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 發表於 2020-12-01 16:00:27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與地面之間,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凝結著中國電科二十二所的貢獻和努力。不僅是天地協同,5G時代萬物互聯,物與物之間如何「聰明」地感知?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都離不開智能傳感器的支撐。」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魏奉思說。
傳感器產業作為進入21世紀以來優先發展的十大頂尖技術之一,河南該如何順勢而為,搶佔新一個「風口」?
漢威科技研發的柔性傳感器,可以應用在手套、衣飾用品上
河南打造傳感器「一谷兩基地」
11月28日,記者從河南省科協資助、省儀器儀表學會承擔的《河南省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看到一組數據:預計到2021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從企業分布來看,國內傳感器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鄭州、西安等中心城市為主的區域空間分布。
方寸之間,「智」有天地。走進位於鄭州高新區的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廳,萬物智能互聯的場景讓人驚嘆:當你在商場裡購物,手機上突然顯示報警信號,原來是廚房裡忘了關天然氣。不過你不用擔心,在報警的同時,智能家居聯動系統就會自動關閉天然氣閥門,並打開抽風機,防止燃爆事故的發生。
漢威科技副總裁金貴新告訴記者,傳感器技術可以通過全息感知萬物的狀態,進而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全方位、同步化智能交互。
「經過多年發展,高新區在智能傳感器及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已處於全國上遊水平,已集聚傳感器行業企業50餘家,上市公司企業4家,儀器儀表關聯企業700餘家。其中氣體傳感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75%,氣體檢測儀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15%,居全國首位。」說起高新區傳感器產業的現狀,鄭州高新區創新發展局局長牛道樂如數家珍。
《報告》主要執筆人、河南工業大學教授吳才章介紹,河南在智能傳感器領域有良好的基礎,正在著力打造鄭州高新區中國智能傳感谷以及洛陽、新鄉傳感基地「一谷兩基地」。
創建國家級「創新中心」空間無限
近年來,河南省高度重視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此前印發的《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建設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並支持創建國家級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
牢牢把握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機遇,河南有哪些「短板」需要補上?
「我省在傳感器關鍵技術特別是核心晶片、中高端傳感器研發生產等方面相對薄弱,持續創新能力不足。」吳才章說。
《報告》建議,聚焦強鏈、延鏈和補鏈,我省要加快推進新型敏感材料、複合功能材料、電子級高純矽材料等研發及產業化,要積極開展晶片產業培育工程,建設MEMS傳感器及晶片研發製造基地,攻關智能傳感器配套軟體算法等等。
「產品差異化也是創新。」魏奉思認為,世界進入大航天時代,太空中有成千上萬顆衛星,都需要空間傳感器的支持,河南傳感器產業不妨往天上看一看,相比於地面上的傳感器,空間傳感器的未來市場更加「風光無限」。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