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Cancer Res:IL-10基因裝備病毒有望更好治療胰腺癌

2021-01-10 生物谷

2014年12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兩種不同的方法的組合,即病毒治療及免疫治療組合顯示出治療胰腺癌的「巨大潛力」。

一項由英國慈善胰腺癌症研究基金會資助的研究調查是否溶瘤牛痘病毒(經修飾以選擇性地感染和殺死癌細胞的病毒)通過裝備能調節機體免疫系統的一個基因後,能否更有效治療胰腺癌。

雖然實驗研究表明組合後既可以殺死癌細胞,也可以提振針對癌症再生的免疫力。但溶瘤病毒在臨床試驗並沒有表現良好的治療功效,因為免疫系統在他可以發揮有效前會攻擊病毒。

研究團隊用白介素-10(IL-10)基因的拷貝裝備溶瘤牛痘病毒,一旦癌細胞感染牛痘病毒後,牛痘病毒會表達IL-10。這一蛋白質已知可以抑制免疫應答,研究者希望這會讓病毒在體內持續更長時間。

很多病毒利用IL-10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統,所以我們調查這種組合策略是否提高病毒的有效性。該研究小組在細胞系中發現,牛痘病毒裝備IL-10後,不會影響牛痘病毒的抗癌作用。然後,他們將牛痘病毒單獨使用,牛痘病毒與IL-10組合比較,比較兩組對小鼠胰腺癌以及一組轉基因小鼠(以使其發生胰腺癌)的治療有效性。六周後,用相結合方法治療的小鼠中有87.5%小鼠體內腫瘤被完全清除,42.8%的牛痘病毒單獨處理小鼠體內腫瘤被完全清除。研究人員說:這些都是令人振奮的結果,但我們仍然有幾個問題,在小鼠中IL-10如何抑制抗病毒免疫,增強抗腫瘤免疫的,究竟IL-10如何使這種情況發生的仍不清楚。(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A Vaccinia virus armed with interleukin-10 i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agent for treatment of murine pancreatic cancer

Louisa Chard, et al.

Purpose:Vaccinia virus (VV) has strong potential as a novel therapeutic agent for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PaCa).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arming VV with IL10 could enhance the antitumor efficacy with the view that IL10 might dampen the host immunity to the virus, increasing viral persistence thus maximising the oncolytic effect and antitumor immunity associated with VV. Experimental Design: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IL10-armed VV (VVLTK-IL10) and control VVTK was assessed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s, mice bearing subcutaneous PaCa tumors and a PaCa transgenic mouse model. Viral persistence within the tumors was examined and immune depletion experiments as well as immunophenotyping of splenocytes were carried out to dissect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the viral efficacy. Results:Compared to unarmed VVLTK, VVLTK-IL10 had a similar level of cytotoxicity and replication in vitro in murine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s, but rendered a superior anti-tumor efficacy in the subcutaneous pancreatic cancer model and a K-ras-p53 mutant-transgenic PaCa model after systemic delivery, with induction of long-term antitumor immunity.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the VV was dependent on CD4+ and CD8+, but not NK cells. Clearance of VVLTK-IL10 was reduced at early time poin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virus. Treatment with VVLTK-IL10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in virus-specific, but not tumor-specific CD8+ cells compared to VVLTK. Conclusion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VVLTK-IL10 has strong potential as an antitumor therapeutic for PaCa.

 

相關焦點

  • 利用靶向KRAS突變基因的外泌體治療胰腺癌
    2017年6月8日/生物谷BIOON/---外泌體(exosome)是所有細胞釋放出的病毒大小的顆粒。它們天然地存在於血液中。根據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項新的研究,對外泌體進行基因操縱可能提供一種新的胰腺癌治療方法。
  • Nature子刊:印度楝樹提取物有望治療胰腺癌
    2016年2月14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來自印度楝樹(neem tree,也稱作尼姆樹,或印度苦楝)的天然提取物能夠潛在地用於治療胰腺癌。德州理工大學埃爾帕索健康科學中心副教授Rajkumar Lakshmanaswamy博士說,「這種印苦楝內酯大有希望,而且相比於正常細胞,這種治療對癌細胞的特異性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在所有癌症中,胰腺癌死亡率是最高的:在確診為胰腺癌後的5年內,94%的病人會死亡。這種癌症生長快速,當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這更加凸顯開發新療法的重要性。
  • Mol Cancer Res:克服胰腺癌耐藥,新藥組合讓癌症之王低頭認輸
    2019年8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胰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一旦疾病擴散,患者平均存活不到一年,目前迫切需要評估更多的治療靶點。化療藥物abemaciclib治療乳腺癌是有效的,但對這種藥物靶向治療胰腺癌的臨床前評價很少。
  • 胰腺癌治療新靶點,有望讓癌細胞「斷糧」!
    眾所周知,RAS基因會導致90%的胰腺癌患者出現腫瘤異常生長,也促進了提供這種生長所需基礎的過程。 這種過程稱為巨胞飲作用(Macropinocytosis),它吞噬蛋白質和脂肪,並可分解為胺基酸和代謝產物,用於構建新的蛋白質、DNA鏈和細胞膜。沒有這些給養,癌細胞就無法繁殖。
  • Cancer Cell:靶向免疫細胞關鍵分子可顯著增強胰腺癌免疫治療效果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Cell刊登了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為胰腺癌免疫治療找到了一個新的潛在靶點。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CXCR2信號在人類胰腺癌中存在上調,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腫瘤內部的中性粒細胞/髓系來源的抑制性細胞中,在腫瘤細胞內幾乎不存在。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操作方法敲除或抑制CXCR2能夠抑制癌症轉移,但是只有在抑制CXCR2功能的情況下才可以延緩腫瘤發生。除此之外,清除中性粒細胞/MDSC也可以抑制癌症轉移,這表明CXCR2在建立和維持轉移灶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 RABL3基因突變與胰腺癌相關
    RABL3基因突變與胰腺癌相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3 12:27:42 美國哈佛醫學院Wolfram Goessling課題組取得一項新進展,他們發現RABL3基因的突變改變了KRAS異戊二烯化修飾並且與遺傳性胰腺癌相關
  • J Pathol:追蹤腫瘤疤痕組織有望徹底根治胰腺癌
    2019年2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人類胰腺癌疤痕組織進行深入分析發現,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疤痕組織或有望幫助臨床醫生預測哪些患者會對特殊療法的反應最佳,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Pathology上,本文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的個體化療法(包括免疫療法
  • 轉移性胰腺癌一線治療後基因組檢測取得進展
    最近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最新的轉移性胰腺癌治療指南教你如何將這些療法納入臨床實踐。「與其他實體腫瘤類型相比,胰腺癌在分子檢測和無區分的化療向基因組免疫靶向藥物的過渡方面已經落後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摩爾癌症中心的醫學腫瘤學家Gregory Botta醫學博士說,「這些指導方針促使腫瘤學家開始將下一代測序應用到實踐中,這能改變患者的預後。」 晚期轉移性疾病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OS)約為12個月,且在初次診斷後5年存活率不到10%。
  • 科學家將合成基因線路編程的溶瘤腺病毒應用於腫瘤免疫治療
    immunotherapy」的文章,利用合成基因線路對溶瘤病毒進行編程,提高了溶瘤病毒治療的特異性,實現了免疫效應子的可控和局部表達,有望成為多種癌症的治療策略。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是一類具有複製能力的腫瘤殺傷型病毒。通過對自然界存在的一些致病力較弱的病毒進行基因改造製成特殊的溶瘤病毒,利用靶細胞中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陷從而選擇性地感染腫瘤細胞,在其內大量複製並最終摧毀腫瘤細胞。同時它還能激發免疫反應,吸引更多免疫細胞來繼續殺死殘餘癌細胞。
  • ...胰腺癌研究重大發現!基因複製或能解釋胰腺癌的侵襲性和轉移性
    2018年2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胰腺癌是全球範圍內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癌症,遺傳改變或能解釋胰腺癌為何極具侵襲性,而且胰腺癌的早期轉移常常並不會被察覺到,近日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癌症進化過程中所發生的特異性地基因擴增或許就能夠解釋胰腺癌的這些特性,相關研究獲能幫助研究人員理解胰腺癌發生的基本原理
  • 分子影像技術應用於胰腺癌的介入光熱治療取得臨床科研成果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道腫瘤,其手術切除率低,治療方案(化療、放療等)療效都欠佳,因此臨床上需要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案。光熱療法(PTT)作為新興治療方式,由於其在腫瘤方面展現的良好療效,已經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然而,這種治療方式存在光穿透性差,無法達到深部腫瘤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合作團隊開展了一種可以局部介入式光熱治療(IPTT)的研究。
  • 《柳葉刀》子刊: 徵服胰腺癌 未來5-10年有望獲得重大突破
    作者預測,在今後5-10年內,胰腺癌的治療將出現重大突破。改善現有標準療法目前,治療轉移性胰腺癌的主要療法為細胞毒性化療組合。患者的一線化療方案主要為兩種:FOLFIRINOX方案(氟尿嘧啶,亞葉酸鈣,伊立替康和奧沙利鉑),和吉西他濱與白蛋白紫杉醇(nab-paclitaxel)聯用。
  • 新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有望治療KRAS突變型胰腺癌
    文 |小辛巴胰腺癌(PaCa)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四大原因,2018年美國約有55,440例新確診病例和44,330例死亡病例。由於該疾病的無症狀性和缺乏用於檢測的特定生物標誌物,大多數病例確診時已為晚期,此時患者已無法進行根治性切除治療。因此,PaCa患者的預後非常差,五年的相對生存率僅為8%。
  • 胰腺癌重磅級研究盤點(第3期)
    1.Cell:通過構建胰腺癌幹細胞分子依賴性圖譜,揭示胰腺癌治療新策略doi:10.1016/j.cell.2019.03.01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RNA測序(RNA-seq)、染色質免疫沉澱測序(ChIP-seq)和全基因組CRISPR分析來繪製胰腺癌幹細胞的分子依賴性圖譜,其中胰腺癌幹細胞是優先驅動腫瘤發生和進展的高度治療抵抗性
  • 胰腺癌免疫治療進展
    免疫療法能喚起胰腺癌患者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反應,起到治療的效果,很有可能成為治療胰腺癌的最佳手段。本文對胰腺癌的免疫調節劑治療、疫苗治療和過繼免疫治療的進展進行綜述。Arien等將痘病毒為載體的CEA和MUC1疫苗接種至晚期胰腺癌患者,以GM-CSF為佐劑,結果顯示接種疫苗患者的生存期為15.1個月,明顯長於未接種疫苗患者的3.9個月,而後又進行疫苗與吉西他濱聯用治療,但患者生存期沒有明顯改善。90%以上的PDAC患者有K-ras基因突變,首個應用於胰腺癌臨床試驗的肽疫苗就是K-ras突變基因編碼的相關抗原肽疫苗。
  • 基於5hmC的液體活檢技術或有望實現胰腺癌早期檢測
    ,有望實現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早期檢測。最終,研究團隊利用這37個基因建立了一個基於cfDNA 5hmC檢測的胰腺癌預測模型。研究團隊表示:「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了解這些基因變化,發現可用於識別胰腺癌cfDNA的特異性生物標誌物,從而在無症狀個體中進行疾病檢測。這是我們實現該檢測方法商業化的目的。」
  • Mol Cancer Res:靶向致命腦瘤的癌症幹細胞群體有望解決治療抵抗和...
    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目前仍然是最致命的惡性腦瘤,而神經膠質瘤幹細胞會促進治療抵抗和腫瘤復發。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MAPK作用激酶(MNK)是治療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中神經膠質瘤幹細胞群體的潛在靶點。研究分析表明相比於其他疾病亞型來說,間葉細胞樣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的兩個MNK基因(MKNK1和MKNK2)均發生表達上調。
  • BREAST CANCER RES:2050年人類有望戰勝乳腺癌
    逾百名英國知名乳腺癌醫生和研究人員10月1日說,如果乳腺癌研究能得到全面支持與多方合作,到2050年,人類有很大希望能最終預防和治癒乳腺癌。專家們呼籲,目前應在至少10個方面加強乳腺癌研究,爭取在40年中攻克這一癌症。
  • 長效IL-10胰腺癌三期臨床失敗
    雖然目前只有IL2上市,但不少人認為這類天然調控分子如果經過合理化學修飾改善藥動、藥理性質可能會有較大治療價值。去年被稱作細胞因子之年,施貴寶以10億首付、總值36.3億美元天價獲得Nektar的IL2衍生物NKTR214的35%權益,禮來則以16億美元收購了ARMO。NKTR214在一期臨床顯示較大潛力後顯得後勁不足,療效似乎有中位回歸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