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渡江發展,新城建設提速,打造武漢「星谷」新洲蓄勢待發

2020-12-16 楚天都市報

武漢航天產業新城效果圖

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治濤 通訊員 程書雄 何升望 王林軍 裴斌 實習生 程維文

江漢朝宗,兩江四岸的大城繁華,正在沿江而下。隨著雙柳大橋、光谷大橋的陸續開建和規劃,扼守武漢東大門的新洲,開始以全新的姿態,揭開面紗。

「十四五」期間,新洲將瞄準「四區一高地」的發展定位。即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新區、長江經濟帶創新改革示範區、中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區、超大城市城鄉融合發展標杆區和內陸對外開放高地。

作為中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區,依託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比肩中國光谷的「武漢航天星谷」橫空出世,未來可期。面對百年難得之機遇,打造武漢「星谷」,新洲正在積極準備。

一座大橋連結武漢東部「雙谷」

因柳而得名的雙柳街,灘涂肥沃,曾是新洲區種菜大鎮。如果說,2017年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獲批開建,讓新洲雙柳步入「航天時代」,雙柳大橋的開建,無疑標誌著武漢「雙谷時間」的到來。

今年12月7日,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項目開工建設。主橋採用鋼桁架懸索橋結構,是長江上最寬的鋼桁梁懸索橋。

新洲區委書記趙利洪介紹,雙柳大橋將打通陽邏國際港到順豐國際機場的快速通道,使新洲鐵水公空多式聯運的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形成,完善和提升新洲的物流樞紐功能,降低物流成本;將打通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與大光谷的快速通道,促進光谷的產業、資金、技術、人才向北流動到位於新洲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有利於「光谷」「星谷」聯動融合發展,打造長江中遊一江兩岸科技創新大走廊。

武東之上,「光谷」與「星谷」緊密攜手的格局漸顯。半小時的生活圈,讓光谷上班的青年,青睞在新洲買房居住,在航天基地入駐的企業,也可以便捷地到光谷進行交流合作。

根據規劃,連通光谷未來城和航天基地的光谷長江大橋為公鐵兩用橋。雙橋鼎立,左右並濟,推進航天基地與光谷無縫對接,同時四通八達的新洲區交通內網,也已成規模。

近年來,依託湖北武漢「九省通衢」交通戰略地位,新洲謀劃布局「三縱三橫」交通格局,實現對外連通。

「三橫」,即江北快速路、漢施公路、滬武高速,向西承接武漢主城區溢出效應;「三縱」,即武漢繞城高速、臨港高速、新港高速,向南連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目前,新洲謀劃布局陽邏新城、航天新城、問津新城「三城連環」交通格局,提標提質提速改造建設航天大道、新施公路、劉大路,形成三城拱衛之勢。

與之相呼應,航天大道年內即將通車、江北快速鐵路明年年底投運,陽邏國際港貨運競爭優勢穩步提升,立體交通優勢逐漸彰顯,武東「雙谷」區位優勢一目了然。

航天基地火箭衛星即將量產

「嫦娥」飛天,月球取壤,又一次刷新中國航空航天的新成果。在中國航空航天產業迅猛崛起的當下,從航天產業基地,到航天產業新城,武漢「航天星谷」蓄勢待發。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位於新洲雙柳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今年3月份就在武漢市率先復工復產。目前,產業園的廠房主體結構已完工,內部裝修、外牆施工、設備進場調試正在緊張進行,在年底具備投產條件。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穎輝表示,到今年底,將形成具備年產120顆衛星的能力。

與衛星產業園隔著一條馬路的火箭產業園,在今年9月份開始設備安裝調試,目前已完成驗收,具備年產20發「快舟系」商業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的能力,以彌補微小衛星發射市場的缺口。

目前,圍繞商業航天領域,武漢國家航天基地攜科工集團「五雲一車」戰略項目,虹吸大批商業航天上下遊配套項目快速集聚,將形成以新一代航天發射及應用為基礎,以衛星平臺研製及載荷、空間信息應用服務、航天地面設備及製造為特色的完整產業鏈。

今年5月12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行雲二號」01星、02星兩顆衛星,標誌著武漢完成了從造衛星、到發衛星、再到衛星運營、衛星應用的產業鏈閉環。設計研製這兩顆衛星的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天基物聯網」建設,行雲工程將在2022年前完成發射80顆小衛星並實現全球組網,廣泛進行國外市場的應用推廣;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有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

目前,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已引入航天科工火箭、衛星、磁電、行雲等龍頭項目。其中,行雲測運控中心已安裝完畢;和泰新材料、磁電等項目正加速建設中。龍頭項目的不斷導入實現了商業航天產業集群的落地,為基地形成良好產業發展氛圍;與此同時,不斷開工的商業航天龍頭項目,也吸引了航天大數據、中山金馬、航天工業等一大批產業鏈上下遊的企業籤約入駐。

長江之濱崛起宜居新城

每到周末,家住新洲雙柳的童維方,都會抽空帶著家人,到新洲區雙柳航天公園遊玩。公園裡有一個星河湖,湖畔楊柳依依,還有巨石碑刻記錄我國航天史,兒童遊樂場10餘項遊樂設施全部是太空梭、飛船等造型。

童維方是雙柳街陳路村的村支書,他們村離武漢航天產業基地約三公裡。「航天公園帶來的便利,是航天新城建設的福利之一。」童維方介紹,以前村民靠種菜養魚為生,每年收入不到2萬元,如今就近到航天基地務工,進工地、當保安、做保潔等,每年收入能到5萬元左右。

拔地而起的孔雀城航天府商業樓盤,不但吸引了附近村民就近安置和購房,還吸引了不少周邊地區的購房人群。讓童維方開心的是,今年7月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託管建設的武漢航天城同濟醫院正式動工,配套的現代化學校規劃建設。這片昔日的灘涂荒地如今寸土寸金。

在航天產業新城,童維方的感受是新城迅猛發展,宜居宜業的一個縮影。

2017年,規劃面積68.8平方公裡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落戶於雙柳,由新洲區政府與華夏幸福合作開發。華夏幸福相關負責人介紹,航天新城建設力度空前,20公裡航天大道,12公裡環形路網;航天公園「一步一景」成休閒好去處;武漢航天城同濟醫院建成後輻射整個鄂東;國際化航天體育中心即將完工。同時,全面啟動九年一貫制學校、幸福裡商業等配套設施建設。

近年來,為吸引高端人才落戶新洲,新洲區出臺青年人才生活補貼、安居補貼政策,為航天新城的快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培育核心競爭力。

新洲區搶抓建設長江中遊城市群改革創新示範區機遇,以陽邏和雙柳為核心啟動區,對標深圳、上海等先進地區,高標準建設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以及陽邏經濟開發區先進位(智)造業聚集區。「武漢航天星谷」已然揭開面紗,正朝著長江經濟帶科技創新型新城典範的目標一路前行。

相關焦點

  • 武漢向東,用「航天夢」點亮光谷北岸
    發展航天事業是國家不懈的追求,更是來自世界的召喚。為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應運而生。截止目前,航天科工火箭產業園(一期)、航天產業港(一期)、產業港公園、航天公園、路網環線等完成建設,沿航天大道的產業項目及基礎配套建設已多點建設,逐步鋪開。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落成,是推動我國商業航天事業發展的&34;,更是加快武漢新洲發展的&34;。
  • 利好接踵,陽邏之心再迎發展高光時刻!
    12月1日,新洲區相關部門回復,投資500億元的萬達文旅小鎮項目選址新洲,計劃落戶於藍玉項鍊公園東側,這一舉動為陽邏之心未來發展再次注入全新活力。12月7日,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項目開工建設,標誌武漢城市圈通道正式啟動建設。
  • 光谷到底是個什麼谷?
    那時僅有幾個小村莊佔地24平方公裡因為距主城區較遠這裡一度被戲稱為「武漢地圖外兩釐米的地方」此後經過6次東進南擴到2010年5月光谷擴容近22倍面積增加至518平方公裡足足有大半個新加坡大小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谷」
  • 武漢四大板塊綜合規劃出爐 重塑武漢經濟地理版圖
    武漢謀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需要促進產業集群的合理布局、促進土地效益的集約提升。昨日記者從市國土資源與規劃局獲悉,《武漢四大板塊綜合規劃》出爐,大光谷、大車都、大臨空、大臨港這四大板塊的規劃,將重新構建武漢經濟地理版圖。  武漢早前提出新城「獨立成市」設想,但受到歷史因素和發展階段限制,新城建設普遍存在規模偏小、功能偏弱,難以獨立成市等問題。
  • 砥礪十年,武漢這個數字產業基地,將是武漢的下一個「宇宙中心」
    光谷被稱為「宇宙中心」大家都知道吧,因為這裡發展很快,集中了很多高新企業,是武漢高新科創中心,所以光谷的網友自豪地稱這裡為「宇宙中心」。但其實宇宙中心這個名號最開始說的是北京的五道口那塊,也就是中關村,所以只要發展快速高科集中的地方都可以說是「宇宙中心」。
  • [公告]武漢光谷聯合集團有限公司:13光谷聯:2013年武漢光谷聯合...
    500.00 服務業 當年投資設立 上海華悅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100.00% 39,000.00 園區開發 當年收購投資 重慶中電光谷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60.00% 10,000.00 園區開發 當年投資設立 武漢天璇創客星孵化器有限公司
  • 勇於開頂風船 變局中開新局—黃陂區:高水平建設武漢空港新城...
    唱響項目為先、投資為要、拼字當頭、提標提速主旋律,全年新籤億元以上項目協議投資1418 億元,同比增長58%;續建新建億元以上項目156個。武漢天河航空城、武漢國際貿易城、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基地當年策劃、當年啟動,天河國際會展城、甘露山文旅城當年供地、當年開工,得象新能源、中商惠民星品惠等一批項目當年洽談籤約、當年落地投產,連續刷新項目落地開工的「武漢速 度」。
  • 加速裡湖新城建設、提速村級工業園改造……未來的裡水要這樣建設!
    「四個同城」推動廣佛全域同城加速裡湖新城建設提速村級工業園連片改造打造出彩的觀光農業3年時間,培育10家以上營業收入超百億的工業企業……麥滿良表示,裏水鎮必定當好廣佛全域同城的排頭兵、建設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發揮好鎮街的主戰場作用。當好廣佛同城全域排頭兵「報告裡強調鎮街就是主戰場,要求各鎮因應各自特色,打造城鄉融合典範,我們既有壓力也有動力。」
  • 複合地產「復活」光谷「新物種」
    3月30日,福建省出臺18條加快線上新經濟發展若干措施; 4月14日,上海發布在線新經濟發展方案,聚焦6項專項行動,落實5條保障措施。 6月9日,武漢出臺「光谷加快發展在線新經濟20條」,推動多個高科技產業數位化轉型大提速。
  •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7月提檔升級 打造光谷核心研究基地
    華中科技大學新建光電信息大樓效果圖   荊楚網消息(記者 安立)3月26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獲悉,「武漢·中國光谷」創新研究基地——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準備提檔升級,新的光電信息大樓主體工程將於
  • 光谷這一全新地標,才是未來的「宇宙中心」
    備受矚目的中國建築科技館,坐落於中建科技產業園(中建·光谷之星)E地塊,歷時6年精心打造。整體按國家一級博物館、5A 級景區標準建設,還配套了科普教育區、國際會議中心、建築科技沙龍等,形成集展陳布展、科普教育、會議培訓於一體的綜合性場館。
  • 新希望牽手華中綠城投資 強強聯合打造光谷項目
    房企之間強強聯合,儼然已成為時下武漢房地產市場的一大現象。2020年1月13日,華中綠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通過1億元股權出質方式,成為成都錦創匯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質權人。
  • 全球請知曉,武漢跨入「天河時間」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目標。在「現代化」視野中重新看待「大武漢」,充分發揮武漢在產業基礎、交通支撐、國家戰略疊加等方面優勢,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重要樞紐。武漢,居中國地理經濟棋盤天元之位,歷史上就是九省通衢之地,連接八方,通江達海。
  •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大揭秘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已經建設3年多了——2016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實施方案;2017年4月24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正式開建,這也是我國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規劃面積68.8平方公裡,由武漢市人民政府聯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基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 太空科創園在武漢蔡甸開建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衛中、通訊員朱慶傑、孫克亮)昨日,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奠基開工。該項目位於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武漢市蔡甸區)中法生態科技谷,總投資120億元,將建成太空科技主題航天科普教育殿堂。  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為武漢太空科創園培土奠基。
  • 13家世界500強生物醫藥公司 逾半扎堆光谷生物城
    緊接著,德國費森尤斯卡比公司在光谷生物城建設抗腫瘤藥物生產基地,賽默飛世爾、霍尼韋爾、杜邦先鋒、中國醫藥集團等生物企業巨頭都來了。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但長春表示,外資企業帶來了領先的生物先進技術、先進的管理理念、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全球化的思維方式,外來文化對本土企業家形成了強烈的思想衝擊。伴隨這些大佬而來的,是一大批頂尖的產業、科研和管理人才。
  • 首批9家科創板受理企業2家來自武漢!大健康產業打造武漢經濟第三極
    武漢打造大健康萬億產業集群再添新動能。22日晚間,上交所公布了首批受理的科創板申報企業名單。9家企業中有2家為生物醫藥企業,分別為安翰科技、武漢科前生物,它們均來自湖北武漢的光谷生物城。據了解,武漢正在打造集研發、孵化、生產、物流、生活為一體的大健康全產業鏈,打造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世界級萬億產業集群,構建武漢經濟發展「第三極」。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科創板的開閘,將撬動更多資源和資本,為武漢發展大健康產業注 入新的活力。
  • 風暴中的武漢光谷,為何牽動全球科技產業神經?
    如今光谷打造的「芯」產業集群已覆蓋存儲晶片、紅外晶片、AI晶片、5G晶片等特色晶片市場,並將枝葉延伸至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環節。隨後幾年時間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等社會各層持續倡議,終於在2001年,國家計劃委員會正式批准在武漢建設國家級光電子與信息產業基地。至此,武漢光谷建設的歷史扉頁終於落下句點,它的光電子產業歷史正式拉開序幕。
  • 工信部促進各領域的聯合創新,武漢光谷是戰略重地
    打開APP 工信部促進各領域的聯合創新,武漢光谷是戰略重地 圖圖 發表於 2019-11-15 11:33:21 近日,在第十六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表示,工信部將促進光電子細分領域之間、光電子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聯合創新和交叉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