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自愈,不必過度治療

2021-01-09 騰訊網

導讀

手足口病是多發於夏季的常見傳染病。夏季是雨水豐沛的季節,再過些日子南方大雨滂沱,洪澇成災,我們這裡少些,但也時陰時晴,總以溼熱為主。

手足口病

作者/張洪海

溼熱,就是手足口病的根本原因。中醫沒有手足口病的記載,但在溫病、時疫等病的描述中,都有它的影子。手足口病發病先發熱,然後在口頰、手足等部位出現皮疹,且皮疹呈水泡狀。這是典型的溼熱為患引發的疾病。

外界的溼熱邪氣是因,而內在的溼熱鬱伏則是本。往往是素日嗜食辛辣、油膩肥厚,體內溼熱鬱積,至夏日天氣溼熱燻蒸,與體內邪氣相合,發生本病。

特別需要重點強調的是,手足口病是一種可以自愈的疾病,不必過度治療。這個病和麻疹有相同之處,皮疹發得全,後遺症少。有的家長一見小兒發熱,就馬上用退熱藥, 結果,皮疹可以暫時消退,但很快邪毒內陷,出現高熱,喘息胸悶等嚴重情況。所以,外感疾病必須時刻注意發散邪氣,發熱是正邪交爭,是正氣在祛邪外發,切莫見熱就退!

孩子發熱,手足發現皮疹,體溫不超過 39℃,可以多喝溫水,室內注意通風,用薄荷、葛根、柴胡、升麻、荊芥、蒼朮、薏苡仁等辛涼發散,祛溼解表,使邪氣透發出表,一般一周左右即可痊癒。

圖:薄荷

手足口病中醫治療

手足口病的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手足口病療效是確切的。一般我們分兩個階段。

初期:小兒先有發熱或微熱,煩躁不安,繼而口腔出現水皰疹,然後手足、上下肢亦發生水皰疹,周圍紅暈,破潰後可形成潰瘍。這是溼熱邪毒侵襲機體,機體正氣抗邪,攻逐邪氣發於皮膚。既是溼熱邪毒,發於皮膚後它不會甘拜下風啊,所以就搞破壞,在皮膚發疹,潰瘍。這個時期治療以解表祛溼,清熱瀉火為主,方有三妙散、甘露消毒丹、三仁散等;藥有荊芥、蟬蛻、蒼朮、牡丹皮、薏苡仁、薄荷、葛根等。發熱重加柴胡、生石膏。

恢復期:皮疹基本消退,低熱或不熱,食慾不佳,乏力,倦怠,口乾,咳嗽,咽痛等。這是邪氣已退,正氣因抗邪而傷損未復。這時候用藥不宜再苦寒清熱,而應益氣養陰,健脾和胃。根據具體情況,藥用荊芥、黨參、白朮、麥冬、石斛、沙參、焦三仙等。

以上是一般的病程,也有一些因治療不當或護理失宜而使邪毒內陷,出現高熱、神昏、咳喘等,這就需要具體辨證,依證施治,不能一概而論了。

治療外感類疾病,總不離解表,或辛涼,或辛溫,早期宜重,中晚期宜輕。就如家裡有了盜賊,盜賊不除,大門是不能關閉的,關閉了大門,賊無去路,勢必拼死相搏,結局往往是兩敗俱傷。

中醫書院購書連結——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如何用藥?中西藥物治療解析,嚴重併發症可致命
    手足口病是嬰幼兒的常見病,只有很強的傳染性,該病的主要病原是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病毒發作以發燒、手足、口腔等身體部位出現潰瘍、皮疹等症狀表現為主,少數患兒可導致肺水腫、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致命性併發症。
  • 又到春季手足口病高發期專家提醒:如孩子出現精神萎靡、癱瘓等症狀...
    人民網哈爾濱4月19日電 四月是春暖花開,萬物生長的季節,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致病菌生長、繁殖加快,加上氣候變化無常,早晚溫差較大,導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加之幼兒由於年齡較小,極易被傳染,因此手足口病在春季是感染病的高發期。
  • 金山兩患兒突然身亡 確診重症手足口病
    圖說:一位病逝兒童的母親因悲傷過度被搶救。新民網蕭君瑋 攝   視頻:金山兩患兒突然身亡 確診重症手足口病。新民網李永生 拍攝製作   最新消息:21日下午5點12分,@上海金山衛生計生:經市級兒科專家會診,結合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根據手足口病診斷標準,金山衛鎮愛苗幼兒看護點兩例死亡幼兒均為重症手足口病病例。
  • 謠言粉碎機:手足口病高發期:孩子不出門就不會得嗎?
    文|阿妖一到這個季節關於寶寶手足口病的報導也是屢見不鮮,為了防止寶寶患手足口病的方法也在朋友圈裡瘋傳,有些人說只要寶寶不出門就能防止患手足口病,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說不出門只是切斷了一個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糞-口途徑,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不讓孩子出門只是切斷了一個傳播途徑,所以仍有可能會得病。"權威解讀:每年的月是手足口高發的季節,5歲以下的寶寶更容易感染。
  • 我國發布新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原2010年版本廢止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國各地全年均有發生,發病率為37.01/10萬~205.06/10萬,近年報告病死率在6.46/10萬~51.00/10萬之間。為進一步規範和加強手足口病的臨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進手足口病診療工作,根據手足口病診療新進展制定本指南。《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版)》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臨床救治專家共識》同時廢止。
  • 4-6月手足口病高發期,如何做好預防?
    每年的4月-6月是手足口病的春夏季流行高峰。疾控專家提醒,家長們要特別注意預防手足口病。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2、手足口病一旦發作的主要臨床表現:發熱(體溫可高達40℃);局部出現口痛,口腔黏膜能看見散在丘疹、皰疹或潰瘍,在舌、頰黏膜及硬顎等處更多見,也可波及軟顎,牙齦、扁桃體和咽部;在此之後,手、足、臀、臂、腿出現丘疹、斑丘疹
  • 【專家說】徐翼:如何判斷手足口病嚴重程度?
    如何判斷手足口病嚴重程度?重度手足口病有哪些明顯症狀?徐翼:如何判斷手足口病嚴重程度,起的皰疹就比較多還是發燒判斷? 每次採訪都會提到手足口病90%的孩子都是輕症,都是自限性的,自限性不用治療就對症處理,這孩子都能恢復。
  • 手足口病發病快嗎?20多種病毒有染,2種最常見,當心並發腦膜炎
    手足口病發病快嗎?20多種病毒有染,2種最常見,當心並發腦膜炎。手足口病是因為腸道病毒導致的傳染病,而嬰幼兒腸道病毒有多達20多型(種)可引發手足口病,最為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
  • 3歲患兒手足口病並發腦病變 徹夜搶救昨出院
    浙江在線06月20日訊最近兩個星期,省兒童醫院收治了9例手足口病的重症患兒,PICU重症監護室裡忙得不可開交,除了救治直接來醫院就診的患兒之外,我還經常要趕赴寧波、蕭山等地醫院進行會診。  3歲患兒並發腦病變  6月16日晚12點,一名3歲多的小男孩來我院就診。
  • 上海巴斯德所: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獲新突破
    原標題: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疫苗學與抗病毒策略課題組在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取得新突破,研究論文《基於病毒樣顆粒的抗EV71/CA16雙價疫苗在小鼠感染模型上提供雙重保護作用》在國際疫苗學期刊Vaccine《疫苗》上在線發表。
  • Vaccine:黃忠等手足口病雙價疫苗研究取得新突破
    手足口病產生於20世紀中期,已成為一種廣泛流行於嬰幼兒的傳染性疾病。臨床症狀主要為發熱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而導致死亡。近幾年,疫情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先後爆發,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隱患,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開發手足口病預防性疫苗也成為疫苗研究領域的一個重點。
  • 手足口病高發期,中招的孩子多!醫生說這2點是預防關鍵
    每年4-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發期,這幾天門診天天都有好幾個手足口病的小患者。早上又來了一位3歲小男孩,手腳以及口腔都有長了小皰疹,經過檢查,診斷為手足口病。一旁的爸爸媽媽特別緊張,爸爸問聽說這病會死人的,是真的嗎?
  •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怎麼區分?6類疾病容易混淆,父母先掃盲
    兒童身上出現一些疑似手足口病的皮疹,很多父母和手忙腳亂、提心弔膽,心疼不已,有時,這些症狀,並不一定就代表寶寶患的是手足口病,因為,有一些疾病和手足口病有著相似的症狀,在鑑別上容易出現混淆,下面,可馨育兒說筆者帶你去了解下。
  • 長沙一幼兒園班級20名孩子集體發熱,確診一例手足口病
    長沙一幼兒園班級20名孩子集體發熱,確診一例手足口病 樊琳/長沙廣電新聞中心 2019-06-10 20:02
  • 萎縮性胃炎,不必過度焦慮,也不要過度治療
    輕度異型增生此前的階段,大多在規範治療後能夠逆轉;但重度異型增生者,癌變可能性更大。 因此,單純的萎縮,不必要緊張害怕。它要變成癌,可能只需要數年,有的卻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這取決於3個因素: 第一,是否積極祛除病因,比如根除幽門螺桿菌、改掉壞的生活習慣、不要有壓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