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3日訊 對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的吳小虎來說,獲得國際傳熱傳質哈內特-伊文獎的喜悅足以抵消此前多年研究的辛苦。
根據國際傳熱傳質中心官網消息,國際傳熱傳質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9年度Hartnett-Irvine Award授予喬治亞理工學院張卓敏、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吳小虎和北京大學符策基,以表彰他們在各向異性材料滿足的基爾霍夫定律中的傑出貢獻。
在吳小虎三人獲2019年國際熱傳質哈內特-伊文獎之前,國內只有清華大學在去年得過這個獎項。此前,這個獎項大多授予國外的研究人員。
從這次獲獎中,28歲的吳小虎體會到走到國際研究前端的自豪感。
【01】
一個不好解讀的基礎學科
在北京大學工學院讀博士期間,吳小虎的研究領域便是異性材料的熱輻射特性及其應用。但是研究初始他卻有不小的牴觸情緒,因為「這個很難研究,內容不好理解,計算過程中也容易出錯」。
可是終究抵不過學術的吸引,吳小虎在這個頗為艱澀的領域磕磕碰碰中走到現在。期間有高處亦有低處,但他禁不住感嘆,「還好堅持了下來」。
即便到今天,吳小虎依舊會被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這個研究有什麼用」。他表示,這個真不好回答。
與直接體現人們需求的應用科學不同,「異性材料的熱輻射特性及其應用」屬於基礎學科研究,探索的是自然界發展規律的科學,與人們的生活距離很大。但是,一旦這些成果轉化為物質生產力,將會產生重大作用。
長期性、艱苦性和連續性,是基礎學科的研究的典型特徵,年輕的研究人員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登上事業的頂峰?記者注意到,吳小虎開設近5年的微信公眾號「熱輻射與微納米光子學」記錄下他的成長軌跡。
【02】
微信公眾號裡的「有趣」吳小虎
很多人印象中,拿到博士學位並取得令人矚目的研究成就的人大概都是只會學習的「老學究」。事實上,對吳小虎來說,研究很重要,生活同樣也要豐富多彩。
在他早期的公眾號文章中,其實有很多頗為有趣的「人物線描」。比如「上午玩了詩詞遊戲、覺得自己不錯的」,比如「去年買的風箏還沒有拿出來,下次找個機會放飛」,比如「減肥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再變成胖子了」,比如「我是博士了,要自己解決問題,不能再依靠老師了」……
雖然那段時間的公眾號文章並未對外開放,吳小虎卻收穫頗豐。他表示「鍛鍊了寫作能力,為之後寫更長的文章打下了基礎」。
如今,「熱輻射與微納米光子學」公眾號已成為這個研究領域的交流平臺,即便「相對小眾」,但也已獲得2000多名研究同行的關注,有不少學者受邀陸續在這個平臺上發表個人研究成果的文章。
對這樣的改變,吳小虎頗為欣喜。他說「一個優秀的科研工作者,不僅要把自己的工作搞好,還能把自己所學分享給其他人」。
這個微信公眾號,或承載了吳小虎更多的夢想。
【03】
被山東這個科研社區所吸引
從北京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身為湖北人的吳小虎在今年4月進入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進一步研究工作。之所以沒有首選家鄉的科研機構,而是進入彼時剛成立半年的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吳小虎坦言最吸引他的是這裡的研究氛圍。
在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網站的一條招聘啟事中,有這樣一句話令記者印象深刻,「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致力於營造平等、自由、開放的研究氛圍,以創新能力和學術活躍度為主要評價標準,引進國內外優秀學者」。
記者注意到,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除了提供豐厚的年薪和科研啟動經費,還提供「省級事業單位所有福利待遇,並在專家公寓、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特殊優待」。
顯然,作為全新概念的創新創業共同體,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正在搭建的開放、頂尖的科研人社區已經打動了不少人,吳小虎也是其中之一。
採訪吳小虎時,他還在位於濟南東部的超算濟南中心科技園繼續著他的研究。從那裡望出去,不遠處便是被定為濟南「東強」的城市發展新格局齊魯科創大走廊。融入山東全新的創新環境,或是像吳小虎這樣的年輕研究人再攀事業高峰的嶄新起點。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