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英才資料庫:科技英才:中國力學家白以龍院士

2020-09-09 英才資料庫

中國英才網.全國英才資料庫:中國科技英才——力學家白以龍院士,國家級英才人物;1940年12月生於雲南祥雲,籍貫浙江鎮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研究員、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96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66年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兼任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力學進展》副主編,IJI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主任。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92,&34;,第一獲獎人)、何梁何利獎(1999)、周培源獎(2000)和美國John Rinehart獎(2007)等國內外學術獎勵。

2020年7月,白以龍院士被全國英才資料庫以國家級科技英才收錄入庫。

根據塑性變形局部化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延性極限的不穩定性機理、剪切帶對延性破壞的作用,闡明了長期未能解釋的現象。針對真實材料受載產生大量微損傷的難題,創立了亞微秒應力脈衝技術,建立了微損傷的非平衡統計演化和實驗基礎。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70年代參加爆炸法製造金剛石的工作,研究了應力波的衰減機理,解釋了核爆炸波的傳播。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耕耘碩果

白以龍的主要學術成就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熱塑剪切模型方程熱塑變形局部化是材料非線性變形並導致最終破壞的重要形態。在70年代就引起學術界和工程界的關注,但一直沿用經驗性的最大剪應力準則,使研究無法深入。80年代初,白以龍突破國際慣用的這種經驗描述,領先建立了描述這類現象的熱塑剪切模型方程,打開了從機理和演化過程進行材料破壞研究的道路,並用穩定性分析得到了失穩條件。他指出最大剪應力準則是熱塑失穩的近似表示。這個模型和失穩判據,被國外一些文獻稱為Bai模型,Bai判據。這一工作成為該領域後續文獻常被引用的一個基本文獻。如:SandiaLab、MIT等單位的文章指出:「這個模型是這些物理現象的典型代表」,是「典型模型問題(Prototypical)」。國際上圍繞Bai模型和理論展開了許多工作,這些工作或者稱用他們的方法「導出Bai氏不穩定性判據的一種特殊情況」,或者稱他們的工作是對上述工作做「三維推廣」。一些綜述文獻則指出:「用該判據給出了一些材料對絕熱剪切敏感性的分類,這個分類與實驗結果符合得很好」,「能更正確描述」。

(二)澄清了不穩定性和局部化之間的關係。表明絕熱剪切帶,是由非線性變形功和熱擴散共同控制的變形晚期準靜態耗散結構,從而闡明了這類剪切帶為什麼在多類材料中廣泛發生的機制。在此基礎上,首先給出了剪切帶寬度的公式,這一工作隨即被美國海軍武器中心等幾個實驗室證實。特別是被美國Brown大學用微米微秒精度的瞬態溫度和變形場測量,分別在幾種材料上證實。他們總結寫道:「計算值與實際觀測值的符合是相當令人滿意的」。近幾年,白以龍進一步研究給出了模型方程的標度化形式,指出非線性功和兩類不同耗散——熱耗散和動量耗散的共同作用,是剪切帶花樣形成的控制機制。

(三)將上述材料不穩定性、剪切帶等概念,用於延性破壞,特別是加工中的延性極限。英國鋼鐵公司指出:「用該方法已能夠定性地解釋冷墩中一些過去無法解釋的現象」。對總結這方面工作的專著,塑性力學權威R.Hill寫道:「在航海圖上還沒有標記的水域中,有一個可靠的領水員,將是件幸事。」「您的書將揭示在這類假說和數據擬合的混亂海洋中的某些真正的科學內容。」

(四)為進一步揭示大量細觀局域性損傷的演化和機理,創造了亞微秒脈寬的應力波技術。從實驗上揭示了大量細觀損傷的成核規律,發現了損傷臨界現象,同時提出了微損傷統計演化的模型方程和早期解,建立了微損傷非平衡統計演化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五)將上述微損傷演化研究用於解決我國飛彈抗核加固工作,在他負責承擔的材料熱激波響應的研究中,所提供的短應力脈衝方法、臨界損傷標準和層裂判據,為我國新一代戰略飛彈突防設計,提供了有效的材料篩選方法和設計依據。航天部門評價,這對「抗核加固設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70年代初,他和同事一起在國內首先用爆炸法製成金剛石微粉。70年代末,他提出地下核爆炸應力波衰減機理。這項工作內容被納入「流體彈塑性模型及其在核爆炸和穿破甲方面的應用」的成果中,此成果於198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白以龍積極參與國內外多方面的學術工作。他是<中國科學>的副主編,歷任中國力學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力學學報>常務編委。他還是英國《Internationa1JournalofImpactEngineering》的編委,美國《AppliedMechanicsReview》的評論員,法國《DYMAT》顧問委員會的委員。

相關焦點

  • 全國英才資料庫:國家級科技英才——核物理學家歐陽曉平院士
    中國英才網.全國英才資料庫:軍界國家級科技英才——軍事指揮信息系統和數據鏈專家 費愛國院士(專業技術少將),1955年7月7日出生於江蘇省清江市(現淮安市清江浦區),男,漢族,江蘇省漣水縣人。中共黨員。軍事指揮信息系統和數據鏈專家。
  • 科技英才: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
    全國英才資料庫:中國科技英才、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國家級英才人物;1938年2月生於湖南益陽。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臺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主任,1997~2000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十委員會主席。
  • 科技英才:理論物理學家——蔡榮根院士
    中國英才網·全國英才資料庫:國家級英才人物理論物理學家蔡根榮院士。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20年8月被全國英才資料庫收錄入庫。 主要從事引力理論和宇宙學研究。拓撲黑洞的早期研究者之一,提出了Gauss-Bonnet拓撲黑洞解,該解被國際同行稱為Boulware-Deser-Cai黑洞解,在引力性質研究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提出了拓撲德西特時空,證明了漸近德西特時空的視界熵滿足共形場論的Cardy-Verlinde公式。
  • 全國英才資料庫:軍界英才——潛艇降噪技術專家何琳院士
    軍界英才何琳,國家級英才人物;1957年生,現為海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振動與噪聲研究所所長 自主研發的系列抗高壓平衡式撓性接管,具有突出的管路振動隔離性能,解決了部分重要應用的管路減振降噪難題,獲得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7年11月27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曹原們」是怎樣煉成的——解碼中國科大科技英才班
    曹原在中國科大少年班就讀期間,被選入「嚴濟慈物理英才班」。類似這樣的科技英才班中國科大已建有16個。自2009年創辦以來,該精英班已經培養了一大批類似曹原的優秀學子。這些「別人家的孩子」成功秘訣何在?他們曾經就讀的「科技英才班」又是怎樣一種存在?
  • 石保秦三地30名學生入選2018年「英才計劃」
    會議對2017河北省「英才計劃」工作進行了總結,宣布了2018年「英才計劃」入選導師及學生名單,並向新入選的導師頒發了聘書,舉行了拜師儀式。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喬守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出席會議並作報告。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勝利出席會議並講話,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鄭麗萍主持會議。
  • 2021年「英才計劃」正式啟動
    、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三)學科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 (四)試點省份及高校 河北省(河北師範大學)、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大學)、遼寧省(東北大學)、河南省(鄭州大學)、湖南省(湖南大學
  • 科學網—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在京開幕
    本報北京8月20日訊(見習記者邱銳)今天,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ICTAM2012)在京舉行開幕式
  • 英才計劃物理學科工作委員會赴四川開展調研
    調研活動由物理學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武向平院士帶隊,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的9名物理學科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四川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經戈,以及全國管理辦公室、四川省管理辦公室、四川大學教務處、物理學院、參與中學教師代表、物理學科學生30多人參加調研座談。
  • 21省市物理英才齊聚廈門 激發科學探究興趣
    新華網北京1月31日電 26-30日,在廈門大學舉辦的2019年英才計劃物理學科冬令營吸引了來自全國21個省市的108名新入選英才計劃物理學科學員和21名領隊參加。此次冬令營活動由英才計劃全國管理辦公室、英才計劃物理學科工作委員會主辦,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承辦。
  • 長春理工大學:中國光學英才搖籃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2年高招即將開始,為了解決廣大的考生和家長對所報考學校的疑惑,中國教育在線推出了2012年高招系列訪談。  長春理工大學原名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1958年由已故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一手創建。學校先後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工委、第五機械工業部、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劃轉吉林省,02年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是吉林省重點大學,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部、長春市共建院校。
  • 四川大學馮小明院士獲傑出教學獎、王仕銳校友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馮小明院士榮獲傑出教學獎;2006級口腔醫學(八年制)專業王仕銳同學榮獲創新創業英才獎。從教三十餘年,為我國培養了包括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國家「傑青」、國家「優青」、上市公司高管及高級研發人員等在內的一大批具有家國情懷的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
  • 2020院士家鄉行暨「金山英才」計劃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 鎮江籍...
    2020院士家鄉行暨「金山英才」計劃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 鎮江籍院士座談會召開 馬明龍徐曙海洪浩講… 2020-11-07 23:5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012中國大學傑出政界校友 清華政界英才最多
    2012年5月16日,中國校友會網發布最新2012中國大學傑出校友排行榜,報告顯示,中國政學商界傑出人才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貢獻最大,已達世界一流大學辦學水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名列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傑出校友排行榜前五甲;其中清華大學造就的傑出政界英才校友最多;北京大學培養兩院院士和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最多;恢復高考以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兩院院士校友最多有31
  • 「趙忠堯應用物理科技英才班」冠名儀式舉行
    揭牌儀式現場5月3日下午,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創辦的「趙忠堯應用物理科技英才班」冠名儀式在中科大東區趙忠堯先生的塑像前隆重舉行。中國科大校長侯建國、上海應物所副所長李燕、趙忠堯先生的女兒趙維勤女士,以及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執行院長劉萬東、黨委書記葉邦角、少年班學院黨委書記尹民等出席了冠名儀式。
  • 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在京召開
    8月20日上午,為期5天的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簡稱ICTAM2012)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這也是這項有「力學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學術盛會近百年來首次落戶中國。
  • 復旦大學數學英才班舉行開班儀式!
    立足培養未來的數學家,復旦開招數學英才班,並於昨天(10月13日)下午,舉行數學英才班開班儀式。受疫情影響,本次儀式為2019級、2020級學生合併開班。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許寧生出席並講話。中國科學院院士洪家興、陳恕行,教務處處長蔣最敏,「雙一流」建設辦公室主任李粵江,上海數學中心主任李駿及相關院系成員、英才班全體師生共同與會。
  • 讓「養人合肥」成為四方英才圓夢之城
    連日來,全市科技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廣大幹部職工表示,將以時不我待的高度政治責任感認真落實中央及省市決策部署,重點聚焦基礎前沿領域前瞻部局,不斷優化創新生態和人才環境,讓「養人合肥」「創新高地」成為四方英才追夢之處、築夢之地、圓夢之城。
  • 全國首個!成都理工的「行星科學英才班」究竟研究啥?
    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採取導師制+書院制培養模式,能直接使用包括計算機集群、化學超淨實驗室和大型質譜儀等在內的先進教學和科研資源。2016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布局「深空、深海、深地、深藍」領域科技創新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行星科學領域學科建設和發展。目前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工程方面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歐美航空強國相比,我國行星科學的科研研究事業仍然明顯落後。
  • 「遂州英才」的「創業經」
    本期《巴蜀周末》記者為大家講述「遂州英才」的創業故事。  而此時,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求賢若渴;雙方一拍即合。不久,李華波被聘為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舉家遷往遂寧。  來到遂寧4年多,李華波主持了7項重大研究和改造項目。在剛到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時,公司前期開展的「CDM碳減排催化劑的研發與應用」項目遭遇了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