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2019年諾貝爾獎獲獎得主名單將自2019年10月7日開始陸續公布。距離諾獎公布的日期,只有不到20天時間。
昨日,科睿唯安發布本年度的引文桂冠獎,來自七個國家的19位科學家獲獎。其中生理學或醫學領域6人、物理學3人、化學6人、經濟學4人。引文桂冠獎是通過對Web of Science資料庫平臺中科研論文及其引文進行深入分析,對遴選出的可能摘取諾貝爾獎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研究人員所頒發的獎項。截至目前,已有50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其中29位在獲獎兩年內即斬獲諾獎,因此引文桂冠獎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諾獎風向標。
本次獲獎的科學家,包括了光遺傳學領域做出貢獻的三位教授。分別是:
Ernst Bamberg,德國法蘭克福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Karl Deisseroth,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兼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教授Gero Miesenbck,英國牛津大學神經迴路和行為中心主任
光遺傳學先驅榮獲2019年沃倫·阿爾珀特獎
2019年7月,世界知名的沃倫·阿爾珀特獎(Warren Alpert Prize)公布了2019年的獲獎人名單。本年度獲獎的四位科學家均為光遺傳學領域(optogenetics)的先驅。
30多年來,沃倫·阿爾珀特獎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先後有10名諾貝爾獎得主曾獲得該獎項。其中包括免疫療法先驅,去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詹姆斯·艾利森教授和本庶佑教授,和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的屠呦呦院士。
今年獲獎的四名光遺傳學先驅是:
Edward Boyden 麻省理工大學 神經科技教授 Karl Deisseroth 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兼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教授 Peter Hegemann 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教授 Gero Miesenbck 牛津大學神經迴路和行為中心主任
光遺傳學斬獲加拿大蓋爾德納獎
2018年10月24-25日,2018加拿大蓋爾德納研討會( Canada Gairdner Symposia)在多倫多大學舉行,大會主題是「Let There Be Light: Optogenetics in Neuroscience and Beyond」。當年的蓋爾德納獎國際獎分別授予了基因印記和光遺傳學。
加拿大蓋爾德納獎(Canada Gairdner Award)於1959年由加拿大蓋爾德納基金會創設,旨在獎勵全球醫學領域有重大發現和貢獻的科學家。至今的300多名獲獎者中已經有80名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此也被稱為「小諾貝爾獎」。
獲獎的三名光遺傳學先驅是:
Edward Boyden 麻省理工大學 神經科技教授 Karl Deisseroth 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兼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教授 Peter Hegemann 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教授
結語
筆者曾在2018年10月28日在pubmed檢索「optogenetics」,文章超過了3000篇。今天,時隔將近1年,再次檢索,文獻已經超過了4000篇。隨著光遺傳學技術的普及,它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光遺傳學使用的工具也在不斷更新換代。
光遺傳學技術得諾貝爾獎的呼聲在近幾年非常高。此次獲得引文桂冠獎,是對光遺傳學技術的再次肯定。
今年會拿諾獎嗎?我們拭目以待。
有趣的是,大家是否注意到,每次因光遺傳學獲獎的科學家並不相同。諾獎最多只能頒發給3個人,最終可以花落誰家?諾獎評委會應該很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