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胃炎到胃癌,僅需四步!五種「危險分子」還會加快進程!

2021-01-18 騰訊網

三餐不固定,飢一頓飽一頓;家中飯菜不愛吃,喜歡外食或者點外賣;熬夜到凌晨,吃個夜宵……這些場景是不是看起來特別的熟悉?

也正是這些常見的生活習慣,無形之中讓胃炎患者激增,並呈年輕化趨勢!

不少人覺得胃炎是良性的,又非常普遍,隨便吃點藥應付,甚至不管不顧都行。但你可知,從胃炎發展到胃癌,其實只需要四步……

從胃炎到胃癌,僅需四步

一旦有了胃病,不加控制,則大概會經歷如下過程:慢性淺表層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早期胃癌

僅僅四步就能發展成胃癌,而這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可長可短,關鍵只在於你!

11.黏膜炎症不除,胃炎會逐漸加重正常人體的胃外層都有一道保護防線——胃黏膜。而胃黏膜從內到外分四層,即黏膜層、黏膜下層、固有肌層、漿膜層。

健康的胃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可能會逐漸出現慢性淺表性胃炎,此時炎症只累及和食物密切接觸的黏膜層和黏膜下層。但隨著炎症時間的推移和程度的加深,逐漸波及固有層,腺體逐漸萎縮,就會發展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此時不僅會增加黏膜破裂出血、引發感染的風險,還會伴隨胃酸減少、消化不良、腹脹、食慾減退、打嗝等症狀,人也容易變得消瘦,吃一點就飽。不過,單純的萎縮性胃炎發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且只有極少數一部分可能發展為胃癌(約為1%),聽從醫生指示,積極治療即可。但也不排除病變風險。

22.反覆炎症,可發展成腸化生胃黏膜上皮受到反覆炎症和不良因素的刺激,可導致胃黏膜上皮部分細胞逐漸轉化成腸型黏膜上皮細胞,此時會喪失正常的胃功能。這一過程就是腸上皮化生,也被稱為胃癌的「前奏曲」。腸上皮化生可以分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兩種。完全型腸化生與胃癌關係較小,控制好高危因素、減少胃黏膜炎症,也還是可以幫助逆轉的;不完全型腸化生與胃癌關係密切,這時需要定期進行內鏡複查,積極控制或切除,阻斷其發展成癌。

33.不典型增生,胃癌的最後一步若是腸化生沒有進一步得到控制,胃黏膜嚴重受損,胃部功能下降,則可能出現細胞不典型增生,這就是真正的「癌前病變」!輕度異型增生20%癌變率重度異型增生70%癌變率。因此,一旦發現必須儘早治療,甚至需要手術切除。另外,還要提醒大家注意胃息肉,若是增生性息肉屬於良性病變,一般可以先觀察,不用治療;但若是腺瘤性息肉就要當心了,其癌變率可高達10-30%,一般建議切除。

加速胃癌進程的「危險分子」

一般來說,胃炎發展為胃癌,需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癌前病變過程,有的甚至長達10年以上。但生活中的一些「危險分子」,卻會傷胃更深,加快胃癌病變的腳步!11.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一類致癌物。數據統計,67-80%的胃潰瘍、95%的十二指腸潰瘍都與它有關,且能增加4-6倍的胃癌風險

對胃來說,它可以寄生在胃黏膜,藏在胃小凹中,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毒素,破壞胃黏膜,引發一系列胃部疾病;但同時也可能增加消化道潰瘍、肝臟病變、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風險!注意飲食衛生、餐具消毒、分餐制、少吃生食等能有效降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如果您的家庭成員或是經常聚餐的辦公人員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更要堅持分餐制,且儘早做一個幽門螺桿菌檢查。

22.亞硝酸鹽我國居民特別是一些農村人口,很喜歡吃醃製食品,比如:鹽醃的乾魚,發酵的醃菜、泡菜、酸菜等,另外還有隔夜的煮熟白菜、香腸、肉類等,它們都含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本身雖然並不致癌,但人體長期攝入或過量攝入後,其可以在胃內與蛋白質發生反應,產生真正具有致癌作用的亞硝胺

不僅是增加胃癌風險,還包括食道癌、肝癌、結腸癌、膀胱癌等的風險。

建議:少吃醃製、加工的食品。蔬菜現買現吃,不要過久囤放。像芹菜、菠菜、萵筍等蔬菜含有的亞硝酸鹽較高,建議用熱水焯燙10秒,再烹飪。在食用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時,適當補充維生素C,能阻止亞硝酸鹽與蛋白質結合,從而減少一些致癌物質的產生。

33.黃麴黴素黃麴黴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致癌物之一,其毒性相當於砒霜的68倍!1mg即可致多種癌,如肝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卵巢癌等。

它最喜歡藏在發黴的食物裡,尤其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包括花生、玉米、豆類、堅果等,儲存不當時就很危險。此外,開裂的筷子、刮痕多而深的木砧板容易隱藏食物殘渣,也很容易滋生黃麴黴菌,甚至隨著進食攝入。

因而,要正確儲存食物,預防黴變,而對於已經有黴點或者發苦變味的食物,一定要立即丟掉。

41.燙很多人吃飯喜歡「趁熱吃」,喝水講究「趁熱喝」,特別是湯麵等,相對進食溫度更高。殊不知食物溫度超過60℃就會損傷胃黏膜,容易造成充血、水腫、蛋白變性,長期如此,更是會增加癌症風險外學者研究也有發現:食物溫度超過70℃,會直接損傷食道、胃;若是達到80℃,會導致黏膜組織壞死。若連續25天食用高溫食物,食管上皮就會出現不典型增生,也就是癌前病變。

建議:進口的食物、飲品等都應該保持在35-40℃,最好不超過45℃。晾一會再吃,別著急。

52.胖肥胖是眾多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它也與胃癌相關。肥胖人群胃部壓力較高,更易導致賁門口鬆弛,引起胃食管反流。食管環境偏鹼性(pH值約7.47),而胃的環境是酸性(pH值約1~3),一旦出現胃食管反流,胃酸就很容易損傷食道下端,引起炎症。而若食管一直處於受損、修復再受損的過程,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導致食管與胃交界處癌變

因而體型肥胖的人要積極減重,預防疾病找上門。

高危人群,胃鏡檢查不能少

胃癌來臨大多時候都悄無聲息,據調查,超過80%的早期胃癌沒有明顯症狀。若出現一些比較典型的症狀,像黑便、腹部包塊、嘔血、消瘦等情況時,大多數已經是中晚期了,其存活率不足10%。

胃鏡是篩查胃癌的黃金手段,可直觀、準確地發現微小胃黏膜病灶。因而建議40歲以上人群,即便無不適症狀,也要進行一次胃鏡檢查,若無問題,且飲食習慣良好,可3-4年檢查一次,若有問題,則需定期複查。

另外,以下高危人群更要定期檢查:

有胃癌家族史;

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像抽菸喝酒、喜食醃製品等;

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疾病;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超重或肥胖的人。

中醫護胃有妙方

除了避免一些傷胃的習慣,均衡飲食外,中醫專家還給了大家幾個妙方:

1.太和湯,保護胃黏膜胃黏膜是胃的保護傘,因而保護好胃黏膜,能大大降低胃病的發生。燒開後又晾涼的白開水,在中醫上被稱為太和湯在某些程度也能保護胃黏膜

2.紅豆板慄山藥粉,健脾胃

配方:山藥:健脾補益、滋精固腎紅豆:行血補血,健脾祛溼,利水消腫薏仁:利水滲溼,健脾胃,清肺熱,止瀉芡實:「水中人參」,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板慄粉:健脾和胃,補腎活血,強壯筋骨粳米:補中益氣,利小便,止煩渴,養腸胃大棗:補中益氣,健脾養血,寧心安神小米:補脾腎,和腸胃,利小便,治水洩用這八種食材,經過科學配伍,傳承古法炮製工藝,研磨成粉,全方位調和脾胃,增強體質

3.石斛麥冬飲,潤脾胃平時喜歡吃辣的,還有胃病遷延不愈,都會出現脾胃不潤,即有大便乾燥、口燥咽幹、胃脘部嘈雜等症狀。

此類人群建議平時適當多吃些銀耳、燕窩、百合、山藥、梨等潤脾胃,還可以試試下面這款茶飲:石斛麥冬飲

做法:太子參5克、石斛5克、麥冬5克、百合5克,先用開水衝洗一遍藥材,再用開水泡15-20分鐘。這是一天的量,可反覆衝泡。

太子參既能益氣又能養陰生津;石斛入胃經、滋胃陰;麥冬入肺胃經、能滋陰,還能清心除煩;百合也是既能補氣又能養陰。所以這個代茶飲不光養陰,還兼顧了補氣

相關焦點

  • 我國胃癌發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三,防治胃癌,癌前病變是關鍵
    胃癌的癌前疾病,指的是可以引起胃癌的良性病,一般情況下,這些疾病是良性的,如果不治療,放任他們發展下去,就有可能癌變。常見的胃的癌前疾病有以下4種:(1)胃息肉胃息肉類似於腸息肉,是胃黏膜上隆起性病變的統稱。胃息肉的種類有很多,例如炎性息肉、腺瘤、增生性息肉等等。一般來說,只有胃的腺瘤會發生惡變。
  • 幽門螺桿菌:輕則導致胃炎 重則導致胃癌
    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幽門螺桿菌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人死於胃癌。
  • 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何阻斷癌變?——聽聽消化科醫生怎麼說
    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到胃癌,中間還要經過腸化生、異型增生兩個階段,要發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異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變,可以說離胃癌僅一步之遙。異型增生分為輕、中、重度。異型增生現在又叫上皮內瘤變,輕、中度異型增生歸入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異型增生歸入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異型增生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在日本就是早期胃癌了。萎縮性胃炎的癌變機率高嗎?
  • 萎縮性胃炎是胃縮小了?一定會癌變嗎?
    萎縮性胃炎,是近年來檢出率很高的慢性胃病,有數據顯示,在55歲以後人群中,檢出率超過半數。 對於普通大眾,很多人就是認為,萎縮性胃炎就是胃變小了,胃黏膜變皺了,離胃癌只有一步之遙了等等,造成了患者極大的精神壓力,既浪費了醫療資源,也加重了患者病情。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胃癌早期有6大信號,佔一個也要小心為妙
    不過也不必過於氣餒,有些癌症在早期能被發現的話,也能很好的提高治癒率,而延長患者的生命進程。胃癌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患者發病年齡一般在40-80歲之間,並且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不過近幾年來,胃癌的發病逐漸呈年輕化,所以需要引起每個人的重視。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近1個月疼得特別厲害才去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胃癌」。 03 強哥,38歲,某企業管理人,一家老小剛搬進新房。頻繁工作應酬讓胃痛、反酸成了他的「老友記」。最近2個星期感覺特別難受,到醫院一查,竟得了「低分化胃幽門腺癌」。 2字頭、3字頭的年紀,一個個卻染上了「胃癌」,惡性程度還挺高!
  • 從胃炎發展到胃腫瘤,到底有多遠
    胃腫瘤的發生並非一蹴而就,它是由我們所熟悉的胃炎逐漸演變而來。而這個演變過程通常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上皮腸化生→胃腫瘤。胃炎到胃腫瘤的發展過程1、慢性淺表性胃炎:俗話說「十胃九病」,生活中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淺表性胃炎,尤其是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的青年人。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但熬夜,會影響胃腸道黏膜的修復,還會導致內分泌及免疫系統出現紊亂,為癌症的發生創造條件。 「老胃病」 許多年輕人的胃可能本身就有慢性病,其中胃炎最為常見。 從胃炎到胃癌,只需要4步,大概需要5-10年,甚至更短。
  • 胃有點不舒服,咋成了胃癌?忽視4種小病,或是給癌細胞「開路」
    胃癌,是發病率最高的消化系統腫瘤,不少患者在罹患胃癌前,都有多年慢性胃病史,對胃癌出現的症狀,往往誤認為是慢性胃病引起的。所以,當胃癌發展到中晚期才發現,就醫確診後,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癌症的病因比較複雜,直到現在,臨床醫學也未就癌症的病因做出明確解釋。但是,經過臨床統計研究,慢性疾病的持續存在,確實是致癌的因素之一。
  •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需要幾年?醫生提醒:有5種炎症癌變機率高
    「我患慢性萎縮性胃炎多年,會變成胃癌嗎?」 「我得過肝炎,以後會得肝癌嗎?」 「我有慢性前列腺炎,會發展成前列腺癌嗎?」
  • 胃炎患者容易病變?醫生:常吃1酸,養胃護胃,精神好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條件也越來越好了,之前我們都是逢年過節才端上餐桌的大魚大肉現在也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道菜餚,本應該這是我們一個好的生活信號,但是與之俱來的卻是各種疾病的到來,特別是胃病患者近年來的患病年齡也是日益低下。
  • 【貼心醫生】抽血化驗能預測早期胃癌,靠譜嗎?
    前者指與胃癌相關的胃良性疾病,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為臨床概念,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後者指已證實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的病理變化,即異型增生或上皮內瘤變,為病理學概念。 而早期胃癌具有兩種特殊類型,其中微小胃癌為病灶最大徑≤5 mm 的早期胃癌,而小胃癌為病灶最大徑大於5-10 mm 的早期胃癌。
  • 脹氣、打嗝、消化不良……胃炎到來的10個症狀,別說你不知道!
    胃炎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胃內壁的炎症、刺激或侵蝕。按臨床發病的緩急,一般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大類型。 1.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過量飲酒、慢性嘔吐、緊張或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或其他消炎藥)的刺激均可能引發胃炎。
  • 女子突然噁心嘔吐,一查竟胃癌晚期 !胃癌來臨有6個信號,很多人白白...
    到醫院做了胃鏡檢查,結果顯示:進展性胃癌。病理檢查考慮是低分化腺癌。到浙大一院求醫,檢查結果照舊,只能做化療。倩倩媽後悔萬分,後悔沒有重視女兒的症狀,當時只是覺得她年輕,沒有好好吃飯才得了胃病;如果當初讓她早些去做胃鏡……可惜,世上從來就沒有如果。胃癌一發現就晚期?
  • 預防胃癌這些體檢項目比鋇餐管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虹麗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胃炎已經不再是只屬於中老年人的疾病,很多年輕人都出現胃脹胃痛的症狀。胃炎不治療就會演變成胃癌?這個說法也一直讓很多人生活在擔心之中,甚至還有人聽信傳言,吃大蒜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甚至可以預防胃癌?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研究顯示,只要感染了幽門螺桿菌,100%都會有活動性胃炎,胃黏膜都會存在炎性反應,包括慢性和活動性炎性反應,慢性炎性反應表現為胃黏膜淋巴細胞浸潤、增生、淋巴濾泡形成,活動性炎症主要表現為胃黏膜中性粒細胞浸潤。這些表現在內鏡下,或者在病理切片下,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但是感染者並不一定感覺得到。李兆申院士曾說過:「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 舞蹈家陳愛蓮確診晚期胃癌僅1月去世,母親也曾患此病!怎樣早期發現...
    主要包括: 年齡≥40歲,不限男女;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患有癌前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或不伴腸化、惡性貧血、胃息肉、殘胃、良性胃潰瘍、巨大胃黏膜皺襞症; 飲食習慣不良:飲食不規律、進餐過快、喜過燙飲食、高鹽(亦含醃製、燻制、幹海貨、隔夜菜等
  • 什麼是胃炎 胃炎症狀有哪些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吃飯不規律是經常的事,這樣一來就特別容易患上胃病,長此以往的不注意,就更加容易患胃炎,所以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要做到儘早預防,胃炎到底是什麼?胃炎有哪些症狀?怎樣能夠有效的預防胃炎發生?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什麼是胃炎在醫學上,胃炎被稱為黏膜炎症,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 檢測時會接觸到輻射?易中招的幽門螺桿菌 該拿你怎麼辦
    &nbsp&nbsp&nbsp&nbsp首先,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往往都有胃炎,而國際學術界公認胃炎癌變過程為: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變。&nbsp&nbsp&nbsp&nbsp看上去,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離癌變還有五個步驟的距離,不過如果放任它不管,這個進程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