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人類基因組計劃「大科學」的六大經驗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日前,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的三位歷(現)任所長回顧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大科學項目實施所取得的歷史經驗。他們認為,幾年前圍繞HGP的討論主要集中在該計劃已經或將對人類疾病的認識帶來何種見解。但現在明確的是,HGP除了極大地加速了生物醫學研究,還開啟了科學研究的新方式和組織管理新模式。

作為生物學領域的首個大型項目,HGP為後來眾多的合作研究項目鋪平了道路。對於那些追求大型科學項目的科研人員,HGP仍然能夠提供很多寶貴經驗。

經驗一:擁抱合作關係

HGP成功將超過2000名來自不同國家、科學領域和資歷的研究者凝聚在一起——儘管各小組得到不同資助機構的支持。計劃的成功源於資助者強有力的領導、共享任務重要性的責任感、研究人員為集體利益放棄個人成就的意願。

很多合作型基因組學項目緊隨其後,包括千人基因組計劃:對人類基因組中的序列變異進行分類;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描繪癌症基因組突變的特徵,以及人類微生物組計劃:利用基因組測序和其他技術研究微生物種群。

合作型科研的常見障礙之一是參與者不願擁抱新的合作關係。然而,由於業界的各種努力,再加上把數據和資源合併可以使每個人都受益的意識不斷強化,舊觀念正在被擯棄。例如,此前非洲遺傳學和基因組學方面的研究人員更願與美國或歐洲的科學家合作,但似乎不太願意與非洲其他研究人員合作。旨在提高非洲基因組研究的非洲人類遺傳與健康計劃致力於改變該局面,促成非洲的內部研究合作。該項目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英國威康信託基金會初始資助,在2012年和2013年促成了24個非洲國家的29項合作。

經驗二:最大化數據共享

HGP改變了生物醫學研究中數據分享的規範。一旦大量的基因組藍圖和測序數據開始產生,縮短數據產生和發布相隔時間的要求就隨之很快出現。這些努力在1996年採用「百慕達原則」時達到頂峰:參與HGP的主要團隊負責人都同意,將超過一定規模的基因組序列在生成後的24小時內提交至公開資料庫。

2003年的「勞德代爾堡協議」擴展了相關原則。2008年,NIH進一步擴展了其數據分享的預期,包括全基因組關聯研究。2014年開始實施擴展的「基因組數據共享政策」,要求受NIH資助的幾乎所有大型基因組數據生成或分析都必須共享。

數據的廣泛共享帶來了新的挑戰,包括分析和移動巨大數據集的計算和邏輯困難;在涉及到人類數據(尤其是基因組和臨床)時,如何保護研究參與者的隱私,已經產生了許多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對穩定和強大的計算平臺的需求導致雲計算使用的快速增長,並提出建設「數據共享」平臺來存儲或發布數據。成立於2013年的國際「全球基因和健康聯盟」正在準備「基因和與健康有關的數據負責任共享國際框架」,並將考慮法律、倫理和技術因素。

經驗三:制定數據分析計劃

HGP也有自身的缺陷,例如,數據分析在早期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第一個人類基因組序列以零碎的方式產生。為針對每個染色體生成連續的序列,成千上萬的單獨裝配的序列片段(每個約10萬~30 萬鹼基)必須使用計算連接在一起。通過一小群生物信息學家的集中努力,這個任務在幾個月內得以完成。如果事先制定更加詳細的計劃,此項工作便不會面臨如此巨大的壓力。

對如何更好地合併和分析預期的各種數據類型——從電子健康記錄和基因組分析到來自環境檢測器和可穿戴傳感器的數據,美國2015年發起的精準醫學計劃在設計之初就開展了廣泛討論。

經驗四:對技術發展進行優先排序

1990年10月,隨著HGP的推進,參與者充分意識到,需要加強人類基因組繪製和測序工具與方法的開發。事實上,HGP促成了許多關鍵基因組學技術的開發,並導致了分子生物學、化學、物理學、機器人學和計算領域的實質性創新,同時帶來了工具和方法的創新性應用策略。在某些情況下,多重改進組合起來可以產生革命性的進步,比如毛細管DNA測序設備,該工具最終被用來產生首個人類基因組序列。

對當前的大型科學研究項目,從一開始便鼓勵技術創新同樣至關重要。這方面的案例是美國「通過推動創新型神經技術開展大腦研究」(BRAIN)計劃。BRAIN計劃的總目標是變革對人類大腦的認識,初期階段將專注於開發新一代工具,對大腦中所有細胞類型進行定義、繪製細胞相互連接的藍圖,並記錄可以與功能和行為關聯起來的神經迴路信號。

經驗五:應對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影響

HGP發起者意識到,從繪製和測序人類基因組中獲得的信息將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HGP包含一個致力於研究更廣泛的社會問題的子項目——ELSI(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研究,研究怎樣保護人們的隱私並預防歧視。ELSI項目的預算佔NIH撥給人類基因組計劃經費的5%左右。迄今為止,它是生物倫理學研究領域最大規模的投資。

如今,很多尖端的科學研究中都會涉及社會和倫理方面的因素。引人注目的例子包括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改變人類和其他物種的基因組,以及在傳染病暴發期間快速開展潛在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然而,大多數合作型項目並不像人類基因組計劃那樣包括一個專門的生物倫理學的專項研究。

經驗六:目標大膽而方法靈活

HGP目標頗具雄心,但是考慮到人類基因組藍圖究竟如何繪製和最終如何測序都缺乏清晰的藍圖,HGP遭到一些質疑也就不足為奇。HGP成功的關鍵是科學領導人的開放態度以及他們經常停下來評估項目進展狀況的行動。HGP最初的5年計劃在1993年和1998年分別進行了修訂更新,單個的計劃元素也會定期調整。

有著大膽目標的大型項目,只要總體目標基於明確的裡程碑式的目標、明確的質量指標和明確的評估,便能取得成功。它們還需要必要時更新計劃的意願。如果等完全弄清楚如何實現最終目標,將面臨著錯失機會的風險,因為機會只有在研究人員開始工作後才會呈現出來。這種方法論已經成為若干大型項目的典範,其中包括BRAIN項目和精準醫學計劃。

總之,20世紀90年代早期,不管是HGP的領導者還是一線工作人員,都沒有人預見到HGP的主要遺產是科學研究的新方式。而今天,研究人員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可能見證和促進疾病分子機制的闡明、癌症診斷和治療的變革、微生物科學的成熟、幹細胞治療的常規使用,以及其他的生物醫學的進步。HGP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這些生物醫學進步幾乎肯定會引發研究方式的根本性改變。


相關焦點

  • 人類基因組計劃25年:給大科學六大啟示
    Library & Archives 25年前,新創建的美國人類基因組研究國家中心(NHGRI,現在的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和美國及國際合作夥伴聯手,發起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代表了最具歷史意義的科學努力之一:歷經13年,對人類基因組全部30億個鹼基對進行測序。
  • 人類基因組計劃(HGP)25周年六大經驗總結
    25年前,也就是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的1990年9月底,人類基因組計劃(HGP)正式啟動——作為一種以科學聯盟為基礎的大科學模式的運作,影響巨大、收穫頗豐。  25年前,美國新組建了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現名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在這家研究所中,我們三人先後擔任其所長,以該所為支柱力量,與來自美國和國際上的合作夥伴們共同努力,開啟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的新紀元。
  • 人類基因組計劃(HGP)25年周年領軍人物的六大經驗總結
    1989年,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之前在紐約市冷泉港實驗室召開了著名的班伯裡會議。  25年前,美國新組建了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現名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在這家研究所中,我們三人先後擔任其所長,以該所為支柱力量,與來自美國和國際上的合作夥伴們共同努力,開啟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的新紀元。
  • 人類基因組計劃25年:為眾多大科學項目帶來六大啟示
    Library &Archives  25年前,新創建的美國人類基因組研究國家中心(NHGRI,現在的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和美國及國際合作夥伴聯手,發起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代表了最具歷史意義的科學努力之一:歷經13年,對人類基因組全部30億個鹼基對進行測序。
  • 總結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教訓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人類基因組測序,在今天看來是小菜一碟,但放在25年前,實在是一個大膽的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在1990年啟動,並在13年的時間內完成了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創舉。近日,三位頂級科學家在《Nature》雜誌上撰文,談論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和教訓。
  • 大科學計劃概述:人類基因組計劃
    這一重大成就立刻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各國均給予了高度評價,人們認為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斷曼哈頓原子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的第三大科學計劃,它對人類認識自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動生命科學、醫學、生物技、製藥業、農業等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完成是該計劃實施的一個裡程碑,標誌著人類在研究自身的過程中邁出其不意關鍵的一步。
  • Nature:三位大牛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教訓
    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在1990年啟動,並在13年的時間內完成了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創舉。近日,三位頂級科學家在《Nature》雜誌上撰文,談論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驗和教訓。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1213.htm  這三位科學家分別是:EricGreen,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的所長;JamesWatson,冷泉港實驗室的名譽主席;以及FrancisCollin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院長。想當年,這三個機構聯合國際上多個機構開展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他們在文中總結了HGP的六個經驗教訓。
  • 人類基因組計劃
    其宗旨在於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指單倍體)中所包含的30億個鹼基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並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信息的最終目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研究人類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策略、思想與技術,構成了生命科學領域新的學科——基因組學,可以用於研究微生物、植物及其他動物。
  • Nature:回顧人類基因組計劃的25年
    原標題:Nature:人類基因組計劃,回顧大生物學的25年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授權轉載。
  •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證券時報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於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人類基因組計劃25年:六大啟示
    2008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擴展了其數據分享的期望,將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包括進來。2014年,「百慕達原則」開始執行擴展的基因組數據共享政策。這要求利用NIH資助產生或分析出來的幾乎所有大規模基因組數據都要共享。  廣泛存在的數據共享正帶來新的挑戰。
  •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濟影響》完整譯文
    摘要引言人類基因組測序是生物科學史上最重大的獨立項目,已成為一項標誌性的科學成就。在剛剛翻過的歷史一頁中,人類DNA測序歷時13年, 是由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一個由美國領導的國際性公共計劃和一個補充性的私人計劃來共同完成的。人類基因組測序---即對人類基因組30億個鹼基對的完整序列進行測定並識別人類的每一個基因---需要先進技術的發展,更需要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計算機科學家、數學家和工程學家等跨學科專家團隊的全力協作。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874.6.9 藥物臨床指導 874.6.10 藥物不良反應預測 884.7 GWAS的瓶頸及解決方案 894.8 GWAS的展望——後GWAS時代 89結語 905 千人基因組計劃的起始與作用 91引言 915.1 從人類起源到人類千人基因組計劃 915.2 千人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目的
  • 人類基因組計劃:解讀基因的奧秘
    正如同著名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杜伯克所說:「人類的DNA序列是人類的真諦,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與這一序列息息相關,包括癌症在內的人類疾病的發生都與基因直接或間接有關…」人類基因組計劃揭示生命奧秘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繼曼哈頓原子計劃
  • 人類基因組計劃:從「生」前開始造福人類健康 ——中國科學院...
    【每日科技網】  3月24日,2010年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卓越科學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楊煥明院士做客杭州科學大講堂第128講,作「人類基因組計劃和健康中國」的主題科普講座。
  • 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啟基因組研究時代
    在基因組測序研究方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我國參與了1990年正式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一起,並稱為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創舉之一。我國作為六個參與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之中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
  • 什麼是人類基因組計劃?
    &nbsp&nbsp&nbsp&nbsp1986年3月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生物學家雷納託·杜爾貝科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癌症研究的轉折點——人類基因組全序列分析》的文章。
  • 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至此,人類基因組計劃距離正式啟動過去了14年,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多。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美國正式啟動。9年後,中國獲準加入了人類基因組計劃,成為參與這一計劃的惟一發展中國家。在一次訪談中,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聯繫人楊煥明教授說:「人類基因組計劃應該說是1953年4月23號(應為25日)開始的。」
  •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基因測序 基於 DNA 數據的革命性時代已經到來
    這個耗資 30 億美元,被譽為生命科學 「登月計劃」 的研究項目,為人類揭開自身奧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人類基因組圖譜的繪就,已經成為人類探索自身奧秘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也被很多分析家認為是生物技術世紀誕生的標誌。