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發現巨型樹蛙:缺少天敵竟長成這樣

2020-11-26 驅動之家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近,澳大利亞一家人在外出遊玩時,孩子們意外發現了一隻綠油油光滑的「大石頭」。當孩子的母親Tahnie Saltner走近後被嚇了一跳,發現這原來是一隻巨型樹蛙,體型比成年男子的手掌還大。

隨後,Tahnie將照片上傳到社交網絡上,引發網友熱議。她還特意表示,當時拍完照就把它放生了,並沒有傷害它。

據了解,一般的澳大利亞樹蛙身長為11-14釐米,雌性一般比雄性大。但這隻樹蛙明顯體型超標,至少達到了25釐米

專家表示,在食物充足,缺少天敵的地方,樹蛙就會自由生長,就像這隻一樣。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罕見白化袋鼠種群擴大 或因缺少天敵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n)一種罕見的白化病小袋鼠奇蹟般擴大種群。中新網3月31日電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n)一種罕見的白化病小袋鼠奇蹟般擴大種群,專家稱是因為它們缺少天敵,突變的白化病基因才得以遺傳,數量從而適當地擴大。
  • 澳大利亞公布十年來新發現物種:雄性庫蘭達樹蛙等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9月公布了一份報告,公布了1999年以來發現的新物種,其中包括能快速交談的雄性庫蘭達樹蛙
  • 魅惑猩紅雙眼,紅眼樹蛙憑眼色嚇退敵人
    紅眼樹蛙是個徹底的色彩拼盤,猩紅且充滿活力的紅色雙眼,背部一片鮮豔的亮綠,再加上身體兩側那無比吸引人的澄藍色,以及橘紅色的腳趾;這些色彩常常被稱作「閃光色」,人們認為在紅眼樹蛙跳躍時,這些閃光色會嚇走它們的天敵。
  • 臺師大科研團隊發現樹蛙新種「太田樹蛙」
    臺師大科研團隊發現樹蛙新種「太田樹蛙」 2017-09-19 15  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在19日於臺北舉行的學術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上介紹,約5年前,臺師大研究團隊與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等機構合作,經過DNA(脫氧核糖核酸)鑑定研究,在臺灣從宜蘭縣往西、臺灣西北部平原一直到雲林以北的區域所發現的,是傳統認為的「正宗」日本樹蛙。但花蓮臺東地區和臺灣南部的樹蛙,與前者的遺傳差異在16%以上,可能是一個尚未被科學描述的新物種。
  • 從蛙鳴聲不同入手 臺灣研究者發現樹蛙新品種太田樹蛙
    臺灣一研究團隊19日發布成果稱,以鑑別鳴叫聲為關鍵突破口,團隊發現一種外形與日本樹蛙極其相似的新蛙種——太田樹蛙。­  由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師生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多個方面的研究,發現了新種樹蛙,其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
  • 美麗物種「紅眼樹蛙」餓起來,連同類都不放過
    紅眼樹蛙生活在中美洲的熱帶雨林地區,那裡經常下雨,天氣炎熱而且非常潮溼。然而,那裡的人們為了建造房子和開墾農場,正在不斷砍伐森林,它的居住地在一點一點地縮小。當紅眼樹蛙從睡夢中醒來,它蜷縮著翠綠的身體,突然睜開兩隻巨大的血紅色眼睛,還真是能嚇人一跳呢。紅眼樹蛙分布於中美洲的熱帶雨林中,0~1200米的海拔高度都能生存。
  • 婆婆花市買回一盆栽,人家說是彼岸花,結果竟長成了這樣!
    婆婆花市買回一盆栽 ,人家說是彼岸花,結果竟長成了這樣!婆婆喜歡養花,家裡大大小小的花盆,擺滿了陽臺,前幾天,婆婆又從花市買了一盆栽,賣花老闆說是彼岸花,婆婆覺得挺稀罕的,活了大半輩子 ,還沒見過彼岸花長啥樣呢,於是就買了一盆, 沒想到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買回來的盆栽竟長成了這樣,全家都笑噴了!
  • Hi,斑腿泛樹蛙
    斑腿泛樹蛙,兩棲動物下的無尾目。
  • 世界上第一種螢光青蛙——圓點紋樹蛙
    阿根廷一個科學家團隊,近日無意間發現世上首種會發出螢光的兩棲類動物──圓點紋樹蛙。該種在南美屬常見品種的樹蛙,在正常情況下,身體綠綠黃黃,並布滿紅色斑點。然而,當燈光變暗和被紫外線照射時,該樹蛙便會發出螢光綠色。
  • 澳大利亞發現巨型毒蜘蛛 體型是同類兩倍大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3日報導,近日,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發現了一隻巨型漏鬥形蜘蛛,體型是同類的兩倍大漏鬥形蜘蛛是澳大利亞毒性最強的蜘蛛,也是世界上最具致命性的蜘蛛之一。  被發現後,這隻大蜘蛛被轉送到了澳大利亞爬行動物園。該動物園在今年1月向公眾發出警告,一旦被蜘蛛咬傷,必須進行急救。同時,動物園還請求人們幫忙捕捉這種蜘蛛,以便園方開展「抗毒項目。」  目前,澳大利亞爬行動物園負責從漏鬥形蜘蛛身上提取毒液,然後將這些毒液送往位於墨爾本的一家實驗室。
  • 叫聲洩露「天機」——臺灣研究者發現樹蛙新品種
    臺灣一研究團隊19日發布成果稱,以鑑別鳴叫聲為關鍵突破口,團隊發現一種外形與日本樹蛙極其相似的新蛙種——太田樹蛙。  由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師生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多個方面的研究,發現了新種樹蛙,其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
  • 澳大利亞深海發現罕見巨型火體蟲:體長達30米
    原標題:澳大利亞深海發現罕見巨型火體蟲:體長達30米   11月21日消息,澳大利亞潛水者在塔斯馬尼亞近海拍攝到火體蟲(Pyrostremma spinosum)的罕見照片。這種深海動物極其罕見,以至於被稱為「海洋獨角獸」。它最長可到30米,相當於兩輛雙層公共汽車首尾相連。
  • 【中國科學報】「小」樹蛙驗證「大歷史」
    Hillis院士的指導下,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家堂等通過對樹蛙類物種的生物地理學研究,揭示了漸新世時期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存在著快速的物種交流。近日,該研究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被認為是生物學和地質學交叉合作研究的精彩範例。據介紹,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撞擊事件被認為是目前地球上最大和最積極的造山運動。但至今對該事件的碰撞時間等模式仍備受爭論。
  • 澳大利亞大堡礁發現巨型珊瑚礁,高500米
    海洋研究人員在澳大利亞大堡礁發現一個500米高的珊瑚礁,比美國帝國大廈、澳大利亞雪梨塔和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子塔都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8日以美國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為消息源報導,科研人員20日繪製大堡礁北部海床地圖時發現這處珊瑚礁。科研人員25日藉助水下機器人「蘇巴斯蒂安」考察這處珊瑚礁。
  • 澳大利亞釣魚人遇奇景:青蛙住在魚嘴裡
    一名澳大利亞釣魚人在昆士蘭州北部垂釣時發現一條大口湯鯉的嘴裡竟然有一隻青蛙意外的收穫澳大利亞釣魚人遇奇景:青蛙住在魚嘴裡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6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一名澳大利亞垂釣人在河邊遭遇了一次真正的意外發現。
  • 探尋澳大利亞最古老的熱帶雨林
    這裡有2260多種植物、超過200種鳥類,也許你還能邂逅高達15釐米的巨型樹蛙、翅膀長達25釐米的巨蛾以及最古老的蕨類植物。如果你春天前往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不妨來探索這片古老的熱帶雨林。 圖說:坐直升機俯瞰澳大利亞美景 新民晚報記者 唐敏 攝 最舒服的探索方式是乘坐熱帶雨林空中觀光纜車,讓蒼翠欲滴的百年古樹、傾瀉而下的瀑布、涓涓流淌的小溪以及各種野生動植物,在你的腳下閃過。如果你喜歡冒險和刺激,那一定不能錯過塔利河。
  • 樹蛙揭喜馬拉雅造山史:板塊碰撞時間在3500萬年前
    然而在2009年,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教授艾特切森和艾利通過對大量野外數據的分析認為,在距今5500萬年的時候,印度板塊與古歐亞板塊之間的距離不足以發生重大的碰撞事件,而只是初次接觸,真正發生最終碰撞的時間或許更晚,大約發生在始新世和漸新世的之間,距今3400萬年左右。  這一發現在科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眾多地理學家又開始重新審視這一重大地理事件的發生過程。
  • 揭開巨型魷魚超大眼睛之謎:可有助躲避天敵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軟體動物館長約翰-艾爾伯特正在俯視一隻巨型魷魚的大眼睛  北京時間3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巨型魷魚能夠長到27英尺(8.23米)長,半噸重,但即便如此,它們的眼睛與身體相比也大了許多。
  • 345期:巨型肉食蛞蝓吃樹蛙…家裡眼鏡王蛇出沒
    ②家門口出現一條巨型眼鏡王蛇,嚇死人了,然後眼鏡王蛇從門上的洞裡鑽入家裡,怎麼辦,在線等!⑥巨型肉食蛞蝓吸食樹蛙的肉…
  • 史前巨型企鵝竟長這樣:身高超過2米
    帝企鵝,圖片來自網絡19世紀中期,人們在紐西蘭發現了一塊跗蹠骨化石,這塊化石與企鵝的跗蹠骨相似,應該屬於一種大型企鵝。著名的生物學家赫胥黎,圖片來自網絡當人們來到南極洲之後,他們在西摩島上發現了大量屬於古冠企鵝的化石,於是古生物學家在1990年建立了該屬內的新種:卡氏古冠企鵝(Palaeeudyptes klekowsk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