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於立霄)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通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
不同於以往的大運河題材藝術創作,《京城大運河》聚焦於大運河北京段,深度挖掘京城大運河歷史文化內涵,彰顯北京城獨樹一幟的歷史文化風貌。「自從中國大運河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來,有關大運河題材的舞臺作品出現多部,而這部作品另闢蹊徑,集中描繪運河的北京段。」編劇翁思再說。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
《京城大運河》由楊乃林擔任作曲,翁思再、李東才擔任編劇,孔潔擔任舞臺導演,整臺演出分為五個部分:序曲、第一樂章《一支塔影見通州》、第二樂章《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樂章《漂來的北京城》、第四樂章《致敬大運河》,通過京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與交響樂的結合,以套曲形式表現每一部分主題內涵。
《京城大運河》最顯著的特色就是京劇與交響樂結合,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北京音協合唱團三方合力登臺,以龐大的陣容將《京城大運河》演繹得氣勢如虹、大氣恢弘。
「一船春風載二黃,燃燈塔下系纜樁。乾隆壽誕香滿路,徽班進京入高堂。」這段老生唱詞道出了「通惠河」所流淌的傳統文化,展現了徽班通過大運河北上進京,後來在京城的厚土上發展而形成了國粹京劇。
《京城大運河》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一氣呵成,氣韻流暢。以「船帆」為主體意向的多媒體大屏幕可以自由升降,模擬運河上的帆起帆落,營造出層疊有序的舞臺空間感。同時,以字幕形式打出大運河歷史背景,音畫相得益彰,為觀眾描摹著古往今來不同歷史時期大運河的景象,也讓觀眾領略到豐富的舞臺視覺魅力和當代審美趣味。
業界認為,作為我國第一部以京城大運河為題材,表現北京歷史文化和現代京城建設發展前景的舞臺藝術作品,《京城大運河》主題立意高遠,題材開掘獨特,藝術表達具有創新性。(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