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基因組計劃」獲得迄今最詳盡的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

2020-11-30 科學技術部

    由中美英等國科研機構發起的大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千人基因組計劃」28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以封面文章形式發布了迄今最詳盡的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同時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了在基因研究技術手段上的收穫,相關成果標誌著人類基因研究進入了一個劃時代的新階段。

  「千人基因組計劃」由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英國桑格研究所等機構於2008年啟動,旨在繪製迄今最詳盡、最有醫學應用價值的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現在報告的是該計劃第一階段的分析成果。

  「千人基因組計劃」共同主席、英國桑格研究所基因專家、《自然》封面文章主要作者之一理察·德賓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這一計劃現在取得了兩個重要成果,第一是獲得了迄今最詳盡的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第二是探索出了研究基因多態性的新技術手段。」

  基因多態性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基因差異。人的基因組總體上差不多,但在有些位置上你我他都不一樣,存在各種基因變種,它們最終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德賓說,在第一個成果方面,研究人員找出了1000多萬個大大小小的基因變種,其中約800萬個都是前所未知的。對於人群攜帶率在1%以上的基因變種,本次研究的覆蓋率達到95%以上,得出了迄今最詳盡的基因多態性圖譜。這一成果在醫學等領域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比如通過參照圖譜,可以方便地找出致病的基因變種。

  在第二個成果方面,研究人員驗證了在大型基因研究中綜合使用多種基因測序手段的可行性。由於基因測序成本目前仍很高昂,如果能在「精測」一些基因序列的同時,對另一些基因序列只需「粗測」就能保證最終結果的準確性,將可以大幅降低基因測序研究的成本。《科學》雜誌上的文章便側重描述了技術手段方面的進展。

  德賓告訴記者,自十年前「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以來,因為難以同時對許多人進行基因測序,基因研究一直只在較小的層面上進行。本次研究不僅使大規模測序成為可能,還繪製了一個詳盡的基因圖譜以供比對,這標誌著人類基因研究進入了一個劃時代的新階段。

  他說,本次報告還只是基於「千人基因組計劃」第一階段中搜集的數百人的基因數據,而該計劃的最終目標是獲得歐、亞、美、非各洲不同人群中2500人的基因數據,預計在2012年發布的最終結果將可以覆蓋99%以上的基因變種。

  據報導,「千人基因組計劃」所獲數據存放在公共資料庫中,公眾可免費查詢。

相關焦點

  • 最詳盡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發布
    由中美英等國科研機構發起的大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千人基因組計劃」10月28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以封面文章形式發布了迄今最詳盡的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同時也在美國
  • "千人基因組計劃"鎖定高精度遺傳變異圖譜
    由中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協作組日前在深圳、倫敦和華盛頓同時宣布啟動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該計劃最終將得到一張精度很高而且覆蓋整個人類基因組的遺傳變異圖譜,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快地精確鎖定與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點。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延續和發展,千人基因組計劃將成為基因組科學研究向臨床醫學邁進的重要轉折點。
  • 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工程,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科學家於1985年率先提出,於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科技名詞|人類基因組計劃
    2001年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其研究內容還包括創建計算機分析管理系統,檢驗相關的倫理、法律及社會問題,進而通過轉錄物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等相關技術對基因表達譜、基因突變進行分析,可獲得與疾病相關基因的信息。
  • Nature:回顧人類基因組計劃的25年
    25年前,新落成的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即現在的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Research Ins,NHGRI)在我們三人的領導下,協同美國國內與國際的合作夥伴,啟動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此後發生的一切,成為最具歷史意義的重要科學成就之一:通過長達13年的探索,測序人類基因組的三十億鹼基對。
  • 人類基因組計劃:解讀基因的奧秘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和韓國基因測序公司Macrogen近日合作發表研究,完成了目前最連續的韓國人基因圖譜繪製。Jeong-Sun Seo教授的團隊綜合運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等方法,填補了大量傳統測序中存在的基因序列缺口,成功繪製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
  •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證券時報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於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人類基因組計劃(HDP)現狀與展望
    1998年9月14日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所(NHGRI)和美國能源部基因組研究計劃的負責人在一次諮詢會議上宣布,美國政府資助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將於2001年完成大部分蛋白質編碼區的測序,約佔基因組的三分之一,測序的差錯率不超過萬分之一。同時還要完成一幅「工作草圖」,至少覆蓋基因組的90%,差錯率為百分之一。2003年完成基因組測序,差錯率為萬分之一。
  • 人類基因組計劃:歷時十三年耗資30億美元 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70年...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按照這個計劃的設想,在2005年,要把人體內約2.5萬個基因的密碼全部解開,同時繪製出人類基因的圖譜。換句話說,就是要揭開組成人體2.5萬個基因的30億個鹼基對的秘密。到2000年6月26日,人類基因組草圖的繪製工作已經完成。
  • 總結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教訓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人類基因組測序,在今天看來是小菜一碟,但放在25年前,實在是一個大膽的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在1990年啟動,並在13年的時間內完成了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創舉。近日,三位頂級科學家在《Nature》雜誌上撰文,談論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和教訓。
  • 人類基因組計劃25年:給大科學六大啟示
    1989年,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始前,班伯裡學術峰會在紐約冷泉港實驗室舉行。Library & Archives 25年前,新創建的美國人類基因組研究國家中心(NHGRI,現在的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和美國及國際合作夥伴聯手,發起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代表了最具歷史意義的科學努力之一:歷經13年,對人類基因組全部30億個鹼基對進行測序。
  • 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啟基因組研究時代
    在基因組測序研究方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我國參與了1990年正式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一起,並稱為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創舉之一。我國作為六個參與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之中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
  • 人類基因組計劃進展
    這幾年,不同規模的基因組計劃經常見於報導,目前這些計劃進展如何呢,現在就扒一扒現在這些人類基因組計劃進展。1. 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人類基因組計劃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左右,主要目的就是攻克癌症。
  • 韓國人繪製出最連續人類基因圖譜,解讀基因的奧秘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和韓國基因測序公司Macrogen近日合作發表研究,完成了目前最連續的韓國人基因圖譜繪製。Jeong-Sun Seo教授的團隊綜合運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等方法,填補了大量傳統測序中存在的基因序列缺口,成功繪製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
  • Nature:三位大牛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教訓
    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在1990年啟動,並在13年的時間內完成了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創舉。近日,三位頂級科學家在《Nature》雜誌上撰文,談論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和教訓。  人類基因組計劃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數據共享。在大量的基因組圖譜和序列數據生成之後,勢必要迅速建立政策,以縮短數據生成和發布之間的時間。這些努力最終促成了1996年百慕達原則的通過。不過,他們認為,廣泛的數據共享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包括分析和移動大量數據的困難,以及如何保護參與者的隱私等。  與此相關,三位科學家認為HGP的一個缺陷在於對數據分析的計劃不夠。
  • 傳說中的千人基因組計劃
    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作為基因組科學的裡程碑,從研究初始就備受關注,現在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已免費對外開放,大家就更加關注一點:我們怎麼使用它?先給大家展示一下他的官網(http://www.internationalgenome.org/home)
  • 人類基因組計劃25年:為眾多大科學項目帶來六大啟示
    Library &Archives  25年前,新創建的美國人類基因組研究國家中心(NHGRI,現在的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和美國及國際合作夥伴聯手,發起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代表了最具歷史意義的科學努力之一:歷經13年,對人類基因組全部30億個鹼基對進行測序。
  • 人類基因組計劃25年:六大啟示
    2008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擴展了其數據分享的期望,將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包括進來。2014年,「百慕達原則」開始執行擴展的基因組數據共享政策。這要求利用NIH資助產生或分析出來的幾乎所有大規模基因組數據都要共享。  廣泛存在的數據共享正帶來新的挑戰。
  • 後基因組時代十年志
    2000年,國際人類基因組織和塞萊拉公司聯合宣布,"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繪製完成,這張並不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也稱為"人類基因組草圖"。而2003年測序更為精確,覆蓋率更高, "人類基因組完整圖譜"正式公布。至此,人類基因組計劃圓滿結束。[2]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人類至今為止第一次全面、系統的研究和解讀人類自身的遺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