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手足口病是多發於夏季的常見傳染病。夏季是雨水豐沛的季節,再過些日子南方大雨滂沱,洪澇成災,我們這裡少些,但也時陰時晴,總以溼熱為主。
手足口病
作者/張洪海
溼熱,就是手足口病的根本原因。中醫沒有手足口病的記載,但在溫病、時疫等病的描述中,都有它的影子。手足口病發病先發熱,然後在口頰、手足等部位出現皮疹,且皮疹呈水泡狀。這是典型的溼熱為患引發的疾病。
外界的溼熱邪氣是因,而內在的溼熱鬱伏則是本。往往是素日嗜食辛辣、油膩肥厚,體內溼熱鬱積,至夏日天氣溼熱燻蒸,與體內邪氣相合,發生本病。
特別需要重點強調的是,手足口病是一種可以自愈的疾病,不必過度治療。這個病和麻疹有相同之處,皮疹發得全,後遺症少。有的家長一見小兒發熱,就馬上用退熱藥, 結果,皮疹可以暫時消退,但很快邪毒內陷,出現高熱,喘息胸悶等嚴重情況。所以,外感疾病必須時刻注意發散邪氣,發熱是正邪交爭,是正氣在祛邪外發,切莫見熱就退!
孩子發熱,手足發現皮疹,體溫不超過 39℃,可以多喝溫水,室內注意通風,用薄荷、葛根、柴胡、升麻、荊芥、蒼朮、薏苡仁等辛涼發散,祛溼解表,使邪氣透發出表,一般一周左右即可痊癒。
圖:薄荷
手足口病中醫治療
手足口病的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手足口病療效是確切的。一般我們分兩個階段。
初期:小兒先有發熱或微熱,煩躁不安,繼而口腔出現水皰疹,然後手足、上下肢亦發生水皰疹,周圍紅暈,破潰後可形成潰瘍。這是溼熱邪毒侵襲機體,機體正氣抗邪,攻逐邪氣發於皮膚。既是溼熱邪毒,發於皮膚後它不會甘拜下風啊,所以就搞破壞,在皮膚發疹,潰瘍。這個時期治療以解表祛溼,清熱瀉火為主,方有三妙散、甘露消毒丹、三仁散等;藥有荊芥、蟬蛻、蒼朮、牡丹皮、薏苡仁、薄荷、葛根等。發熱重加柴胡、生石膏。
恢復期:皮疹基本消退,低熱或不熱,食慾不佳,乏力,倦怠,口乾,咳嗽,咽痛等。這是邪氣已退,正氣因抗邪而傷損未復。這時候用藥不宜再苦寒清熱,而應益氣養陰,健脾和胃。根據具體情況,藥用荊芥、黨參、白朮、麥冬、石斛、沙參、焦三仙等。
以上是一般的病程,也有一些因治療不當或護理失宜而使邪毒內陷,出現高熱、神昏、咳喘等,這就需要具體辨證,依證施治,不能一概而論了。
治療外感類疾病,總不離解表,或辛涼,或辛溫,早期宜重,中晚期宜輕。就如家裡有了盜賊,盜賊不除,大門是不能關閉的,關閉了大門,賊無去路,勢必拼死相搏,結局往往是兩敗俱傷。
中醫書院購書連結——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