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的自然教育

2021-01-21 濟南日報
  

  自然教育以有吸引力的方式,在自然體驗中學習自然知識並建立自然聯結,樹立尊重生命、順應自然規律的生態世界觀,達成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
  濟南市南部山區有一所國家級自然學校——葉子的四季自然學校。自然學校有鮮明的季節感和自然變化,以體驗式教育為核心,學生在哪裡,教室就在哪裡。每月公益課堂以生態循環農業、無痕山林為主題,家長和孩子們能在真實自然環境中激發對自然的熱愛。
  不同的課程形式讓孩子們在自然中探索、學習、成長。譬如自然筆記活動是一種學習自然的方法,引導孩子們打開五感,通過自己的觀察、記錄,與自然物產生深度的聯結;在時間、地點、天氣三要素的基礎上,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觸覺感受、用心去體會,通過自主發現,培養探究精神。生物多樣性系列課程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在博物學家的帶領下,以物種調查的方式,了解家鄉的生物多樣性,孩子們的眼界被徹底打開,不起眼的花草樹木有如此多值得觀察的細節,難以理解的生物知識在真實的自然中是那麼有趣!
  讓我們上一堂時尚的自然教育課程吧,一起了解家鄉的生物多樣性,在玩耍嬉戲中與大自然建立聯結,探索生命的本質,豐富自然知識與規律,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通訊員 孫鵬)

相關焦點

  • 恩瑪教育創始人常立茹:把自然融入教育 讓教育自然發生
    在本次訪談中,常立茹女士向我們介紹了恩瑪國際教育獨到的教育理念:「恩瑪是英語IMP小精靈的中文諧音,我認為孩子就像小精靈一樣,聰明、善良,會不經意間給我們很多驚喜,恩瑪品牌注重的是『把自然融入教育,讓教育自然發生』,我堅信為孩子營造一個豐富的
  • 自然教育:保護從教育開始
    「桃源裡自然教育中心」發起於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的「植物達人訓練營」,由杭州植物園、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聯合打造,致力開展樂自然、遊自然、學自然、創自然等系列自然教育相關課程。
  • 《國家地理》紀錄了自然,LACOSTE 將自然融入了時尚
    Joel Sartore | Via NATIONAL GEOGRAPHIC而在時尚產業中,對於自然飽含眷戀與敬畏的人或品牌不在少數,其中便包括近日攜手 NATIONAL GEOGRAPHIC《國家地理》展開聯名合作的法國運動休閒時尚品牌 LACOSTE。
  • 自然教育:讓自然回歸日常生活
    「在新時代探索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時候,自然教育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我們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和創新的意識,來讓我們的教育效果更好地體現出來。」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賈峰表示。  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論壇2018年年會近日在廣東深圳舉辦。
  • 自然教育基礎培訓
    自2014年起,全國自然教育論壇已成功舉辦了六屆,而通過在不同的城市舉辦年度行業論壇來帶動當地的自然教育發展也使之也成為了國內最具影響力、規模最大的自然教育行業發展論壇。 全國自然教育網絡致力於持續促進自然教育行業的良性發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人才培養、行業研究、政策倡導、區域性網絡,搭建行業內、行業與公眾、行業與政府間的交流平臺,以期實現萬物和諧共生的社會。
  • 營地教育如何與自然教育融合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加速了人們對自然、對自然教育行業的思考。今年4月份中國林學會主辦了「自然教育研學營地高端論壇」,7位嘉賓線上直播分享了關於自然教育、研學營地教育實踐的相關課題。今天編輯選取了「科普遊子自然教育」創始人馬慶宇演講的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 愛,讓教育自然發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教師若是想用直截了當的方式去教育學生,讓學生「醒悟」過來,然後努力改正的方法往往是最不成功的方法,當學生發覺自己的自尊心、個人尊嚴、自豪感受到無情打擊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地加以自我保護,使得教育毫無意義。
  • 教育遵循自然思想總結
    教育遵循自然:教育要遵循兒童的天性,遵循兒童的自然發展規律。1、亞里斯多德首次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柏拉圖把教育看成是實現理想國家的主要手段。亞里斯多德更是把人作為「城邦的動物」「政治的動物」,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使人過著幸福的生活,具有良好的德性。
  • 我們為什麼推廣自然教育?
    《林間最後的小孩》這本書給了王西敏很大的震撼,因為在美國學習環境教育的他每天都跟美國的孩子們在一起,美國有很多大型公園,並且任何一個國家公園都在運行自然教育的項目,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森林學習的課程,除此之外,還有無數從事自然教育的機構。在王西敏的眼中,美國的自然教育系統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但即使這樣,本書的作者還是強調,美國孩子跟大自然的聯繫太少了。
  • 自然教育和環境教育到底有什麼區別?
    我被很多業內人士看作是環境教育(或者說自然教育)領域的「資深人士」,因此也經常被問及這個問題。開始的時候我沒有太在意,覺得這個問題沒什麼好說的,誰愛用哪個就用哪個。後來發現問這個問題的人還很多,也確實困擾了不少對自然教育感興趣,並從事相關工作的人。既然我在這一領域工作較久,那確實該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和經歷,希望這對自然教育的從業者能夠有所啟發。
  • 自然教育課程怎樣落地生根
    我園通過長期實踐和探索,創設了具備園所文化特質的「自然教育課程」。怎樣讓園本課程在幼兒園「落地生根」?園長作為幼兒園的領軍人物,又需要做些什麼?樹好課程實施的「指南針」在自然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有兩個問題一直影響著我們的行動。「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這也是我們團隊一直在實踐中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 與大自然對話 | 自然教育解讀
    教育的是非本質在這樣一個社會裡面,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去給自己孩子做一個針對性教育。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環境為背景、以人為媒介、以科學有效的方法去建立一套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體系,然後在運用到社會環境中,包括學習、工作、生活、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這裡面最核心的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體系。
  • 劉詩詩登時尚雜誌開季刊 雙封面演繹人與自然之美
    劉詩詩解鎖《時尚芭莎》三月刊,演繹人與自然和諧之美,是《時尚芭莎》改為月刊後的第一個開季刊,也是劉詩詩第二次登上《時尚芭莎》。二登便成功拿下開季重要月份,雙封面解鎖不同視覺風格,內頁造型別致大氣。又著藍色連衣長裙,宛若詩畫中的仙子,優雅翩然,彰顯不俗時尚表現力。近年來,劉詩詩時尚雜誌方面收穫頗豐,接連解鎖各大雜誌封面。劉詩詩對時尚的追求並不僅限於穿搭造型,而是更多地融入生活。從生活中感知藝術,同時也更好的讓自己熟知世界、敬畏自然。在採訪中,談及正在拍攝的新劇《親愛的自己》,劉詩詩透露飾演的角色李思雨是一個「非常接地氣」、「非常有自我意識」的當代女性。
  • 讓我們的自然教育擁有靈魂
    今天這篇文章的作者川貝·茄子是我們的一位老朋友,之前常作為翻譯活躍在日本的自然教育培訓活動中。在她第一次做翻譯的時候就遇到了一群蓋婭自然體驗師,他們提到自己是自然體驗師的時候不經意流露出的歸屬感和自豪感讓川貝·茄子記憶猶新。
  • 「深派」原創服飾融合自然與時尚,荔秀潮流集市來襲
    在活動的啟動儀式上,多樣化的自然元素為賓客打造了一場如臨森林的沉浸式活動體驗,更引入了同樣具有「人與自然」代表意義的文藝表演,豐富了活動氣氛。此次活動將持續至12月15日。啟動儀式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模仿森林打造的創意T臺,一件件「深派」原創服飾在秀場中穿梭,這場由深圳市南山區荔秀時裝行業協會發起的藝術與時尚的跨界合作,通過自然與服裝的碰撞,更好地讓時裝與生活結合。
  • 營地研學:日本自然教育學校課程體系、投資合作、開發要點
    自然教育的含義在廣義上,自然不是大自然,而是「自然而然」,教育也不是教書育人,而是通過場景體驗而培育心靈。這才是自然教育的核心要義。第一,自然教育不只是針對孩子,成人們也需要在自然中進行「教育」的「充電」。從而隱得了山林,歸得了江湖。第二,「自然而然,順其自然」,不只是教育,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生活態度。
  • 蒸汽機教育自然探索課程
    加拿大哲學家Allen Carlson給出一個命題:「自然全美」,大自然都是美的,並具有多層次的美感。通過關注、觀看、考察、記錄、繪畫、拍攝、分類、實驗、撰寫報告等,不但能夠塑造審美能力,而且會發現萬物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通過尋找溝通、理解等途徑以尋求自我認知和與萬物的可持續性共生,「博物而自在」。
  • 時尚與自然有何關係?深圳這場跨年大展,你必須看
    同時,展覽還探究了時尚對自然造成的巨大影響,以期找到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從古至今,大自然如同哆啦A夢的神奇口袋,為時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無論是服飾材質、圖案、紋樣等都能看到自然的印記。
  • 時尚英語教父吳大維親臨成都,傳授時尚購物秘訣
    12月19日,新動態國際英語發起的「時尚達人『維』一攻略 暢享高端英語」大型時尚英語交流活動於魅力蓉城盛大開幕。時尚英語教父、亞洲知名雙語主持人吳大維先生親臨現場,出席由新動態國際英語和嘉信茂廣場聯合開展的「聖誕購物街拍達人」時尚活動的頒獎典禮,為街拍達人前三名頒獎,並化身時尚達人,與現場觀眾零距離互動,分享時尚購物的樂趣,交流地道美語。
  • 兒童自然教育的50個主張(下)
    雲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 文/圖        「在地自然教育中心」是雲南一所致力於雲南本地自然教育實踐的機構,近期他們分享了在自然教育一線實踐多年的一些心得,整理出50個最重要的主張。旅途的經歷給我們更深的印象,發揮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們很難回想上周的今天吃了什麼,但卻記得兩年前營期裡的某一頓飯:也許是他們辛苦做成的柴火飯,也許是有獨特的用餐氛圍。        但話雖如此,並非自然教育就應該一味追求遠行的活動。貼近生活,甚至就在社區發生的營期,同樣能促進生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