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28歲任教授,刷新多項紀錄,如今再獲國際大獎

2020-10-12 木木西裡科技

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 2021 年度羅夫 · 蘭道爾和查爾斯 · 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以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該獎項由美國物理學會於2015年設立,用於表彰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特別是在利用量子效應實現經典方法無法完成的任務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國際評審委員會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一名博士畢業12年之內的青年科學家。前四屆獲獎人尚無來自亞洲國家的獲獎者。陸朝陽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第五位獲得該獎項的青年科學家。

圖 | 陸朝陽(來源:DeepTech)

28歲任教授,堪稱開掛的學術生涯

陸朝陽 1982 年出生於浙江東陽,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自學生時代起,陸朝陽便一直致力於量子方面的研究,並陸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也為自己贏得了諸多榮譽。

陸朝陽於 2000 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後,他被保送至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師從潘建偉院士從事光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自此開啟了他的量子研究生涯。

陸朝陽教授和潘建偉院士

2007 年,還在讀碩士的陸朝陽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對六光子糾纏的操縱,製備了「薛丁格貓態」和「簇態」,刷新了當時兩項世界紀錄。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了 2007 年 2 月份的《自然 · 物理學》雜誌上,並且入選了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科技十大進展新聞。

同年,陸朝陽在國際上首次用光子比特演示了量子信息領域最重要的算法:肖爾大數分解算法。這項研究成果獲得了美國物理學會的專題報導,併入選了教育部評選的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2008年,陸朝陽以全額獎學金進入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轉向固態量子光學的研究,開啟了他的海外求學生涯。博士期間,陸朝陽以第一作者首次觀測到單電子自旋的實時量子躍遷和非破壞性測量,為固態量子計算解決了一個基礎性難題,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上發表。

2011年,陸朝陽獲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在劍橋,他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博士論文和答辯。」

完成博士答辯後,陸朝陽選擇了回國,以期為祖國的量子研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8歲時,陸朝陽成為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課題、量子先導專項子課題等。

此外,他還與潘建偉院士團隊保持密切科研合作,並帶領幾名年輕的學生組建了固態量子光源新實驗室,並先後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多光子糾纏和光子操控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包括:

  • 打破之前的六光子紀錄,首次實現八光子糾纏[Nature Photonics 6, 225 (2012)],從而使該團隊繼續在多光子糾纏領域保持國際領先;
  • 在物理學期刊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上發表題為《多光子糾纏和幹涉度量學》的長篇綜述論文,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在該期刊上以中國為第一單位發表的第一篇實驗綜述論文;
  • 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量子點脈衝共振螢光的確定性高品質單光子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8, 213 (2013)],這也是中國在量子點光學量子調控領域發表在《自然》系列期刊上的第一篇論文。

陸朝陽及其團隊成員

他的代表性工作主要是分別於2007年、2012 年、2016年和2018年四次刷新並至今保持著光子糾纏的世界紀錄。其還首次實現單光子多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和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此外,他也首創量子點脈衝共振螢光技術 ,製備了國際上綜合性能最優的單光子源,並成功研製世界上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光量子計算機原型機在「玻色取樣」速度方面比國際同行加快至少 24000 倍,和經典算法比較,也比人類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臺電晶體計算機運行速度快 10 倍至 100 倍。該研究成果同樣在當年的《自然 · 光子學》雜誌上發表,併入選了美國光學學會評選的「年度國際光學重大進展」。

自學生時代以來,陸朝陽已在《自然》及其子刊、《近代物理評論》、《美國科學院院刊》、《物理評論快報》這些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了 40 餘篇論文,可謂碩果纍纍。這些研究成果也為他帶來了諸多榮譽。

2015 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016 年入選美國光學學會會士;2017 年獲得了歐洲物理學會頒發的「菲涅爾獎」;2019 年獲得了「仁科芳雄亞洲獎」,以表彰他在「基於單光子的量子信息科學方面的傑出貢獻」;2020 年獲得了美國光學學會阿道夫隆獎章,也是該獎章設立 80 周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的研究工作首次獲得該獎。

關於研究量子計算,他曾對媒體表示:「做科研工作可以聆聽自己的夢想,跟隨自己的興趣。這種工作的本質就是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一直在創新,挑戰新高度。」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太牛了,中國首位!28歲任教授!
    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 2021 年度羅夫 · 蘭道爾和查爾斯 · 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國際評審委員會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一名博士畢業12年之內的青年科學家。前四屆獲獎人尚無來自亞洲國家的獲獎者。陸朝陽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第五位獲得該獎項的青年科學家。
  • 28歲任教授,入選中國科學之星,被封鬼才,如今再獲國際大獎
    美國物理學會於10月7日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獲得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2021年度Rolf Landauer和Charles H. Bennett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 29歲成教授,他刷新中國AI領域數項紀錄,沒有海外背景卻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2002年3月,28歲的周志華被破格聘為副教授,一年後,29歲的他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隨後被聘為教授。2004年4月,周志華獲博士生導師資格。一年一級。,再成為一名院長,一直沒有離開。同年2月,他與密西根大學一位著名教授一起擔任國際人工智慧學會AAAI 2019大會的程序委員會主席,成為1980年該會議創辦以來首位華人主席、也是美歐之外國家首位擔任大會程序委員會主席的學者。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
  • 28歲任北大博導的她,再獲科學大獎
    值得一提的是,50位獲獎者中,最年輕的是來自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的博士生導師黃芊芊,僅30歲。而在2017年,她就入選未來女科學家計劃;2018年獲獲國家優青項目資助;2020年獲中國電子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這幾乎把所有青年科學家所能獲的獎項都囊括了,說明了她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科研工作者。
  • 首屆中國國際微電影展閉幕 多項大獎花落優酷
    (杭州)國際微電影展在錢塘江畔完美落幕,多項大獎揭曉。網易娛樂10月25日報導 近日,首屆中國(杭州)國際微電影展在錢塘江畔完美落幕,多項大獎揭曉。最終優酷出品微電影《一維》、《新年頭老日子》分別將「金桂花獎」最佳影片、最佳創意獎及評委會大獎收歸囊中,成為當晚最大贏家。
  • 中科大教授再獲國際大獎!一看年齡,還是80後
    話說最近,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將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頒發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青年教授而且,這已經不是陸朝陽,第一次獲國際大獎了。陸朝陽,獲得歐洲物理學會授予「菲涅爾獎」;2019年的下半年,更是獲得兩次大獎,分別為:2019年「科學探索獎」和「仁科芳雄亞洲獎」;2020年的10月份,如今,又獲得了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講真,著實不容易,更不簡單。
  • 轉換率28.9%!漢能砷化鎵薄膜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中新網6月29日電 日前,漢能薄膜發電集團的砷化鎵(GaAs)技術再獲重大突破。據世界三大再生能源研究機構之一的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認證,漢能Alta高端裝備集團 (以下簡稱「Alta」)的砷化鎵薄膜單結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8.9%,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 中國首位!中科大80後教授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10月6日,美國物理學會公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國際評審委員會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一名博士畢業12年之內的青年科學家。前四屆獲獎人分別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澳大利亞南威爾斯大學。美國物理學會成立於1899年,是世界最大的非營利性物理學組織,約有來自世界各國的五萬多會員,發表包括《現代物理評論》、《物理評論快報》、《物理評論》在內的十多種科學期刊,每年舉辦二十多項科學會議。
  • 中國首位!中科大80後教授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國際評審委員會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一名博士畢業 12 年之內的青年科學家。前四屆獲獎人尚無來自亞洲國家的獲獎者。陸朝陽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第五位獲得該獎項的青年科學家。陸朝陽於 1982 年 12 月生於浙江東陽,目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國產女科學家10年發表60篇論文,打破國際紀錄,現又獲科技大獎
    鄧強教授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他說:「誰說科學無國界?當它為誰服務的時候,它是有很深的民族烙印的。」看看當下不少出國留學而不歸的學子,讓人覺得鄧強教授的這句話說得很對。如果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專業上再厲害,出國留學不歸,那再好也沒有用。
  • 中國建材集團再獲「中國工業大獎」
    中國建材集團再獲「中國工業大獎」 2020-12-29 14: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第1人!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國際獎項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年初曾獲大獎今年年初,陸朝陽已收穫一量子領域大獎。2月,美國光學學會將2020年度阿道夫隆獎章授予東陽籍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阿道夫隆獎章設立於1940年,是美國光學學會歷史最悠久的獎項之一。
  • 中科大80後教授,突破多項量子技術,獲世界大獎,令美國羨慕
    我國量子技術領先世界,離不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位80後教授。2007年,24歲的陸朝陽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六光子糾纏「薛丁格貓態」和「簇態」,刷新了光量子糾纏的兩項世界記錄;讀博期間,首次實現了單電子自旋的非破壞性測量,為固態量子計算解決了一個基礎性難題;2012年,首次實現了八光子糾纏,繼續在多光子糾纏領域保持國際領先;2015年,首次實現了多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入選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國際物理學年度突破榜首
  • 名校高顏值網紅教授,再獲重量級大獎!網友:真男神
    名校高顏值網紅教授,33歲博導,再獲重量級大獎!能獲得如此大獎,林毅恆絕非等閒之輩!確實如此,早幾年林毅恆已經聲名鵲起,成為人們眼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打開社交媒體,搜索「林毅恆教授」,一連串讓人驚嘆的標籤,撲面而來——「量子物理學者」、「諾獎得主弟子」、「80後高顏值網紅教授」、「博士生導師」……這些光鮮亮麗的標籤,蘊含著對林毅恆教授的熱情讚譽和高度評價!
  • 24歲博士畢業28歲副院長,她不斷刷紀錄
    近日,「90後」女學者劉明偵繼入選2015年最年輕「國家青年千人」之後,再踏新起點——被任命為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她也成為該學院最年輕的副院長。這位科研經歷和科研成果豐富的「女學霸」,繼續刷新著「最年輕」紀錄。
  • 江蘇教授,成為首位獲此國際獎項大陸學者!
    近日,2020年國際風工程協會青年獎(IAWE Junior Award)獲獎人揭曉,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王浩教授成功當選。該獎主要表彰王浩教授在大跨度橋梁風效應現場實測、數值模擬及理論分析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
  •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2位是蘭大校友》 9月8日消息,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今日在北京舉行,共有7位頂級科學家獲獎。其中,蘭州大學校友周其林、馮小明均獲「2018物質科學大獎」。 據了解,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遼寧副省長盧柯獲科學大獎,曾是最年輕院士
    除盧柯之外,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88歲)、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96歲),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73歲)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現為南京理工大學)機械系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專業學習,1985年畢業後考入位於瀋陽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讀研,1990年獲工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