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原野之窗,從熱愛到行動——全球經典生物多樣性教育主題課程...

2020-12-04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11月17日電 11月16日,全球經典生物多樣性教育專著《原野之窗》中文編譯版正式在北京出版。在中國林學會指導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的資助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OPF)共同主辦此次會議,向我國熱愛自然、關注自然教育的人們介紹這本為他們度身定製的生物多樣性教育的專業教材。來自自然自然資源部宣教中心、生態環境部COP15執委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林業教育學會,以及林業、環保、出版、媒體等單位30多位代表與會,共同見證了《原野之窗——生物多樣性教育課程》的新書發布,並就新書出版後的推介、宣傳和應用建言獻策。

「WWF是一個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自然保護組織,《原野之窗》是全球公認的經典生物多樣性教育專著,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幫助了千百萬全球各地的教育者。明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即將在我國昆明召開,通過《原野之窗》中文版所帶動的公眾教育活動,必將向全球貢獻生物多樣性教育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故事。」中國林學會趙樹叢理事長說:「中國林學會和我本人願意將此套用書,誠摯推薦給全國的林業科技工作者、自然教育的推動者和愛好者、自然教育學校和基地,以及各類自然教育機構。」

「此次編譯在忠於原著的科學性、系統性、專業性的基礎上,更新了大量文獻數據,補充並豐富了中國的現狀數據、熱點議題和本土案例,形成一套展現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的環境教育專著,同時也保留了書中部分經典北美案例,令讀者有機會運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視角去閱讀和運用本書。相信它對國內各類自然保護地、學校、自然教育相關機構和基地開展生物多樣性教育都能提供一定的專業指導和案例借鑑。」WWF高級顧問雍怡博士介紹說。

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夏俊主任對新書的出版表示了祝賀,他指出「在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面向公眾開展生物多樣性教育是時代和社會的客觀需求。自然資源部願意發動我們的戰略合作機構共同推廣此書,相信《原野之窗》的出版,將對自然教育行業的相關自然保護地、機構、基地和從業人員提供重要的專業支持,推動整個行業的能力提升。」

中國林業出版社劉東黎董事長、黨委書記認為:「自然教育的發展需要打造經典,自然教育的傳播要從經典開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社會啟蒙的作用,而出版是教育的一部分。建議《原野之窗》以打造經典為目標,動員各界社會力量,依託各類傳播平臺,大膽嘗試各種創新路徑,將這本精彩的專業著作帶給更多熱愛自然、關注和從事自然教育的人們。」

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陳幸良主持本次推介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黃建華會長、中國綠色時報張連友社長、中國林學會森林療養分會劉立軍理事長、中國林業教育學會田陽秘書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劉健編審、生態環境部COP15執委會宣傳組萬夏林組長等專家出席會議,並對《原野之窗》出版後的運用、推廣進行了積極熱烈的討論。與會專家建議著重考慮如何將本書送入校園、社區和地方教育基地,或根據不同目標人群進行改編和延伸創作,並藉助在線平臺持續深化推廣。據悉,與本書編譯工作同步開展的「發現身邊的自然」公眾生物多樣性教育項目在過去一年中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開展100多場活動,線下直接參與公眾人數超過100萬,線上閱讀人數超過3000萬人。會後,WWF將聯合OPF為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位優秀環境教育工作者舉辦首場《原野之窗》生物多樣性教育工作坊,並在此基礎上開發設計生物多樣性教育的實務培訓方案,納入並豐富WWF環境教育實務培訓和註冊系統的管理體系。

圖:中國林學會趙樹叢理事長發言致辭 WWF/OPF

圖:WWF環境教育項目高級顧問雍怡博士進行新書介紹 WWF/OPF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打開原野之窗,從熱愛到行動——全球經典生物多樣性教育主題課程《原野之窗》在京發布
    中國日報11月17日電 11月16日,全球經典生物多樣性教育專著《原野之窗》中文編譯版正式在北京出版。在中國林學會指導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的資助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OPF)共同主辦此次會議,向我國熱愛自然、關注自然教育的人們介紹這本為他們度身定製的生物多樣性教育的專業教材。
  • 貢獻生物多樣性教育的中國故事 經典專著《原野之窗》中文版在京發布
    原標題:貢獻生物多樣性教育的中國故事 經典專著《原野之窗》中文版在京發布   WWF高級顧問雍怡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原野之窗》中文編譯版的發布,希望能使大家真正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 WWF生物多樣性新書推介及研討會在京召開
    趙樹叢理事長回顧了WWF與中國政府部門合作推動野生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歷史,充分肯定了享譽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專著《原野之窗》在WWF中國團隊努力下面世新版,該書從理論和實務上提出了生物多樣性教育的新理論和新方法,是倡導和推動自然教育的新專著,是為即將在中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
  • 地球一小時開啟生物多樣性保護全球行動年
    3月28日晚, WWF地球一小時開啟前所未有線上互動儀式,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聯結知名企業家、藝人、音樂人等,帶來禮讚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互動一小時;也為當晚在家中通過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的環保公眾,帶來了解和思考生物多樣性保護 「與自然共生」的一小時。
  • 蕃茄田藝術參與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蕃茄田藝術自2009年創立以來,就始終致力於兒童藝術創新教育,自主研發了「創造力思維系統」的教育理論架構,以藝術為載體,圍繞孩子成長階段所需要的藝術、人文、生活、設計、經典等元素,拓展孩子的思維廣度,釋放孩子的創造力,為中國少兒藝術教育做出貢獻。同時,蕃茄田藝術還著眼於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公民意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努力培養負責任的並且具有國際視野與全球意識的世界公民。
  • 新華時評: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題: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新華社記者胡璐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健康」,更加強調糧食、營養和健康對生物多樣性和良好生態系統的依賴關係。  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地球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從動物、植物到微生物,人類的每個歷史腳步,都與它們休戚與共,相互影響、共同進化。如今越來越多曾與人類相伴的物種正在逐漸失去生命的色彩,湮滅在歷史長河。
  • 保護生物多樣性,環保在行動
    保護生物多樣性,環保在行動 2020-05-22 2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尚的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以有吸引力的方式,在自然體驗中學習自然知識並建立自然聯結,樹立尊重生命、順應自然規律的生態世界觀,達成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  濟南市南部山區有一所國家級自然學校——葉子的四季自然學校。自然學校有鮮明的季節感和自然變化,以體驗式教育為核心,學生在哪裡,教室就在哪裡。
  • 巢湖市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巢湖消息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加強宣傳,提高市民知曉度,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近日,市林園中心在龜山公園開展了「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主題宣傳,號召更多的志願者們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什麼是生物多樣性?為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 生物多樣性專欄 |今天 安徽各市廣泛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
    蚌埠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讓廣大市民群眾了解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讓青少年從小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宣傳自然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蚌埠市三汊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動植物資源和景觀資源,激發群眾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熱情。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是聯合國環境署提議的旨在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性主題紀念日
  • 專家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中國智慧
    本文將在回顧過去10年國際社會在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進展的同時,介紹中國的行動與相關理念。五個戰略主題包括:(1)通過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整個政府和社會的主流化以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本原因,到2020年,生物多樣性價值得到全社會普遍認識
  • 生態保護教育走進課堂「從娃娃抓起」,錫林郭勒在行動
    由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辦、錫林郭勒盟錒鍔銥公益環保志願者協會承辦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課堂》活動,分別走進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正藍旗、多倫縣、阿巴嘎旗的學校,結合錫林郭勒盟地形地貌與候鳥種類,聚焦溼地保護和候鳥保護主題,為孩子們帶來集趣味性與專業性為一體的自然教學課程
  • 教師帶子女走進滇池溼地 開展生物多樣性主題活動
    日前,昆明市滇池度假區實驗學校組織200名教師及其子女走進古滇精品溼地公園,開展了一場以「感受滇池生態多樣、激發生態教育活力」為主題的團建活動,迎接2021年即將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活動緊緊圍繞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主題,開展了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有關的知識競賽及繪畫演說。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全國首部!《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在昆發布
    5月2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海埂會堂召開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全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正式在昆明發布。此次發布的《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分為前言、保護成效、保護舉措、未來行動方向和結束語五個部分,共約2萬多字。
  • 2020地球一小時線上熄燈為地球發聲開啟生物多樣性保護全球行動年
    ,帶來了解和思考生物多樣性保護 「與自然共生」的一小時。2017年,我會趙文芝會長在會見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馬可蘭博蒂尼表示,雙方要一起通過繼續舉辦「地球一小時」等活動,增強青年人的環保意識,用行動支持環境保護事業。2020年開年諸多全球性事件不斷提醒人們,要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而2020這一「環保超級年」,也應成為各個層面的「全球行動年」。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GBO-5)報告,針對全球自然狀況進行了權威性的概述。報告指出,雖然在2010年啟動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行動,提出了在2020年底應實現的20個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以促進生態系統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然而這些目標均未全部實現,只有其中的6個目標(目標9、目標11、目標16、目標17、目標19和目標20)被評估為「部分實現」。
  • 2020地球一小時線上熄燈,為地球發聲開啟生物多樣性保護全球行動年
    2020年的開年並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百餘國家和地區受影響。1月份全球平均氣溫再創新高,南極地區記錄到氣溫接近了20攝氏度,全球陸地和海洋升溫、海平面上升加速、積冰融化。一系列氣候、災害、疫情事件對社會經濟發展、人類健康、糧食安全以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都造成較大影響。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民K歌攜手宋佳、周深為野生動物發聲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網】;2020年5月22日是第26屆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籌備工作執行委員會辦公室、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攜手騰訊共同發起「野生動物保護聯萌」主題活動
  • 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生物多樣性對人類意義重大
    新華網奈洛比5月22日電(記者宋晨郭倩)聯合國環境署淡水和海洋生態環境政策實施司負責人傑奎琳·阿爾德日前表示,當今全球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峻挑戰,人類應尋求可持續發展道路,在保護全球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