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思維》讀書筆記之六:
第三章 人際規律(2)
2020年1月29日 農曆正月初五
第三章「人際規律」仍是6篇短文,既1篇法則、2個定律、3個效應。
今天學習3個效應,既首因效應、投射效應和刻板效應。
首因效應是指「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該文先是通過3個故事的描述,再來分析如何「成功打造第一印象」。3個故事分別是:
第一個是古代的奇才自薦被拒。《三國演義》中鳳龐統起初準備效力東吳,於是去面見孫權。孫權見龐統相貌醜陋、傲慢不羈,無論魯肅怎樣苦苦相勸,最後還是將這位與諸葛亮齊名的奇才拒之門外。原因就是龐統沒有給孫權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個是當代一位新聞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到本不缺人的報社去應聘,以自己的有備而來被選用。
這位大學生找到報社總編問到: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總編回答:不需要。
大學生又問:那麼記者呢?總編還是回答:不需要。
大學生再問:校對、排字工?總編還是回答:也不需要。
這時,大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僱傭」字樣說,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
總編看後笑了笑說,你去玩嗎廣告部試試吧。就這樣被留用了。
第三個故事是心理學家的一項測試。就同一個叫吉姆的男孩一天的活動,測試者寫了兩段文字,一段是說吉姆是一個活潑外向的人,與朋友在一起、與熟人聊天、與女朋友打招呼等;另一段說他很內向。研究者先讓一些人閱讀描寫吉姆外向的文字,再閱讀描寫內向的文字;然後再讓另一些人先看吉姆內向的文字,再看描寫吉姆外向的文字,最後請所有來賓評價吉姆的性格特徵。測試的結果是:先閱讀吉姆外向的人中,有78%的人評價吉姆熱情外向;而先閱讀吉姆內向的那些人則只有18%的人評價吉姆熱情外向。
如何成功打造第一印象?作者提示了5點建議:
第一,顯露自信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
第二,講信用,守時間;
第三,儀表、舉止得體;
第四,微笑待人,不卑不亢;
第五,言行舉止講究文明禮貌。
第二個效應是投射效應,說的是「人心各不同,不要以己度人」。該文也是通過幾個小故事,說明了投射顯影的誤區,分析之後,提出了走出誤區的幾點建議。
宋代著名學者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對話,以及蘇小妹的解讀;
深夜開車拋錨司機去敲門求借千斤頂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表演;
心理學家希粉鮑爾所做的心裡測試,看了喜劇與悲劇的兩組測試者,面對同一組照片的不同解讀;
辯證走出「投射效應」的誤區,是研究者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莊子-天地篇記載了一個故事,引出作者為應聘者設計的問卷。提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我們要客觀地認清別人與自己的差異,不斷完善自己,不能總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其次,我們也不可否認,因為人性有相同之處,有時不同的人的確會產生相同的感受。
第三,作者為了解應聘者而設計的招聘文本,兩個選項的考量。
第三個是刻板效應,作者提醒「別人記憶中的刻板擋住你的人緣」
本文有兩個小標題,第一個是「偏見的認知源於記憶中的刻板」,第二個是「如何移除記憶中的刻板」。
一提起偏見的認知源都不陌生,如過去對「河南人」的刻板印象,以及如今因為新型冠狀肺炎而對「武漢人」的刻板偏見,都是極好的註腳。有部分推知全部,有個別推至一般,是刻板印象的常規表現。一提起教授專家都是戴著眼鏡、學富五車;一提軍人都是豪爽英武。在不同人的頭腦中,刻板印象的作用、特點是不相同的。文化水平高、思維方式好、有正確世界觀的人,刻板印象是不刻板的,是可以改變的。
刻板印象具有淺嘗性,對個體或群體的分類過於簡單和機械;刻板印象具有部落共性,在相同的社會群體、文化、價值觀、信息來源中具有驚人的一致性;還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往往憑著強烈的主觀性及偶然的經驗以偏概全。
本章學習感言
通過本章的學習,初步了解了「人際關係」的1篇法則、2個定律和3個效應。
刺蝟法則的核心是,人際關係中最最重要的是既需要抱團取暖,更需要保持距離。沒有報團取暖,就會陷入孤單、孤獨、單打獨鬥、孤軍奮戰的境地,是很難生存和完成事業的。抱團既是合作、團結、取長補短。保持距離是人際關係中的社會化、親情化、次序化、禮節化的基本需求。
自我暴露定律的核心是平等對待,互動才能交流。在正常的交流交往中,適度暴露不僅是應該的,而且是必須的,否則,只能被人拒之門外,陷入孤獨無聊的地步。「暴露」不是信口開河,不是開口瞎說,而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面對不同的對象,有說有留,適可而止。
換位思考定律應用較為廣泛,不僅僅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者、市場銷售者與客戶、老師與學生等。有推銷有要求,就要有個換位思考,才能收到預期效果。知道對方在想什麼、要做什麼,才能使得管理有效、交流有方。在正常情況下,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既是在家庭之內父母孩子之間,也會大有裨益。
首因效應的原理告訴我們,牢牢抓住宣傳教育主動權,對於管理及服務很有作用。把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先入為主」的告訴給人民群眾,搶佔先機,贏得主動。對於已經被其他觀念「先入為主」後的思想陣地,我們就要研究如何清除原先固有的觀念,如何揭示「錯誤觀念」的荒唐性、欺騙性和不符合邏輯性。
投射效應與「先入為主」有類似之處,「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拿自己固有觀念磋磨別人心思,因此,蹦鼻子、摔跟頭的事情會經常發生。假若多一些換位思考、遇事多位對方考慮,投射效應的負面作用,就會降低許多。
刻板效應是人際關係中的頑疾之一,與人們所接受的行程教育有關、與社會環境有關,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才能改變。如一提殯葬改革,人們就想起推行火葬;一提殯儀館,就往往要想起暴利、死不起等概念。這都是正面的宣傳不到位,負面的消息滿天飛造成的。只有加大加強正面引導,才能去其刻板,還原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