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密密麻麻的水蛭看起來很嚇人,他們卻把它當寶貝捧在手裡。
丟荒的田地能靠養水蛭賺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嗎?
記者走鄉村
《今日鄉村》帶您走近陳錦釗和她的水蛭養殖團隊
看他們怎麼把荒田開發利用的吧!
播出節目視頻
從天空俯瞰下去這一壟壟田地,乍一看起來跟耕種的土地沒什麼區別,而且上面雜草不少,覆蓋著整齊的地膜,四周還都圍攏起來。可是只要仔細研究您就能發現,這些田地可是統一規劃設計的,裡面有什麼秘密嗎?
這田地裡秘密之一就是這看著嚇人的東西,這是菲牛蛭,俗稱金邊螞蟥,是廣西特色壯藥的一種,其唾液腺所分泌的天然水蛭素是目前所發現較強的抗凝血酶物質,主要應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美容護膚品等領域。隨著我國中醫藥產業的日漸發展與成熟,對菲牛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採訪 】許維岸 蘇州大學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院教授
長江流域是寬體金線蛭,而咱們南方特別是廣西 廣東 海南主要是金邊螞蟥又叫菲牛蛭。那麼兩者有什麼區別呢?金邊螞蟥是吸血的,那個寬體金線蛭是不吸血的,那麼吸血的螞蟥水蛭素的含量高,活性也非常強。
成為了很多醫藥企業的重要水蛭素提取原料的菲牛蛭,就是陳錦釗這個女漢子給引進容縣的,經過一年的養殖期,第一個基地可以出售成品了。
為了追求生態養殖的效果,陳錦釗養螞蟥有個嗜好:好的農田她不要,非要往別人不要的荒地上下手。這是陳錦釗回來做的第一個基地開始,荒田就成了她尋找螞蟥養殖基地的首選。
丟荒的田地因為長時間無人耕種這農藥化肥的殘留反而不多,挺適合養水蛭的,要給他們打造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空間,這種人工仿生態養殖就是螞蟥進駐荒田的秘密之二。
用水蛭改造荒田,可不是找塊荒田把水蛭幼苗丟進去就行的,場地打造、防逃設施、餵養繁殖等等都缺一不可,這些都是陳錦釗通過嘗試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而且對于田地的主人和附近村民陳錦釗也優先把場地裡的工作交給他們,為他們增加收入,也通過他們讓更多的人知道水蛭養殖的好處,知道土地的價值!
到目前為止陳錦釗的水蛭養殖面積有三百多畝,在許維岸教授的指導下,預計每畝能收穫成品水蛭300斤左右,到達豐產期可以收穫700斤以上,今年市面上水蛭的價格已經超過了100元/斤,看得出來這是個回報比較高的項目,是不是丟荒的田地都能利用呢?
針對地勢對場地進行了合理規劃,從一開始的十字型地壟,改造成了S型地壟,這樣做能讓水蛭產卵的地方離水面的距離保持固定,防止有大雨或者雨水比較充沛的季節讓水泡壞卵繭,甚至為了能建造好場地特別是沼澤地加螞蟥的情況下,鋼板加鉤機的配合施工也是陳錦釗團隊的小小創新。
在施工難度大沒人願意接活的情況下
鋼板加鉤機也是陳錦釗團隊的小小創新
在山村野外,螞蟥或許是很多人的童年惡夢,補叮咬過的不在少數,可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農藥化肥的廣泛使用,這水蛭迅速從常見物種變成了稀有品種,甚至漸漸絕跡,現在把他們放歸農田養殖,水蛭除了怕汙染,對地勢還有很大的要求,既要水源豐富又要排水便利,才能養好水蛭。
不斷改良的排水池
螞蟥是不可能逃出去的
在荒地實現螞蟥人工仿生態養殖的基礎上,陳錦釗又帶領團隊摸索「水底養菲牛蛭岸上種植中草藥」等經濟作物的立體種養模式,基地的利用價值更高了。
目前在容縣已經有了十幾個菲牛蛭基地,經過改造和設計的基地在管理上創造了便利的條件,而且採用的是「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託管管理。
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巡場,養殖群發布信息就可以做到動態雲管理了。
荒田的流轉為村民增加了就業的機會,也把田地搞活了。
人口流失,土地閒置,是資源浪費的表現,而水蛭養殖的出現,將有可能讓許多閒置土地變成增收致富的寶地,也給了很多年輕人回鄉創業的可能,我們一起期待吧,有更多人像陳錦釗的團隊一樣把水蛭捧在手裡,而不是嫌棄在嘴上。
想要更多了解致富信息及創業人物,請關注《今日鄉村》!
來源:《今日鄉村》欄目
值班編輯:劉金鳳
責編:池秋
值班主任:黃毅
玉林廣播電視臺新媒體出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