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越莓是最常見的甜品材料,
在眾多美食中,
看到它的名字,
就會讓人頓生好感。
生長環境
蔓越莓一般生活在北半球寒溫帶的酸性沼澤地裡,比如美國的新澤西州有個地方叫做 Pine Barrens,就是一個酸性沙質土壤、很多小河流,長著矮小針葉林的地方。
蔓越莓的英文叫做 Craneberry,直譯是鶴莓,因為它開花的時候粉粉的,像是鶴的嘴巴和爪子(我國丹頂鶴表示,本宮不死,你們粉色的終究是妃...)注意看!生長時的蔓越莓還是在地裡的,後面我們會看到水漫蔓越莓。
蔓越莓生來便與眾不同,只喜歡生長在擁有酸性泥炭土的沼澤或溼地中。它們需要大量的水,一旦一個枝蔓開始生長,它將持續生長許多年,有的枝蔓可以生長7~10年才結果。蔓越莓特別的生長方式,也帶來了獨一無二的採收方式。
兩次灌水
蔓越莓的生長周期有 16 個月,非常長了,而且生長過程真的有趣,一年是需要被水淹兩次的!
第一次是冬天到時,蔓越莓正處於「休眠期」,農場主會把水引入蔓越莓的苗床,然後水面一結冰,但冰面下的水反而比沒有灌水時更暖!也就保護蔓越莓的藤蔓免受霜凍啦~之後等到了春天,再把水從沼澤裡排出,讓蔓越莓自然地開花結果。
第二次是果實成熟的時候。六月份花謝了結果,果實開始變綠、變白,然後到了秋天成熟時會變紅,就可以開始再灌水準備採收啦~
開始灌水 by CastAI
除了把附近的河流引進沼澤地的苗床裡,有時候水不夠的話,聰明的農場主還會「禍水東引」,額外引水灌入苗床。
水面採收
接著就是把在浮在水面的收割機開過來~
這種採收機就是用不停旋轉的大滾筒,把水面下長在枝丫上的蔓越莓果子從藤上攪打下來。
多角度視野
來一個側面圖看看攪打過程,這些已經浮在水面的蔓越莓果子都是已經被打下來了的。
再用水下攝像機看一下,你看它水上優雅淡定地浮著,水下其實蹬得腿都斷了...
為啥打不爛
蔓越莓不像葡萄或沙棘那麼嬌弱,它自己本身就是硬硬的,脆脆的,況且還在水裡,直接這麼攪打也不會傷到果子。我們以前寫過「葡萄乾是在藤上曬乾後,再抖下來的」和「沙棘果是冰凍後,再從枝丫上打下來的」。
畫地為牢
接著農場主淌入灌了水的沼澤地,把漂浮著的蔓越莓們圈到一起。
然後再把它們弄進可以被負壓吸走的區域中。
最終採收
先來一個採收的全景圖~
被吸走的蔓越莓果子,坐著小電梯,被倒入車鬥裡。之後被送走做成蔓越莓果醬或是蔓越莓幹之類的加工品。

至於蔓越莓日常吃食怎麼做...還是等下次再說吧!今天主要就是在講有意思的灌水收穫~
漂浮原理
蔓越莓成熟的時候果子裡頭是有四個氣囊的,這樣一來整體密度比水低,就讓它能順利浮在水面,才有了這樣大開眼界的採收方式。

上圖可以看到雖然蔓越莓成熟的時候已經是紅色了,但它的內心還是白的。就像那種光變老不會成熟的人,外表看起來已經是個中年人了,但內心還是很幼稚,沒有擔當(絕對不是在說我自己,我表裡如一的年輕...)優質而成熟的蔓越莓果實中,有四個氣腔,遇水便會如小潛水艇版浮到水面上,果農們只需像漁夫打魚收網一樣,把漂浮的果子收集起來即可。

話說我們平時是很少吃到新鮮的蔓越莓,常見的都是蔓越莓幹、蔓越莓醬、蔓越莓果汁,是因為蔓越莓成熟後鮮吃起來也是酸的,之所以能變成我們可以入口的樣子,已經加了很多很多的糖。所以,雖然好吃,請不要多吃,因為真很容易胖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