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6月是手足口病的春夏季流行高峰。
疾控專家提醒,家長們要特別注意預防手足口病。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
唾液、皰疹液等,或被其汙染的物品、環境而感染。 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手、足、臀等部位皮膚出疹為主要特徵,7-10日後可康復。
少數患者有嚴重併發症,如腦炎、肺水腫、心肺功能衰竭等。
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重症、死亡主要集中在3歲以下兒童。
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
1、傳染源。
患兒和隱性感染者,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染源。
2、患者是如何感染的?
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唾液、皰疹液等,或被其汙染的物品、環境而感染。
3、感染者什麼時候最具有傳染性?
在發病後的第1周從呼吸道傳播感染性最大,可持續2-3周。
一般情況下,病毒從口咽部排出後存活不過4周,但在患者的體內,可以存活數周甚至數月,而持續向外排出病毒,3-5周仍然可以從糞便中排出病毒。
怎麼知道寶寶是否患上手足口病?
1、首先,患手足口病的兒童,通常在5歲以下。
感染手足口病病毒之後,並不是馬上發病。病毒會先潛伏在體內,潛伏期可達2-10天,實際更多情況是只潛伏3-5天。潛伏期之後,感染者才會突然起病。
2、手足口病一旦發作的主要臨床表現:
發熱(體溫可高達40℃);
局部出現口痛,口腔黏膜能看見散在丘疹、皰疹或潰瘍,在舌、頰黏膜及硬顎等處更多見,也可波及軟顎,牙齦、扁桃體和咽部;
在此之後,手、足、臀、臂、腿出現丘疹、斑丘疹,後轉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這些丘疹、斑丘疹和皰疹在手足部分布較多,掌背面均有,數量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
也有部分病例(大約8%)皮疹表現不典型,比如皮疹只發生在單一部位或者僅表現為斑丘疹。
除了上面這些症狀,如果沒有再發生其他嚴重症狀,那麼皮疹在消退後將不會留下痕跡,無色素沉著。
這樣的病例大約佔70%,大多在一周內就能痊癒。
但是!如果在診斷治療過程中一旦出現下列症狀:
持續高熱、嗜睡、精神差、煩躁、易驚、吸吮無力、頭痛、嘔吐、呼吸增快、肢體抖動、四肢冷、皮膚出現花紋狀。
這就屬重症手足口病範疇,需馬上就診。
重症手足口病患兒的病情進展相當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就可能出現腦水腫、肺水腫、腦炎、腦脊髓炎、循環障礙等,所以一定要儘快住院治療。
極少數的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即使存活也可能留有後遺症。
寶寶患上手足口病應如何處理?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而在目前,病毒感染並沒有特效藥物。
因此感染本身不需要特別處理。
發熱一般2-4天內就會自行消退,整個病程持續10-14天左右。
但在這期間,我們也可以使用一些藥物來退熱和緩解疼痛。
可以選擇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特別提醒:
不要給小於18歲的兒童使用阿司匹林,這將增加瑞氏症候群等嚴重情況的風險。
在患病期間,患兒口中的潰瘍會導致吞咽疼痛,因此可能不願進食或飲水。為了預防因為發熱、不顯性失水的增加而出現脫水,家長們可以選擇一些冷的食物來減少寶寶吞咽時的疼痛感。
比如冰淇淋等,較大的兒童還可以吃一些軟的食物,如布丁或果凍,容易吞咽。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常用肥皂或洗手液來洗手,尤其是如廁以後。
2、保持家中清潔,經常對桌面、玩具和寶寶可能接觸的其它物品進行消毒。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您的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尤其在有發熱或身體不舒服、大量流口水、口腔中長皰疹潰瘍時。
不要讓孩子去上學或託幼機構,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大規模的暴發和流行。
此外,我國已自主研發了針對腸道病毒的EV71疫苗。
對6-12個月嬰兒可考慮接種該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