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不必過度焦慮,也不要過度治療

2020-11-29 騰訊網

注意:

本文所涉及的治療方案、提到的藥物等,僅作科普說明之用,不能作為處方使用;具體治療方案,請當面請專業醫生診斷和處方。

近幾年來,萎縮性胃炎一直是個困擾中老年人的大問題,為什麼呢?因為教科書寫著:是癌前病變,鋪天蓋地的真假科普也說,不治就會癌變,所以很多老百姓認為早晚都會癌變的。

但是,有的醫生說不用治療,有的醫生說不治就會死(文雅的說:不治將恐深)。這的確讓不明就裡的普通老百姓無所適從。

由於近年來做胃鏡檢查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的胃鏡報告是:萎縮、腸化、不典型增生等。

所以,很多人因此而惶惶不可終日,夜不成寐,從此得了心病;

我有一個患者,48歲的女性,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化後,一年內就做了10次胃鏡,從我這裡開始、省裡、北京、上海、濟南、南京,去了十幾家醫院,花費了十幾萬。

實際上,像這種情況,其實就已經是心理疾病了。原本沒有什麼症狀,結果很多症狀真的出現了,人也瘦了、精神也垮了。

針對這個問題,結合我國指南,以及相關的最新的國內外文獻,給朋友們通俗地解釋一下。

是不是所有的萎縮性胃炎都可能癌變?

不是。

萎縮性胃炎是個病名,說的是我們的胃黏膜變薄了、上面的腺體減少了或者部分消失了。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生理性的,人老了,都會出現;另外就是病理性的原因,因為生活習慣、HP感染、遺傳、自身免疫、藥物等因素造成的萎縮。

胃癌發展也不是說變就變的,是一個多因素參與、緩慢長期的過程,我們能夠在異型增生階段剎住車,就不會有問題,也就是說,逆轉得,最好;不能逆轉,維持現狀也是一種治療。

實際上輕度的萎縮,癌變率非常低,10年癌變率低於1%,根除幽門螺桿菌、祛除病因後,幾乎為0。

但是,萎縮性胃炎進一步進展,可能會伴隨有腸化、不典型增生,這兩個並不是一個病名,是一個病理學名詞,表示胃黏膜的變化情況。

但腸化的癌變率,也非常低;

只有不典型增生(也叫非典型增生、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癌前病變,這個階段,發生胃癌的風險就陡然增加,需要嚴密控制和檢測。

據一項近十萬例的胃癌流行病學觀察研究,經過近十年的隨訪發現:

萎縮性胃炎平均每年的癌變率是0.1%,

腸化的年癌變率是0.25%,

輕中度異型增生年癌變率為0.6%,

重度異型增生年癌變率為6%,

提示胃癌風險隨著演進過程的推進而升高。

輕度異型增生此前的階段,大多在規範治療後能夠逆轉;但重度異型增生者,癌變可能性更大。

因此,單純的萎縮,不必要緊張害怕。它要變成癌,可能只需要數年,有的卻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這取決於3個因素:

第一,是否積極祛除病因,比如根除幽門螺桿菌、改掉壞的生活習慣、不要有壓力等等。

第二,有沒有伴隨腸化和異型增生,因為重度的腸化和中重度的異型增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癌前病變,真正的離胃癌只有一步之遙。

第三,是否定期複查。

診斷為萎縮性胃炎,到底該怎麼辦?

首先說明,萎縮性胃炎的檢出率非常高,普通人群胃鏡檢出率為7.5%~13.8%,中老年人檢出率超過半數。因此,它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治療目的是去除病因、緩解症狀和改善胃黏膜組織學;無症狀、Hp陰性的慢性萎縮性胃炎無需特殊治療;但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特別是伴有上皮內瘤變者應注意預防其惡變。

因此,目前指南建議的藥物治療方法有:

Hp陽性者應根除Hp,根據症狀可採用促動力藥、抑制膽汁反流、消化酶製劑、抑酸藥、黏膜保護劑等,精神因素明顯者可加用抗抑鬱或抗焦慮藥物。

1、對於輕中度萎縮性胃炎,我們建議基本的原則就是:

有症狀的,根除幽門螺桿菌,祛除病因,對症治療;

沒症狀的,除菌後,不需要治療;積極隨訪即可;

重度萎縮,一般會伴隨腸化或不典型增生,可參考下面說的。

2、腸化

輕度腸化,完全型腸化,原則上同於單純的萎縮性胃炎;

不完全腸化,要至少每年一次胃鏡+病理檢查;

3、不典型增生

輕中度的不典型增生,一般都伴隨有症狀,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改善生活習慣,對症治療,6個月一次胃鏡複查;

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要立即評估進行手術或內鏡下切除治療,術後還要定期複查胃鏡和幽門螺桿菌。

最關心的問題:能不能逆轉?

一部分能!

萎縮、腸化、不典型增生,可能會同時出現,也可能只有萎縮沒有腸化、增生等。

前面說過,對於大部分輕度萎縮和輕度腸化,以及一些年紀大的,可以不必追求逆轉,只要不進展就好。

能逆轉的,也有條件,年紀比較小的,輕度異型增生以前的階段(包括輕中度萎縮、輕度腸化、輕度不典型增生),通過規範治療,有可能逆轉,不是100%逆轉。

重度萎縮、中重度異型增生不能逆轉。

1、這最重要的關鍵是:根除HP(幽門螺桿菌)。多數研究認為,根除Hp感染能夠減輕、控制或延緩胃黏膜萎縮及腸化生的嚴重程度,並能夠逆轉胃黏膜組織學情況。

2、對症治療:就是有症狀的才治療,比如消化不良了,用消化酶;胃動力不足了,用莫沙必利;有黏膜損傷的,加黏膜保護劑;等等。

3、改善生活習慣,戒除菸酒、三餐定時定量、少吃醃漬、煙燻、燒烤食物,多攝入新鮮蔬菜水果、放鬆壓力;

4、維生素才c、b12、葉酸、大蒜素製劑、多種維生素等,也可改善慢性萎縮性胃炎組織病理狀態。具體需要醫生評估才能服用。

5、中藥:近年來廣泛推崇的摩羅丹、胃復春、羔羊胃提取物等,有一定療效。也有許多中醫專家稱,通過中醫藥辯證治療,能夠達到逆轉。

如果您還有疑問,請看以下幾個問題

1、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嗎?

有,就根除;沒有也要1年複查1次,陽性了,就及時根除;

2、有家族史嗎?

有,不但要除菌,還要定期胃鏡+活檢。

3、有症狀嗎?

燒心了、腹脹了、不想吃飯了等,需要對症治療;

4、有沒有胃黏膜損傷?

如果有糜爛、隆起或凹陷性病變、潰瘍性病變的,就需要注意了,取活檢,並規範治療;

5、沒症狀、也沒有細菌

以上情況都沒有,也沒有不典型增生,那就不治療,一年一次胃鏡就好了。

6、不逆轉行嗎?

生理性的、HP陰性的、改掉不良習慣的、沒有症狀的,沒有不典型增生的,不需要治療!也不要追求逆轉,一年一次胃鏡即可!維持現狀,也是最好的治療!

7、強調一下:胃鏡複查非常重要

我們做胃鏡就是實時監測胃黏膜的變化,只要有進展,我們就能夠從容應對,只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能基本杜絕癌變。

參考文獻:

1.魏瑋,楊洋. 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治現狀及中醫藥治療優勢. 中醫雜誌. 2016.57(1): 36-40.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 中華消化雜誌. 2017. 37(11): 721-737.

3.Du Y, Bai Y, Xie P, et al. Chronic gastritis in China: a national multi-center survey. BMC Gastroenterol, 2014.14:21.

4.Jiang JX,Liu Q,Mao XY,et al.Downward trend in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frequent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profile changes in Southeastern China between 2003 and 2012113.Springerplus,2016, 5(1):1601.

5.房靜遠,陳縈璇,高琴琰. 重視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的預警、早診與預防. 中華消化雜誌. 2018.38(3): 145-147.

6.Ma JL, Zhang L, Brown LM,et al. Fifteen year effects of Heliobacterpylori, garlic, and vitamin treatments on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 J Natl Cancer Inst. 2012.104(6):488-492.

7. Li WQ, Ma JL, Zhang L, et al.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treatment on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subgroups. J Natl Cancer Inst. 2014.106(7).

8-15.略

相關焦點

  • 萎縮性胃炎是胃縮小了?一定會癌變嗎?
    簡單說,萎縮性胃炎並不是胃的容積變小了,也不是胃壁變的皺巴巴的,是胃黏膜皺壁變得平滑,黏膜層變薄了,上面長的分泌消化液的腺體減少了。 引起萎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齡、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不良生活習慣、自身免疫因素、遺傳等相關。 萎縮性胃炎一定會癌變嗎?
  • 胡大一:說說過度檢查、過度治療
    近複查動態心電圖,24小時室性早搏8000多次。患者高度緊張,到鄭州三甲醫院看病,門診看後即收住院(掛的專家是做冠心病介入的),次日做了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完全正常,將患者轉回濟源。這個造影是典型的過度檢查!(1)患者為無任何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女性;(2)無胸悶或胸痛,根本無冠狀動脈造影的適應證。
  • 很多人沒重視|萎縮性胃炎|癌前...
    8種常見的癌前病變1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胃癌發展有一個大致的過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屬於癌前病變或癌前狀態,癌變的風險相對增高;當胃黏膜出現上皮不典型增生
  • 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何阻斷癌變?——聽聽消化科醫生怎麼說
    近年來,隨著胃鏡的普及,萎縮性胃炎的檢出率也在增加,而且還有年輕化的趨勢,很多人30多歲就出現了萎縮甚至腸化。由於網上有「萎縮性胃炎是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遲早都會癌變」等等傳言,這使很多朋友人心惶惶。事實果真如此嗎?有沒有辦法逆轉、阻斷其進程呢?
  •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吃」的原因?不一定!醫生:若有胃炎,早調理
    導語: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最後一種類型。自辛德勒於1047年首次提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概念以來,已經過去了大約50年。近年來,隨著光纖胃鏡的普及,對該病的認識加深了,觀察也變得越來越詳細,但是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特定藥物來治療這種疾病。
  • 過度焦慮擔心整夜睡不著 專家支招應對「疫情應激症候群」
    江蘇省中醫院消化科主任徐陸周表示,這段時間,不少人宅在家裡,每天刷屏看手機了解疫情信息,加上防控要求,一般不敢出門,總是擔心恐懼焦慮,有的整天無所事事,身體有點不舒服,就過度地放大症狀,時間久了,引發一系列「問題」,形成了疫情背景下的「社會應激症候群」。從近期門診觀察來看,這些「問題」大多與原有疾病關係不大。專家還分析了3個案例。
  • 什麼是胃炎 胃炎症狀有哪些
    常見的胃炎一般為急性胃炎,急性胃炎又分為單純性和糜爛性。單純性胃炎表現為疼痛、上腹不適、噁心等症狀,糜爛性胃炎主要表現為消化道出血、或者伴有嘔血和黑糞。急性胃炎發病的原因比較多,過量飲酒、吸菸都會造成急性胃炎。
  • 淺表性胃炎監測解讀
    指導建議:①首先,關注飲食的情況,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蒜、姜、辣椒,少吃煙燻、冷硬食物。規律飲食、細嚼慢咽利於消化腺的分泌;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細軟為主,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吃含膳食纖維比較多的食物,不吃油膩食物,以免刺激膽汁分泌增多,反流刺激食道;湯最好飯前喝,食物要溫,不可過熱過涼。尤其餐後不宜立刻開始工作;胃病是一種慢性病,需慢慢調養,可食用養胃健脾、胃炎食療方。
  • 手足口病可自愈,不必過度治療
    特別需要重點強調的是,手足口病是一種可以自愈的疾病,不必過度治療。這個病和麻疹有相同之處,皮疹發得全,後遺症少。有的家長一見小兒發熱,就馬上用退熱藥, 結果,皮疹可以暫時消退,但很快邪毒內陷,出現高熱,喘息胸悶等嚴重情況。所以,外感疾病必須時刻注意發散邪氣,發熱是正邪交爭,是正氣在祛邪外發,切莫見熱就退!
  •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不典型增生,42劑中藥加減可治癒
    纖維胃鏡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黏膜蒼白,其下血管網可透見,分泌物減少,清稀,胃鏡活檢病理為輕度非典型增生。擬甘溫健胃,理氣補血加減。此後斷續服藥,半年後複查,面色淡紅,血紅蛋白9.8g,纖維胃鏡提示為淺表性胃炎,改用小健中湯服用,至今體健。
  • 白海豚珠江曇花一現 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萎縮
    白海豚珠江曇花一現 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萎縮2015-10-29 09:0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由於水質原因,珠江口漁業資源日益萎縮。廣州漁民聚集的九沙尾,一輩子打漁為生的漁民老陳告訴記者,珠江口現在很少能打到價值高的魚,撒網下去基本上捕上來的都是清道夫等外來物種魚類,也只有這些對汙染水體適應能力強的魚能在珠江口生存。珠江口昔日常見的棘頭梅童魚、鳳鱭、銀鯧、白姑魚、龍頭魚、大黃魚、獅頭魚等難覓蹤影。
  • 為什麼「過度治療」比癌症本身還可怕!
    點擊查看 「過度治療」,顧名思義,就是超出患者疾病的治療需求的醫療行為。在癌症的治療中,過度治療行為非常普遍。曾有人這樣形容,所有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真正因病而死。
  • 「精彩回顧」華潤健康鄉村|陳勝良教授: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的治療...
    因其缺乏特異性症狀,因此常常不被重視,但該病易反覆發作,如果不進行及時的幹預和治療,可由胃黏膜炎症、萎縮、腸化到異型增生逐漸進展,最終導致胃癌的發生。一、概念及臨床處置目標臨床上診斷慢性胃炎通常使用內鏡檢查,內鏡檢查下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大多數炎症病變都在正常範圍,其中40%的檢查者被診斷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在取過胃部活檢的患者中,有30%~70%被診斷為腸化生。
  • 從胃炎發展到胃腫瘤,到底有多遠
    胃腫瘤的發生並非一蹴而就,它是由我們所熟悉的胃炎逐漸演變而來。而這個演變過程通常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上皮腸化生→胃腫瘤。胃炎到胃腫瘤的發展過程1、慢性淺表性胃炎:俗話說「十胃九病」,生活中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淺表性胃炎,尤其是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的青年人。
  • 過度猜疑使人產生偏執,如何讓自己冷靜下來停止過度思考
    但是要想建立一段健康的關係,你必須學會如何在一段關係中停止過度猜疑。當思維失控時,問題就出現了。當人們開始對他們的伴侶、自己和關係本身產生錯誤的印象時,過度思考和過度分析可能會適得其反。焦慮和偏執的過度猜疑會導致衝突,如果不加制止,可能最終會結束你們的關係。
  • 炎症發展成癌,一般要10年時間,醫生:遇到3種炎症,需儘快治療
    「我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已經很多年了,會不會得胃癌?」「我曾經得肝炎,是不是會得肝癌?」類似這樣的想法很多人都會有,畢竟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大家對癌症都是高度重視和防治的心態。尤其被人科普後,有些慢性炎症可能會誘發癌症,大家心裡更是害怕。那炎症、癌症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 神經源性逼尿肌過度活動新藥!艾伯維肉毒桿菌毒素Botox(保妥適...
    此次sBLA基於一項評估100多例神經源性逼尿肌過度活動的兒童患者使用Botox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隨機、雙盲III期研究以及一項長期擴展研究的數據。此次sBLA將通過標準的10個月審查周期進行審查,處方藥用戶收費法(PDUFA)目標日期為2021年第一季度。
  • 產前過度焦慮易引起胎兒缺氧,孕媽可以試試兩招緩解
    文|好孕姐不少孕晚期的媽媽都有這樣的焦慮「馬上要生了,寶寶生不下來怎麼辦」「生出的寶寶不健康怎麼辦」之類,有些媽媽還會因此失眠。而如果孕媽沒能及時調整這些情緒,就會愈演愈烈,影響胎兒的健康。專家指出產前過度焦慮會使孕媽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引起胎兒宮內缺氧。
  • 小心治療過度從慢性轉到急性血小板減少!
    謝謝你這麼好看還關注了我 一個患者剛開始胳膊上出現紅點,後來腿上出現淤青,去醫院血常規檢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住院期間,在醫院服用促成血小板抗生素幾天後,血小板升到正常範圍,就回家治療,吃了激素藥,幾天後,血小板減少復發,又去醫院進行治療。
  • 小心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惹的禍!
    但如果遇到某種原因(如使用抗生素、胃酸分泌減少,腸動力不足)等,小腸內的細菌數量會大大增加,造成小腸內的異常發酵,發酵產物造成腹痛和腹脹,同時破壞腸道黏膜,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甚至發生腸漏,同時會引發一系列全身性疾病,目前研究認為很多疾病可能與小腸菌群過度生長有關,如:腸易激症候群、炎症性腸病、消化道腫瘤、自身免疫疾病、自閉症、多動症、精神分裂症、哮喘、慢性疲勞/纖維肌痛、缺鐵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