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爸媽快來看
前幾天,朋友小美說"你家的孩子吃飯真乖,不像是我家那小祖宗偏食嚴重,吃個飯滿屋跑、連張個嘴都不耐煩",這句話充分地表述了"好好吃飯的娃都在別人家",實際上孩子偏食、或者不好好吃飯,在孩子人群裡非常普遍,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不確定時間段的偏食現象,就連朋友羨慕的我家閨女,在3歲左右也是一個挑食、吃飯不認真的主兒,朋友所看到的乖巧只是屬於年齡段該有的獨立罷了。
孩子為什麼不好好吃飯?
孩子不好好吃飯、包括偏食都是由多方面原因組成的,比如飯菜不合口、大人餵飯形成了習慣,孩子太貪玩、不能乖乖地坐在一個地方吃飯,關於孩子不好好吃飯這件事情,就連明星媽媽賈靜雯也不例外,曾經在媽媽是超人裡為了女兒吃口青菜的絞盡腦汁,不正是所有媽媽們都會有的無奈表情嗎?為了讓孩子吃口青菜,變著花樣做菜不說還各種道理說得口乾舌燥。
比如,
賣萌討好式餵飯:"寶貝,來吃一口嘛"
哄騙引誘型餵飯:"不吃青菜會長不高,會被小朋友嘲笑哦!"
威脅批評型餵飯:"你不好好吃飯就不準看電視、也沒有零食吃"
以上這三種餵飯方式,可以說幾乎大部分家長都靈活轉換過,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孩子一句斬釘截鐵的"不吃",當孩子不能乖乖就範、家長各種方法徒勞無果的時候,最後的殺手鐧就是暴力式餵飯,家長狂吼、孩子狂哭的場面,雖然暴力方法不是什麼上上策,但是這種方法下的結果還是孩子就範了。
儘管孩子偏食、不好好吃飯,又或者父母情緒焦躁是普遍性情況,但是在家長們焦慮的背後,卻往往是孩子挑食影響身體健康的擔憂,所以很多家長往往一提到孩子挑食、或吃飯不認真就會苦惱不已,這個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自問:"為什麼讓孩子吃飯這般難"、又或者"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吃個飯規規矩矩,自己家的孩子跟打架一樣你追我趕呢?"。
每個孩子的發育標準不同,他們吃飯的挑食階段自然也不一樣,但不可否認的是吃飯的省心離不開好習慣的襯託,所以說孩子不好好吃飯是和生活環境有關,生活環境也是導致孩子不好好吃吃飯的深層次原因,而良好吃飯氣氛也一定要從良好的就餐習慣開始。
那麼,孩子的良好就餐習慣該如何養成呢?
1、家長要做個良好就餐榜樣
孩子之所以挑食,實際上最深層的原因還是和家長息息相關,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離不開這一點影響,就拿很多父母一邊吃飯、一邊玩手機來說,吃飯的時候一心二用給孩子的感覺就是他們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所以孩子吃起飯來自然是缺少了規整和就範。
另一方面,還有一些家長要麼抱著不吃是因為不餓、餓上幾頓的態度,要麼擔心孩子太餓總是準備各種零食為孩子補償能量,不管是太餓還是太飽,這種非正能量的就餐環境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厭食症狀,家長在就餐方面一定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吃飯習慣,比如吃飯的時候不看手機、不嘮閒話、也不看電視,把就餐的環境交給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去感染孩子需要進補的胃。
2、與其威脅、引誘不如感染孩子
關於吃飯這件事情,雖然是出於本能的身體機能所需,但是對於調皮、不安分的孩子來說,在餓不到的環境下餓肚子的情況可以說基本不存在,即便沒有正餐的飯食補充,孩子那靈敏的鼻子也可以找到零食的藏匿地點,再說有幾個父母能夠真正捨得讓孩子餓上幾頓呢?捨不得孩子餓的憂慮,要麼是威脅引誘孩子、要麼是不吃正餐吃零食,而這幾種應對措施都讓孩子有了底線可以挑戰。
所以對待孩子吃飯這件事情,我們要拿出感染孩子學習的態度去細水長流,在與其威脅、引誘不如感染孩子的計劃裡,我們要明白激勵的目的在於環境感染,也就是大人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比如布置一個清新自然的餐廳,經常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裡面玩耍、吃飯,在多個夥伴的就餐環境下,孩子會形成一種"比吃飯更香"的積極幹勁。
所以,培養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吃飯環境還是在於環境的就餐感染,當每一位家人都沉溺在美味的享受裡,融洽的就餐環境就不知覺體現出來了,這個時候孩子就可以從潛意識裡形成吃飯要"食不言"的習慣。
3、靜下心來、用時間去等待孩子成長
養育孩子,我們一定要以"靜待花開"的大部隊環境適應去順應規律,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肯吃飯、也不是孩子吃飯不認真,而是父母對孩子過度呵護,比如
擔心孩子母乳不夠吃、早早添加輔食,又或者擔心孩子不好好吃飯影響發育健康,在各種擔憂下很多家長從一歲多開始就耐心餵孩子吃飯,但餵吃飯一旦開始、就很難停下來,最重要的是在各種周到完美的安排下,孩子也無法學習自主吃飯、更不會體悟到飯菜的舌尖美味。
所以,訓練孩子自主吃飯這件事情,我們要靜下心來、用時間去等待孩子成長,不要嫌棄孩子笨手笨腳吃不好飯,也不要厭煩孩子吃個飯滿地撒的亂糟糟場面,因為沒有誰一出生就會自己捏筷子吃飯,這個過程更需要學習和歷練,靜下心來把飯桌上的筷子和勺子交給孩子,你會發現孩子會的事情有很多,如果父母一直操控、安排著孩子,那種看似為你好的養育實際上是在讓孩子靜止心智發育,即便是未來成年了也如孩子一樣依賴、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