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養殖為什麼總能吸引一波又一波的投資者入場,養殖戶究竟有多賺錢?我們先來看一組2018年的網絡數據:

以2018年市場價鮮貨70元/斤的價格,養殖水蛭單畝利潤就達到2.6萬元。而今年水蛭鮮貨的價格更是一路走高達到100元/斤以上,利潤可想而知。
就算以2018年的價格來算,一個養殖戶養個10畝水蛭。從5月份幹到10月份,半年時間輕鬆賺個20多萬,是不是想想都很興奮?
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至少,水蛭養殖行業發展這麼多年,你並沒有看到全國遍地都是水蛭養殖場。不禁要思考一下,每年這麼多跑步入場的養殖戶,他們去哪兒了?
吳大叔也是今年新進場的養殖戶,從6月份養到現在也有整整3個月時間了。經歷了3個月的努力,還沒有收穫水蛭,但已經收穫了幾百個同行兄弟。大家通過微信群一起交流成長也算真正開始認識水蛭養殖群體的真實現狀!
水蛭不愁賣價格高是事實,很多老養殖戶利潤可觀也是事實水蛭養殖投入較高,而很多新手入行更是幾十上百萬的規模對於新手,水蛭產量那是一個假設條件,是否能達到您自己品水蛭從幼苗到成品的成活率一般不足五成,新手往往不足三成,而水蛭養殖戶的成活率還要更低那為什麼這麼多新手成為了韭菜,別人賺到了錢,你卻血本無歸呢?
吳大叔告訴你關鍵問題出在哪裡!
真正讓新手失敗的不是水蛭養殖很難,而是因為對行業不了解,投入過於肓目造成的。
吳大叔曾反覆引用過一些老養殖戶的衷告來警示新手們,投資水蛭養殖,錢不要一次性花光,至少分成三年來規劃。新手往往是倒在了第一年或者第二年,到第三年的時候無以為繼含淚離場。
為什麼是三年?憑什麼說三年以後可以有錢賺?請看這個圖,有過企業管理經驗的都不陌生的戴明環!

我們要做好一件事情,一般都要這樣一個過程。從開始計劃做,到真正實施,再到遇到問題,最後找到原因解決問題。然後調整計劃如此往復才會越做越好!好比我們炒一盤從未做過的菜,一般也要炒過兩三次口味才理想。
然而,炒菜只要幾分鐘,而養殖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頭一年,你只能試錯,發現問題並了解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年,你也僅僅是驗證頭一年學到的方法,也許第二年就有很大進步開始豐收,也許第二年依然遇到新問題。直到第三年,一個新手才算是有真正的經驗。三年看似很長,但您想過沒有,您僅僅是把同一件事情做過三次而已。三次就能做好的事情難嗎?
所以,讓新手血本無歸的並不是水蛭養殖太難,而是您可能被人有意或無意誘導產生的那不斷膨脹的期望值。
準備入行的新人們,不要讓自己成為韭菜,加入吳大叔的水蛭養殖群,數百位養殖同行一起交流養殖經驗,讓您養殖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