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胃炎發展到胃腫瘤,到底有多遠

2020-12-05 復禾健康

從胃炎發展到胃腫瘤,到底有多遠

北京三溪堂中醫診所

近年來,我國胃腫瘤發病率逐年增高,並且年輕化明顯。據Globocan2018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新增胃腫瘤患者人數達45.6萬例。其中,19-35歲的青年患者佔據了大多數。面對如此「恐怖」的胃腫瘤,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困惑,「胃腫瘤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胃腫瘤的發生並非一蹴而就,它是由我們所熟悉的胃炎逐漸演變而來。而這個演變過程通常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上皮腸化生→胃腫瘤。

胃炎到胃腫瘤的發展過程

1、慢性淺表性胃炎:

俗話說「十胃九病」,生活中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淺表性胃炎,尤其是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的青年人。由於炎性刺激,患者的胃黏膜通常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等病理性改變,嚴重者甚至還會引起胃黏膜潰瘍和出血。雖然,慢性淺表性胃炎並不會直接誘發胃腫瘤,但長期不治便會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2、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會導致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黏膜上皮和腺體也會逐漸萎縮,甚至消失。而胃黏膜受損後還會自我修復再生,這一過程很可能會引發息肉滋生(胃息肉同樣是誘發胃腫瘤的高危因素)。同時,萎縮的腺體之間還會發生異常纖維組織增生,增加胃腫瘤的發生風險。

3、胃黏膜上皮腸化生:

當胃黏膜的萎縮面積不斷擴大,病情不斷發展,胃黏膜上皮細胞便會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現類似腸黏膜的上皮細胞。胃黏膜上皮腸化生與胃息肉一樣,都具有極高的腫瘤變風險。

4、胃腫瘤:

胃腫瘤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惡性腫瘤,不但治療難度大,而且還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更會給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損傷。

從慢性萎縮性胃炎開始,到胃黏膜腸上皮化生以及伴隨而生的胃息肉,都具有誘發胃腫瘤的風險。所以,它們也被稱為胃腫瘤的腫瘤前病變。而腫瘤前病變,正是臨床預防腫瘤的關鍵階段。因此,當患者發生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或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採取規範化治療,以免釀成嚴重後果。

【聲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此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展示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站對本文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涉及用藥、食療、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囑!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胃腫瘤「上門」,這4種情況或是在給它「鋪路」,不得不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胃腫瘤的形成也不在於一朝一夕之間,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大部分胃腫瘤都是從一些胃的基礎疾病發展而成,如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等,但是這些腫瘤前病變並不是均會發展為腫瘤,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儘早治療,即便是萎縮性胃炎也可以得到治癒,而不至於發展為胃腫瘤這樣不可挽回的地步
  • 胃腫瘤轉移途徑有很多,這5個部位,或是腫瘤細胞的「落腳處」
    胃腫瘤發展到中晚期時,腫瘤細胞會向身體各個部位轉移。若向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可引起淋巴結腫大;向腹腔腹膜轉移可導致腹脹腹水和腹痛;向肺部轉移可引起胸痛和氣促;發生廣泛轉移時可引起營養不良、身體消瘦以及疲乏等,那胃腫瘤的轉移途徑都有哪些呢?胃腫瘤的轉移途徑有哪些?
  • 什麼是胃炎 胃炎症狀有哪些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吃飯不規律是經常的事,這樣一來就特別容易患上胃病,長此以往的不注意,就更加容易患胃炎,所以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要做到儘早預防,胃炎到底是什麼?胃炎有哪些症狀?怎樣能夠有效的預防胃炎發生?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什麼是胃炎在醫學上,胃炎被稱為黏膜炎症,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 胃腫瘤發生轉移時,身體哪些部位會透露「風聲」?要及時留意
    癌症發生轉移是在癌症的中晚期比較常見的發展進程。而胃癌也不例外,胃腫瘤在出現後會持續吸收營養,從而不斷的增長。在增長的過程中,癌細胞結構比較鬆散,很可能出現掉落的癌細胞,從而隨著血液、淋巴等系統出現轉移。從而對全身都造成影響。那麼胃腫瘤發生轉移時可能會去哪些地方?能否提前發覺?
  • 淺表性胃炎是什麼 早期的症狀有哪些
    人的身體由於結構複雜,所以病症也是多種多樣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胃炎,但是,對於淺表性胃炎,很多人卻都不明白。到底淺表性胃炎是什麼?淺表性胃炎的症狀是什麼?引起淺表性胃炎的原因有哪些?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 胃腫瘤患者管不住嘴,最終是害了自己,飲食上還是多注意為妙
    胃腫瘤是我國高發的一種腫瘤,胃腫瘤也就是在患者的胃部出現了腫瘤細胞病變,影響到胃部功能的一種表現。在早期胃腫瘤的症狀就與其他的胃部疾病有相似之處,所以胃腫瘤的患者同樣是需要注意飲食上的調整的,避免食物引起刺激,導致加重腫瘤的症狀。
  • 一米到底有多遠?
    一米到底有多遠? 一米有多遠?
  • 萎縮性胃炎是胃縮小了?一定會癌變嗎?
    萎縮性胃炎,是近年來檢出率很高的慢性胃病,有數據顯示,在55歲以後人群中,檢出率超過半數。 對於普通大眾,很多人就是認為,萎縮性胃炎就是胃變小了,胃黏膜變皺了,離胃癌只有一步之遙了等等,造成了患者極大的精神壓力,既浪費了醫療資源,也加重了患者病情。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5公裡到底有多遠(圖)
    回想過去,給我留下的總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軍訓,第一次閱兵,第一次站崗等,然而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第一次跑五公裡了。  剛穿上軍裝時,大夥都是從地方高中考進軍校的新兵,對部隊這個陌生的環境幾乎是一無所知。軍訓中,隊列、軍體、器械等基本項目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在短期內還都能適應過來。但有一關讓大家心中始終沒有底,那就是5公裡長跑。
  •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吃」的原因?不一定!醫生:若有胃炎,早調理
    導語: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最後一種類型。自辛德勒於1047年首次提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概念以來,已經過去了大約50年。近年來,隨著光纖胃鏡的普及,對該病的認識加深了,觀察也變得越來越詳細,但是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特定藥物來治療這種疾病。
  • 從胃炎到胃癌,僅需四步!五種「危險分子」還會加快進程!
    三餐不固定,飢一頓飽一頓;家中飯菜不愛吃,喜歡外食或者點外賣;熬夜到凌晨,吃個夜宵……這些場景是不是看起來特別的熟悉? 也正是這些常見的生活習慣,無形之中讓胃炎患者激增,並呈年輕化趨勢!
  • 科學探索,宇宙的極限距離到底有多遠?結果你意想不到
    那麼,我們到底能到達多遠的宇宙距離呢?1961年,蘇聯的太空人飛離地球,進入未知的宇宙空間,人類終於了解到地球之外的空間。加加林環繞地球飛行的高度,高達327公裡,但這還不過是地面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而已。1969年。美國成功的實現了踏月之旅,將人類的腳印印在了月球這個人類嚮往的星球。太空人收集了月球的土壤,帶回地球研究。
  • 淺表性胃炎監測解讀
    生物波信息反饋監測系統中不同D值淺表性胃炎的意義及方案                                                            點擊音頻,我們從此聽聲音♫意義:85%-95%的概率已經形成淺表性胃炎。
  • 到宇宙邊緣有多遠?
    到宇宙邊緣有多遠?如果您想像的那樣深入太空,會遇到什麼?您可以走多遠,還是可以無限行進?您最終會回到起點還是會繼續遍歷從未遇到過的空間?換句話說,宇宙是否有優勢?如果有,優勢在哪裡?信不信由你,實際上有三種方法可以考慮這個問題,並且每種方法都有不同的答案。
  • 天邊的地平線到底有多遠 老師:大致距離不到5公裡
    天邊的地平線到底有多遠 老師:大致距離不到5公裡 但我想問問:這條線到底距離我們有多遠?  杭州西湖高級中學文綜組地理老師劉建軍答  由於地球是一個球體,我們腳下的大地在遠方會向下彎曲,最終從視線中消失。地平線就是我們所能看到的地面距離的極限。
  • 萎縮性胃炎,不必過度焦慮,也不要過度治療
    所以,很多人因此而惶惶不可終日,夜不成寐,從此得了心病; 我有一個患者,48歲的女性,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化後,一年內就做了10次胃鏡,從我這裡開始、省裡、北京、上海、濟南、南京,去了十幾家醫院,花費了十幾萬。 實際上,像這種情況,其實就已經是心理疾病了。
  • 胃腫瘤復發轉移晚期,不手術也能治癒!
    胃腫瘤復發轉移晚期,不手術也能治癒!家住泗安的李大叔,今年65歲,說話聲音洪亮,讓人很難聯想到這是一名被腫瘤二度侵襲的男人。中心為腫瘤患者制定規範化、個體化、持續性的綜合診療及健康管理方案,承擔著縣域內常見及多發腫瘤疾患的診療和預防工作,是縣域內唯一有建制的腫瘤疾病診療中心。學科根據腫瘤治療的複雜性、持久性、多技術手段參與的特點,建立了腫瘤綜合治療、管理、隨訪的特色模式,將人文關懷與服務意識落實到日常診療活動中。
  • 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何阻斷癌變?——聽聽消化科醫生怎麼說
    二、再來了解下胃癌的演變過程在所有類型的胃癌當中,腸型胃癌約佔到90%;而它的發生模式叫做Correa模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胃癌發展四部曲:慢性淺表性(非萎縮)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異型增生——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