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的自然教育擁有靈魂

2020-12-05 蓋婭自然學校

今天這篇文章的作者川貝·茄子是我們的一位老朋友,之前常作為翻譯活躍在日本的自然教育培訓活動中。在她第一次做翻譯的時候就遇到了一群蓋婭自然體驗師,他們提到自己是自然體驗師的時候不經意流露出的歸屬感和自豪感讓川貝·茄子記憶猶新。今年4月,川貝·茄子走進了第44期蓋婭自然體驗師黃山站集訓營,讓一直都是「傳說中」的自然體驗師培訓變成了自己真正參與過的培訓。她說,5天的培訓經歷讓她經歷了很完整的體驗和學習,就像一場大型活動。那麼,5天的培訓最讓她印象深刻的又會是什麼呢?

培訓傳播的理念

從培訓中各位講師傳遞給學員的理念可以看出,各位講師對於教育本身有著高度的理解。這就讓我們學習到的自然教育擁有了靈魂,不論自然教育這個名詞可能有著多少種名詞,是多少種教育的交叉領域,首先它的立足點一定是教育自然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小而美傳遞自然的美好,但是真正的目標是為了人,為了社會,我們為著一個更大的目標在努力。

這個理念我非常贊同,感受到了強烈的共鳴,今後只希望自己在真正實踐時能夠不被眼前的瑣碎遮住雙眼,陷入「為了活動而活動」的泥淖。其次是深深貫穿在培訓中的志願者精神和理念,之前我對這些其實並不是很了解,雖然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們也有過服務的經驗,但是那時候只是很被動地接受學校的組織,內心充滿了茫然,等我回到北京後我願意加入到自然之友和蓋婭的志願者的群體中。

講師的個人積累和素養

個人積累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通過很多細節可以感覺到每位講師對課程和帶領活動的不斷打磨,不斷的試錯才有了今天的安排和課程。不過還是要提到知識的積累此處給我幾百字讓我抒發一下對楊斧老師的敬仰之情。楊老師對植物知識和生態系統環境的一體性,宏觀的視野讓人高山仰止,仿佛一本移動的人形百科全書。楊斧老師的存在讓培訓多了一層新的維度。

至於個人素養方面,我認為三位講師對於學員的關注和休息時間和每位學員進行充分溝通互動,都顯示了教育者的專業素養。自然體驗師培訓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是講師作為朋友和學員交往的過程,自然體驗師之間的凝聚力和強烈的歸屬感和講師的這些努力是分不開的。

理想的課程安排

把自然遊戲安排到第一天這一點,我認為非常理想。通過自然遊戲的破冰,可以讓來自天南海北聚到黃山學習的學員們比較快地融入到一起。之後的培訓內容的小組合作也就水到渠成。其實我還挺怕生的,這5天內我還是努力的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按照講師的建議爭取和各種沒有怎麼說過話的夥伴一起合作。

在這個過程中努力突破詞彙語境和腦迴路的差異,與不同的人溝通,達成一致,理解和觀察不同的人,是一種非常好的練習。獲得這種能力,不僅對實際帶課程的協作有利,理解了這一過程也能理解受眾,乃至受眾在面臨合作的時候可能會遇到的溝通障礙合作障礙,進而進行引導。

其實想說的還有很多,但是因為有提交總結的deadline,一分一秒都不會寬限。之後的感想還會繼續分享的!

文:川貝·茄子

圖:第44期體驗師培訓講師組

—跟著這段視頻,回味下體驗師培訓的精彩瞬間吧—

相關焦點

  • 愛,讓教育自然發生
    有人說,教育就是培養大寫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經教育而更加情韻悠長,光明磊落。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闡述了「教育即生活」。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我們為什麼推廣自然教育?
    《林間最後的小孩》這本書給了王西敏很大的震撼,因為在美國學習環境教育的他每天都跟美國的孩子們在一起,美國有很多大型公園,並且任何一個國家公園都在運行自然教育的項目,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森林學習的課程,除此之外,還有無數從事自然教育的機構。在王西敏的眼中,美國的自然教育系統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但即使這樣,本書的作者還是強調,美國孩子跟大自然的聯繫太少了。
  • 恩瑪教育創始人常立茹:把自然融入教育 讓教育自然發生
    在本次訪談中,常立茹女士向我們介紹了恩瑪國際教育獨到的教育理念:「恩瑪是英語IMP小精靈的中文諧音,我認為孩子就像小精靈一樣,聰明、善良,會不經意間給我們很多驚喜,恩瑪品牌注重的是『把自然融入教育,讓教育自然發生』,我堅信為孩子營造一個豐富的
  • 蒸汽機教育自然探索課程
    加拿大哲學家Allen Carlson給出一個命題:「自然全美」,大自然都是美的,並具有多層次的美感。通過關注、觀看、考察、記錄、繪畫、拍攝、分類、實驗、撰寫報告等,不但能夠塑造審美能力,而且會發現萬物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通過尋找溝通、理解等途徑以尋求自我認知和與萬物的可持續性共生,「博物而自在」。
  • 自然教育:保護從教育開始
    春天是適合踏青出行的好時節,也是開展自然教育的好時機,在全國自然教育的熱潮中,我們挑選展示以下5所經驗豐富的機構,讓我們來看看它們是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的。        打造自然教育之城 杭州植物園
  • 自然教育:讓自然回歸日常生活
    「在新時代探索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時候,自然教育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我們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和創新的意識,來讓我們的教育效果更好地體現出來。」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賈峰表示。  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論壇2018年年會近日在廣東深圳舉辦。
  • 教育的本質: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原來自閉症的孩子擁有強大的心算能力,原來超是天才而不是別人嘴裡的「弱智」!在超的俯仰間,是在場眾人動容的眼淚和靈魂。在他交給老師的作業本上,寫著「長大後,我要當一名老師。」
  • 自然教育課程怎樣落地生根
    我園通過長期實踐和探索,創設了具備園所文化特質的「自然教育課程」。怎樣讓園本課程在幼兒園「落地生根」?園長作為幼兒園的領軍人物,又需要做些什麼?樹好課程實施的「指南針」在自然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有兩個問題一直影響著我們的行動。「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這也是我們團隊一直在實踐中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 與大自然對話 | 自然教育解讀
    如果我們現在把教育和本質兩個東西提取出來,再根據這兩個方面去做一些拓展,對於很多理解課程執行、理念、靈魂的東西,就會很快有一個很好的認知。如果你沒有把它提到這個高度來,總是感覺教育太龐大、涉及到的面太廣.現在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都是迷茫的。       可能站在不同的另外一個角度再來看這兩個部分理念,很多人可能會有其他不同的理解。
  • 愛情:感動著我們的靈魂
    我們的生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也承載著真實的靈魂,才讓靈魂對情愛和性愛也魂牽夢繞。我們的生命由愛而生,也因愛而亡,所以,愛情永遠感動著生命裡的靈魂。我們的靈魂總是被別人的愛情所感動,卻不知我們也曾感動過別人,因為我們也曾有過真實的情感。
  • 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方面繼承了柏拉圖的靈魂論和培養哲學王的思想,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其教育觀點散見於他的《政治學》和《尼各馬科倫理學》兩部著作中。中公教育為各位考生總結了教師考試中關於亞里斯多德的重要考點。一、靈魂學說(一)靈魂的三個部分亞里斯多德認為靈魂與肉體不可分離,一切生命都是靈魂和身體的完滿結合。
  • 讓會展擁有「有趣的靈魂」
    2050大會或許已告訴我們答案。這場沒有主辦方、沒有指導單位,完全依靠志願者形式呈現的活動,卻吸引了全球兩萬餘名青年參會者,並收穫輿論的一致好評。上至世界五百強企業CEO,下至普通院校學生,都以滿腔的熱情與無限的創造力無償地投入整場活動的運營籌備之中。這其中,必然有不同尋常的共鳴點,才能讓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志願者與參會者齊聚一堂。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和教育變革?
    「國家之間的競爭最終是教育體系的競爭,因為生產力最強、最富裕的國家將是那些擁有最好教育和培訓的國家。」這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哈佛大學經濟史學家理察·羅斯克蘭斯曾經說過的話。當今世界,瞬息萬變,人們用「指數變化」、「混合思維」、「奇點來臨」來概括這一人類歷史從未有過的變革。
  • 自然教育基礎培訓
    我們立足華南,關注中國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通過為公眾特別是親子家庭提供創新多元的自然教育課程、生態旅行和自然解說員培訓,讓公眾重拾與自然之間的連結,建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生活方式,促成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美好未來。
  • 時尚的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以有吸引力的方式,在自然體驗中學習自然知識並建立自然聯結,樹立尊重生命、順應自然規律的生態世界觀,達成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  濟南市南部山區有一所國家級自然學校——葉子的四季自然學校。自然學校有鮮明的季節感和自然變化,以體驗式教育為核心,學生在哪裡,教室就在哪裡。
  • 教書育人,締造靈魂,是教育者的初心,有多少老師沒了教育的初心
    有多少老師沒了教育的初心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行業,除了是一份職業以外,更是一份崇高的信仰,因為他們背負著事關孩子們前途和命運的使命。這也就註定了教書育人是一個造人工程,要麼怎麼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呢?中國有一個民間教育平臺的主張非常好叫:「博瑞智教育,締造靈魂」。一語道出了教育的真諦和育人的使命。所以說「教書育人,締造靈魂」,就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底線和初心。我們都無比懷念當年純真的師生情,懷念那些一心希望學生好的老教師。
  • 「擁有超越年齡的智慧」,8個特徵,判斷你是否擁有一顆老靈魂!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身體的年齡,但是很少有人會去關注,我們靈魂的年齡。而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他們幾乎從出生開始,就顯得與眾不同,擁有著和普通孩子不一樣的心智,不同的偏好和氣質。他們可能顯得少年老成,格格不入,但其實只是因為,他們的身體裡,住著一顆「老靈魂」。所謂的老靈魂:就是給人感覺,比他們的實際年齡,要成熟很多。這群擁有老靈魂的人,擁有超乎大多數人的同理心,洞察力,敏感性,和領悟力。
  • 波紋擁有喚醒靈魂的功能,布加拉提有機會復活,布拉霍德可以證明
    第五部時,布加拉提的死亡讓觀眾感到十分可惜,其實波紋就擁有喚醒靈魂的功能。布加拉提有機會通過波紋復活,這點黑騎士布拉霍德就可以證明。大家好,這裡是少年白嶼~布加拉提在第一次遇到老闆時,就已經被老闆殺死。只是因為喬魯諾的能力才勉強吊住一口氣,不過借來的生命不能持久。
  • 解放受困的靈魂 李百芹心理奇點教育的探索之路
    幾十年如一日,李百芹細察心靈的紋理,詳參成長的年輪,與上千個求助者互動,和幾萬聽講人共情,終於發現,在孩子們的成長曆程中,可能會出現類似黑洞的現象:家長、老師、朋友……不管是循循善誘,還是苦口婆心,或是當頭棒喝,教育力量在這裡竟然失效了,育人規律好像不能在其身上起作用。——教育失敗!冷冰冰的結果,宣判了多少陽光少年的靈魂死刑。
  • 營地教育如何與自然教育融合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加速了人們對自然、對自然教育行業的思考。今年4月份中國林學會主辦了「自然教育研學營地高端論壇」,7位嘉賓線上直播分享了關於自然教育、研學營地教育實踐的相關課題。今天編輯選取了「科普遊子自然教育」創始人馬慶宇演講的部分內容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