確預料到了地震,可見地動儀的巨大作用。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
    張衡地動儀的原始模型已經失傳,現大家看到的地動儀,是我國博物館學家王振鐸,根據史書描述復原製作的。準確地說,地動儀並不能預測地震,而是在地震發生後,能探測到地震的大致方位,就算只是探測地震方位這個功能,也是飽受爭議的。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它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翻開我們五千年的地震歷史,站在C位的那個人,叫「張衡」。他與他發明的「地動儀」,似乎是許多孩子對於地震知識的啟蒙。 可是疑問也隨之而來:既然「地動儀」對於監測地震非常靈敏,為何如今沒有被普及?反倒是這段關於地動儀的內容,被悄然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疑問: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測地震嗎? 張衡與地動儀: 教科書中的地動儀裝置,外表像個酒罈。那酒罈上附有八條龍,每條龍嘴裡含著一顆珠子。
  • 滇秘密研製"天文地動儀" 或破解地震預測難題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在1700年前神秘失蹤,今天,雲南天文專家正嘗試利用一種叫做「多功能經緯儀」的儀器,用天文觀測的方法對地震進行精確預報。可以想見,這種「天文地動儀」一旦研製成功,將會是人類對抗自然災害的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
  •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汶川地震時,舉國悲痛。人們無一不希望能有臺儀器準確預測地震發生,以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可惜現在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電視臺上所謂的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過之後才預警的,但僅僅提前幾秒幾十秒已是大功一件,能挽回多少損失。或許有人會想起教科書上讓人以之為傲的張衡地動儀,它不能預測地震嗎?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精準預測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莫非怕洩密
    張衡地動儀真能準確預報地震嗎?教材為什麼把它刪掉了?你怕洩露嗎?張衡之所以能被稱為聖人,是因為他達到了中國古代科學領域的高峰,最大的證明就是他發明了候風地動儀。有人說,"地動儀"應該是地震儀、地動儀,但更普遍的說法是,這是地震儀,也就是用來預報地震的儀器。前綴"候風"指的是如何預測地震的具體方法。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吊塊肉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說到張衡,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我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一定有聽老師講過這方面的知識。而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過談起張衡的話,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他發明的地動儀了吧。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會被移出教科書?
    從古至今地震都是破壞性極大的天災,古人對於地震也是束手無策,直到張衡發明了地動儀,這預示著古人對於科學和地理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張衡研究的地動儀能夠精準預測地震發生的方位比西方先進了近千年,但是為何如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沒有在現代地震預測中普及,而且教科書中還移除了關於張衡地動儀的介紹。
  • 歷史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存在嗎?
    我們都知道,漢代天文學家張衡第一個發明了測量地震的地動儀。不過由於張衡的地動儀已失傳多年,我們今天能見到的張衡地動儀是一個復原模型,是王振鐸先生於1951年完成的。隨著現在對漢代歷史資料研究不斷入,國內外學術界對該模型提出了許多批評甚至否定意見 ,對張衡地動儀的科學性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甚至置疑史料記載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