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燈的出現極大程度地方便了人類的生活,同時也使人類社會更加豐富多彩。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電燈也促進了工業的生產效率,延長了工人工作時間,促進了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改變了世界。在現代社會,電燈不再只有照明作用,還有著裝飾美觀的作用,如音樂噴泉的燈光秀等。在回答電燈泡是誰發明的這個問題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愛迪生。然而,第一個發明電燈泡的卻另有其人。
美國著名科學家託馬斯·阿爾瓦·愛迪生,被譽為發明大王,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他的四大發明:留聲機、電燈、電力系統和有聲電影,豐富和改善了人類的文明生活。愛迪生仔細分析了當時的煤氣燈和弧光燈,他把重點放在尋找一種耐熱材料上,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程度不至於斷裂或熔化。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試驗了銫、鎳、鉑、鉑銥合金等1600多種不同的耐熱材料,但是都失敗了。最後,愛迪生把視線重新放在之前放棄的碳上。1879年10月21日,歷史性的一天到來了。
1879年10月21日,愛迪生把1根直徑為0.025釐米碳化了的棉線用作燈絲,又經過一年的改進,終於發明了安全可靠的電燈泡。「失敗正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由此而來。1880年,愛迪生派遣助手和專家在世界各地尋找適用的竹子。他在試驗了六千種竹子後,發現日本竹子所制的碳絲最為實用,可持續點亮一千多個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這種燈因此被稱之為「碳化竹絲燈」。
然而在他之前很多科學家都對電燈的發明做出了不少的貢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亨利·戈培爾。亨利·戈培爾,1818生於德國施普林格,是一名精密機械發明家。1848年,他移居到美國紐約市。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經能維持400多個小時。不過遺憾的是戈培爾並沒有申請專利,錯過了被世界銘記的機會。
愛迪生和亨利·戈培爾都對電燈泡的發明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電燈泡的誕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項改變世界的發明。假如沒有電燈,你認為這個世界會是怎樣的呢,一起在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