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訊 (記者 劉小冰 實習生 張永瓊/文 沈威/圖)20歲的小林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親人捐獻骨髓。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姐姐想獻骨髓被婆婆阻撓;弟弟更是被爺爺帶走,沒人知道下落……
小林是莆田人,出生幾個月就被送人,5年前來到廈門打工。近期,她總是臉色蒼白,手臂和腿部莫名出現淤青,鼻腔、牙齦頻繁出血。4月13日,她感到異常不適,到同安中醫院檢查後得知,自己患了再生障礙性貧血。報告單顯示,小林的血小板計數只有7000個。4月15日,她轉到第一醫院治療後,血小板甚至降到了3000個。4月16日輸血一次後,小林的血小板升到380000個,但僅僅過了一天就又降到了180000個。
醫生告訴小林,最好的治療方案就是進行骨髓移植手術,親生父母骨髓移植的成功率為50%,費用為50多萬;兄弟姐妹的成功率則為75%,費用為30萬左右。
小林出生時,大她6歲的姐姐已經送給別人養了。一年後,弟弟出生了,被一家人視若珍寶。「我姐姐嫁到廈門了,我們經常保持聯繫。今年1月,我還去過生父家,給弟弟買了一條金項鍊,只要肯認我這個姐姐,只要他開心,我會好好對他。」
爺爺說 只有一個孫子,不能受傷害
小林滿心以為親人們會幫助自己,但她很快就失望了。
4月16日,小林的姐姐來了。這天,她買了一些水果,和小林說了會話便走了。
4月19日,經醫生通知,小林的親生父母都來到了第一醫院。由於生活拮据,生母在醫院樓下花園裡的板凳睡了一個晚上,生父則在醫院留了2個晚上。最終,他們都離開了。
昨天上午,生父還告訴小林,會帶她弟弟到醫院來進行骨髓配對,但之後卻再也沒有消息了。打聽後才知道,弟弟被爺爺鎖在家裡。「在我生病後,爺爺甚至說出『你要是死了沒關係,不要連累我孫子』這樣的話。」小林嘆息。
昨晚,導報記者撥通了小林生母的電話,她連說了幾次「我真的沒辦法」。「20日那天,我回到莆田還見到我兒子,跟他說起二姐的病情。沒想到第二天,他就被我公公帶走了,我和我老公都找不到他們。我兒子只聽他爺爺的話,不聽我們的。」任性的爺爺說,自己只有一個孫子,不能讓他受到任何傷害。
目前,小林姐姐的手機處於關機狀態,這也是她長久思想鬥爭後的決定。「姐姐和家人商量,但她婆婆極力阻攔,說如果要捐骨髓就得離婚。」小林回憶,姐姐還曾詢問醫院方面,能否開具一份無傷害證明,被院方婉拒。
醫生說 捐獻骨髓沒事,是認知不夠
小林的主治大夫李醫生介紹,健康人的血小板應該在125萬到350萬個之間,一般來說,血小板小於20000個就會出現自發性出血。有很多血小板在五六萬個的老年人,他們在便秘時用力排便都有可能出血。「小林剛到我們醫院檢查出的血小板只有3000個,這個數值真的太低了。」李醫生說,小林的骨髓已經空了,已經不能自己造血了,若一直拖下去,就會出現出血甚至嚴重感染死亡。
李醫生也曾勸過和小林有血緣關係的家人,但沒有起作用。「我跟他們說了很多遍了,若他們將小林放任不管,當初就不該生下她。」「我們也可以用藥物治療,好一點的就是抗胸腺球蛋白,但那樣五天就要花費8萬~10萬元,效果好要兩三個月恢復,差一點就要半年。所以,骨髓移植是最好的辦法。」李醫生說,造血幹細胞配型通過常規抽血就能實現,但小林的親人卻連配型都沒有做過。而在治療階段,親人需要配合做腰穿,而腰穿對身體是沒什麼傷害的。「有些人做完腰穿會有腰酸、頭暈的症狀,但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不會有後遺症。」
對小林的遭遇,李醫生很是同情。他認為,出現這種現象,還是對骨髓移植認知不夠造成的。「很多人以為捐獻骨髓很危險,但在臺灣,很多不認識病患的人都會自願捐獻,這個現象非常普遍,我們大陸可能還要過些年才可以。」
徵集令
骨髓捐獻經歷
姐姐的婆婆、自己的爺爺都不願對小林伸出援手,在他們眼中,捐獻骨髓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導報記者邀請捐獻過骨髓的讀者用親身經歷,來讓人們重新認識骨髓捐獻這個事情,歡迎撥打導報熱線:968801。(海峽導報(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