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教訓

2021-01-20 解碼醫學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人類基因組測序,在今天看來是小菜一碟,但放在25年前,實在是一個大膽的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在1990年啟動,並在13年的時間內完成了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創舉。近日,三位頂級科學家在《Nature》雜誌上撰文,談論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和教訓。

這三位科學家分別是:Eric Green,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的所長;James Watson,冷泉港實驗室的名譽主席;以及Francis Collin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院長。想當年,這三個機構聯合國際上多個機構開展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他們在文中總結了HGP的六個經驗教訓。

首先,這種工作鼓勵研究人員去接受夥伴關係,而打破了研究人員單獨工作的常態。HGP匯集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學科的2000多名研究人員。Green、Watson和Collins指出,成功來源於強大的領導、對任務重要性的認知,以及研究人員願意放棄個人成就而實現集體利益。

人類基因組計劃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數據共享。在大量的基因組圖譜和序列數據生成之後,勢必要迅速建立政策,以縮短數據生成和發布之間的時間。這些努力最終促成了1996年百慕達原則的通過。不過,他們認為,廣泛的數據共享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包括分析和移動大量數據的困難,以及如何保護參與者的隱私等。

與此相關,三位科學家認為HGP的一個缺陷在於對數據分析的計劃不夠。第一個人類基因組序列是零零碎碎地產生的,需要拼在一起。在項目後期,這種計算過程的需求就變得愈加明顯。對於千人基因組計劃和癌症基因組圖譜等近期項目,他們吸取教訓,儘早計劃。

Green、Watson和Collins指出,HGP強調了技術開發。事實上,這個項目催化了眾多關鍵基因組技術的開發,也帶來了分子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學科的創新。多個改進相結合,實現了革命性的進步,如基於毛細管的DNA測序儀。從一開始就培育技術創新,這對今天的大型項目同樣重要。

HGP計劃也考慮了科學進步的社會影響。它的發起人認為,繪製和測序人類基因組所獲得的信息可能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HGP成為首個大型研究項目,包含了專門研究社會問題的部分,比如怎麼保護人們的隱私以及防止歧視。

最後,Green、Watson和Collins表示,HGP的成功在於領導者開明的態度和定期的調整。他們認為,那些有著大膽目標的大型項目也能獲得成功,只要整體目標是建立在明確的階段性目標、質量指標和評估之上的。

在90年代初期,人們根據沒有預料到,HGP的主要遺產是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開展科學研究。「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故事帶來了一些寶貴的提醒,其中一些進展無疑會觸發研究方式的根本改變,」這三位科學家寫道。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 踴躍點讚吧。您的分享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

歡迎【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訪問:www.jmdna.com 或撥打:400-997-5889


相關焦點

  • Nature:三位大牛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教訓
    人類基因組測序,在今天看來是小菜一碟,但放在25年前,實在是一個大膽的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在1990年啟動,並在13年的時間內完成了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創舉。近日,三位頂級科學家在《Nature》雜誌上撰文,談論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和教訓。
  • 人類基因組計劃(HGP)25周年六大經驗總結
    25年前,也就是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的1990年9月底,人類基因組計劃(HGP)正式啟動——作為一種以科學聯盟為基礎的大科學模式的運作,影響巨大、收穫頗豐。作為HGP領軍人物的埃裡克·D·格林(EricD.Green)、詹姆斯·D·沃森(JamesD.Watson)和弗朗西斯·S·柯林斯(FrancisS.Collins)先後擔任了HGP核心機構的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所長,值此HGP25周年之際,他們對HGP的成功與影響總結了六條經驗,值得科學界人士深思和借鑑。
  • 人類基因組計劃(HGP)25年周年領軍人物的六大經驗總結
    1989年,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之前在紐約市冷泉港實驗室召開了著名的班伯裡會議。作為HGP領軍人物的埃裡克·D·格林(Eric D.Green)、詹姆斯·D·沃森(James D.Watson)和弗朗西斯·S·柯林斯(Francis S.Collins)先後擔任了HGP核心機構的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所長,值此HGP 25周年之際,他們對HGP的成功與影響總結了六條經驗,值得科學界人士深思和借鑑。
  • 基於人類基因組計劃「大科學」的六大經驗
    日前,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的三位歷(現)任所長回顧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大科學項目實施所取得的歷史經驗。他們認為,幾年前圍繞HGP的討論主要集中在該計劃已經或將對人類疾病的認識帶來何種見解。但現在明確的是,HGP除了極大地加速了生物醫學研究,還開啟了科學研究的新方式和組織管理新模式。
  • 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工程,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科學家於1985年率先提出,於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人類基因組計劃
    製造一個有機體的全部基因或遺傳指令稱作基因組。因為所有生物體都是繼承前代的基因,所以基因組就提供了有關其祖先的重要信息。對於人類來說,與其他生物體一樣,基因代碼中的錯誤或變異將會導致通常醫學上所講的遺傳病。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
  • 人類基因組計劃進展
    這幾年,不同規模的基因組計劃經常見於報導,目前這些計劃進展如何呢,現在就扒一扒現在這些人類基因組計劃進展。1. 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人類基因組計劃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左右,主要目的就是攻克癌症。
  • Nature:回顧人類基因組計劃的25年
    25年前,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了,時至今日,它所提供的經驗仍舊指引著由它開啟的,以團隊協作為基礎的科學研究。就在數年前,圍繞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討論焦點還主要集中在這個問題上:該項目為我們理解人類疾病已經帶來,或者會帶來怎樣的啟示?這個問題的答案到現在才水落石出:人類基因組計劃不僅大力推動了生物醫學研究的發展,還開啟了科學探索的新途徑。作為首個大規模生物學項目,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之後諸多的團隊協作研究項目鋪平了道路。僅NHGRI自2000年開始就啟動了超過25個此類項目。
  • 什麼是人類基因組計劃?
    &nbsp&nbsp&nbsp&nbsp1986年3月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生物學家雷納託·杜爾貝科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癌症研究的轉折點——人類基因組全序列分析》的文章。
  • 人類基因組計劃:解讀基因的奧秘
    正如同著名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杜伯克所說:「人類的DNA序列是人類的真諦,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與這一序列息息相關,包括癌症在內的人類疾病的發生都與基因直接或間接有關…」人類基因組計劃揭示生命奧秘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繼曼哈頓原子計劃
  • 「人類基因組計劃」背後的故事
    「人類基因組計劃」被譽為比「阿波羅登月計劃」還要偉大的工程。記者最近在採訪中了解到,我國能夠與美國、英國等國家合作,在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完成1%的測序任務,這背後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在這一計劃的完成過程中,除了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外,還包含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 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啟基因組研究時代
    在基因組測序研究方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我國參與了1990年正式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一起,並稱為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創舉之一。我國作為六個參與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之中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
  • 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至此,人類基因組計劃距離正式啟動過去了14年,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多。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美國正式啟動。9年後,中國獲準加入了人類基因組計劃,成為參與這一計劃的惟一發展中國家。在一次訪談中,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聯繫人楊煥明教授說:「人類基因組計劃應該說是1953年4月23號(應為25日)開始的。」
  •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證券時報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新篇章:全合成工人類基因組計劃揭幕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6年5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最近一些科學家、律師以及產業領軍人物在哈佛醫學院進行會談,商議建造一個完整的全合成人類基因組。這意味著需要搞清楚:為了創造蘊含在我們人類體內的每個細胞中的23對染色體(300億個鹼基對),需要哪些化學物質。
  • 大科學計劃概述:人類基因組計劃
    這一重大成就立刻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各國均給予了高度評價,人們認為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斷曼哈頓原子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的第三大科學計劃,它對人類認識自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動生命科學、醫學、生物技、製藥業、農業等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完成是該計劃實施的一個裡程碑,標誌著人類在研究自身的過程中邁出其不意關鍵的一步。
  • 科技名詞|人類基因組計劃
    2001年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其研究內容還包括創建計算機分析管理系統,檢驗相關的倫理、法律及社會問題,進而通過轉錄物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等相關技術對基因表達譜、基因突變進行分析,可獲得與疾病相關基因的信息。
  • 什麼是基因和人類基因組計劃?
    現代遺傳學家認為,基因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總稱,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於染色體上,並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基因不僅可以通過複製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還可以使遺傳信息得到表達。不同人種之間頭髮、膚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異所致。
  • 於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從DNA到人類基因組計劃
    醫學家們夢想已久的「基因治療」,似乎變得觸手可及起來。要知道,很多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細胞內部的基因突變,針對這樣的缺陷基因,我們可以先在體外編碼一個正常的基因,然後通過載體植入人體,替換掉那個壞掉的基因,從而糾正因為基因缺陷而導致的疾病。基因導致的疾病可比大家想像的要多,腫瘤、衰老等謎題也隱藏在基因之中。如果人類能夠徹底掌握自身的遺傳信息,基因治療就不再是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