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科研機構山東銀豐基因發現三例人類HLA新基因序列並獲WHO認證

2020-11-04 大眾日報

山東銀豐生物集團下屬的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豐基因」)日前發現3例人類HLA新基因序列,並通過了WHO世界衛生組織HLA命名委員會的認證,被授予新基因認證證書,這三例新基因正式命名為A*24:512、B*13:146、B*40:468。截至目前,銀豐基因共發現15例人類新基因序列。

大眾日報記者於2020年11月2日在位於濟南高新區的銀豐基因採訪時了解到,去年10月,銀豐基因HLA實驗室在檢測編號為CSA001124、JXSZ003133、BSZ005261的送檢樣本中發現該3例新基因序列,經IPD-IMGT/HLA網站向世界衛生組織HLA命名委員會提報、覆審、認證後,3例新基因序列於今年10月22日被正式命名為A*24:512、B*13:146、B*40:468。

據銀豐基因副總經理、CTO洪軻博士介紹,HLA(human leucocyte antigen)即人類白細胞抗原,是編碼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的基因簇,其已知寬型數量有150多個,明確序列的亞型分型超過2.8萬個,這次發現的3個人類新基因序列就屬於新的亞型。擴充了人類遺傳分型資料庫,在實際臨床應用方面對器官及造血幹細胞移植中的HLA配型提供更準確的依據,能夠幫助器官和骨髓移植患者更準確地尋找最適合的供者,減少發生急性排異的風險。作為一家民營科研機構,表明銀豐基因的科研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另據銀豐基因醫學檢驗中心HLA實驗室經理張倩介紹,銀豐基因擁有70人的科研團隊,每年的HLA檢測量在16萬左右,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檢測機構之一。他們第一次發現人類新HLA基因是2002年,被WHO命名為HLA-A*26:20。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吳洪斌 視圖 徐明明 遲鵬 林鳳嬌 報導)

相關焦點

  • 魯喀情深:銀豐基因奔赴新疆喀什支援新冠檢測
    8月1日,在山東省援疆指揮部的對接部署下,銀豐生物集團旗下銀豐基因公司派出13名赴疆志願者,開赴新疆喀什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行動。此次支援行動任務重,時間緊,銀豐基因連夜集結防疫物資,全力支援新冠檢測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進行。銀豐集團副總裁左紅斌、銀豐生物集團副總裁李德柱、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守林等在濟南遙牆機場,為援疆戰疫志願者送行,並現場放抗疫物品。
  • 銀豐基因精準與轉化醫學發展醫學暨腫瘤轉化專家研討會圓滿結束
    2020年9月20日,2020銀豐基因精準與轉化醫學發展論壇暨腫瘤轉化專家研討會在濟南銀豐華美達酒店圓滿落幕。值此盛會,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有幸參與其中,本次會議是由臨床腫瘤研學聯盟、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銀豐生物聯合主辦的面向臨床腫瘤醫生在腫瘤領域技術交流、學術交流、科研交流的學術盛會,會議現場座無虛席,與會人員的熱情高漲。
  • 銀豐基因助力山東省第十四次醫學遺傳與優生學學術會議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27日-28日,由山東省醫學會醫學遺傳與優生分會主辦、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承辦、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山東省第十四次醫學遺傳與優生學學術會議暨遺傳病精準診療與iPS細胞技術研討會」在濟南藍海御華大飯店順利召開
  • 上海發現一例英國輸入病例 基因序列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該病例為中國籍,在英國留學,12月13日自英國出發,12月14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
  • 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銀豐生命延續研究計劃正式啟動
    銀豐生命延續研究計劃正式啟動在本次紀念活動中,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介紹了該院在法律資質和符合倫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獲山東省衛計委批覆的遺體接受站資質等。據悉,未來研究院將吸納知名法學專家成立倫理委員會指導研究計劃和方案。
  • 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基因檢測聯盟理事會成員單位
    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基因檢測在患者感染確診、愈後評估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積極響應政府關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重大決策部署,打造長三角基因檢測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高地,推動平臺共建,技術互補,成果共享。在中國醫藥技術協會基因檢測技術分會的指導下,長三角一體化基因檢測聯盟於2020年5 月30日在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成立。
  • 山東省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麻風病易感基因發布會
    最近,他們在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和安徽醫科大學科研人員的密切合作下,在世界範圍內第一個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方法,成功發現麻風病易感基因,取得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成果。    [2009年12月17日 9:36:11]包文輝:在山東省委、省政府親切關懷下,在省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所屬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在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和安徽醫科大學科研人員密切合作下,經過三年多不懈努力,在國際上率先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方法,成功發現麻風病易感基因,取得了世界上第一個麻風病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成果
  • 「千人基因組計劃」獲得迄今最詳盡的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
    由中美英等國科研機構發起的大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千人基因組計劃」28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以封面文章形式發布了迄今最詳盡的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同時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了在基因研究技術手段上的收穫
  • 山東農大科研團隊成功克隆小麥抗條銹病新基因
    9月9日,《中國科學報》在頭版重要位置報導了山東農業大學最新科研進展,學校農學院吳佳潔團隊十年磨劍,克隆小麥抗條銹病新基因,並對其影響小麥條銹病抗性的分子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該基因由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吳佳潔團隊與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劉登才團隊、美國愛達荷大學教授付道林團隊等共同克隆成功。他們對其影響小麥條銹病抗性的分子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
  • 山東發現首例新冠變異毒株感染確診患者,與英國變異株序列高度同源!
    1月4日,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完成對青島報告的1例英國輸入病例樣本全基因測序分析,經比對,與近期高度關注的英國變異株序列高度同源。該病例為山東省第一例輸入的新冠病毒VUI-202012/01突變體感染病例。
  • 華大基因肺癌分析軟體獲證 實現檢測全流程資質認證
    原標題:華大基因肺癌分析軟體獲證 實現檢測全流程資質認證      10月30日,深圳
  • 不應過度解讀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德國柏林Charité 大學醫院的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 (來源於Berlin Institute of Health官網)Drosten分析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來自於一位在義大利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德國人。這位患者的病毒基因組序列看起來和一位德國慕尼黑患者的類似,而這位慕尼黑的患者要比德國患者早一個多月感染新冠肺炎。
  • 基因檢測行業首批27家推薦企業
    基因檢測作為一門造福人類的新興技術,是生命科學的基石,國家既意識到它的巨大醫學和社會作用,需要大力扶持,促進行業發展,也意識到規範的重要性。2016年四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於第一批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建設方案的復函》(發改辦高技〔2016〕534號),正式批覆27個省市建設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
  • 最詳盡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發布
    由中美英等國科研機構發起的大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千人基因組計劃」10月28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以封面文章形式發布了迄今最詳盡的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同時也在美國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 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現在,這套基因編輯技術穩定高效,已經被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應用在各種生物的基因修復、基因改造等應用當中。要知道,這一技術從發現到今天的廣泛應用還不到10年時間,該項技術一經誕生就被人們視為21世紀最為重要的生物發現之一。可以說,人類這次幹了比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更為了不得的事情,可以像傳說中的上帝一樣,擁有了改造甚至製造新物種的能力。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可以說,人類這次幹了比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更為了不得的事情,可以像傳說中的上帝一樣,擁有了改造甚至製造新物種的能力。相比較於大自然的緩慢地生存演化,這一次人類可以手握基因剪刀,乾脆利索地改變眾多物種的基因性狀,包括我們人類自身。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
    此項研究發現了SARS-CoV-2基因組中一個長達382nt的缺失突變,幾乎覆蓋了整個ORF8的同時還刪除了ORF8轉錄調控序列(TRS),從而增強了下遊N端基因的轉錄,這很可能是SARS-CoV-2適應人類宿主的結果。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8期:華大「三聯」檢測試劑盒獲歐盟認證...
    :新冠甲流乙流「三聯」檢測試劑盒完成歐盟CE認證9月23日晚間,國內基因測序上市公司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披露,其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製造的兩項新型冠狀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聯合核酸檢測試劑盒於近日完成了歐盟CE認證。
  • 新冠病毒基因測序溯源:警報是何時拉響的
    華大基因( 300676.SZ )全稱為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成立於1999年,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水稻和大熊貓基因組計劃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因組研究工作。2017年7月以「基因測序第一股」登陸創業板,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最初,兩位科學家發現,細菌體內的CRISPR基因序列分布中入侵到細菌體內的病毒身上獲取的特殊DNA片段,這些DNA片段就是細菌利用DNA剪切酶Cas剪切該病毒的DNA片段再拼接到這段序列中。2005年,西班牙微生物學家Francisco Mojica首次在《分子演化》雜誌中發表了他的新發現,細菌和古細菌當中廣泛存在一種能夠識別此前感染過它們的病毒基因特徵的免疫機制,並首次提出了CRISPR這一術語,成為這一系統的首個發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