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成為了網課的內容。
3月23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學微生物學》正式上線開課。面對疫情,課程教學團隊對部分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將生物安全以及新冠病毒部分作為重點和熱點提前講授,增加了最前沿信息,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分類、預防和診療」等內容。
醫學微生物學在線課程截圖 復旦大學供圖
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系教授瞿滌和謝幼華特別為課程準備了實驗生物安全基礎、新冠病毒的病毒學知識、分類、診斷和治療等視頻內容。
「這是目前自己手頭正在做的事,和同學講解起來也很熟悉。同時,這也是對教材知識的一個更新補充,把最新的醫學前沿內容傳遞給學生們。」謝幼華說。
在課程視頻中,謝幼華向學生們介紹了上海首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毒株分離成功的成果,這其中就有基礎醫學院新型冠狀病毒攻關團隊的不懈努力。
「醫學微生物學」是醫學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是教學中的核心課程、主幹課程。各臨床科室均會面臨微生物感染及相關疾病的診治問題,尤其在當今社會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的背景之下,更顯其重要意義。
大年三十以來,課程團隊中不少成員就奮戰在科研攻關一線未曾停歇。袁正宏、瞿滌、謝幼華等教師均是在進行新冠課題攻關的百忙之中完成課程說課、細菌學總論、病毒學總論等微課視頻錄製及後期修正。
疫情賦予了課程團隊教師更多的責任與擔當。一邊是科研攻關的馬不停蹄,一邊是課程籌備的緊鑼密鼓。
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團隊成員合影
面對在線課程,教學團隊成員都十分積極。很多教師結束了一天的實驗室工作,晚上回家繼續錄製教學視頻,教師們對於課程講授的高標準嚴要求一點也沒放鬆,為了保證視頻內容準確,甚至「零口誤」,要「NG」五六遍,才形成最終版本。
雖然科研攻關任務繁重,但在教師們看來,做好科研、教學工作,都是自己的分內事,只是在特殊時期有了別樣的體驗。
「第一次嘗試線上教學,錄屏等新技術還是摸索研究了一番,對著電腦講課也需要努力適應一下。好在學校和課程團隊都提供了詳細的培訓和操作指南,讓老師可以迅速上手,順利開展在線教學。」謝幼華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