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物種「紅眼樹蛙」餓起來,連同類都不放過

2021-02-08 藝術競爭力

紅眼樹蛙(學名Agalychnis callidryas),樹蛙的一種,並屬於有袋蛙。生活在哥斯大黎加、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蛙。

紅眼樹蛙生活在中美洲的熱帶雨林地區,那裡經常下雨,天氣炎熱而且非常潮溼。然而,那裡的人們為了建造房子和開墾農場,正在不斷砍伐森林,它的居住地在一點一點地縮小。

當紅眼樹蛙從睡夢中醒來,它蜷縮著翠綠的身體,突然睜開兩隻巨大的血紅色眼睛,還真是能嚇人一跳呢。紅眼樹蛙分布於中美洲的熱帶雨林中,0~1200米的海拔高度都能生存。不同地域的紅眼樹蛙體色變化很大,成年雄性個體可以長到5釐米左右,雌性則更大一些。

紅眼樹蛙的許多特性使它能在森林裡生存下來。它的腳蹼大大的,形狀像水杯,能幫助它在樹上爬來爬去捉昆蟲吃。它的皮膚在夜裡會變得暗暗的,這樣,它的天敵就看不到它啦!天亮起來的時候,它的皮膚就會發出綠色的亮光,使它看上去像綠色的樹葉。

紅眼樹蛙與絕大多數的樹棲蛙類一樣屬於完全夜行性的動物,體型也屬於大型樹棲蛙類,任何能夠塞進口中的動物及昆蟲它們都會吃,包括同類幼體在內。但都要是活體,不移動的食物它們是無法察覺的。

當樹蛙蜷縮在樹葉上睡覺時,它身上那明亮的光澤會變得暗淡,紅紅的大眼睛會藏進腦袋裡,腿也會收攏到身體下面。如果你輕輕地推它一下,它那紅紅的大眼睛會瞪得溜圓溜圓,而它那美麗又細長的腿就會慢慢地從柔軟的身體下面伸出來。

紅眼樹蛙為什麼有明亮的色彩呢?這存在著許多可能。也許那些正準備吃它的天敵,不會料到樹蛙醒來時,色彩竟是那麼明亮!它們會被嚇得一愣。這時,樹蛙就可以安全地逃跑啦。

紅眼樹蛙 (Agalychnis callidryas) 是觀賞性極高的品種。它們可以算是個徹底的色彩拼盤,猩紅且充滿活力的紅色雙眼,背部一片鮮豔的亮綠,再加上身體兩側那無比吸引人的澄藍色,以及橘紅色的腳趾;這些色彩常常被稱作「閃光色」,人們認為在紅眼樹蛙跳躍時,這些閃光色會嚇走它們的天敵。

紅眼樹蛙是技藝超高的高空工作者,在它們腳趾的末端可分泌一種特殊的黏液的吸盤。藉助這種特有的吸盤它們可以在光滑的表面自由的行走,特殊的喉腺和腹腺也可以分泌這種黏液,這對它們的捕食很有好處。它們吃蒼蠅、飛蛾、螞蚱、蟋蟀,和其它小青蛙。

迄今為止,紅眼樹蛙是第一種通過振顫所棲息的表面實現秘密信息傳遞的脊椎動物,但考德威爾猜測自然界中該現象並非僅存於紅眼樹蛙,很可能高冠變色龍是候選者之一。

蛙-black-eyed tree frog

相關焦點

  • 魅惑猩紅雙眼,紅眼樹蛙憑眼色嚇退敵人
    紅眼樹蛙是個徹底的色彩拼盤,猩紅且充滿活力的紅色雙眼,背部一片鮮豔的亮綠,再加上身體兩側那無比吸引人的澄藍色,以及橘紅色的腳趾;這些色彩常常被稱作「閃光色」,人們認為在紅眼樹蛙跳躍時,這些閃光色會嚇走它們的天敵。
  • 紅眼樹蛙飼養成功的秘密
    我們應該知道紅眼樹蛙是群居動物,它們若置身於一個群體中,會更樂於去活動。養紅眼樹蛙的朋友,不正是最希望看到它們在夜幕降臨時的葉間魅影麼?國內很多蛙友,可能是寵物經費不夠,也可能是沒有群養意識,往往僅養一兩隻紅眼在偌大的環境裡,哪怕環境布置得再原始奢華也難以看到它們活躍的身影,當他們來跟我抱怨的時候,我當時也只能說這可能是紅眼樹蛙的天性吧。現在才從一英國前輩那得知,原來是要群養啊。
  • 人類祖先開始直立行走,開始吊打其他動物,瘋起來連同類都不放過
    但由於那時候非洲森林環境受到氣候等因素影響急劇變化,原本茂密有著豐富食物的森林,一下子變得貧瘠起來,樹上的野果之類的食物突然也減少了許多。聽說樹下面有吃的,我下來看看。哥會直立行走,屌不屌。這一下子可不得了,能人們開始吊打其他物種,雙手不夠長我就拿起樹枝,不夠硬我就拿起石頭砸,一遇見其他野獸或者其他猿類,一言不合就拿起石頭幹架起來上手就打,一路上也不知道KO掉多少還在爬地的同類(我瘋起來連自己都害怕)。
  • 紅眼樹蛙受精卵能提前孵化成蝌蚪 幾秒內逃脫捕食者「虎口」
    然而近日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紅眼樹蛙受精卵受到飢餓捕食者的攻擊時,它們可以提前孵化成蝌蚪以減少這些危險,並在幾秒內迅速逃脫蛇或黃蜂的「虎口」。但紅眼樹蛙能夠通過將這些細胞聚集在胚胎上後實現提前孵化,並通過一種S形的抖動動作拱破卵膜,從而在幾秒內迅速逃脫獵物。Warketin表示:「紅眼樹蛙的快速孵化機制能使80%的胚胎逃脫蛇或黃蜂的攻擊。」通常情況下,這些胚胎孵化的時間為6-50秒。但研究人員發現,當面臨真正的攻擊時,它們的孵化速度可以更快。
  • 脊椎動物·緬甸樹蛙:蛙界的詹姆斯·邦德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脊椎動物·緬甸樹蛙 吻稜、上眼瞼外緣至鼓膜處有一個淺棕色「V」字形紋路,色彩搭配十分協調美麗。 緬甸樹蛙常棲於闊葉樹、竹叢上或水塘、水坑以及稻田邊,以各種節肢動物為主食。每年6月上旬,是緬甸樹蛙的繁殖盛期。此時雄蛙第一、二指會長出乳白色婚墊,抱對成功後,雌性懷卵數約為530粒。
  • 因為肉質鮮美,這2種生物被吃到滅絕,有一種連它的皮都不放過!
    地球在宇宙當中誕生大約有46億年的時間,在漫長的歷史當中出現過無數的物種,甚至有些物種是人類從未見到過的,適者生存不適應環境的就被淘汰,一些物種因為沒能適應地球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慢慢從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也有一些物種是因為自己的天敵過度捕捉,慢慢從地球上消失了,但是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在地球上有這樣2種生物全是被人類給吃滅絕的,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緬甸樹蛙:蛙界的詹姆斯·邦德
    吻稜、上眼瞼外緣至鼓膜處有一個淺棕色「V」字形紋路,色彩搭配十分協調美麗。緬甸樹蛙常棲於闊葉樹、竹叢上或水塘、水坑以及稻田邊,以各種節肢動物為主食。每年6月上旬,是緬甸樹蛙的繁殖盛期。此時雄蛙第一、二指會長出乳白色婚墊,抱對成功後,雌性懷卵數約為530粒。
  • 第695天 · 真正的貪吃蛇,連同類都不放過
    《鏡報》最近推送了一段視頻,錄像顯示一條蛇在慢慢地吃自己的同類。對蛇這種爬行動物來講,獵物比自己大或小都不重要。第6句When they are hungry they will eat whatever appeals to them most.餓了的時候,什麼最吸引它們它們就吃什麼。
  • 從蛙鳴聲不同入手 臺灣研究者發現樹蛙新品種太田樹蛙
    臺灣一研究團隊19日發布成果稱,以鑑別鳴叫聲為關鍵突破口,團隊發現一種外形與日本樹蛙極其相似的新蛙種——太田樹蛙。­  由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師生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多個方面的研究,發現了新種樹蛙,其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
  • 臺師大科研團隊發現樹蛙新種「太田樹蛙」
    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在19日於臺北舉行的學術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上介紹,約5年前,臺師大研究團隊與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等機構合作,經過DNA(脫氧核糖核酸)鑑定研究,在臺灣從宜蘭縣往西、臺灣西北部平原一直到雲林以北的區域所發現的,是傳統認為的「正宗」日本樹蛙。但花蓮臺東地區和臺灣南部的樹蛙,與前者的遺傳差異在16%以上,可能是一個尚未被科學描述的新物種。
  • 澳大利亞公布十年來新發現物種:雄性庫蘭達樹蛙等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9月公布了一份報告,公布了1999年以來發現的新物種,其中包括能快速交談的雄性庫蘭達樹蛙
  • 地球11大新物種:匹諾曹樹蛙和用手行走的魚
    原標題:地球11大新物種:匹諾曹樹蛙和用手行走的魚   據國外媒體報導,數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致力於發現地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物種,神秘的地球自然環境不斷地給科學家們帶來驚喜。近幾個月,科學家徒步旅行在原始森林,在海底最深處進行勘測,他們先後發現了一些奇特的新物種,比如:長著像「皮諾曹」鼻子的樹蛙、用「手」行走的魚類,甚至還發現可以揭示人類進化之謎的遠古人類進化缺失環節物種。以下最新發現的11種最具吸引力的新物種:   海參通常以素食為主,它們主要吃各種海藻,身體主要成份是水份,然而當科學家們發現新物種艾藤海參之後,便改變了這一觀點。
  • 印東北部發現罕見樹蛙品種 被認為已絕種百餘年
    &nbsp&nbsp&nbsp&nbsp訂江西手機報:電信、聯通用戶發簡訊JX到10626655,移動用戶發簡訊JXB到106580009,3元/月&nbsp&nbsp&nbsp&nbsp據香港《文匯報》1月22日報導,地球物種正因人類活動而急劇減少
  • 瘋狂原始人有了這招後,開始一統全球,連劍齒虎與猛獁象都不放過
    不過有一點相當不好,北京元謀人這一吃起肉來,竟然連自己同類的肉都不放過,瘋起來連自己都吃,因為在北京挖出來的頭骨化石中,好多上面都有被鈍器擊打過的痕跡,所以猜測這洞穴裡多出來的頭骨,肯定是當年洞穴主人吃了的鄰居們。
  • 猞猁狠起來連藏獒都打得過?那它能打贏雪豹嗎?
    導讀:猞猁狠起來連藏獒都打得過?那它能打贏雪豹嗎?猞猁猞猁是一種獨居的貓科動物,它們性情狡詐又兇猛,遇到危險或者受到刺激的時候,會快速的爬到樹上去,有時候還會在「強直性靜止」反應下呈現一種假死的狀態,直接倒在地上,但是過不了多久,猞猁就會醒來逃走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對手能夠放過自己
  • 蛇為為何這麼能耐餓?據說有的蛇一年不吃食物也餓不死?
    我們知道,動物的冬眠的時間很長,像蛇這種動物可以一直保持不進食很長時間,據說,曾經有一條蟒蛇滴水不進,熬了整整兩年外加9個月才肯死去,所以要說這動物界中最耐餓的非蟒蛇莫屬,估計沒有其他動物敢站起來說不。
  • 叫聲洩露「天機」——臺灣研究者發現樹蛙新品種
    「從遺傳、形態、叫聲以及它們對同種或異種樹蛙的叫聲反應,我們得到比較明確的四條證據,證明我們找到的太田樹蛙是一個有效的新物種。」該研究團隊主要成員、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告訴記者。  日本樹蛙是臺灣溪流環境中常見的蛙種。五年前,該團隊與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及科博館進行合作,發現全臺灣不同流域的日本樹蛙在分類上存在較大疑問。
  • 聽到水響,樹蛙賴在宿舍不肯走了
    本報記者文乃斐實習生覃思琪長沙報導    太熱了,連樹蛙都躲進了宿舍衛生間納涼避暑?最近,湖南師範大學的唐同學在宿舍衛生間裡發現一隻綠色的樹蛙,幾次趕走,這隻樹蛙卻總是去而復返。唐同學和室友們感慨,都是熱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