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溪堂中醫診所
近年來,我國胃腫瘤發病率逐年增高,並且年輕化明顯。據Globocan2018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新增胃腫瘤患者人數達45.6萬例。其中,19-35歲的青年患者佔據了大多數。面對如此「恐怖」的胃腫瘤,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困惑,「胃腫瘤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胃腫瘤的發生並非一蹴而就,它是由我們所熟悉的胃炎逐漸演變而來。而這個演變過程通常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上皮腸化生→胃腫瘤。
胃炎到胃腫瘤的發展過程
1、慢性淺表性胃炎:
俗話說「十胃九病」,生活中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淺表性胃炎,尤其是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的青年人。由於炎性刺激,患者的胃黏膜通常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等病理性改變,嚴重者甚至還會引起胃黏膜潰瘍和出血。雖然,慢性淺表性胃炎並不會直接誘發胃腫瘤,但長期不治便會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2、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會導致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黏膜上皮和腺體也會逐漸萎縮,甚至消失。而胃黏膜受損後還會自我修復再生,這一過程很可能會引發息肉滋生(胃息肉同樣是誘發胃腫瘤的高危因素)。同時,萎縮的腺體之間還會發生異常纖維組織增生,增加胃腫瘤的發生風險。
3、胃黏膜上皮腸化生:
當胃黏膜的萎縮面積不斷擴大,病情不斷發展,胃黏膜上皮細胞便會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現類似腸黏膜的上皮細胞。胃黏膜上皮腸化生與胃息肉一樣,都具有極高的腫瘤變風險。
4、胃腫瘤:
胃腫瘤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惡性腫瘤,不但治療難度大,而且還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更會給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損傷。
從慢性萎縮性胃炎開始,到胃黏膜腸上皮化生以及伴隨而生的胃息肉,都具有誘發胃腫瘤的風險。所以,它們也被稱為胃腫瘤的腫瘤前病變。而腫瘤前病變,正是臨床預防腫瘤的關鍵階段。因此,當患者發生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或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採取規範化治療,以免釀成嚴重後果。
【聲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此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展示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站對本文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涉及用藥、食療、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囑!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