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教育廳公布了
2020年度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7門課程入選
其中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3門
線下一流課程4門
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入選數最多
2020年度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入選「省一流本科課程」名單
究竟什麼樣的課程能成為「省一流」?
快和蓮峰君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
《食品化學與營養學》
課程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學習者為中心的元素(熱愛、好奇心、挑戰、選擇、吸引力、控制、新穎性、樂趣、幻想、協作和項目任務等)納入到線上線下課程的設計中,全面考慮課程在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養成方面的作用,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責任感。目前課程訪問量62餘萬次,全國211所高校的639名學生選修過該課程。
課程團隊建立了校內實驗實踐基地「中山市食品安全研究中心」,通過將營養和食品安全科普訓練納入課程實踐,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同時承擔了中山市食品安全的科普教育工作,提高了專業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2018年入選首批粵港澳聯盟課程;2019年在學銀在線對全社會開放;2020年獲學校首批混合式教學立項。踐行國務院推行的《健康中國行動》,該課程成為學校的自然科學通識公選課;2020年獲得粵港澳大灣區在線教學優秀案例一等獎。
課程團隊照
課程負責人:李琳
課程團隊成員:鄭子懿、潘子強、張景強、
李雪雁、沈志華
2.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
《IT英語》
《IT英語》構建「課程-能力-產出」相對接的立體分層教學,突出「以學習者為中心」,將大規模授課與小規模討論相結合,推行任務式、項目式、合作式學習模式,實施多元形成性評價考核方式,努力培養「五能」學生,即能聽懂自己專業方面的英語講座並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能就專業性的話題較為流利、準確地進行對話或討論;能在國際會議和專業交流中宣讀論文並參加討論;能比較順利地閱讀與自己專業有關的綜述性文獻;能用英語撰寫所學專業的技術報告、論文。2018年獲得廣東省質量工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立項。
課程負責人:羅宇曉
課程團隊成員:李天剛、廖志華、周樂、李娜、陳明珠
3.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
《數字圖像圖像基礎》
本課程採用導入項目式、情景式教學,用數位化平面設計工具解決生活中的設計問題,幫助學習者熟練掌握數字圖形圖像工具的使用,有效提升學習者的圖形圖像處理能力和視覺素養,並為後續視頻製作打基礎。課程受眾面廣,包括藝術設計及相關課程教師、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計算機考證人群和社會各界藝術設計愛好者,各類人群使用本課程都可以有不同的受益。
本課程面向全網開設開放班級4個。包括校內班級在內,目前累計已選課人數1704人。目前該課程的訪問量為167萬,累計互動次數3272次。2018年入選廣東省質量工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2019年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課程聯盟平臺課程;2020年入選學校混合式教學項目課程、粵港澳大灣區在線教學優秀案例。
課程負責人:趙競
課程團隊照
課程團隊成員:郭磊、張春紅、白建通、李婷、阿麗莎、吳黎黎、孫靜、萬發林
4. 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國際貿易與實務》
課程堅持外延式育人、內涵式成長的育人理念,教學中融入思政內容,通過「項目驅動—自主學習—思辨創新」三步走的教學設計,開展「抽象—具體—實際—理論」四位一體的教學創新,藉助信息技術工具向學生拋出抽象問題,激勵學生聯繫實際思考並尋找答案,在課堂討論和分組展示中解決外貿實際問題,將學生帶入真實業務情境,通過用具體的事件答案來解釋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反饋良好。社會學習者選用課程團隊出版《國際貿易實務》教材數量不斷增加,受益面不斷擴大,2017年入選廣東省質量工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
課程負責人:蔣永宏
課程團隊成員
5. 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經濟學》
課程按照「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理念,將課堂打造成學生全面發展的小型平臺。以「學習」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將學生轉變成課堂的主人翁。從經濟社會中的經典案例和熱點問題出發,引導學生從解決問題的視角建立主動學習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學生這樣評價:「這門經濟學課程很棒,歐瑞秋老師能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轉化具體實例,通俗易懂,小組合作效率高,有利於思考問題,每一單元小測有利於鞏固知識,查漏補缺。」
課程負責人:歐瑞秋
課程團隊成員:佘時飛、陳長彬、覃豔華、彭鐵牛、李杭芝
6. 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大學物理》
《大學物理》課程是我校被評為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團隊精心打造出了「精品在線課程+精品系列教材+學習指導系列微課程+試題庫+工程案例庫+在線測試題庫+網絡資源」的《大學物理學》立體化教學課程體系。錄製「知識點回顧」和「習題評講」系列微視頻共32個單元,積累了實驗課微視頻、學生課外小製作展示視頻、工程案例庫、物理與高科技文獻與視頻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創建了習題庫、試題庫,增加非標準化過程考核項目,編寫的教材因其受眾對象明確、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契合度高、質量高、特色強而受到廣泛好評。2018年入選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
課程負責人:遲鋒
課程團隊成員:高玉梅、譚朝陽、師向群、楊健君、劉黎明、劉萍、陳東偉、何惠龍、張智、潘新建、李井潤、寧林、張小賓
大學物理實驗室
7. 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Java EE平臺應用與開發》
本課程面向大三計算機學院軟體專業、雲計算專業的學生,以Java EE平臺開發技術為主線,講授企業級系統的主流開發框架、工具組件、設計與編碼技術,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本課程2017年被評為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項目,2018年,成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經過多年來的持續建設,在教學資源、教學方式與實驗實踐上積累了良好的基礎。培養了超過700多名學生,畢業後從事Java相關領域的開發工作,其中部分同學畢業後進入阿里飛豬、釘釘、騰訊、網易等著名IT企業就職。結合新工科人才需求,將雲計算技術、Docker容器技術、微服務技術等主流技術融入課程教學,保持課程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對課程學習路線和知識點進行凝練優化,構建可視化知識圖譜,建設完善的在線學習資源,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翻轉課堂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降低學生學習曲線;採用以實際需求為導向,以問題求解為驅動的實踐教學,將工程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貫穿課程教學,並基於CIDO理念,構建漸進式的教學體系。
課程負責人:何懷文
課程團隊照
課程團隊成員:彭政、姚淮銳、楊會志、梁瑞仕、吳舜歆、肖濤
2019年起,教育部啟動實施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建成10000門左右國家級和10000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簡稱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一流課程建設突出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課程建設新理念與各學科專業的結合,能有效推動優質資源和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在更大範圍內應用共享。此次廣東省公布的一流本科課程共651門,包括線上一流本科課程78門,線上線下混合一流課程206門,線下一流課程330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37門。
大力推進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是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行動。近年來,學校以專業、課程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質量工程特色專業、教學團隊、在線開放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等項目的引領示範作用,通過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持續實施專業提升計劃、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在線開放課程建課用課計劃、卓越教學計劃以及鼓勵教師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著力打造出更多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來源: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學生記者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