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近十多年最火的腦科學技術離諾貝爾獎又雙叒進一步!

2020-12-04 腦科學君

2019年8月27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2019年諾貝爾獎獲獎得主名單將自2019年10月7日開始陸續公布。距離諾獎公布的日期,只有不到20天時間。

昨日,科睿唯安發布本年度的引文桂冠獎,來自七個國家的19位科學家獲獎。其中生理學或醫學領域6人、物理學3人、化學6人、經濟學4人。引文桂冠獎是通過對Web of Science資料庫平臺中科研論文及其引文進行深入分析,對遴選出的可能摘取諾貝爾獎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研究人員所頒發的獎項。截至目前,已有50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其中29位在獲獎兩年內即斬獲諾獎,因此引文桂冠獎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諾獎風向標。

本次獲獎的科學家,包括了光遺傳學領域做出貢獻的三位教授。分別是:

Ernst Bamberg,德國法蘭克福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Karl Deisseroth,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兼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教授Gero Miesenbck,英國牛津大學神經迴路和行為中心主任

光遺傳學先驅榮獲2019年沃倫·阿爾珀特獎

2019年7月,世界知名的沃倫·阿爾珀特獎(Warren Alpert Prize)公布了2019年的獲獎人名單。本年度獲獎的四位科學家均為光遺傳學領域(optogenetics)的先驅。

30多年來,沃倫·阿爾珀特獎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先後有10名諾貝爾獎得主曾獲得該獎項。其中包括免疫療法先驅,去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詹姆斯·艾利森教授和本庶佑教授,和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的屠呦呦院士。

今年獲獎的四名光遺傳學先驅是:

Edward Boyden 麻省理工大學 神經科技教授 Karl Deisseroth 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兼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教授 Peter Hegemann 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教授 Gero Miesenbck 牛津大學神經迴路和行為中心主任

光遺傳學斬獲加拿大蓋爾德納獎

2018年10月24-25日,2018加拿大蓋爾德納研討會( Canada Gairdner Symposia)在多倫多大學舉行,大會主題是「Let There Be Light: Optogenetics in Neuroscience and Beyond」。當年的蓋爾德納獎國際獎分別授予了基因印記和光遺傳學。

加拿大蓋爾德納獎(Canada Gairdner Award)於1959年由加拿大蓋爾德納基金會創設,旨在獎勵全球醫學領域有重大發現和貢獻的科學家。至今的300多名獲獎者中已經有80名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此也被稱為「小諾貝爾獎」。

獲獎的三名光遺傳學先驅是:

Edward Boyden 麻省理工大學 神經科技教授 Karl Deisseroth 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兼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教授 Peter Hegemann 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教授

結語

筆者曾在2018年10月28日在pubmed檢索「optogenetics」,文章超過了3000篇。今天,時隔將近1年,再次檢索,文獻已經超過了4000篇。隨著光遺傳學技術的普及,它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光遺傳學使用的工具也在不斷更新換代。

光遺傳學技術得諾貝爾獎的呼聲在近幾年非常高。此次獲得引文桂冠獎,是對光遺傳學技術的再次肯定。

今年會拿諾獎嗎?我們拭目以待。

有趣的是,大家是否注意到,每次因光遺傳學獲獎的科學家並不相同。諾獎最多只能頒發給3個人,最終可以花落誰家?諾獎評委會應該很傷腦筋……

相關焦點

  • 又雙叒近一步!天問一號飛行約 2.56億千米,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又雙叒近一步!>文/楊璐圖/國家航天局提供原標題:《又雙叒近一步!
  • 日本又雙叒叕拿諾貝爾獎了,中國人到底輸在哪裡?
    2019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陸續公布了,這次日本又雙叒叕獲得了諾貝爾獎。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來源:朝日新聞網站可以說從1949年日本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開始,就像開了掛一樣,尤其是進入到了20世紀後,平均一年一個。截止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又雙叒叕」又出現了,火炎焱燚表示這次一定要知道怎麼讀
    又雙叒叕,讀音為yòu shuāng ruò zhuó,一個網絡詞語。今天,我終於知道怎麼讀了。大約在2012年12月,網絡上突然出現一個新詞,並迅速流行起來。據說是源於當時日本朝日新聞的一條微博:"我們又雙叒叕要換首相了。"這條微博無非是強調日本更換首相之頻繁,其重點就在一個「又」字上。那為什麼要用「又雙叒叕」這四個字呢,想當年,日本走馬燈似的六年時間換了七任首相,可能連日本人自己都覺得太多太快,一個「又」字實在不足以反映這一點,於是連用十個「又」字(這四個字是由十個「又」組成的)。沒想到一炮而紅,這個詞從此火了起來。
  • 「北極星」又雙叒獲獎啦!!!
    「北極星」又雙叒獲獎啦!!!普法進校園,小朋友們角色互換,開始模擬法庭。>普法進校園,敘永法院「北極星」普法宣講團與同學們在一起。「法伴成長·愛滿烏蒙」普法進校園、獻愛心進校園志願者活動,以法護航、為愛領航,陪山裡的小朋友們過六一。
  • 戴瓊海院士:腦科學研究是諾貝爾獎「富礦」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國務院參事戴瓊海在杭州舉行的2020生命健康未來峰會上介紹,自1906年西班牙神經組織學家拉蒙·卡哈爾獲諾貝爾獎以來,100多年中有120多項獲諾貝爾獎的研究與腦科學有關,說明全球科學界對腦科學研究特別青睞
  • 趙忠堯,離諾貝爾獎只有一步之遙
    說到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很多人都會想到莫言和屠呦呦,也有的人會想到楊振寧和李政道。有一個人,一隻腳踏進了諾貝爾獎的大門,他就是趙忠堯。趙忠堯這人,並不被大眾所熟知。不過鄧稼先、錢三強、楊振寧、李政道、王淦昌等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大牛,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他們都是趙忠堯的學生。
  • 雲南這個機場離正式通航更近一步
    8月25日,隨著七彩雲南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一架飛鴻300型飛機安全平穩降落在隴川廣宋通用機場,意味著隴川機場試飛成功,也標誌著機場離正式通航更近了一步據介紹,試飛機組對隴川廣宋通用機場跑道進、離場飛行程序和機場通信
  • 成都又雙叒叕上熱搜啦!
    成都又雙叒叕上熱搜啦!這座自帶網紅氣質的城市,此前多次因天氣和美景喜提熱搜:30層樓高的三角梅花牆紅遍全國,超大綠植陽臺登陸央視,被媒體大咖點讚,望得見雪山的新一線城市……成都的美火遍天際。
  • 小葦鳽又雙叒叕火了!
    半月談、新華網、央視網、鳳凰周刊等十多家央級主流媒體及微博大成年雄鳥絨白色,頂冠黑色,兩翼黑色具近白色的大塊斑,嘴紅色。雌鳥黃褐色,上體具褐色縱紋,下體略具縱紋,翼褐色而具皮黃色塊斑。幼鳥似縮小了的大麻鳽,多具雜斑和縱紋。分布於亞洲中部、歐洲中部及南部、非洲、印度、馬達加斯加島、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
  • 維蘇威火山又雙叒叕冒煙了,已有居民撤離
    維蘇威火山又雙叒叕冒煙了,已有居民撤離 錢成熙 2017-07-12 13:21 來源:澎湃新聞
  • 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中國這所大學,你同意嗎?
    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迄今為止,我國公民中僅有莫言和屠呦呦兩位大師獲得過諾貝爾獎,能培養出這樣的學生,是一所高校莫大的榮耀。如今,我國大學在校生規模世界第一,驕人成績可喜可賀。
  • 獲得這項以「愛因斯坦」命名的國際大獎,這個院士離諾獎的桂冠又近了一步!
    該獎項從1984年開始每年頒發1次,每次獲獎人數僅為1人,之前已有35名科學家獲得此獎項,其中包括4位諾貝爾獎得主。環境保護、人工智慧等新時代能源領域所做出的先驅性的重大貢獻。2002年,《福布斯》雜誌評出了當今世界 15 位最偉大的發明家,利伯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評價足以看出王中林這項發明的重要意義。在科學研究中,在一個領域往往只要取得最為艱難的起初突破,後面的進展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有的進展甚至是突破性的,王中林也是如此。
  • 就諾貝爾獎的事情,沒憋住還是要說說吧
    諾貝爾獎10月份陸續揭曉。諾貝爾獎的價值是非常高的。雖然諾獎都是科研成果過後10多年,證實成果確實有效才發放。歷史上也出現了一次錯誤。最著名的是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被授予了葡萄牙醫師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以表彰他發明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 世界末日又雙叒叕來了?!NASA:你可拉倒吧…
    原標題:世界末日又雙叒叕來了?!NASA:你可拉倒吧…說起世界末日預言,這個「狼來了」的故事我們已經聽過了無數次,結果從2012年到今天,咱們還是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圖源:.wikipedia.org)最近,世界末日又雙叒叕要來了,而這次這個預言,貌似有點厲害…一名叫做David Meade的人聲稱,一顆名叫Nibiru的小行星正在向地球飛來。
  • 我們離「量子霸權」又近了一步!
    與此同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在更進一步的6G領域,中國也是走得最遠的。不只是5G技術,在很多領域中國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們離「量子霸權」又近了一步!我們離「量子霸權」又近了一步。那麼什麼是量子計算機呢?首先,大家都應該知道,量子作為物理中最小的計量單位,而量子計算機就是能夠高效而又準確的處理量子信息,解決量子問題的裝置。雖然量子計算機無法運用到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他對我國其他科技板塊的研究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是一次巨大的跨越。
  • 讓人類離「瞬間移動」又更近一步
    該工作隨後與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沃森和克裡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一起入選《自然》雜誌「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此後,作為國際學術界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的重要研究熱點,量子隱形傳態又先後在冷原子、離子阱、超導、量子點和金剛石色芯等諸多物理系統中得以實現。然而,以往實驗都存在一個根本的局限:只能傳輸單個自由度的量子狀態。
  • 冷空氣又雙叒要來了,這次最低氣溫……
    冷空氣又雙叒要來了,這次最低氣溫…… 2021-01-13 2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語模考中的閱讀又雙叒叕錯那麼多?
    閱讀又雙叒叕錯那麼多?到了十一月中下旬,小夥伴們壓底的模考卷也可以開始派上用場了,剩下的那兩三套真題模考卷都別吝嗇地用起來,畢竟還得對這幾套真題進行分析呢。應對法則~1、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模考捲成績≠最終考試成績離正式考試還有一個月左右,還有提升的空間,模考考得好可以提升信心,但別過度高興,原有的計劃還是應該按部就班地進行,考得不好也沒有什麼,這不是最後一次考試
  • 宿遷法院幹警又雙叒獲獎啦!這次是...
    宿遷法院幹警又雙叒獲獎啦!這次是......宿遷中院官方微信微信ID:sqfyweixin原標題:《宿遷法院幹警又雙叒獲獎啦!這次是......》
  • 離太空更近一步,Reebok Floatride輕質緩震長跑鞋帶來非凡體驗
    新一代太空望遠鏡望向宇宙深空的「最新一瞥」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是在軌工作20多年的通用觀測平臺——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接班人」。而與太空人進行太空探索息息相關的太空靴,也在今年完成了50年來的第一次升級改革,開啟了航天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